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生母姓錢 為吳越王錢鏐後裔【圖

乾隆生母姓錢 為吳越王錢鏐後裔【圖

花隨月轉陰晴收錄於雅虎讀書 

看過《後宮甄嬛傳》第十三、十四兩集的朋友們,一定會注意到下面的情節:甄嬛一舞艷驚四座,更得聖寵。豈料華妃早有準備,借驚鴻舞與《樓東賦》婉轉復寵。人人都以為皇帝憐憫華妃是二人情深意濃,甄嬛卻何嘗不知,皇帝此舉意在利用年氏一族協助自己來穩固大清的江山。

這裡,就有個問題:歷史上真有華妃這個人么?雍正皇帝到底愛不愛華妃呢?

您還別說,這歷史上,還真有華妃這個人——只不過,當時的她,不叫華妃。

敦肅皇貴妃年氏,湖北巡撫、後加太傅、一等公年遐齡之女,原授一等公、撫遠大將軍、川陝總督年羹堯之妹也。年氏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左右由康熙指婚為雍正側福晉,《清史后妃列》載「幼嬪藩邸」估計十二三歲左右。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生雍正第四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生皇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1721年)生皇八子福惠,雍正元年(1723年)生福沛。從她首次生育到去世,包攬雍正皇帝所有子嗣,其他后妃妻妾無人所出,深得雍正的喜愛。雍正元年(1723年),年氏晉封為貴妃,年齡最小,但地位卻僅次於皇后烏拉那拉氏。而和她在藩邸並肩的另一位側福晉李氏,入府比她早,年齡也比她大,卻只封了齊妃。

年氏本來身體就很虛弱,雍正就說過她「體素羸弱」。她在懷皇九子福沛時,不免動了胎氣。導致難產,結果,福沛生下來是個死胎。她自己的身體也是一落千丈。

雍正三年(1725年)十一月,年妃病重,八日壬寅,因「皇考升遐倏周三載」而必須謁祭景陵的世宗皇帝,自北京郊外圓明園起駕趕赴河北遵化,年貴妃「不懌」請留,未能隨行。十四日戊申,皇帝一路長途跋涉,迴鑾京城,準備冬至祭天大典。此際百端待理,萬務紛紜,皇帝猶對病勢已亟的貴妃「深為軫念」,十一月十五,下旨將其封為皇貴妃。十八日壬子,郊祭甫一結束,皇帝即停免次日太和殿百官朝賀,於當日馬不停蹄地返回圓明園。接下來一連五日,除十九日甲午發出關於各省緝盜與蠲免江南四縣賦稅的兩道上諭之外,《起居注》上再不見任何與皇帝處理政務相關的記載。但是年妃沒等到加封之禮,二十三日薨,謚號為敦肅皇貴妃。皇帝輟朝五日舉行皇貴妃喪禮,在皇貴妃喪禮期間,雍正激動不快的情緒在《漢文諭旨》等文獻均將可窺端倪,輟朝期五日之內,竟然因同一件事發怒大罵廉親王與兵工戶部官員兩次(二十五日,二十七日),並將禮部官員從尚書到侍郎等四人「俱降二級」。

雍正在冊書中充分肯定了年妃的品性。稱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時,事朕克盡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平和。朕在即位後,貴妃於皇考,皇妣大事悉皆盡心力盡禮,實能贊儴內政。」並且也暫時緩和了對年羹堯的處分。

年妃死後,留下皇子福惠。雍正對此子十分寵愛,甚過別的皇子。雍正六年,8歲的福惠也去世了。雍正十分傷心,下令「照親王例殯葬」。年過18歲的弘曆和弘晝連貝子都不是,乾隆追封福惠為親王時,就說過:「朕弟八阿哥,素為皇考所鍾愛」。證明了雍正寵愛福惠是弘曆等兄弟所深知的。

綜合來看,年妃的一生,多少還是受了她的哥哥年羹堯的影響。但以雍正皇帝對她的評價和對她所生兒子的喜愛,還是能看出雍正皇帝對年妃來說,還是很有感情的。

看過《後宮甄嬛傳》第五十五、五十六兩集的朋友們,一定會注意到下面的情節:為使甄嬛順利回宮,皇帝決定為甄嬛改姓鈕祜祿氏,封為熹妃,並稱其為皇四子弘曆(日後的乾隆皇帝)的生母,甄嬛這才得以回宮。

這裡,就有個問題:乾隆皇帝到底是誰的孩子,他與鈕鈷祿氏到底是什麼關係?

