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亞洲地中海」概念,經略中華復興的地理樞紐

從去年朴槿惠政府決定引入薩德系統以應對朝鮮導彈危機,到近日薩德系統開始實際部署。薩德入韓日趨成為絕對熱點新聞。

和所有的類似熱點一樣,它吸引了不成比例的傳媒資源,即便緬北戰火連續造成我邊民傷亡,即便越南邊檢人員粗暴對待我國遊客,均未能改變資源失衡下的地區失聲。更在無形間讓我們過於關注一個具體的技術事件,而失去了寬廣的戰略視野,忘記了一個重要事實:朝韓問題固然重要,越南、緬甸也絕對不應該無視。而且,在朝韓、越南、緬甸問題之間,存在著深度互動關係。是一盤不可分割的大戰略棋局。

也可以說,朝韓問題,越南問題,緬甸問題,其實都是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從歷史的角度講,是中國在復興的過程中,如何重整周邊因當年中華帝國解體而形成的諸多歷史遺留問題。從現實的角度講,則是一個再崛起的中國如何經營亞洲地中海的戰略問題。

我在3月8日更新的公號文章「比薩德重要千萬倍的事情,是看清時代的戰略大勢」中,已經指出,當今世界,已經進入環洋發展和環洋圈競爭時代。把美國留在環太平洋地緣圈,更有利於我國的整體利益需求。要保持大國間的斗而不破,進而將區內有限競爭和適度的區外聯合行動結合起來。

但是,斗而不破不等於不鬥,內部競爭也不等於不競爭。問題是,爭什麼?如何爭?

這就要求我們立足環洋背景,進一步縮小範圍,以中國為本位,在大的環洋共同體圈層內,鎖定具體的環海樞紐圈,通過內部競爭,逐漸擴大我們的主導力和影響力。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經略「亞洲地中海」。

在人類文明史上,有三個地中海,具備大歷史尺度的大戰略價值。

第一個是歐洲地中海,孕育了古希臘、古羅馬和現代歐洲文明。

第二個是美洲地中海,包括加勒比海與墨西哥灣。這裡曾經是西、荷、法、英等歐洲列強海上逐鹿的圍獵場,又是美國崛起過程中馬漢等思想先知念茲在茲的樞紐地帶。

第三個是亞洲地中海。這片海域包括了南海、東海、日本海、鄂霍茨克海、黃海、渤海。是全球最大的一片地中海,也是最具發展前景的一片地中海,註定將成為霸權衝突、大國博弈的重要戰場。

歷史上,第一個明確用「亞洲地中海」這個概念來指代這片海域的學者,是著名的荷蘭裔美國地緣戰略大師斯皮克曼,時間是1942年。雖然當時二戰形勢晦暗不明,斯皮克曼卻已經開始展望戰後秩序,思考美國的戰略布局,為日後美國霸權的確立做出了重大貢獻。

※尼古拉斯·斯皮克曼(Nicholas John Spykman,1893-1943)

但是,由於斯皮克曼英年早逝,很多話說的過於簡潔隱晦,更不可能站在中國立場上思考問題。關於這片地中海的精確範疇,經略方法,重要意義則均未展開。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這些年來,站在中國本位立場上,通過對世界戰爭史和外交史的反覆研究,得出的一些初步研究成果。

地中海的爭奪,首先依賴於對戰略性半島的控制。歐洲地中海的爭霸,主要圍繞比利牛斯、亞平寧、巴爾幹、小亞細亞、昔蘭尼加、突尼西亞等六個半島的爭奪展開。尤卡坦半島、佛羅里達半島之與美洲地中海,起著同樣的作用。

有了戰略半島作為樞紐,再施加影響力於關鍵島嶼或島群,就可以起到支點效應,迅速形成網狀控制區域。

亞洲地中海上的較量,是對如下三大半島的經略:

第一個半島是聯通日本海、東海、渤黃海的朝鮮半島,可以稱為亞洲地中海的北部樞紐。

第二個半島是正對第一島鏈的中國東南沿海突出部,可以稱為亞洲地中海的中部樞紐。為了便於論述,我們不妨將之稱為「華夏半島」。(註:美國學者房龍甚至把整個中國都看作是一個巨型半島國家,可謂獨具慧眼。)

第三個半島是聯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中南半島,可以稱為亞洲地中海的南部樞紐。

站在中國的立場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華夏半島是中國的經濟、文化精華區,而位於兩翼的朝鮮半島和中南半島則兼具攻防兩方面的巨大價值。

從防守的角度,朝鮮半島直接屏障著中國的政治心臟地帶,中南半島則掩護著南海生命線。從開拓的角度,朝鮮半島是制服日本、封堵俄羅斯、操控第一島鏈、防禦外來海上巨無霸的戰略前沿,中南半島則是經略印度洋第二海岸線、根本提升中國全球博弈自由度的戰略跳板。

