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特寫】一個計生紅旗縣的「二孩時代」

位於江蘇東南部的如東縣,比全國提前十年實行計劃生育,比全國提前二十年進入老齡化。全面二孩政策能夠延緩如東「衰老」嗎?

59歲的王廣福守在亞萍國際廣場門口,這裡是江蘇如東縣的繁華地帶之一。他腳半蹬在人力三輪車上,等待生意。每有人靠近,他都下意識起身相迎。

一頂毛線帽不能遮住他鬢角的斑白,紅色的棉馬甲上能清晰看到斑斑點點的污漬。

王廣福的生意並不是很好,有時一個上午也等不到一個客人,即使生意好的時候,他一個月的收入也不過兩千多元。

他有一個獨生女兒,目前在蘇州工作,快80歲的母親在鄉下老家由妻子照顧著。年輕時,王廣福曾去上海打工,還做過蔬菜批發。隨著年歲漸大,他不得不回到家鄉如東謀生。

「我姐姐過世了,母親這麼大年紀,也總得有人照顧。」王廣福無奈地說道。

在縣城汽車客運站門口,十幾位像王廣福一樣的人力三輪車夫在此聚集等候乘客,他們中的不少人鬢角摻了白髮,手指粗糙乾裂,皺紋深刻在面頰。其中最大的一位已有74歲。久無生意光顧,他們都顯得百無聊賴。

60歲以後還在工作,這在「長壽之鄉」如東並不算什麼新鮮事。在這裡,王廣福這樣五六十歲的人一度被稱為「夾心層」,至今還要承擔著贍養父母、照護孫輩的責任。

如東縣曾是全國有名的「計劃生育紅旗縣」,獨生子女政策比全國早10年開始實施,中國大多數地區於1970年代末才開始執行獨生子女政策,同期如東縣的獨生子女政策執行日趨嚴厲。

有數據顯示,過去30多年中,如東全縣少生了近50萬人口,但這也令如東縣更早感受到了老齡化社會的壓力。

如東統計年鑒顯示,2016年,如東60歲以上人口有32.66萬人,占戶籍人口的31.55%,80周歲以上的老人5.24萬,占戶籍人口的5%,百歲以上的老人有144人。根據國際上通常的看法,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就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化趨勢日漸加深,養老壓力巨大。截至2016年,如東縣共有36家養老機構,包括23家公辦養老機構個13家民辦養老機構,養老床位7652張。

創辦於2012年的賓山老年公寓位於掘港鎮南首,這是如東較早開辦的民辦養老院,也是如東兩所醫養結合的養老院之一。如今,近百名老年人住在這裡養老,其中大多為80歲以上的老年人,他們中的半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在賓山老年公寓,30多名護工大多來自附近的村莊,年齡也多在50至60歲間,日常他們戲稱,這裡是「年輕的老人照顧年老的老人。」

「我們幾乎招不到年輕人」,賓山老年公寓的一位工作人員說,一方面由於本地年輕人本來就不多,而且大量還外出打工;另一方面囿於成本壓力,養老院提供的護工薪水也不過是在三四千左右,對於年輕人「確實缺少吸引力。」

年輕人越來越少是如東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另一個側面。

農曆新年迫近,但小城如東縣的街道並未有涌動的人潮。這與其他縣城裡,年輕人大量返鄉,街市熱鬧非凡頗有不同。

2月初的一天,距離春節尚有十餘天,如東縣城的商場挑起了紅燈籠,銀行門口的招貼畫換成了穿紅襖的胖娃娃。銀行一遍遍廣播著賀歲廣告。縣城商業街的一家服裝店裡,店主循環播放劉德華唱的《恭喜發財》,歌聲從街頭響到街尾,拐角過了條馬路,還能清楚地聽見。

即使是午後,商場人也並不多,偶有三兩個中年人穿過馬路,人聲稀疏,賣水果的攤販枕在推車上,面朝著空無一人的人行道打盹。「我們這裡的年輕人大多要在農曆二十六之後才返鄉,」如東一位官員這樣解釋。

「 如東沒有夜生活,」孫明明這樣描述自己的生長地,這名22歲的大學生放假回家後,不得不接受晚上7點半商業街人煙稀疏的場景。「沒有什麼地方可以去玩,」孫明明趴在肯德基的桌上。她所身處的連鎖快餐店在一公里內有兩三家,這是這座縣城能夠看見最多年輕人和小孩的場所。

與縣城相比,如東縣岔河鎮的街頭更顯冷清,一些店鋪大門緊閉,雜貨店的老闆閑坐在櫃檯後無所事事,生鏽的機器隨意散在道旁。村莊里進出屋舍的大多是老年人,很難見到年輕人和孩子的身影。