乾隆皇帝的生母,正史記載為「原任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女」;野史傳說則有多種說法,如熱河宮女李金桂、內務府包衣女子、傻大姐、「村姑」、海寧陳夫人等。我們由此可以確信,乾隆皇帝的生母到底是誰,的確是一樁歷史疑案。乾隆皇帝的生母出了疑案,這不但在清朝十二帝中是僅有的,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罕見的。

乾隆皇帝的生母疑案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話還要從乾隆皇帝的出生談起。

1711年9月8日,康熙皇帝從北京出發到達避暑山莊,1711年11月2日回到北京。其間,乾隆皇帝的父親雍親王胤禛,1711年9月8日赴熱河請安,1711年9月25日,乾隆皇帝出生。這中間只有17天。就是說如果乾隆皇帝在避暑山莊出生,那麼他母親在臨產前17天,大腹便便,行動不便,怎麼會到避暑山莊去呢?乾隆皇帝的生母或許另有其人?

正史上對此沒有分析,野史記載與民間傳說倒是有多種說法:

第一種傳說,乾隆皇帝生母是浙江海寧大學士陳世倌的夫人。

海寧在清朝有「陳氏三宰相」——順治朝大學士陳之遴、康熙朝大學士陳元龍、雍正朝大學士陳世倌。這裡需要說明的是,「陳氏三宰相」都不是靠裙帶關係,而是靠自身能力當上大學士的。

陳世倌,俗稱陳閣老,在康熙年間入朝為官。傳說陳世倌與雍親王一家常有來往,今天陳閣老的舊宅,還保存有一塊九龍匾,據說是雍正皇帝親筆書寫的。

當代香港小說家浙江海寧人金庸的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便是圍繞乾隆身世之謎展開的。金庸在小說中有聲有色地寫道:

那一年恰好雍親王的福晉和陳閣老的夫人,同月同日分別生了孩子。雍親王就讓陳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陳世倌的小孩兒抱進雍親王府,哪知抱進去的是兒子,抱出來的卻是女兒。陳世倌知是皇四子掉的包,大駭之下,一句都不敢泄露出去。那換入宮中的男孩,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這個故事一出籠,乾隆皇帝是陳閣老的兒子的傳說,便越傳越廣,越講越真。

此外,許嘯天在《清宮十三朝演義》中還居然說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的目的就是探望自己的親生父母。他六次南巡竟有四次住在陳閣老家的安瀾園,為的就是與生身父母相聚。

其實,這個說法是很有問題的。孟森先生的著作《海寧陳家》就考證出了這種說法的幾個方面存在的問題:

第一,乾隆皇帝南巡第一次、第二次都沒有到海寧。第三次到海寧的時候,陳世倌已死。可見乾隆皇帝下江南為了看望他的生身父母的傳說純粹是捕風捉影,根本沒有根據。

第二,陳家的園子原來叫「隅園」,因位於城的一隅而得名。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住隅園,同浙江海塘工程有關,所以乾隆皇帝將「隅園」改名為「安瀾園」。

第三,關於「調包」的故事,清朝中期就有傳說。先說康熙皇帝出自陳家,後來這個傳說不攻自破,就又移花接木,安在乾隆皇帝的頭上。

當然,人家金庸先生寫了一篇文章最後附在《書劍恩仇錄》後面,說此故事純屬虛構。陳家洛這個人是我杜撰的,他可不是乾隆皇帝的弟弟。同時金庸先生還聲明說,人家孟森先生也考據過了,認為乾隆皇帝是海寧陳家之子這個說法靠不住,金庸先生也承認了。

其實,乾隆皇帝出生時,雍正皇帝的長子、次子雖已幼年早死,但第三子已經8歲,另一個妃子又即將臨產。且這個時候的雍正皇帝才34歲,正當壯年,他怎麼會在已經有一個8歲兒子的情況下,急急忙忙、偷偷摸摸地用自己的女兒去換陳家的兒子?這從情理上也是說不通的。退一步說,其時雍正皇帝並不知道自己將來能否登上皇位,又怎麼會知道陳家兒子是有大福之人呢?

乾隆皇帝出生的第二種傳說的提出者是王闓運。

王闓運是曾國藩的幕友,還做過大學士肅順的西席(家庭教師),也是晚清著名的詩人。他提出,乾隆的生母雖然是鈕祜祿氏,但的確與避暑山莊有關。王闓運是他在《湘綺樓文集》里提到乾隆之母:

始在母家,居承德城中,家貧無奴婢,六七歲時父母遣詣市買漿酒粟面,所至店肆大售,市人敬異焉。十三歲時入京師,值中外姐妹當選入宮。……孝聖容體端頎中選,分皇子邸,得在雍府。

後來雍親王生病,此女日夜服侍。數月雍親王病癒,她懷孕生下了乾隆皇帝。張采田《清列朝后妃傳稿》中轉引王闓運《湘綺樓文集》的記載,促發人們更加註意這個疑案。

這一富於傳奇色彩的說法是否可信呢?

