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從有毒走向無毒 中醫治本將深入研究
在臨床上,癌症一旦被確診,西醫治療的三部曲:手術、放療、化療便程序化地被啟動。這些治療的毒副作用很大,接受這種殘酷的治療,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讓病人的身體和自身的癌組織一起接受毒性考驗,看誰更能抗毒。是人體?還是癌細胞?
因此,在臨床上,病人一旦得知自己被診斷為癌症時,往往會產生極大的恐懼心理,特別是老人和身體虛弱的病人,因為這種恐懼不僅是對癌症本身的恐懼,更主要是對這種毒副作用很大的抗癌治療的恐懼。
西醫目前治療癌症的主要手段和半個多世紀前差不多,依然以手術、放療、化療為主,這種抗癌治療模式一直成為整個醫學界的主導。但國外近年研究發現,許多癌症病人在接受了放、化療後比未接受治療的病人生存期更短,且生存質量大大下降。
美國腫瘤協會在2001年就提倡,60歲以上的惡性腫瘤患者不宜做放化療。然而在國內,80%的癌症病人在手術後要做常規化療,4次、6次,甚至8次,許多老人都在其列。
學者:60歲以上不宜放化療
兩次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著名科學家鮑林曾對西醫的放化療做出過非常精闢和客觀的評論,他認為:「人類各種癌症中,只有5%的病人適合放療和化療,但遺憾的是,醫學界對於所有的癌症都在廣泛地進行放射和化學的治療,這實在是一種沒有治療的治療,一種沒有辦法的治療。」國外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他們採取適度化療的治療原則,使癌症病人5年生存率大大高於我國。而國內的西醫現在還在遵循國外西醫陳舊的癌症治療原則,大劑量廣泛地濫用放、化療,如同我們曾經濫用抗生素一樣過多使用放化療,這一點值得我們深思。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主任曾益新帶領的科研團隊近年來提出腫瘤幹細胞新「起源」說,認為放、化療後普通腫瘤細胞可以演變成腫瘤幹細胞。在腫瘤初期的放、化療中,普通腫瘤細胞對治療是敏感的,容易被殺滅,但腫瘤幹細胞如同?菜一樣,割掉一茬還會長出一茬,具有很強的生命力,不易摧毀。研究人員指出,正是因為腫瘤幹細胞的存在,導致了腫瘤治療一次又一次失敗。如果說短期放、化療效果尚可,但越到後來效果越差,這是因為反覆的放、化療會誘導一般癌細胞轉化為原始的腫瘤幹細胞,而腫瘤幹細胞的「變異」及「繁殖」能力超強。因此後續的放、化療如同拍「皮球」一樣,效果愈來愈差。既然臨床和實驗都證實放、化療不是理想的治療,那麼人類醫學是否該認真反思一下:我們的抗癌總戰略是否正確?我們抗癌的總戰略是否該從根本上進行調整?我們研究和治療的重點是否該從有毒抗癌轉向無毒抗癌?
臨床探索:中醫無毒抗癌療法
我在臨床上一直探索中醫大劑量無毒抗癌療法的效果,發現只要腫瘤在3個月內出現縮小的趨勢,最後癌腫有可能完全消失,且不易復發;而靠放療、化療或「以毒攻毒」中藥治療後的癌症雖可暫時縮小,但最後大多會復發。這是因為有毒抗癌治療原理要求百分百殺凈所有的癌細胞,即所謂的「消滅最後一個癌細胞」。西醫認為,只要剩下一個癌細胞,就有可能重新克隆成一個惡性腫瘤,引起復發,其實這種癌細胞是在強大有毒抗癌治療下逃逸的,具有極強的耐葯特點,從而導致隨後的治療失敗。而無毒抗癌治療,並不要求將癌細胞完全殺凈,只是使大部分癌細胞凋亡,同時激發人體自愈的免疫功能,以消滅殘存的癌細胞,最終使治療獲得成功。
治療轉向:提高機體免疫力
所以,治療腫瘤的理念,應從有毒轉向無毒,對於放化療治療和峻猛中藥應正確使用,適度使用。治療的目的應從殺滅癌細胞轉向提高機體免疫力,與癌和平相處,帶瘤生存的例子也是很多的。
嘗試採用中醫大劑量無毒抗癌法,一方面用足量無毒或弱毒的天然抗癌藥物控制癌細胞生長,另一方面用傳統的中藥調節人體陰陽,激發人體自身的抗癌自愈力,當兩方面作用在體內達到統一時,腫瘤就有可能發生自然消退。對於早中期的腫瘤或惡性度不高的腫瘤,運用中醫無毒大劑量抗癌治療常能達到預期效果。
中藥抗癌、食療的同時,可以藉助無氧代謝基因封閉、磁療、超聲熱療等對人體不會造成傷害的一些治療手段,代替手術+放療+化療的治療模式,是符合中醫治病以人為本、注重人體自我康復能力的一種治療模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種無毒抗癌治療模式。
責任編輯:Resan
推薦閱讀:
※李琳 | 不要用習慣性思維對待中醫
※【家庭中醫】神奇的傳統技法—艾灸 (一)
※中醫特殊診察(轉載)
※部分小兒病中醫辨證
※中醫早已不是人類的專利了,不信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