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載機著艦有多難?平均每月犧牲24名飛行員
問題:怎麼才能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呢??答案:只需要點擊圖片上邊的《軍事揭秘》即可
服役20多年後首次參戰的俄羅斯海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自從摩爾曼斯克軍港出發起,就一直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大家都很想知道,這艘俄羅斯海軍碩果僅存的航空母艦,現在的戰鬥能力是什麼樣的。
然而才開仗沒多久,其搭載的米格-29戰鬥機就掉下了海,據稱,該機是在著艦階段失事,墜毀在離庫艦數海里的地方。
印度航母部隊加緊練米格29K起降作戰
前段時間,我軍艦載機飛行員張超烈士,也是在著艦訓練時遭遇故障,不幸犧牲的。
至於美國海軍,在著艦階段出的事故那更是車載斗量了,1948-1998年間因著艦事故損失飛行員將近1200名!
今天,迷彩虎就來和大家聊聊艦載機在航母上起降有多難
如果要說艦載戰鬥機與陸基戰鬥機最大不同在哪裡,那就是其獨特的起降場地。
可以說,艦載機的「機場」——航母甲板是世界上最複雜的起降場地。
航母甲板最多也就300多米長,在這個狹小空間內,既要有飛機起飛,還要有飛機降落,還會有諸多人員裝備活動。在如此小的空間內完成起飛降落,是對艦載機的一個最基本但也是非常難的要求。
咱們先來看相對簡單的起飛。
以美國航母常用的彈射起飛為例,「尼米茲」級航母的蒸汽彈射器在幾秒內可將艦載機從零加速到300多公里/小時的高速,這個過程中艦載機飛行員會承受幾倍於自身體重的過載,足以讓普通人出現視覺障礙。
俄羅斯和我軍採用的滑躍起飛方式,飛行員承受的過載較小,但對飛行員的技術要求較高。
不論是彈射還是滑躍,戰機離開航母甲板時距離海面只有20多米,飛行員必須馬上調整飛行姿態,只要有一剎那疏忽就可能失控墜海。
艦載機飛行員在起飛過程中所承受的生理和心理雙重壓力遠大於一般飛行員。
從航母上起飛對艦載機也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前起落架的結構必須加強,因為彈射起飛時牽引力都施加在前起落架上,滑躍起飛時滑躍甲板對前起落架也會施加很大的瞬間載荷。
相比起飛,在航母上降落難度更大,有人稱之為「刀尖上的舞蹈」。
1917年8月2日,英國皇家海軍鄧寧少校駕機降落在航行中的「暴怒」號甲板上,成為世界在航母上著陸的第一人,僅僅5天後,他就不幸成為了因著艦失敗身亡的第一人陸地機場的跑道是固定的,而航母受自身動力和海浪的作用,不停地在前後、左右甚至上下做不規則晃動,這給飛行員降落增加了很大難度。
根據統計,一名美軍艦載機飛行員的平均著艦次數在幾百次左右,少數精英飛行員能達到1000次以上。
為了讓艦載機能夠準確進入下滑航線,現代航母普遍採用菲涅耳透鏡光學助降系統輔助飛行員,大大降低了著艦事故率。
然而艦載機降落不僅要「落得准」還要「停得住」,也就是說常規艦載機著艦必須降落在攔阻索區域內
攔阻索位於大型航母斜角甲板的中心線,一般設置3-4根,艦載機必須放下起落架和尾鉤,壓低飛機後部,讓尾鉤掛上其中一根攔阻索,讓戰機緊急制動。
航母上還專門設置了著艦信號官,監控著艦過程,如果著艦信號官認為飛機不適合著艦,會立即指示飛行員拉起複飛。
但與在陸地機場著陸時逐漸收油門的做法不同,艦載機飛行員需要把油門推到最大,因為一旦降落時未能鉤住攔阻索,艦載機需要有足夠的速度才能復飛升空,整個過程中飛行員必須時刻警惕。
這導致艦載機著陸的速度非常快,為了避開航母甲板上空的亂流,下滑曲線也更為陡峭,意味著艦載機著陸時受的衝擊也更大。
艦載機降落時前後起落架幾乎是同時著艦,經常被形容為「拍」在甲板上,美國甚至多次發生飛行員在航母著陸時由於衝擊過大而折斷頸部的案例。
在航母上不論是起飛還是降落風險都很高,想要戰機安全降落,需要飛行員和航母官兵緊密配合才能完成,只有不畏艱險,迎難而上,才能錘鍊出一支具備強大戰鬥力的艦載機部隊。
推薦閱讀:
※起落安妥——美洲自由行篇 DAY 8
※飛行員戰場上,跳傘受到什麼樣的保護?
※俄羅斯飛行員遺體回國,普京怒吼土耳其
※自費飛行流水賬——First Solo
※起落安妥——北美自由行篇 DAY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