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佛頂首楞嚴經重點提示(一)(慧律法師)

請合掌,南無大佛頂首楞嚴經!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南無大佛頂首楞嚴經!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南無大佛頂首楞嚴經!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好,請放掌。 

  講經前有重點要提示,今天是2007年1月5日,這是師父出家以來第三次講楞嚴經。第一次的楞嚴經在1985年,高雄美濃鎮雷音寺,講經比丘僧團聽。當時有錄音,沒有錄影。但是,錄音的效果不好,中間又掉了好幾卷,所以沒有辦法整套來出,當時師父三十二歲。第二次講《楞嚴經》,用台語的,在高雄文殊講堂,1992年,在高雄文殊講堂講第二遍,有錄音,有錄影,那麼現在正在積極的整理,台灣和閩南地區的人、佛弟子,都聽得來。最近我們一直接到電話,而且是每天,或者是EMAIL,或者是打電話,一直祈求師父能健康,能夠用國語為我們佛弟子,虔誠的佛弟子,想聽《楞嚴經》的人,再講一遍。由於種種的因緣全部都具足,那麼師父也健康起來,那麼就答應了,說要講這一部《楞嚴經》。 

  《楞嚴經》跟《楞伽經》是三藏十二部經,公認為最難理解的,最艱澀、最難理解的二部經典。如果要講一些故事,講一些往生的事例,勸人家念念佛,或許諸位看看書,有一些佛教的故事書,或者講因果的,講講勸修念佛的,大致上,佛弟子都可以看得來。但是這一部《楞嚴經》就是沒有辦法。如果沒有大悟,就算你出家十年、二十年都講不來。看,那就根本沒有說,有看沒有懂。由於它太難,太艱澀,所以一般人到中途都放棄。唉!這麼難!我念佛了,等阿彌陀佛來接引。大部分都抱著放棄的心態,都放棄。因為看不來。那麼在台灣有幾位諸山長老,講這個《楞嚴經》,大部分,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全部都是用台語的。如果你想要利益無量無邊的佛弟子,就不得不用國語的再講一遍。如果要讓正法重現,末法時期,再一次的佛慧高照,轉大法輪,破魔境界,只有講《楞嚴經》。講這個《楞嚴經》前,諸位必須有一個很健康的心態。譬如說有一個人帶了一瓶毒藥,一個瓶子,裡面是毒藥,要去仙人那邊求這個甘露,這個甘露水是起死回生的妙藥。來到這個仙人的旁邊,仙人告訴他:你要求我的仙丹妙藥,甘露不死之葯,要盛這個不死之葯,你必須把你那一瓶毒藥先倒掉。那一瓶毒藥先倒掉,洗乾淨,才能夠接受我的甘露水,才帶得回去。今天我們要講《楞嚴經》,不管你以前是修的什麼法門,親近的是哪一個上師,在哪一個道場修持,擁有任何的知見,我們都必須統統放下來。在《瑜伽師地論》這麼說:眾生著於五欲六塵而有輪迴,修行人著於知見,繼續輪迴,修行人貪著財色名食睡,所以,生滅執著的心一直擺脫不了,所以一直輪迴。有因緣碰到佛法的人也想修行,但是,卻認為自己很行,起大我慢。別人看法跟他稍微不一樣的,就說別人是魔,好像不跟他修同樣的法門是一種罪過。有的人弘揚了某一個法門,就一直排斥其他的法門,這不是佛陀的正確的思想。佛法沒有這樣子。那麼我們今天要講這個《楞嚴經》,諸位要萬緣放下。暫時放下你以前看的經典和建立的種種知見,我們一起來接受佛陀在《楞嚴經》上的指示,來接受佛陀的甘露法雨,這樣甘露才裝得回去;否則一直卡在某一種觀念裡面,一直排斥一個角度,那麼,法不受益。古來有開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為什麼叫開慧的楞嚴?第一個就叫你拾識用根,捨生滅的意識心,用不生不滅的根性,用根就是不生不滅的根性。眾生看一件事情,馬上落入觀念,卡在觀念,同時執著一個觀念,不知道自性本空。所以一直沒有辦法顯現那個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性,顯露不出來。在《楞嚴經》裡面,見就是性,無性不能見。聞就是性,無性不能聞。見一切法,即見自性,相盡性就顯,看不破假相,就只有生滅輪迴。二話不說,就一直輪迴。開慧的楞嚴。所以,要開智慧,一定要明心見性。所以,《楞嚴經》就是叫你大徹大悟,叫你明心見性。因為它叫你舍識用根,舍意識心,用不生不滅的根性修行。