實際上,清朝選秀女制度是非常嚴格的,從清宮《欽定宮中現行則例》中,可以看到當時清宮的一些有關規定。清宮的門衛制度更是森嚴,怎麼可能讓承德地方一個女子混進皇宮併入選秀女呢?所以這種傳說是靠不住的。

乾隆皇帝出生的第三種傳說是曾做過熱河都統幕僚的近代作家、學者冒鶴亭提出的。他認為,乾隆皇帝的生母是熱河漢人宮女李佳氏。上海淪陷期間,作家周黎庵寫了《清乾隆皇帝的出生》一文,發表在1944年5月1日出版的《古今文史》半月刊上,援引冒鶴亭的說法,並添加雍正皇帝喝鹿血等情節,增加了故事性。

根據這個說法,說雍正皇帝還在做雍親王時,一年秋天在熱河打獵,射中一隻梅花鹿,雍正喝了鹿血。鹿血壯陽,雍親王喝後躁急,身邊又沒有王妃,就隨便拉上山莊內一位很醜的李姓漢族宮女幸之。第二年,康熙皇帝父子又到山莊,聽說這個李家女子懷上了「龍種」,就要臨產。康熙皇帝發怒,追問:「種玉者何人?」雍親王承認是自己做的事。康熙皇帝怕家醜外揚,就派人把她帶到草棚。醜女在草棚里生下一個男孩,就是後來的乾隆。

台灣學者庄練(蘇同炳)在《乾隆出生之謎》文中、台灣小說家高陽在《清朝的皇帝》書中,都認同這一說法,甚至於提出李氏名叫金桂,因為她「出身微賤」,而旨令鈕祜祿氏收養這個男孩,於是乾隆之母便為鈕祜祿氏。

問題在於,這一說法是否可信呢?

儘管乾隆皇帝生在草棚的傳說流傳很廣、故事生動、影響也很大,但那畢竟是野史,是靠不住的。

乾隆皇帝出生的第四種傳說,民國時期曾任國務總理的熊希齡,從「老宮役」口中聽得所謂乾隆生母的故事,並對胡適之講道:「乾隆皇帝之生母為南方人,渾名『傻大姐』,隨其家人到熱河營生。」這種傳說因《胡適之日記》而流傳甚廣。

但是,我們仍然認為,這一說法純粹是瞎說。

到底乾隆皇帝的出身是否有問題呢?

有!的確有問題。乾隆的生母,的確存在文獻與檔案上的疑點:

成書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蕭奭(shì)的《永憲錄》卷二記載:雍正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724年1月17日),上御太和殿。遣使冊立中宮那拉氏為皇后。詔告天下,恩赦有差。封年氏為貴妃,李氏為齊妃,錢氏為熹妃,宋氏為裕嬪,耿氏為懋嬪。

我們要注意的是,這裡的「錢氏為熹妃」。

蕭奭在這本書中還提出:「齊妃或雲即今之崇慶皇太后。俟(sì)考。」就是說,在當時就有人對乾隆皇帝的生母是誰提出了懷疑。

高陽先生在《清朝的皇帝》一書中認為:蕭奭《永憲錄》中,「這『俟考』二字,是一暗示,是一隱筆兼曲筆的巧妙暗示;齊妃非高宗生母,而故意這樣寫,是曲筆;齊妃李氏,暗示高宗生母姓李,此為曲筆。」但是,高陽沒有看到清宮的檔案。

清朝政府有個規定,皇帝家族生兒育女,每三個月要上報一次,寫明出生時間和生母。每隔十年,根據出生和死亡記錄的底稿,添寫一次皇室族譜,就是《玉牒》。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保存的《玉牒》和生卒記錄底稿上,都清楚地寫著世宗憲皇帝(雍正)第四子高宗純皇帝(乾隆),於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由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凌柱之女誕生於雍和宮。

但是,這位鈕祜祿氏是何許人?

清宮檔案《雍正朝漢文諭旨彙編》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十四日記載:「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1723年3月20日)奉上諭:尊太后聖母諭旨:側福晉年氏封為貴妃,側福晉李氏封為齊妃,格格錢氏封為熹妃,格格宋氏封為裕嬪,格格耿氏封為懋嬪。該部知道。」

同一件事,《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卻記載:「諭禮部:奉皇太后聖母懿旨:側妃年氏,封為貴妃;側妃李氏,封為齊妃;格格鈕祜祿氏,封為熹妃;格格宋氏,封為懋嬪;格格耿氏,封為裕嬪。爾部察例具奏。」

這問題就出來了。熹妃這個人,她到底是姓鈕祜祿還是姓錢呢?因為鈕祜祿氏是滿族姓,錢是漢姓。那她們兩個怎麼能湊成一個人呢?