只有先解決了這三個半島的問題,接著所謂的台灣問題、日本問題、菲律賓問題、印尼問題……就都是水流就下的島嶼、島群經略問題。(註:台灣問題長期僵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我們連半島問題尚未解決,又如何解決離島問題?)反之,區外大國要從海洋正面對我們展開圍堵、滲透、顛覆,則要先以外圍島嶼、島群為支點,進而對這三個半島展開逆向經略。

歷史證明,大國間的太極推手,日本的大陸政策,俄羅斯的出海口戰略,蘇聯冷戰期間與朝鮮、緬甸、越南的聯盟,美國的島鏈戰略、圍堵戰略、接觸戰略,都是以這些空間樞紐的競爭為基點展開的。

華夏半島的持久統一,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最彌足珍貴的一筆大戰略資產。但如不能與時俱進,就無法變現,甚至有可能在大國博弈的不進則退中葬送祖宗的基業。

這次美國在朝鮮半島部署薩德系統,似乎形成了一種不對稱優勢,好像是它能打我們,我們不能打它。實則不然。首先,在對戰略性核武器的防範上,還沒有成熟技術。其次,即便有了,美國也不敢輕易啟動。因為任何技術都不可能被長期壟斷,核擴散本身就是最好的例子。美國自己其實還沒有做好關停核威懾的準備,自然不會隨意打開潘多拉魔盒。

相對於美國的行動,更值得我們警惕的是,當美國決定在半島南端部署薩德系統時,可以得到韓國官、民雙方的支持。但假如我們在半島北端採取類似行動,是否能獲得朝鮮的同類支持?這才是真正值得我們憂慮的急迫難題。

再向南看,越南已經成為西方地緣學者眼中阻撓中國南下的「地緣瓶塞」。而越南自身追求的又不僅僅只是做一個瓶塞,而是拿著這個籌碼進行交換,一面在南海上賺取資源,一面謀求獨霸中南半島,還沒忘了覬覦華夏半島的南部區域。

緬甸同樣長袖善舞,一貫以英帝國的東方傳人自居,和印度、新加坡、澳大利亞在外交戰略領域各有擅長,不容小覷。歷史上,緬甸曾多次圖謀獨霸中南半島,進而入侵雲貴高原。今天,這個傳統依然倔強的在那塊土地上傳承著。

在這個特殊背景下,我們要看清美國的虛虛實實,更要明白,半島經略的手段,自古就是軟硬兼施、剛柔並濟,既有軍事衝突、經濟融合,又包括了認知控制、價值觀輸出。古往今來的偉大文明,總是既能「征」又能「服」。古羅馬為什麼能從一座城發展成一個穩固的環地中海帝國?武力、經濟力和外交力當然重要,同樣重要的還有文化力——羅馬帝國能夠提供這一地區所需要的生活方式、法律體系、市場保障和終極價值觀,讓周邊部落爭相入盟,以接受羅馬文化、成為羅馬人為榮。千年之後,美國的崛起,依然如此。核武器的出現,則進一步強化了大國間非軍事體系對抗與間接對抗的重要性。

※美國對文化力的戰略研究不遺餘力

故而,文化力提升應與軍事力、經濟力、外交力提升,獲得同等重要的位置。軍事力的建設則要跳出過度緊盯美國的思維誤區,鎖定周邊樞紐地帶上的刺頭小國,形成高度針對性的戰力養成。做到戰則能勝,勝而能和,和而能久。同時,軍民融合也決不能停留在技術聯合、解決就業的低級層面,而要上升到百年大計的高度,打造全新形態的海外企業與民間組織,形成真正的大戰略對抗體系。

今天中國的傳媒環境還很不成熟,某些境外勢力又刻意誤導,廣泛傳播負能量和腦殘方案。更有甚者,一些聰明人,明明知道事實,卻在盈利導向的作用下,一味向下迎合,為了換取點擊、讚賞,不擇手段,危言聳聽,偷換辯題,煽動輿情。這是非常值得我們警惕的一個巨大防務漏洞。故而,希望咱們公號的每一位鐵粉,都能判明真相,守定立場,傳播正能量。一起講好中國故事,推廣戰略思維,助力中華戰略學派的建立。讓越來越多的佩劍儒生,立足華夏半島,乘風破浪,揚帆遠征,經略中華復興的地理樞紐。

當然,我們的聲音還非常微弱。可能連涓涓細流都算不上,至多是剛剛穿透石壁,砸落在堅石上的幾點水滴。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將聚沙成塔,匯出巨流。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做出只有我們才能做出的獨特貢獻。

拓展閱讀:

比薩德重要千萬倍的事情,是看清時代的戰略大勢


推薦閱讀:

範式和模式的區別是什麼?
周小川: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概念與內容
黃道概念的出現對風水有怎樣的影響(代進精摘)
詩學概念400題(六)
奇門點巧——易鼎奇門常用的幾個概念

TAG:地理 | 亞洲 | 地中海 | 中華 | 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