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民主化與儒家何干?

經常聽見有人說韓國屬儒家文化圈,韓國的民主化與基督信仰無關。果真如此嗎?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韓國基本上是一個佛教國家,並帶有儒教的傳統。人口中約有1%是基督徒。到八十年代中期,全國人口中約25%是基督徒,其中五分之四是新教徒,主要是基督教長老會的教友,有五分之一是天主教徒。皈依基督教的人主要是城市的青年人、市民和中產階級。他們信仰基督的原因是來自韓國所發生的深刻的社會和經濟變遷,農業時代那種缺少活力的佛教已經對韓國人失去了吸引力。基督教由於帶有個人拯救和個人命運的訊息而在混亂和變遷的時代提供了一種更為可靠的安撫。

基督徒在韓國的興起,對儒教傳統進行了強有力的瓦解。儒家本質上是崇尚權威,它強調等級,強調形式(禮儀),這些與民主所賴以建立的平等、自由基礎,是不相容的。基督信仰極度突出個人,基督教徒必須承認每個人都是有原罪的,既然地上不可能建立天國,贖罪的信念在他們那裡也就成了對地上權威和等級秩序的蔑視。概覽韓國民主化的過程,我們發現,只有儒家等級權威觀念真正地褪去,民主才會真正地紮根。

基督教為反對政治壓迫提供了可靠的信念和制度基礎。一位韓國人士說,基督教意義重大,因為它促進了平等的觀念,和對獨立於國家之外的某種權威的尊重。儒教的威權主義和佛教的被動性被基督教的戰鬥精神所取代了。在1974年,5位主教領導五千名天主教徒舉行了反對朴正熙總統軍管政權的第一次大遊行。反對運動的許多主要領導人,諸如金大鐘、金泳三都是基督徒,諸如像文益煥大主教和金友煥主教也是抨擊軍政府鎮壓行徑的主要領導人。到八十年代初,教會已變成反對政權的主要論壇。在1986年和1987年金主教和其他天主教領袖以及主要的新教組織——國民教會理事會都強烈支持要求直接選舉總統的反對派運動。在與政府的衝突中,教會和教堂為人權和正義的活動提供了制度的基礎,以及為分亭反對意見和信念提供了公共的空間。天主教的教士,羅馬天主教青年天主教工人聯合會以及城市產業傳教會和新教的牧師們都被捲入了政治,並開始代表反政府運動的一個重要部分。漢城的敏東大教堂已經成為政治異議分子的象徵性聚會地點。基督教會其領袖和其成員是在1987年和1988年實現向民主過渡的主導力量。

基督教精神對儒家傳統的爆破是巨大的,以至於金大中敢於宣稱:在亞洲,韓國是戰勝中國幾千年的統治和影響、保持了自己民族特性的唯一國家……基督教精神成了新的整合力量。

(圖:金大中)

推薦閱讀:

星巴克在韓國賣的奶油泡芙拿鐵 一周賣出50萬杯
盤點韓國明星為什麼愛穿潮牌?
怎麼樣才能成為網紅?
是嘩眾取寵。賣乖扮丑。還是先到韓國去整個容?

韓國青瓦台:美方重申現有韓美「薩德」協議仍有效
韓星也被種草!韓國人來中國居然因為它而上癮?

TAG:韓國 | 儒家 | 國民 | 民主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