一切眾生的修行,都在相上打轉,計較這個,計較那個。有一個居士,在電梯碰到師父了。我問他:老菩薩!你一天念多少佛呢?他說,我一天念三萬!他說:師父,你也念佛嗎?我說:念啊,當然念啊!他說:師父,你一天念多少呢?我說我一天念一句。他說:啊?你只有念一句?我說我這一句,從早念到晚,從晚念到早,從不間斷,只有念這一句。你那三萬還有間斷呢,我這一句還沒間斷呢。我們要了解佛法是心法,是自性的法門。自性一定要自度,佛只是給我們增上緣,不能搞錯。成佛的法華,在《法華經》裡面有授記,為這些弟子們授記,包括這些證阿羅漢果的,還有極惡的眾生,就是提婆達多,提婆達多,佛陀也跟他授記。這成佛的法華,就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佛,但是有沒有碰到因緣,這個問題就出來了。如果你沒有碰到善知識,沒有碰到這個因緣,你有佛性,你也開顯不出來,沒有用。所以,這個是成佛的法華。《法華經》裡面是講究竟一實相的道理,一實相的道理。富貴的華嚴,為什麼講《華嚴經》是富貴呢?因為它的內容是包羅萬象,講理無礙法界,事無礙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一能容大,大能容小,一為無量,無量為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海印三昧同時顯現,就是華嚴的境界。不讀華嚴,不知佛教的富貴。所以自古以來說:開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這個都是大部的經典。那麼另外,《涅槃經》,什麼叫做大般涅槃呢?就是每一個眾生,有因緣碰到佛法,都能進入不生不滅的境界,叫做大般涅槃。另外一個就是《楞伽經》,這個都是大部的經典。《楞嚴經》就如同小部的大藏經,這個《楞嚴經》包羅萬象,接近七萬個字,六萬九千多字,是指經文,不是註解。經文六萬九千多字,將近七萬個字,包羅萬象。《楞嚴經》如同小部的大藏經,換句話說,把《楞嚴經》好好地研讀一遍,等同看過一遍大藏經的精要、精華。這個《楞嚴經》包括禪、凈、律、密,全部都包括在裡面。禪講明心見性,《楞嚴經》講舍識用根,阿難找不到真心,佛陀七處征心,阿難就是找不到心,不是找內,就是找外,就是找不到這顆心。講舍識用根,就是叫你明心見性。凈,譬如說《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後面有一句很重要的,就是入三摩地,就是你念佛一定要念到定,進入三昧的狀態,才叫做有功夫。我們很多人看經典都看一半。念佛打妄想,他不知道《彌陀經》進而那一句話很重要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乃至七日,後面這四個字很重要:一心不亂。任何的法門要成就,統統要進入三昧的正定,否則不能成就。換句話說,你拜佛可以,行!你要拜得很有功夫。你念佛,行!你要念得很有功夫,念到不起煩惱。你現在心都定不下來,臨命終再病苦上身,內煩惱,外色身病苦,你要往生極樂世界,沒有三昧的功夫,行嗎?很多人都誤會了修行的定義,念幾聲佛就叫做修行,拜幾拜佛就叫做修行,吃吃素就叫做修行,這在佛法裡面絕不是這麼樣子的,你念佛能達到念佛三昧定嗎?念佛三昧定嗎?在佛前用功念佛,念珠放下來,下來又跟人家爭吵不休,是非人我,這個哪算修行呢?你拜佛,能不能體悟,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呢?能禮也是空,所禮也是空,其實,禪跟凈本來就是不二的東西,用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那是一個餌啊,那就像釣魚的一個餌啊!我們釣魚不是要下一個餌嗎?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就是餌,告訴你最方便也是最究竟,念佛總比沒有念好。慢慢有一天,你的經教,你心開意解,漸漸來,漸漸來,進入狀態,佛陀說:到最後要進入什麼?要三摩地,就是進入三昧的狀態。沒有三昧,不可能成道的。就是你念佛一定要念到非常有功夫,什麼都看得破,什麼都放得下,什麼都自在,什麼是非恩怨,到我們身上統統沒有發生。這種功夫,才叫做真正修凈土的人,心凈則國土凈啊。我們現在弄錯了方向,念幾聲佛就認為自己很有修行,煩惱起來也不管它,跟眾生斤斤計較,一天到晚爭吵不休,也認為自己在修行,連那個最基本上的和合無諍都做不到,修什麼凈土呢?凈土它是心清凈,完全清凈,念佛達成一片,念佛三昧定,這樣叫做修凈土啊!律,在《楞嚴經》裡面講,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慾、不妄語,四種清凈明晦,這個就是律,殺、盜、淫、妄都禁止。那麼密呢?就是五會楞嚴神咒,統統就是咒心,不是抹布那一句,唵,阿拿咧。。。從那邊開始叫做咒心,不是的。是從第一句開始到五會,統統叫做咒心。

