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是—個木匠畫家(轉貼)
有人來,說起齊白石,說中國二十世紀中國的繪畫,應以齊白石為翹首。我說:別說齊白石了,齊白石不過是個木匠,原先他是靠刨子斧子鑿子刻刀謀生掙錢的,現在改成了筆墨紙研。他的繪畫讓人說的很玄乎,其實很簡單,一點都不高深,如果你把他的繪畫看成一個木匠在做木匠活的話,你就很容易理解他的繪畫了。知道齊白石的畫上有許多鉛筆線嗎?為什麼?許多人不理解,認為那些有墨線的都是假的,是贗品。是模仿者照著齊白石的畫打樣稿繪畫的。其實恰恰相反,有墨線的都是真的齊白石的畫。齊白石畫畫,他沒有胸中之竹,他也不寫胸中丘壑,他就像木匠在做一個桌椅板凳一樣,先有一個樣稿。不過木匠的樣稿是師傅教的,約定俗成的;齊白石的樣稿是自己苦心孤脂經營出來,經營出來以後,齊就會用炭筆,在劣質的宣紙畫出來,一畫就畫幾百張,甚至上千張。齊白石畫畫從不用好紙的,他是算成本的。蘇州紙四角一張,安徽紙七分一張。齊白石只用七分錢的安徽紙,他用的畫料,許多都是染布剩下來的顏料。底稿打好後,有人要了,然後再慢慢用墨色在上面描。因為他不在畫畫,他在描畫。所以齊白石畫畫很慢,這樣一張畫,別人一分鐘就畫好了,齊白石也就十分鐘。齊白石的所有畫,章法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就是這個原因,有人美其曰墨葉紅花派,其實什麼也不是。齊白石不懂中國傳統繪畫的精神是什麼,他也不想懂,他只考慮把畫賣出去就行了,你多給我一塊錢,我就給多畫一個鳥或多給你添一個蝦,他把畫畫看成賣菜賣魚賣蝦的謀生手段。故宮裡的名畫展覽讓他看,請他,他都不去看,他家裡存有許多羅聘、金農的真跡,他也不看,為什麼?他怕影響他的木匠思維。他知道他的畫和這些大師的巨大距離,看多了,眼高手低,他就畫不成畫了。記得有一次,他去看展覽,站在蕭庢泉的山水畫前發愣,連連嘆氣,我的山水怎麼就畫不好呢?他的弟子說,是風格不同。齊白石也知道自己的畫缺陷在那裡,他說是格調不高。他也知道格調與一個人的修養有關係,是學不來的。他也很聰明,知道揚長避短,我學不來,我不是木匠嗎,畫家有幾個是木匠出身的,所以齊白石就「逢人恥聽說荊關」「老夫看慣桂林山。」我就照我的木匠思維畫。並洋洋得意地刻了許多諸如「木人、」木居士」、「老木」、「魯班門下」、「大匠之門」表明自己身份的印。可惜現在人呀,幾百萬、上千萬賣一個木匠不木匠、畫家不畫家的畫。 據齊白石說:他的大寫意花卉配工筆草蟲的構思,也來源於他的木匠思維。因為有些人有錢,在雕刻桌椅板凳的花紋時要刻的細膩一些,有時他把桌椅板凳刻的精緻一些時,僱主認為費力費神,花費的時間多,給的錢就多些,所以他要在花卉里加一些工筆的草蟲,讓買畫的人覺得花費的時間多,給的錢多些。這些工筆的草蟲,剛開始是齊白石自己畫,後來是他的三子齊子如畫,一畫也是幾百張,今天畫蜻蜓,就畫蜻蜓;明天畫知了,就畫知了。以後賣錢時再拿出來畫上大寫意粗粗幾筆的花草。不說中國畫講究的氣韻生動不生動,就這個畫畫的過程,就覺得像流水線做工一樣。那些工筆的草蟲也畫的一個個像標本似的,沒有一點生氣。中國畫有這麼畫的嗎?幾千年中國畫壇,有一個這麼畫的嗎?沒有吧!齊白石,他就這麼畫,一畫還畫成了巨匠,畫成了比王維、董其昌還要大的大師,這不是在褻瀆中國畫嗎?