人口統計數據顯示,在強有力的計生政策下,如東縣人口自然增長率從上世紀70年代初的20‰降到10‰,從1974年至1982年連續9年人口平均自然增長率為3.8‰。

在當時,這一舉措被認為在資源短缺的情況下,有效地降低了社會負擔係數,人均GDP也因此得到顯著提高。這個地處長江三角洲北翼的的縣城,在改革開放後得益於區域位置優勢和政策紅利,工業經濟飛速發展,一舉躋身於中國百強縣。

直到1990年代末,如東官方開始注意到,如東的儲蓄量從南通市居首跌到了最低,而相鄰的如皋縣,已遠遠超過了如東。

人口政策導致如東縣自1998年以來一直保持人口負增長的態勢。這一趨勢一直影響到今天。如東縣官方文件曾對老齡化問題進行了這樣的闡述:「由此將引發的勞動力短缺、婚姻擠壓、生源、兵源等問題,也使未來我縣人口問題變得更為錯綜複雜。」

在如東縣人民醫院,挂號窗口前排的隊伍中,少見年輕人與兒童的身影,在兒科和婦產科的診室門口,即使在就診高峰時段,兩側近四十張椅子上也人數寥寥。

在如東縣馬塘鎮醫院門口,牆上的公示欄里顯示的是2017年第4季度該鎮戶籍人口生育補貼名單。按照當地規定,符合生育政策的農村產婦每人可以獲得500元補助。公示欄顯示,從去年9月至12月,包括在外地生產的婦女人數一共只有43人。而在位於岔河鎮的如東縣第二人民醫院,同期生產並獲得補貼的有115人。

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的戶籍人口比2016年底減少了7438人,全縣有6618名新生兒降生,出生人口比上一年新增了493名。

外界注意到,上述形勢發生在二孩政策全面放開的背景下。這背後,雖然與育齡人口總量有關,但也與長期的計生政策下形成的生育意願有著更為直接的關係。當整個國家生育政策開始鬆動後,媒體和人口學家們的目光曾投射向如東縣,他們希望進一步觀察這個曾經的「計生紅旗縣」。由於早於中國其他地區20年進入老齡社會,如東一直被視為觀察未來中國的窗口。人們提出疑問:當二孩時代來臨時,是否能夠增加新生人口,延緩其衰老之勢?

這一問題在全面二孩實施的第三年顯得更加迫切。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17年中國全年出生人口為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了整整63萬。一些人口學者判斷,出生人口下降今年之後將更加迅猛,老齡化趨勢將進一步加深。

2014年3月28日,江蘇實行「單獨二孩政策」。在政策落實之前的一個月,如東縣已提前謀劃「單獨二孩」審批工作,將再生育一孩審批時限由原來的45天壓縮至20天,審批時限平均壓縮50%以上。

而根據《如東日報》的報道,當年,如東縣共發放106件城鎮單獨批准再生育一個孩子生育證。

兩年後,「全面二孩」正式實施,當年的媒體報道稱,接連放開的單獨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被當地視為拯救頹勢的一根「稻草」。

在新華社和《新京報》的報道中,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的首年,當地衛計部門通過電視台、報紙、廣播、網路和縣城的廣告牌,全面宣傳「二孩政策」,大量的二孩政策宣傳折頁被發放給育齡年輕人,宣傳圖冊的一家三口變成了一家四口。

官方文件也能看出當時如東對於「二孩」政策的期待。2016年,如東衛計委關於當年的生育工作計劃稱,「全面實行二孩政策,再生育一孩比上年增長15%。」

根據當年如東衛計委的工作總結,在2016年前三季度,如東共辦理了一孩生育服務登記3285對夫婦、二孩生育服務登記1687對夫婦、再生育一孩審批132對夫婦,出生二孩達1436人,佔總出生數的32.1%,二孩同比增長39.8%。

在次年的生育工作計劃中,如東衛計委明確了「二孩出生數比上年增長20%」這一工作目標,同時,將「二孩」出生數納入2017年度縣社會事業重點工作對各鎮(區)考核指標之一。但這一目標是否實現並未體現在2017年的如東衛計委的工作總結中。

記者注意到,如東衛計委2018年二孩生育的工作計劃,只剩下了一句話:繼續推進落實全面二孩政策。

如東衛計部門在文件中對二孩政策的逐漸模糊與「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兩年後如東街頭的所見所聞相一致。

