外媒稱中國政府正發動一場「可控的金融危機」

  • 1

      昨天,中國銀行間市場的交易參與者們經歷了史無前例的一天:錢,從來沒有這麼貴過。

      早盤,各大商業銀行同業市場的交易部門開始以10%以上的利率吸納存款,於是11點公布的隔夜利率和七天利率雙雙超過10%——創歷史新高。短期資金近乎枯竭的情況下,場內場外的資金販子們開始通過各種渠道借錢,如同泥牛入海。中午11點左右,隔夜同業利率一度在25%的位置成交,而隔夜回購利率(repo)更一度達到30%。「把高利貸直接搬到同業市場了?」一位基金經理感嘆。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 光大銀行2.93+0.041.38%
  • 農業銀行2.59-0.01-0.38%
  • 中國銀行2.62-0.02-0.76%
  • 工商銀行4.01-0.05-1.23%
  •   與資金緊張相對應的是銀行間債券市場價格暴跌,國債、央票收益率急升,交易所部分企業債跌幅超過1%。一位銀行交易員說,多數機構早上只有一任務:平倉。連中小投資者都開始用閑置資金參與國債逆回購——有的品種年化收益已經突破20%。

      利率之高,嚇到了所有參與者,託管銀行不願輕易結算。大額交易延遲,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券款對付(DVP)交易延遲,最後交易系統再次延遲半小時關閉,給銀行提供時間找錢——這已經是一個月來的第三次。

      高度緊繃的市場環境下,一點點流言蜚語也會讓局勢失去控制:中國當地媒體21世紀網爆出消息,稱四大銀行之一的中國銀行,出現資金違約——作為銀行間市場的出借方四大行之一,如果中行違約,其嚴重性將遠遠超過此前傳聞的光大銀行違約。

      晚間21點,中國銀行在微博上發布消息否認違約,21世紀網接近12點時,撤回新聞並致歉,幾乎同時,同在21報系旗下的《21世紀經濟報道》稱,下午資金已經以低利率從工行或國開行流出,相信是在央行指導下「維穩」。

      在恐慌,謠言和絕望中,銀行間交易市場的20日過去了,對很多銀行交易員來說,今天大筆資金以驚人的利率借入,這也意味著過往積累的利潤可能已經灰飛煙滅。

      這場「錢荒」是從初夏6月6日開端的——那天,被認為是中國基準利率的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開始突然飆升,隔夜利率從6日的5.98%飆升到8.29%,七天利率升至6.66%。

      三年以來,中國短期資金市場的利率飆升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年末季末或者春節,各大商業銀行總會因為存款考核或者季節原因出現資金緊張——但極少在資金原本並不緊張的6月出現如此兇險從未出現。過去,每每遇到這樣情境,中國央行都會投放資金,平抑利率。但是,事情開始變化。

      消息人士透露,監管部門在兩個月前向各大銀行吹風:「不僅要過好日子,還要過緊日子」。6月銀行間資金開始緊張後,有關央行將恢復逆回購或動用SLO工具投放資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等傳聞不絕於耳,更傳出「四大行逼宮央行投放資金」的消息,但央行依舊淡定的持續每日20億央票發行(回籠資金)令所有期待這些「放水」的交易者開始絕望。

      讓利率飆升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中國總理李克強兩次講話,6月8日和19日這位持有經濟學博士的總理髮表了「用好資金增量、盤活資金存量」觀點——在講話和隨後官方媒體的解讀中,明確傳遞出中國高層新的貨幣思路:放慢貨幣增長速率,迫使自己服務實體經濟。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微博)點評稱:「倒逼金融機構去槓桿,擠壓融資平台,在緊環境下淘汰落後產能。央行近期行為找到了高層依據。」

      「央媽變成後媽了」——在這樣的預期下,銀行間市場的主要借款方:中小商業銀行承受著最大壓力,以高額利率吸納資金,但在7月份會資金更加緊張的預期下,四大行也緊緊的捂住口袋,甚至進場爭奪。即將到來的7月,將是銀行轉股分紅、企業財政繳款之時,月底直到7月。如果央行繼續「冷眼旁觀」,中國銀行間市場的錢荒,將會繼續。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2013難初夏的銀行間同業市場資金緊張,是央行有意為之無疑,但其形成的原因依舊有許多猜測和推論,中國管理層和央行試圖進行哪種「中國式去槓桿化」,乃至進行一場「可控的金融危機」?解釋不一,可歸納為幾點。

      中國政府出手整頓論:在第一季度貿易出口畸形虛高,全世界都清楚背後通過貿易套利的作法後,中國外管局20號文,嚴厲打擊保稅區和深圳香港的貿易資金套利,導致5月份新增外匯占款大幅放緩,環比降7成,基礎貨幣供應出現了下降。而上半年清查銀行間市場債券違規,暫停丙類戶的「債券風暴」,讓銀行間債券的流動性再次趨緊。

      熱錢流出論:這個難以證實的說法幾乎像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上。5月以來,巴西、印度和東南亞諸國的股債匯市都遭遇重挫,資金正在撤離新興市場的說法喧囂一片,彭博報道,過去4年來流入新興市場的資金外流了3.9萬億美元。在中國高層主動調整的信號下,華爾街唱空中國的聲音再起和人民幣繼續升值預期減弱,為熱錢撤離的說法再次創造了語境。

      美國東部時間6月20日,伯南克首次公布了QE退出的潛在時間表,這對於全球流動性的收緊,顯然也影響到了中國資金市場。

      央行去槓桿論:這是昨天晚上被提及最多的說法:中國央行在敲打「影子銀行」。在08年之後,通過大大小小的融資平台,中國商業銀行貸款大躍進。2010年,貸款風險被警示後,各大銀行通過理財計劃和買入返售持有了信託權益等資產,大量同業資金投入非標準化資產。央行這次收緊,是對這些銀行的「敲打」,逼迫他們儘快將表外融資回表,降槓桿,去風險。

      銀行期限錯配論: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微博)認為,有些銀行流動性管理出問題,熱衷期限套利,造成了短期借來的錢,投入長期資產中,出現嚴重的期限錯配,被投入到長期資產中,而因為貨幣乘數效應,長期資產又沒有足夠對應貨幣存放在各大銀行。

      另一種猜測是,在中國銀監會8號文後,銀行被迫動用自營資金購買投資非標準化資產,恰逢這次資金緊張,於是陷入前所未有的資金緊缺。

      某種意義上而言,中國監管層發動了一次壓力測試,一場「可控」的金融危機,試圖逼迫各大銀行將從資金空轉和不良產能中釋放出來,投向實體經濟中潛在的優質資產,以解決中國經濟中長期存在的資本錯配問題。不過「演習」參與者們的表現,恐怕要令人失望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利率雙軌制——存貸利率固定,但理財產品等民間融資利率市場化的情況下,商業銀行為求利潤,受到高利率吸引,通過各種途徑辦法將信貸業務包裝後投入高利率市場可能難以避免。發動一次「金融危機」之後,中國政府會做出什麼樣的改革呢?

    推薦閱讀:

    讀書筆記之3 超級周期要結束了嗎?
    亞歐各國首腦縱論應對金融危機之道〔組圖〕
    暢宇科技全網服務商解決你面臨的經濟危機
    金融危機一旦發生,為什麼應該換日元而不是美金?
    伯南克的《行動的勇氣》

    TAG:中國 | 金融 | 政府 | 金融危機 | 危機 | 外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