另外齊白石的名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也是木匠的一種思想。現在不說這句話是剽竊李北海的。李北海說「學我者死,似我者俗」。齊白石沒有弄懂這句話的意思,就說學我者生,你的學徒都學你,還要不要學王維,學徐熙,學沈周,從古代排上千個優秀畫家,也排不到你齊白石吧。你齊白石在民國,畫價比別人低一半,也賣不出去,你不是不知道。中國歷史上的所有繪畫先哲,沒有一個敢說學我者生。但刻花木匠就是學我者生。師傅帶徒弟,你不學師傅的,你就壞事了,你不照師傅的去做,你就沒有飯吃。所以說學我者生,從這個木匠行當講說得並不錯,但從繪畫上講就大錯了。把齊白石說成中國畫大師的人都不懂中國畫。齊白石不懂中國畫,你們整天研究中國畫,你們也不懂嗎?六法古意,齊白石佔了哪一個。尸位素餐,人云亦云,吃別人的殘羹剩飯,就是這些人。齊白石用木匠的大斧頭大鑿刀對中國畫壇的破壞霸悍氣,只有同樣具有破壞霸悍氣的-欣賞,他們都出身民風強悍的湖南湘潭,相同的農民身份讓他們無形之中都對文人有一種敬畏,這種敬畏感讓他們有一種強烈的自卑,從而使他們一生都在苦苦追求,希望能躋身文人的行列,追求不得,最後只好來破壞,來取得心裡的平衡和慰藉。這就是齊白石在民國默默無聞,四九年後一躍而成為中國畫大師的最根本原因。你想一想。-對中國傳統文化是熱愛多呢,還是憎恨多,是建設多呢,還是破壞多?你就能理解-為什麼不懂中國畫而懂齊白石,其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破壞氣味相投是最主要的,當然齊白石卑躬屈膝畫「松鷹圖」,署「-萬歲」也起了導火索的作用。鄉土的淵源,加上一個送上門,一個正好需要一把砍伐中國傳統畫的大斧子。這樣一個木匠的齊白石就成了中國美術家協會的第一任主席,成了中央美術學院的教授。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流毒幾十年,齊白石的木匠簡筆劃徹底把中國畫生生閹割了。中國畫原先萎靡是萎靡些,但沒有徹底閹割,可現在徹底閹割了,閹割中國畫的禍首一個是齊白石,另一個是徐悲鴻。齊白石是無意閹割的,徐悲鴻是有意。-選齊白石,為什麼不選徐悲鴻呢?是因為齊白石畫里木匠的刀斧氣,遠比徐悲鴻從西方借來的陳舊蒼白的「素描是一切」更有效果,更適合中國當時文盲農民佔大多數的現實。如果你硬要說齊白石的畫有多好的話,我給你說一個例子,你就知道齊白石的畫藝術水平有多高了。就是他的小老婆胡寶珠模仿他的畫,這是一個真事,在齊白石所有的傳記里都當成他「德藝雙馨」的美談來談的。文曰「齊白石讓胡寶珠棄畫避嫌」。胡寶珠是齊白石的繼室,比齊白石小四五十歲,是齊白石賣來的一個文盲丫鬟,大字不識一個,齊白石也不教她,只叫她每天理紙磨墨,她看齊白石畫畫時間長了,也就能畫幾筆。一天,齊白石看到自己畫案上擺著一幅《群鵝圖》,以為是自己剛創作的精品,高興異常。署款:「三百印富翁齊璜作於故都」,並連鈐三印。第二天,胡告訴他是她的臨摹畫作時,齊勃然題跋云:「此小幅乃寶姬所臨,余眼昏燈昏看作己作,竟題姓名。越明日,又記之。白石。」你想一想,一位腳不出閨闈的,大字不識幾個的丫頭都達到了與齊白石畫亂真的境界,你就知道齊白石的繪畫藝術水平究竟有多高了。自詡清高的齊白石當時也不知道怎麼想,我想五味雜陳是一定的,反正他後來不讓胡寶珠再畫畫了,並在一張構圖著色純似白石手筆的胡寶珠畫作《群蝦圖》上,題曰:「此幅乃內子寶珠畫,可與予亂真,真知予畫者,方能分別筆墨活動為予贊。