在當今的如東縣城,街頭不再有關於鼓勵生育二胎的宣傳語和招貼畫,更多的則是房地產和金融貸款的宣傳廣告。

位於泰山路的如東縣公共衛生中心提供婚檢、再生育諮詢、婦女保健和兒童保健等諸多服務。但這裡少有人光顧,從一樓到二樓,近半數的燈關著,即使是白天,整座樓也被一片昏暗籠罩。放著葉酸片的玻璃櫃立在牆角,沒有上鎖,柜上已落一層灰塵。

如東縣宣傳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認為,當前的生育政策並不能成為阻斷老齡化危機的主要力量。這種判斷的背後,是包括這位工作人員在內的很多如東人大都認同,在長期強有力的獨生子女政策下,低生育意願已經固化,當然,養育成本也是一個主要因素。

就在「單獨二孩政策」實施的當年,如東衛計委對全縣符合二孩生育政策的2.8萬多對夫婦進行調查,有生育意願的11.6%,但現實則比調查更嚴峻——從2014年3月單獨二孩實施到2015年10月,全縣共審批單獨二孩193件,只有不到0.69%的夫婦選擇生二孩。

其實早在10年前,按照江蘇省的政策,當地就允許女方是農村戶口,且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允許再生育一個孩子。

45歲的計程車司機周勇是如東第一代獨生子女,他有一個16歲的獨生女兒。10年前,當地的婦女主任上門勸說:「政策允許了,你們可以再生一個。」

但夫妻二人最終沒有再要第二個孩子,「生男生女都一樣,女兒也是接班人。」在解釋自己放棄第二個孩子的緣由時,他的話語仍停留在上個世紀的計生宣傳話語體系里。

政策對人觀念的影響是逐漸發生的並最終固化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鄭真真曾隨同課題組前往包括如東等在內的江蘇等地調研生育意願,通過2006年至2010年的調查中,課題組發現,在當地,子女的作用和價值已經發生變化, 「多子多福」 「 養兒防老」等觀念已不復存在。

調研還發現,生育政策不再是生育決策的唯一決定因素,青年夫婦對自己生活質量的重視、對於子女成長環境的重視 、對於子女受教育的預期等在生育決策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婦女普遍就業 、同時正規就業機會較多的地區,青年夫婦普遍生二孩的可能性將會很小。

在如東,「生育習慣和生育意願是政策很難撼動的。」如東縣委宣傳部上述工作人員說。

但如東連續14年躋身全國百強縣行列、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2%等成績被這名工作人視作如東經濟仍保持活力、且有能力應對老齡危機的前提條件。

如東官方也一直密切關注人口對經濟的影響問題。政府曾就此展開研討,研討的結果顯示,便利的交通和區域位置的優勢使得如東在經濟方面不至呈現凋敝之態。

「沒有人知道,真正的危機什麼時候到來」。上述工作人員說。在他看來,當地更應該著手通過配套措施以吸引本地年輕人和外地優質人才。

談及年輕人銳減的現狀,這名工作人員並不諱言計劃生育帶來的影響,但同時,他更強調如東教育發展對人口外流的影響。

「我們的教育在上世紀90年代迅速發展,呈現井噴,」他解釋說,如東的教育質量在整個江蘇省居於前列,本科錄取率可達90%以上,但考上大學離開家鄉的年輕人畢業後大多選擇在外地生活。

該縣原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潘金環長期關注當地的人口結構問題,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在2004年至2014年間,如東被高等學校錄取的學子有近6萬人,其中4萬多人在外地生活。

本地勞動力和高端人才的短缺問題曾多年困擾著當地企業經營者。查詢如東縣政府官網,在2011年至2015年間,「用工荒」的問題每年都被反覆提及。「引進外地勞動力」,「提高機械化生產效率」大量出現在政府文件和媒體報道中,在當地政府看來,這是應對本地勞動力短缺的有效措施。

如東當地一家鋰電材料企業的員工告訴界面新聞,他所在的工廠年輕勞動力大多來自外地,45歲以上的工作人員則以本地人居多。然而,由於工資、工時和發展前景等諸多因素,工廠的年輕勞動力流動性極大,「很多人干一兩年就走了。」

張貼在如東各個鄉鎮的招工廣告則顯示,縫紉工、電工、包裝工等部分崗位勞動力呈現年齡偏大趨勢,工廠對這些崗位工人的年齡要求放寬至50歲至55歲。在一則招聘廣告中,對保安的年歲要求甚至放寬至58歲。

「年輕人招不到啊,只能招年齡大些的」,當地一家企業的招聘者說。


推薦閱讀:

新版《紅樓夢》俊男美女特寫
圖文:影人特寫劉德華 引領風潮三十載
年度特寫|余安定:天安20年與產業地產春天
20個蜂鳥特寫
特寫:林鄭月娥閃電戰先聲奪人

TAG:時代 | 特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