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語文理論研究熱點追蹤(一)

2011年度語文理論研究熱點追蹤(一)(2012-02-08 08:26:19)

轉載

標籤: 語文課改教育 分類: 語文教育

新世紀語文課程改革前景不明。受此影響,2011年度語文理論研究持續著上一年度的疲軟。語文研究界幾位理論「大腕」的文章寫得比往年更少了,而新秀尚未顯山露水。討論勉強可以說有幾個熱點,但絕沒有形成焦點。正如筆者去年所預測的,討論多年的語文教學有效性問題已全面退場。也許因這些年經過反覆討論業已形成共識,語文訓練、語言教學和語文知識等問題的討論基本上偃旗息鼓。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與教學是高中語文課改的一件大事,然而過去一年中很少有人提及,這也許進一步證明,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改革遇到了困難。

下面,我們選擇十年語文課改、語文課程與教學內容、語文教材、文本解讀、作文教學和語文教師素養這六個方面,作為2011年度中小學語文理論研究熱點。現分別追蹤與述評。

一、十年課改

新世紀語文課改啟動時的諸多不慎,造成後來長時期的騎虎難下而尷尬至今。2011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改革已進行整整十年。本年度,十年語文課改的得與失成為討論的重點。

實事求是地肯定十年語文課改所取得的成績是我們應持的正確態度。崔巒認為,小學語文課改十年最大的變化是觀念的變化,如以發展為本,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語文學習要符合漢語言學習規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建立開放的語文課程,等等。(魏本亞、尹遜才《小學語文課改十年的問題與反思——對話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崔巒》,《語文建設》第3期)蘇立康說,十年中學語文課改最主要最明顯的變化是學生自主發展的理念得以實施。(魏本亞《中學語文課程改革十年的深度思考——對話全國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蘇立康教授》,《語文建設》第4期)周一貫認為,新課改在語文教學課程意識的確立、語文課程人文觀念的提升、改變語文教學(學習)方式的提出等方面給小學語文帶來了深刻的變革和巨大的進步。(《課改:擺脫「高耗低效」的夢魘》,《小學語文教學》第4期)在杭州「2011中國小學語文特級教師高端論壇」上,與會者一致認為,十年語文課程改革使得先進的課程理念得到普及,學生個性化得到空前的尊重,教學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受到重視,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與實踐收到成效,先進、有效的教學方法得到了推廣。(郭利萍《「2011中國小學語文特級教師高端論壇」綜述》,《小學語文》第6期)馮為民認為,課改以來,語文教學理念與方法的變化相當顯著,如發展理念、生命意識已經深入人心,對學生的語文素養高度重視,對話交往理論在課堂運用較為普遍,人們所期待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時有所見聞。(《守住語文教學之根》,《語文教學與研究·教師版》第5期)以上看出,大家不約而同提到一個詞:理念。即十年語文課改使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語文教育教學理念發生了較大轉變。這是課改最突出的成績。