人無愧,予覺慚也。白石老人得見,遂題數字,壬午。」題畢,再加題:「予使寶珠棄畫,因恐人猜疑為老夫代作,竟使之無名,予非丈夫,欲慰吾妻,再題數字。白石。」不久,齊白石又在此畫上題跋,云:「此幅筆飛墨舞,實予無此工妙。若有心誇譽,為人世之小人,非真君子也。八十二歲老人又題,當語兒輩珍藏。」從題跋「予無此工妙」「當語兒輩珍藏」里,也可以看到齊白石的讓胡「棄畫避嫌」的真實想法,就是:我都沒有我買來的丫鬟畫的好,兒輩把她的畫都藏起來,免的人看見。齊白石的畫在民國粗野惡俗是出了名的。民國時大部分居京的文人書畫家把他稱之不入流的「野狐禪」,也是事實。民國北京畫壇,誰來說去,只有兩個人欣賞齊白石,一個是陳師曾,一個是徐悲鴻。陳師曾是個傳統文人畫家,他並不是欣賞齊白石,他是湖南人,他只是幫助老鄉齊白石掙錢糊口而已。他的傳統功力非常深厚,所以知道齊白石他模仿的四不像的石濤山水是沒有市場的,故他勸齊白石放棄文人畫風,發揮他木匠的大刀闊斧的特長,改成大粗筆的墨葉紅花。讓人新奇去賣錢,這就是齊白石衰年變法的真相。徐悲鴻是看到齊白石畫風裡濃烈的民間氣息,對傳統文人畫巨大破壞性和衝擊性,惺惺惜惺惺並利用齊白石而已。有一則日記能還原出真實的齊白石,而不是四九年以後的粉飾的齊白石。(這則日記忽然找不到了)編撰《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的俞劍華對齊白石的畫有一個總結,也許比較客觀:「他的人物,導源於梁楷,延脈於冬心;較冬心粗獷,較癭瓢為生疏。身軀的短矮,比陳老蓮的人物更甚。於草草不經意的幾筆里,頗能有微妙的表情,如挖耳圖、送子從師圖,俱能使觀者忍俊不禁。然面部的形狀,千篇一律,變化太少,是其缺點。所作花卉。奇紅駭綠,筆墨縱橫,好的可與昌碩並駕,但缺乏昌碩的金石氣味。壞的簡直不成東西,尤喜以鮮艷的洋紅畫花,以烏黑的墨汁畫葉,太不調和,既無醇厚的丰神,又無優美的趣味,倚老賣老,無怪受人指摘。若純作水墨的,反而秀逸可觀,所畫的鷹、鴉為較佳,頗近八大;雞則多不成形,雞雛尤無可取。」我的看法就是:齊白石的人物的短矮,來源於木匠雕刻的技藝,木頭的材質和所需要門楣梁棟等的大小,決定了木匠不可能將人物雕刻的高大挺拔,也不可能將人物雕刻的鬚眉畢肖,栩栩如生,這就是齊白石所畫的人物都是短矮低小、面目混沌的原因。他畫的粗筆山水也是這樣的,山就是一團墨,或一團顏色;樹,也是這樣的;水也是幾根粗線,和民間木匠雕刻出來的山水一模一樣,別說他學的是什麼八大呀,石濤呀,別說他師法自然、師法造化,齊白石根本就不懂這些,他看不懂梁楷,也看不懂金冬心。他遊歷過許多名山大川,他也從沒有為他去過的山水畫過一幅畫,他畫不來真實的山水,也畫不像。這種山是一團黑的惡習,成了他的學生李可染烏黑山水的起源。齊白石胸無點墨,在民國是出了名的。他從來就不看書,來客都很驚訝:他的畫室里怎麼一本書都沒有。齊白石沒有上過幾天學,只讀了不到一年的私塾。在畫上題的詩和順口溜一樣,根本不敢拿詩的平仄、韻律、對仗等去要求,他的老師王闓運奚落他的詩是「薛蟠體」,也就是大老粗的順口溜,不是言過其實。有人問啟功,你認識齊白石這麼早,為什麼不拜齊白石為師呢。啟功說的耐人尋味,意味深長:有一次齊白石對他說,傅山的詞比他的詩寫的好,因為他中的是「博學鴻詞科」。所以他沒有拜齊白石為師。你想一想,連最基本的常識「博學鴻詞科」都不懂,他還能懂什麼更高深的中國傳統文化。