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家譜品家訓】遂寧黃氏家譜:睦宗族 和鄉鄰

黃氏家譜

 「源之深者流必長,葉之茂者光必華」一部家譜記載著家族的血脈傳承,也記載著家族的獨特文化,祖先們留下的訓誡,在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中,成為了家族共同的印記,形成獨特家風。近年來,在遂寧市檔案館的號召下,不少市民紛紛獻出家中家譜交與市檔案館永久保存,蓬溪《黃氏家譜》便是其中一本。據家譜記載,黃氏祖上本是武將世家,曾官至兵部尚書,於元末明初時遷入遂寧。

 

  黃氏族禁

 「敦孝弟,睦宗族,和鄉鄰,明禮讓,務本業,端人品,隆師道,時祭掃,戒爭訟,莫為非,敬尊長,守法紀,崇譜系。」翻開《黃氏家譜》的家訓篇章,曾威名赫赫的先祖並沒有教育子孫執戈從戎,而是強調「和」與「孝」字,希望子孫能和宗親、睦鄉鄰,並將修家譜列為其家規之一。

家訓的繼承:以孝治家睦宗族

  在《二十四孝故事》里,有兩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一是黃香扇枕溫衾,二是黃庭堅滌親溺器,受先祖的影響,「孝」文化已經融入了每個黃氏子孫的血脈,即使遠遷巴蜀,幾百年未與宗族聯繫,可孝順父母,尊敬長輩,和睦宗親的家風家訓依然延續著。

  據家譜記載,黃氏曾居於湖北江夏,元末明初時,因族中之人犯事,被元王朝下令征剿,族人被株殺者甚眾,家族避難各逃,其先祖黃大震與胞弟黃大霖,帶領妻兒避難入川,為避株連之禍,家族曾一度改姓王氏。劫後餘生的經歷,讓黃氏子孫對家族文化看得分外珍貴,「敦孝弟,睦宗族,敬尊長」的江夏之風,幾乎是每家人家譜上的共同辭彙,家譜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也逐漸演變成一條家規,成為每個黃氏子孫一生中必須參與的一件事。

  今年40歲的黃小東是震公入川後第二十四代後人,在他的記憶里,父親從小就教育他要對人謙卑有禮,遇見同族的長輩必須要禮貌問好,不能大聲和長輩說話,每年族裡組織去家廟上香,全家大小都必須沐浴凈衣,徒步上山。在家中,作為晚輩的他每日需到父母房裡請安,外出和歸來時,必須告知家長,不可以比長輩先動筷子…(更多請關注黃氏大家族微信號h265888)…諸如此類的規矩父親容不得他出一絲差錯,每每犯錯便會被嚴肅處理,如今這些老規矩他又傳給了女兒。

家訓的發展:和睦鄉鄰謙恭待人

  據家譜記載,在先祖黃大震與黃大霖避難入川時,其祖父是元朝的兵部尚書,這樣的家庭自然是顯貴的,但一朝突變,不得不避走他鄉,還要時時擔憂被元朝廷抓獲,其心裡落差不可謂不大。但所幸當時正趕上「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潮,五湖四海的人齊聚天府,同是天涯淪落人,沖淡了背井離鄉的愁苦,也形成了和睦鄰里的家風。

  初來乍到,雖想以和為貴,但偏偏那時的黃氏子孫普遍長得高大魁梧,據家譜記載,其先祖王大震身高八尺二寸(相當於現在的一米九),可見黃氏男兒的優良基因。這樣的身高在那個年代的遂寧絕對是罕見的大高個,擔心少不更事的子孫仗著個子高大,身材魁梧,欺負鄰居家的小孩,黃氏還專門定了一條族禁,「禁凌暴」,即不能恃強凌弱。

推薦閱讀:

南方人(潮汕宗族械鬥)相對北方人動不動就打群架的生存方式,為何還是被北方人幾十年甚至十幾年就推平了?
當前打擊村霸與宗族惡勢力取得了哪些成果?
<客從何處來>,我們普通人如何尋根?
【黃氏資訊】:2017年首屆山和黃氏「九九重陽團圓敬老慶典活動」圓滿舉辦
分枝宗族制與暴力衝突 ──來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證據

TAG:家譜 | 宗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