  是從第一句開始到五會,統統叫做咒心。南無薩怛他蘇伽我耶,阿羅訶帝。。。從第一句到最後,五會統統叫做咒心。有很多人不了解,認為說:《楞嚴經》、楞嚴咒下午不能念!我說:這是誰講的?釋迦牟尼佛誦五會楞嚴神咒,派文殊師利菩薩前往救度阿難被攝入淫室的時候,就是下午的時間。如果早上念楞嚴咒才有感應,那麼下午就沒佛了?天龍八部跑去哪裡呢?他們也上班、打卡嗎?這講得通嗎?如果說:下午、晚上就不能念楞嚴咒,那麼人家打楞嚴七、楞嚴咒七,怎麼辦呢?只有早上能念,下午不能念,晚上不能念,那麼,七天七夜還念楞嚴咒呢?還念七天七夜呢!下午怎麼辦?晚上怎麼辦?所以我們應當了解,經教不通,心性不明,亂說法義,壞佛正法。那麼這個《楞嚴經》它是屬於密教部的,諸位,整部地看過大藏經的人都知道,整部的大藏經大致上分成幾個部:一、叫做經部;二、叫做律部;三、叫做論部;四叫做經疏部;五叫做律疏部;六、叫做論疏部;疏就是註解的意思。七、就是密教部;八、叫做雜藏部。雜藏部就是不屬於經、律、論、密教,統統不是,排在後面,叫做雜藏部。經、律、論、密、經疏、律疏、論疏、雜藏,大藏經的內容,大概是這麼一回事。《楞嚴經》它是屬於密教部的,你在經部找不到《楞嚴經》;在律部也找不到《楞嚴經》;在論部也找不到《楞嚴經》;要到密教部,可見這個楞嚴神咒有多重要。列為密教部的寶典,卻為禪宗所共同尊奉的無上的寶典。這個《楞嚴經》就是末法的照妖鏡,法滅的時候,《楞嚴經》先滅,這一部《楞嚴經》是破魔的大法。所以講這一部《楞嚴經》,能令正法重現,佛日增輝,法輪常轉,但是魔障也特別多。為什麼叫做照妖鏡呢?現在末法時期,動不動就說他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的,有的人自稱,他是六祖惠能大師再來的;有的人自認為是文殊師利菩薩再來的。這在《楞嚴經》的後面就講得很清楚了,叫做泄佛密因,告訴你,真正菩薩來的,一句都不能講,是佛所禁止的。他是真的菩薩來的,他也不能告訴你。千萬不要被外面的五花八門惑亂你的清凈自性。現在都是這樣子,搞得不倫不類,妖言惑眾,眾生因為沒有正法眼藏,也沒有開般若的智慧,分不清楚哪個是正法,哪個是邪法?在某一個時間、某一個空間,他只能接收到某一些少許的法,他就覺得很知足,他就覺得這個就是一個善知識,一個大善知識,他(眾生)就傾心地依附他,不曉得他把你引導,一盲引眾盲,相將入火坑,都不知道!一講,就是自己對,全部的、台灣省的、包括全世界的出家人,統統不對!有的居士一講經,就是他對,其他的法師、大和尚,多麼有修行的禪凈律密,都不如他,處處找人要辯論。大善知識應當是謙沖自牧的,也不會自己說:我是大善知識!也不生大我慢的心,就算經教非常地通達,他會如法、如律、如佛所說的表達自己,謙虛也不一樣可以表達自己嘛!沒有一個大善知識說狂妄無知、輕慢眾生、不敬三寶,能稱上一個大善知識的。這個很可笑!但是,我們末法福報不夠,沒有正法眼藏,眾生哪能分辨是邪是正?因為他本身沒有大悟,所以就任外面的這一些邪魔外道任其擺布,有的破產,搞到破產,有的斂財,有的騙色,搞到後來,傾家蕩產,給這個所謂魔化現的善知識。這個在《楞嚴經》裡面都講得很清楚了!《楞嚴經》自古以來,高僧大德都列為非常重要的一部寶典,幾乎沒有一個高僧大德不看《楞嚴經》的。我們本次講經,采圓瑛法師講義,分上跟下,本來只有一冊,那麼厚的,所以我們在印刷的時候,就把它分成上跟下,你要拿的時候才方便。講到上冊的範疇,你拿上冊來。 