齊白石最害怕別人說他沒有文化,他一再申辯說:自己詩最好,印次之,書法再次之,畫最不好。人都說「此老狡獪」。其實不然,齊白石自己清楚,自己的照木匠思維作出的畫,肯定不如寫出來的字,用模仿刻刀寫出來的字,肯定不如真刻刀刻出來的印,只有他寫出的詩,差歸差些,但總歸能沾點書卷氣。我看:齊白石最好的是他的印,他的書法也根本不值一提;他的畫,他說是:蔬荀氣。他寫字,他沒有說,他說他學書過程是:「書法得李北海、何紹基、金冬心、鄭板橋與《天發神讖碑》的最多。」又借用蘇軾的話說自己:「我書意造本無法。」都是在自欺欺人、故弄玄虛,他只是借用了這些碑學大師的外殼,他寫的字也只和這些大師形似而已,他根本領會不了碑學的精髓。他的行書終生未脫李北海窠臼,篆書至死也沒有跳出天發神讖碑的藩籬。所謂的變革,就是把這些碑學大師的金石味改成了刻刀刻在木頭上的木頭味。他的篆書用筆,改方起為圓起,尖收為平出,轉折處加重頓筆,都是木頭材質鬆軟決定刻刀的力道和走向,要和在堅硬的金石上的有巨大差別造成的;特別是他的行書,捺劃翻腕,甩手出鋒,更是木匠常用的手法,金石的堅硬決定了石匠和金匠都做不到這一點,而木匠容易,這就是齊白石書法的全部奧秘,一點也不高深。再則他為了出勢,一味以偏鋒出鋒,看似雄強,實則村野淺薄,豎劃任意拉長,不知放收,人為造成許多雷同的平行直線;單字結體,卻又過多纏繞,虛張聲勢,給人強烈的局促和壓迫感,這也是鄉村木匠雕刻花紋時常用的手腕。任意拉長,是為了墊補圖案的空白;過多纏繞,又讓人覺得好看。知道齊白石為什麼不喜歡畫竹子和蘭草嗎?因為他不敢畫。金石書法大家都喜歡畫蘭和竹,鄭燮喜歡畫,趙之謙和吳昌碩也都喜歡畫。因為中國畫講究骨法用筆、金石入畫。而畫蘭竹,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書法的高深,體現一個人的書法有沒有金石味。齊白石知道他的書法沒有金石味,他知道藏拙,所以他不多畫,畫的玉蘭比墨蘭要多的多,偶爾畫的墨竹也是混沌一片。還是他的老師王闓運了解他,他知道齊白石字畫都是刻的,不是寫的。故他在《湘綺樓日記》是年正月二十日記:「看齊木匠印刻字畫,又一寄禪,張先生也。」再說齊白石人品吧,中國人喜歡的書畫大家皆是嘎嘎獨造、人格高尚的人。有清以來,傅山高於王鐸,就是一證。中國傳統講究人品高則畫品高,齊白石四九年後也被授予過「中國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他的人品高不高,用授予他光榮稱號的周恩來的話一語概括:記得文化革命中周恩來說齊民族氣節也不怎麼樣,見了外國人下跪。他給-畫的松鷹圖,他給蔣介石也先畫過。現在從日本迴流的大量齊白石送給日本人書畫就將齊白石的民族氣節剝的淋漓盡致。我就不多說了。吳冠中說:100個齊白石也比不上一個魯迅,我說1000個齊白石加上一萬個齊白石的徒子徒孫也比不上一個八大或石濤,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懂中國畫的筆墨精神。
推薦閱讀:
※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
※齊白石籍貫是哪裡人?
※齊白石筆下的蔬果,垂涎欲滴!
※齊白石---蟹圖
※齊白石 ●山水第一精品★富貴高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