我們可以作如下解釋:格格錢氏與格格鈕祜祿氏是一個人。因為她們都是同一天、都是奉皇太后的懿旨受封,所以熹妃只能是一人。

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1723年9月16日),雍正皇帝正式設立秘密立儲制,指定弘曆為皇太子。他的母親總要有一個高貴的出身。因此,雍正皇帝將熹妃錢氏篡改為鈕祜祿氏。是否可能由內大臣「滿洲鑲黃旗人四品典儀凌柱」將錢氏認作乾女兒?如果事實如此,就解決了乾隆皇帝生母的身份與姓氏的難題。

據此,我們可以斷定,這個乾隆皇帝的生母錢氏與鈕祜祿氏應該是同一個人。

這裡的問題在於,乾隆皇帝的生母到底應該是姓錢還是姓鈕祜魯呢?

根據我們的判斷,乾隆皇帝的生母本來是個漢人,姓錢。後來因為生育了乾隆皇帝,雍正皇帝擔心這個漢族女子所生養的孩子將來在繼承皇帝位置之後出現什麼問題,而刻意地把錢氏過繼給滿洲鑲黃旗人四品典儀鈕祜祿·凌柱從而成為熹妃鈕祜祿氏。只有這樣說,一切才顯得合理。

建立在這種假設的前提下,我們的問題就來了,這個錢氏是哪裡人呢?我們的結論是:吳越王錢鏐在嘉興的後裔。證據如下:

據歷史記載,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都有同樣一家人相伴,這家人就是吳越王錢鏐後裔嘉興錢氏的二十六世孫錢陳群、二十八世孫錢載,他們祖孫二人曾經六伴乾隆巡遊江南,留下了許多佳話。

1751年,乾隆皇帝首下江南。南書房近臣、刑部侍郎錢陳群扈從乾隆皇帝出巡。游嘉興南湖時,乾隆皇帝索閱錢陳群《香樹齋詩集》,並親筆在錢陳群母親陳書所作「夜紡授經圖」上御書「清芬世守」四字。錢陳群感恩戴德,取乾隆皇帝御題,定本宅堂號為「清芬堂」。

「夜紡授經圖」畫的是慈母邊紡紗勞作,邊教子讀書之景。乾隆皇帝返京後,為該畫所感動,遂寫七絕二首。其一曰:「五鼎兒誠慰母貧,吟詩不覺鼻含辛,嘉禾欲續賢媛傳,不愧當年畫荻人。」錢陳群喜將御詩裱於「夜紡授經圖」之首。當朝名公巨卿陳元龍、張廷玉等十三人繼而紛紛附以題跋題詩,後此圖以石刻拓成長卷,稱「御筆石芝圖」,分由錢氏族人珍藏。

乾隆皇帝二下江南時,錢陳群再次扈駕同巡。行前,錢奏箋獻詩,仰求訓示。乾隆皇帝南巡途中,詩興勃發,步錢陳群詩原韻和詩十首。臣唱君和,朝野罕聞,乾隆皇帝與錢陳群的君臣之誼,文字知交,不同凡響。

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時,已告歸在禾的錢陳群即赴常州恭迎聖駕,伴君巡遊無錫、蘇州、嘉興、杭州等地。

乾隆皇帝四下江南,到嘉興後駐蹕煙雨樓,又召79歲高齡的錢陳群吟詩論文,其樂融融。乾隆第五次、第六次南巡時,嘉興錢氏由翰林院修編、內閣學士錢載代表錢氏後裔赴杭州錢王祠迎駕陪祭……

乾隆六下江南,嘉興錢氏次次相隨,同一族人自始至終伴君巡遊者,歷史上恐怕就此一例。因此,我們可以斷定,乾隆皇帝堅持要「六下江南」,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返鄉探親。因為,乾隆皇帝的母親本身是個南方人,很早就對南方有很多興趣!
推薦閱讀:

白衣清純可人-王紫【圖】
【圖】男人分手後真愛的表現有哪些 兩大表現證明他真的愛你
真滴?假滴?可愛滴!【圖文驛站】
張藝謀孫紅雷吵架結怨真相【圖】
飛花飄絮◇綠舞風請【圖】

TAG:乾隆 | 吳越 | 【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