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千字文》啟蒙教案(十九)

《千字文》第十九段:「川流不息,淵澄取映。」

譯文:這兩句話是緊承上面兩句所說,自己建立起來的德行應該象江河水一樣川流不止,流傳到子孫後代永遠不會停息。

延伸閱讀:

1.「川」是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間是流水,川字的本義就是河流。

2.「淵」是水停之處,深水潭叫作淵。

3. 關於「積善積德,福蔭子孫。」這個說法,不論是道、儒、佛,都有明確提及這種理論的。

一、我們先看中國自己的本土宗教道教是如何解釋「福蔭子孫」這個問題的:在道教教理中有「承負」一說,出自《太平經》原文為:「承者為前,負者為後;承者,乃謂先人本承天心而行……負者,……言災害未當能善絕也。」

這段話翻譯過來:其一,人世間的承負,把今人受到的福禍歸結為祖先的善惡,祖先積德行善,澤被子孫後代,祖先有過失或作惡多端,其惡果於後代子孫。其二,自然、社會的承負,順「道」而行,自然、社會就昌盛發達;違「道」而行,自然、社會就衰敗枯萎。

二、再看儒家是怎麼解釋「福蔭子孫」的問題:百善孝為先,是儒家一個重要的學術理論,儒家也將很多東西融合進「孝」這一個字中去解讀,其中便包括「福蔭子孫」這個問題。《孝經·開宗明義章》提到「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翻譯過來不難理解,三層意思 第一,善事父母。第二,養身修德。第三,光宗耀祖。

「光宗耀祖」是一種家族責任和歷史使命,是自我人生價值和宗族存在意義的雙重實現。

三、最後我們看看外來宗教佛教是怎麼解釋「福蔭子孫」這個問題:佛教講「因果」,分「業力」,《地藏經》說:「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會,無由代受。」

因果論現在廣為熟知,不用多解釋了,這個「業力」呢,是來自婆羅門教術語,後佛教引用。佛法所說的業力,根據行為屬性,有善業、惡業、無記業之分;根據受報與否,有定業、不定業之分;根據受報範圍,有共業、別業之分;根據受報差別,有引業、滿業之分。其中,善業、惡業分別由不同行為構成,比較容易理解。(摘自百度百科)

福蔭子孫便是共業中的範疇,簡單說就是父母積累福報,就會有七分之一的福德,流向子女,子女亦可以得到這個福報;子女積累善福,自動就有七分之一甚至更多福及父母。

三方看過後,大體上道、儒、佛,三家對於「福蔭子孫」這個問題上是達成一致的,均各自從教義、教理上做出了合理解釋,略有不同。

道教重修今生,主張常懷敬畏之心敏思善行,一生平安、福蔭子孫是順理成章的事。安心修道,證道,一切都會順理成章。

儒家思想重孝,先敬父母,再修身治國平天下,只有繼承祖先善道和遺志,完成父母未竟的事業,建立功德、創建功業、光耀宗祖、福蔭子孫才是孝道之所在。

佛教重輪迴,家庭成員之間是善惡業力悉皆互相牽引,福禍業力互相牽引的,今生因,來世果,今生果,前世因。

掰扯這麼多,只是想告訴諸位有幸一觀此文的朋友們,「積善行德,福蔭子孫。」這個說法,有理有節,有史可查,有教可依,豈可兒戲!

本文為豆漿的奶爸守則首發在今日頭條上的原創作品,如需轉載請註明!

(自營廣告位長期招商,詳情聯繫作者!)


推薦閱讀:

千字文第005字 · 宇
学习《千字文》全文
Qiān zvì wén
品讀經典系列之《千字文》第4集 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

TAG:寶寶 | 啟蒙 | 《千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