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中華民族強起來的「脊樑」
作者:廣東金融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白翠紅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強盛,都離不開以物質力量為主的硬實力和以文化力量為主的軟實力兩方面的支撐。經濟、科技、軍事等硬實力是國家興盛的基石,價值體系、道德觀念、理想信念等軟實力是國家強盛的「脊樑」。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進偉大事業,必須要有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在新時代的中國,文化自信必須落實到民族自強和國家發展上,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強起來的「脊樑」。
一、堅定文化自信,對內增強凝聚力、向心力和號召力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須臾離不開文化的指導、支撐、引領。
在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充分認識到革命文化對中國革命的重要作用,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緊密結合,為中國傳統文化注入新的科學元素,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民主主義文化,指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勝利,使中華民族從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中解放出來,從此挺直腰板「站起來」。
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代,中國共產黨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建設、改革的實踐緊密結合,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為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使中華民族擺脫了一窮二白的困境,從此揚眉吐氣「富起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要實現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要承擔起更重要的責任和使命。人類文明發展史表明,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創造精神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中國共產黨清晰明確堅定有力的指導思想,為中華民族強起來裝上了「導航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題,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到新時代。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層的精神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價值共識,為中華民族強起來裝上了「發動機」。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社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蔚然成風,中國人的精神面貌更加昂揚向上,以飽滿的自信、堅毅的決心,凝心聚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二、堅定文化自信,對外增強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
中國要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謀求在國際競爭中的有利地位,必須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建構引領時代發展方向和世界潮流指向的話語權。中國共產黨不僅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積极參与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為解決人類發展問題貢獻了中國力量,極大地增強了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多種場合強調要促進不同國家、不同文化和歷史背景的人們深入交流,增進彼此理解,攜手構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是中國對人類未來發展的期盼,也是應對當前挑戰、加強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中國傳統文化有「協和萬邦」的和平思想,有「四海一家」的普世情懷,有「達則兼濟天下」的擔當意識,有以「天下為懷」的境界。今天,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更應堅定文化自信,承擔相應的大國責任,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解決全球性的發展難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白翠紅)
來源: 南方日報
推薦閱讀:
※有了文化自信,何懼「洋節」來襲?
※「克己復禮為仁」——憑什麼文化自信?
※淺談刻板印象與文化自信
※時尚文旅之都背後的文化自信
※王 蒙:舊邦維新的文化自信(文論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