  我們為什麼要采《圓瑛法師講義》呢?因為他保有傳統叢林的講經風格,在講經前,用十門把《楞嚴經》提綱挈領。近半世紀以來,我理解的《楞嚴經》,有十幾種註解,最有名的《楞嚴正脈》、《楞嚴經講義》。十多種的註解裡面,我們加以稍微比較,近代註解《楞嚴經》的,一講到圓瑛法師的《楞嚴經講義》,無人能出其左右。所以,也是台灣高僧大德講《楞嚴經》的採用的一本教材。師父也不例外。台灣的福報很大,最近台北的大毗盧寺成觀法師,註解的這個《楞嚴經義貫》,也分上、下冊,這本《楞嚴經義貫》是白話的註解,非常適合現代的人看。他把這個經文註解,最後,又把它貫穿一遍,叫做義貫,義貫就是義理貫穿,寫得通俗,寫得白話,很用心在寫,我最近才把它看完,因為它最近才出的一本書。這本書的特色除了義理貫穿以外,把楞嚴神咒,五會的楞嚴神咒,統統地加以解釋。一般我看高僧大德的註解,到楞嚴神咒就帶過去;成觀法師這裡,因為他有研究過梵文,他把五會的楞嚴神咒的義理講得、解釋得非常地清楚!我們要了解,沒有宿世的善根,諸位如果以前沒有種下了善根,你今天是不可能坐在這個位子聽講經說法的,根本不可能。換句話說,諸位能夠坐在這個地方,你們所修的善根,不是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修的善根,才能夠坐在這個坐子上的。師父自認為,我前世也是修行人,你們身旁的這幾本書,師父花多少時間把它看完呢?第一遍,我在台中南普陀佛學院的時候,跟廣化律師請假,我不是外出,我是跟廣化律師講:我想把《楞嚴經》看完,懇請恩師能夠讓我不參加早課、晚課,全力以赴地來自己閱讀,因為沒有人講啊!自己閱讀。我整整用了七天七夜,還做筆記,七天七夜,把圓瑛法師的《楞嚴經講義》從第一個字,從頭看到最後一個字,每天只睡一個鐘頭,七天七夜把它看完。這個成觀法師的《楞嚴經義貫》,我用了十三天的時間,它三千五百多頁,到將近二千六百頁,師父整整用了十三天的時間,看到那個眼睛都出血絲,看到了凌晨,一個晚上睡不到兩個鐘頭,就是這樣不眠不休地看,十三天全部把它看完。楞嚴神咒,師父用十八個鐘頭把它背起來,那是因為讀大學的時候,去鳳山佛教蓮社,那時候是居士身,看那些比丘尼,個個都倒背如流,我很慚愧,那時候是在家居士,我一個男子大丈夫,這樣拿課本不好看!所以,我偷偷地,不讓人家知道,開始背,開始背楞嚴咒。到第三天的時候,我就沒拿課本了,煮雲老和尚:林同學,你去拿課本呀,楞嚴咒很難,去拿課本呀,趕快去拿課本。我就。。。他說:要早課了,趕快去拿課本!等一下就開始早課了,早課就是念楞嚴咒,唰 ̄ ̄ ̄。這煮雲老和尚:哇!這是什麼再來的?他不知道我三天統統把它背起來。換句話說,你們課桌的那一疊,師父用二十一天,你們身上的那一疊,師父用二十一天,全部都看完。你呀,恐怕二十一年還看不完。所以,這個還是要有一點點宿世的善根。 

  再來,那一本的《表解》,此《表解》非彼表姐,這個是《表解》。這一本《表解》是師父1980年校對的,白聖大和尚著。這一本《楞嚴經表解》是配合《楞嚴經講義》,把它提綱挈領的,綱領畫出來。這個《表解》在台灣的很多佛學院都申請,而且可以省時省力地來研究《楞嚴經》,有輔助講解《楞嚴經》的功能,所以,這一本是必帶的,是師父校對的。1980年師父27歲,當時在念南普陀佛學院,我看到這一本《楞嚴經表解》,愛不釋手。這一本配合《楞嚴經講義》,它是提綱挈領。下次上課的時候,把上冊,圓瑛法師的《楞嚴經講義》上冊、成觀法師的《義貫》上冊、還有《楞嚴經的表解》小小的一本,要帶過來。那麼我們這一次的上課是解行並重,以前我講《楞嚴經》,講完了就走人,就休息;這一次不一樣。為了讓所有的眾生都蒙受其利,所以師父願意留下來,陪大家誦楞嚴神咒,解跟行並進。因為星期六跟星期天不上班嘛!那麼這個工本費要收一千元。為什麼要收一千元呢?很多人來到佛教的地方,把法寶拿回去,隨手一扔,像垃圾堆一樣扔著。來這裡,我們印得多辛苦,他拿回去,也不珍惜。所以我們這一次改變策略,要收錢。大家都知道,我是最不貪的,收錢是為了讓你珍惜法寶,這一千塊是你自己出的,因為我們只有印一千套。所以這裡有幾種情形,我們有慈悲、有原則,原則就是你每一個人我們都要收工本費一千塊,讓你懂得珍惜法寶,這是一千塊自己買的,你要珍惜!我們也有慈悲心,如果你真的經濟上很困難,景氣不好,你真的很想來上課,沒關係!你跟我們101室彙報一下,免費!但是有條件,就是一定要來聽課。有的人說,師父,我沒錢繳,我想請這五本回去自己看,我沒有錢,我又很想請法寶回去看,行不行?不行,不行!我們只有印一千套,是要給有心研究《楞嚴經》的人方便。你今天來聽課,明天又有新的幾個人來,我們這裡哪裡有課本呢?統統拿回去,不助印,不繳工本費,拿回去,也不來聽課,不行!我已經宣布了,拿了這五本書,走出文殊講堂大門一步,犯盜!不騙你的。我已經劉得很清楚了! 