但十年課改暴露的問題很多。蘇培成指出,聽說讀寫的教學有所削弱,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被大大削弱,語文的工具性有所淡化,片面強調所謂人文性,學生無根據的亂想受到鼓勵,教師有時放棄了引導的責任。(曲麗媛、胡曉《往前走:立足實際,接軌國際,改革創新——蘇培成教授談語文教學改革》,《小學語文》第1~2期)蘇立康持相同觀點:基礎知識弱化令人擔憂,語文訓練受到削弱。(魏本亞《中學語文課程改革十年的深度思考——對話全國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蘇立康教授》,《語文建設》第4期)何郁談指出,課改使得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兩者失衡:遠離知識,工具性沉寂,人文性鵲起,課堂上開口閉口人文。(《語文課怎樣上才有效——我對語文課的幾點認識》,《中學語文教學參考·高中版》第1~2期)溫儒敏指出當前語文教學中常見的五種偏向:不注重教學的「梯度」,違背語文學習的規律;課堂教學教師講得多,討論對話多,默讀少,涵泳少;不讓學生讀「閑書」;「文筆」成了作文教學的第一要義;「宿構作文」成風。(《語文教學中常見的五種偏向》,《課程?教材?教法》第1期)賈志敏認為,現在大部分教師是在教「課文」而不是教「語文」:逐字逐句分析,不厭其煩講解;舍本求末,繁瑣分析,無效提問;把課文講「腫」,將學生問累。(《語文教學低效的癥結》,《小學語文》第4期)陳江認為,從工具性的角度而言,目前的語文教學丟失了語文的積累和學生語感的培養,從人文性的角度而言,則丟失了語文的教化功能和理想、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面臨抉擇的中學語文教學》,《中學語文教學參考·初中版》第4期)周一貫認為,現在語文教學最大的問題是高耗低效:教師的過度解讀,人文內涵的過度泛化,教學資源的過度開發,教學媒體的過度運作,對形式的過度追求……造成了今日語文課堂的虛胖、浮腫、高碳、低效。(《課改:擺脫「高耗低效」的夢魘》,《小學語文教學》第4期)馮為民認為,課改以來,語文教學的高耗低能、事倍功半仍未有明顯的改觀,語文教學中形式主義泛濫,語文課充斥非語文活動,語文課堂沉湎於瑣碎、無序甚至有些荒唐的練習之中,學生批判性、創造性等良好的思維品質日虧月損……(《守住語文教學之根》,《語文教學與研究·教師版》第5期)李重將世紀之交的語文課改描述為一種「斷裂現象」:忽視承續已有的教學改革成果,輕視教學傳承,強調另起爐灶。(《對近30年我國語文學科教學思想「斷裂現象」的反思》,《教育科學研究》第4期)章桂周說,當前語文教學出現非語文、反語文、空語文、偽語文、戲語文等怪現象。(《目睹語文教學之怪現象》,《教學月刊·中學版》第5期)在杭州「2011中國小學語文特級教師高端論壇」上,與會者總結十年語文課程改革的問題,如對小學語文學科目標、任務和把握普遍不夠準確,教學目標的設計與落實重內容理解輕內容表達,片面機械地理解「三維」目標,教學理念尚未轉化為自覺的教學行為,知識和能力的學習與訓練缺乏科學的序列,識字、寫字教學不夠紮實,學生寫錯別字的現象較課改前有所加重,語文教學評價體系尚不夠完善等。(郭利萍《「2011中國小學語文特級教師高端論壇」綜述》,《小學語文》第6期)龍祖勝指出,當前閱讀教學目標虛化,教學內容非語文化,泛語文化,過分強調人文性,虛化語言,內容泛化,教學方式形式化,標籤化,教師的主導作用虛化,教師盲目拓展加深,不重視讀寫結合等。(《閱讀教學「流行病」分析及診治——對如何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一點思考》,《中學語文教學參考·高中版》第10期)胡秦璐認為,傳統與借鑒相矛盾,語文課堂模式化,綜合實踐活動中研究性學習泛化,等等,成為當前語文教育發展突出的瓶頸性問題。(《語文新課程改革縱深發展的難點與突破》,《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版》第10期)

當然,人們不止於指出問題,更多的是就如何改進獻講獻策。錢夢龍認為,要理直氣壯地進行語文知識(包括語法知識)的教學。(霍光武《語文教學現狀的深度反思——錢夢龍訪談錄》,《語文教學與研究·教師版》第4期)陳尚達說:高中語文課改要改知識傳授為經驗重建,改「以教定學」為「以學定教」,改關注答案與分數為關注自我意象。(《高中語文新課改改什麼?》,《教育科學論壇》第3期)賈志敏認為,語文教學要落實在字、詞、句、篇的學習和聽、說、讀、寫的實踐上。(《語文教學低效的癥結》,《小學語文》第4期)蘇培成認為,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和形成,科學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曲麗媛、胡曉《往前走:立足實際,接軌國際,改革創新——蘇培成教授談語文教學改革》,《小學語文》第1~2期)吳立崗認為,要改變目前閱讀教學的四種現象:重感情,輕質疑;重詞句,輕篇章;重講解,輕自學;重單項訓練,輕整合性訓練。(《對語文教學兩個基本問題的探討》,〈小學語文教學〉第6期)眾多小學語文特級教師認為,要堅持抓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抓學習規律與語言規律的把握,抓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訓練,抓學科教學研究與創新。(郭利萍《「2011中國小學語語文特級教師高端論壇」綜述》,《小學語文》第6期)江洪春呼喚追尋、守望與傳承語文教學那些經過長期實踐證明過的行之有效的「老理兒」「老法兒」,如文道統一、精講多練、加強雙基、培養能力、讀寫結合、吃透教材等。(《語文教學的那些「老理兒」》,《小學語文教師》第9期)吳艷呼喚語文課堂回歸「語言本體」。(《真實:洗盡浮華後的返璞歸真》,《中學語文教學參考·高中版》第9期)程翔認為,教師本身的專業發展水平問題和語文教學的科學架構問題,是語文教學需要迫切解決的兩個問題。(《「特級教師不是我人生的奮鬥目標」——特級教師程翔訪談》,《語文建設》第10期)以上看出,加強語文知識教學,強化語文訓練,注重語言品味,強調讀寫結合,等等,是人們普遍呼籲的解決方案。

十年課改的得與失,相當於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不能割裂開來,只有兩方面綜合起來分析,才能全面,才能客觀。現在,修訂課標出版,語文課程改革被列為基礎教育改革的重點,多年徘徊不前的語文課改將獲得新的推動力。我們有理由對又一輪語文課程改革充滿希望。


推薦閱讀:

《水墨畫技法研究》
腦科學的研究前沿領域有哪些?對我們學習實踐有何啟示?
一字之差的研究
羅盤研究:羅盤化煞
【獨角獸】公司研究:哪些優質個股受到資金「青睞」

TAG:理論 | 語文 | 2011年 | 追蹤 | 研究 | 2011 | 熱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