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六國一統天下的秦,究竟有哪三大奧妙?第三項許多人都不知
正所謂此消彼長,東方四大強國魏、趙、楚、齊的相互消耗導致了他們的先後衰落,而他們的內耗衰敗,正好給了偏居於西方角落裡的秦人以絕佳的發展機會。
可是單靠戰爭,事實上秦遠談不上能滅六國、統一天下。秦得以一統天下,至少還有另三大優勢:
第一便是地理的優勢。
(從這幅圖你便可看出當時秦國的地理優勢所在)
以地利而言,秦國佔據了關中這一中原的制高點,進可以攻,退可以守。而天府之國的蜀地,更是秦的糧倉。愚蠢的韓國人,又派遣鄭國為秦修建了鄭國渠。秦真是不想強大都不行啊!
西北也有游牧民族威脅秦的後方,但是秦運氣很好,這些游牧人的發展恰好比秦慢半拍。秦國的宣太后給義渠王寫情書,約他到甘泉宮長期居住。義渠王欣然赴約,從此與宣太后同居30多年,生有二子。因此義渠王完全喪失了對秦國的警惕,結果為宣太后所殺,接著秦國發兵攻打義渠,將義渠國土完全吞併。
為什麼說這是秦的優勢?你看看秦之前的強國魏就知道,當年的魏何等強大,可是一朝出兵滅趙,齊國就來個圍魏救趙;滅韓,齊國又來個圍魏救韓。到末了,魏國的東征西討,只是把戰國這鍋熱粥攪渾而已(詳見:三晉,曾經是戰國最生猛的角色,為何他們無一能統一天下?)
而秦,恰好在地圖的西部邊緣,義渠雖然曾困擾秦國一時,但終究是被兼并(詳見:羋月傳來了 她戀著春申君,卻嫁給秦王還搭上義渠人,貴圈真亂!);西南方向的巴蜀,此後也相繼被吞併。因為這些方向的對手都很弱且先後被徹底制服,所以秦國實際上只需一心向東而已。
自然,在戰國七雄之中,還有北方的燕、東方的齊、南方的楚也有類似條件,可問題是,東方的齊背靠的是大海,缺乏一個縱深的支撐,所以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沒一個是從齊(山東)這個位置興起的。(詳見:戰國之「東邪」:曾與秦並稱東西二帝的齊,為何成了最終的輸家)而燕國,當時又恰好是一個很不發達的地區,不但財力不足,人力也不足。
所以,實際上只有楚,是擁有與秦類似的大好條件,可楚為什麼又不行呢(詳見:想當年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可是楚國,為什麼最終會被秦壓著打呢?)。
可接下來就得論第二個優勢:人和!
(秦國的求賢令,是真的求賢、用賢,假如時光倒流,司馬也願意去秦國,因為現實中很少有這般一心一意徵求人才的地方,自然說假話裝作珍惜人才的地方很多)
能否真正吸引優秀人才的政策,便決定了是否人和。很多時代、很多地方、很多政權也嚷嚷著吸引人才、招賢納才等等,可實際上卻做不到,排擠人才(不論是外來人才還是本地人才)是這種地方的真正主題曲,不論他表面上喊得如何好聽,這國都強盛不起來、這地方也發達不了。
而秦國,你看看宰相名單就知道了。秦國的人才大部分都不是本地土產,而是外籍人士(但這並不是說秦就不用自己的人才,事實上是不排擠人才,不論內外)。比較著名有商鞅(衛)、張儀(魏)、孟嘗君(齊)、魏冉(楚)、范睢(魏)、李斯(楚),以及想為秦服務卻不得的韓非(韓),除了秦的死敵趙國和實在無人才的燕國,秦國幾乎將天下人才一網打盡。
正是在廣納人才的結果,秦國才得以獲取內政外交上的幾乎完美成功。
(倘若戰國初期魏國能專心西向,真的是有可能滅掉秦國的,試看上圖)
司馬將秦國的興起,分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個時代是商鞅執政時期,當時秦國處於改革成長期,所以集中力量削弱當時最強且國土與秦接壤的魏國,與其他各國則保持友好關係。秦孝公二十二年,商鞅親自帶兵,討伐魏國,奪取河西土地,魏國東遷大梁,從此一蹶不振。
第二個時代是張儀——魏冉執政時期,當時秦國已經如猛虎下山,吞噬六國,所以蘇秦鼓吹六國合縱,制約秦國。因此此時秦國的對策是以連橫對抗合縱,一方面利用楚懷王的愚昧拆散齊楚聯盟,削弱楚國。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白起攻下楚國的郢都,從此楚國不成國。另一方面利用齊湣王的狂躁,聯合燕、韓、趙、魏,削弱齊國,結果齊國大敗,幾乎亡國。楚、齊兩個帶頭大哥被擊破,六國反秦聯盟便成了一面破盾,再也不能抵抗秦的攻擊。
第三個時代是范雎執政時期。針對齊、楚破落,近鄰趙國卻還有一定抵抗能力的戰略形勢,秦國實施遠交近攻政策,重點打擊趙國,奪取韓、趙、魏、楚與秦接壤的土地,撈取實惠。秦昭襄王四十七年,著名的長平之戰,白起坑殺趙軍四十餘萬,從此趙國也不能自保。
最後一個時代是呂不韋——嬴政時代。這個時候,六國都已經如同樹枝上熟透的果實,沉甸甸地像要落下來,只等著秦國去摘取了。秦國採取先三晉、後楚、燕、最後解決齊國的大戰略,對六國各個擊破。不過二十年,便完成了統一大業。
(秦的武器優勢,顯然被史書所忽略了)
至於最後一項優勢,那便是武器技術上的優勢。以軍事技術而言,秦軍的軍事體制和軍器科技,都優於六國。從秦皇陵兵馬俑坑的出土文物看,秦軍使用了青銅劍、戈、戟、殳、弩機、箭鏃等大量青銅兵器。由於戰國晚期鐵制兵器尚未為列國所廣泛使用,而秦國的兵器工匠卻解決了高錫青銅兵刃劈砍易折斷的問題,大大提高了銅兵器的柔韌性,將青銅古兵器的冶煉鑄造技術推向了最輝煌的顛峰。而軍功爵制度,更有效地將秦國變成一個大兵營,將秦軍變成了殺人機器。結果,和孟子的預測恰恰相反,正是嗜殺如狂的秦統一了天下。
秦國統一天下,和齊國統一天下,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當然齊國統一天下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每個勝利者都樂於把自己在原有土地上的成功經驗推廣到新征服的土地去。如果是齊國,重商主義和多元文化或許將成為國策。但是歷史沒有如果,事實是秦國成為了天下的主人,那麼,商鞅的嚴刑峻法和韓非的尊君思想便註定要成為新帝國的主導思想。
而這,便是後來秦國變成秦朝之後的劇情。
推薦閱讀:
※許多事等您老了才明白
※人生的許多輝煌,不在於狂熱的宣洩,而在於冷靜的凝結
※不懂禱告的肢體請進來,這裡有許多禱告文
※大多數人都不喜歡網紅臉,為什麼還是有許多人整成那個樣子?
※柳下惠不姓柳?下里巴人不是人?歷史上許多事,意想不到
TAG:許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