  什麼叫做《首楞嚴經》呢?首楞嚴是什麼意思呢?首楞嚴就是一切事究竟堅固。怎麼樣能夠使一切事究竟堅固呢?諸位!要了解一切事究竟堅固,就是一定要開採真如自性。《圓覺經》裡面講,達妄本空,知真本有。達,通達;妄,就是因為它是緣起的,因為它是生滅無常的,因為它是空無自性的,它本來就空無一物,是緣起湊合起來一個假相,你認為有一個實體的東西。所以我們要了解達妄本空,通達這個虛妄的東西,萬事萬物都是空無所有的。知真本有,知道我們這個如來藏性,本來就存在,叫做達妄本空,知真本有。那麼,你一定要用本性來修行,才能夠達到究竟堅固。如果我們用意識心的話,太多的情緒變化,這個叫做輪迴。諸位,什麼叫做識?什麼叫做本性?識就是看到一件事情,比如說:你愛一個人,或者恨一個人,比如說你恨一個人,回來的時候,內心裏面一直翻騰,一直不能寬恕對方,好像有那麼一回事,聖人看過來,你被騙了,你被假相所騙了,現在你恨一個人,那個恨就是識,生滅意識心。可是,修行人雖然知道那是虛妄的東西,沒有經過下功夫,進入三昧定的時候,道理統統知道,可是煩惱一起來的時候,他個性一樣是爆發出來。修行是點滴的功夫,雖然知道要捨生滅的意識心,可是他沒有大徹悟、見性,見到那個如如不動的清凈自性的時候,在他前面一晃,煩惱就引出來。相不現前,回到家,自己也是越想越氣。。。這個就是生滅意識心,這個就是一直輪迴。譬如說你愛一個人,看他的時候,很有吸引力,回來之後,拚命地想,一直想。。。哪怕再看一面也好,這個也是意識心。看跟不看,統統零。為什麼,看也是空,不看他還是空,因為有一天,大家都要化做一堆骨頭,沒有任何一個人例外。所以,我們要達到首楞嚴,叫做大定。《首楞嚴》講什麼?就是講大定,佛的大定就是首楞嚴定。他說:奢摩他定、三摩定、加上禪那的定,三種定加起來就是首楞嚴大定。

  三種定加起來,就是首楞嚴大定。奢摩他定、三摩、禪那,奢摩他翻譯成中文叫做止,三摩翻譯成中文叫做觀,禪那翻譯成中文叫做止觀均衡、平等。奢摩他定、三摩定、禪那定,三個加起來,叫做首楞嚴大定。首楞嚴大定就是佛的定,就是明心見性的定,二六時中統統在定中,不管是行、住、坐、卧,統統在定中,說法也在定,統統在定。所以開講《楞嚴經》,就是要開採人人、每一個人的如來藏性,所以這是一部最上乘的禪宗的寶典。也是最上的密宗寶典,也勸人家念佛。什麼是如來藏性呢?為什麼要開採如來藏性呢?在《楞嚴經》裡面有一段很有趣的對話。波斯匿王是佛陀的弟子,波斯匿王跟佛陀是同年齡的。換句話說,佛陀講《楞嚴經》是六十二歲,因為波斯匿王也是六十二歲。波斯匿王六十二歲,佛陀剛好也是六十二歲。佛陀就問波斯匿王:你幾歲的時候見過恆河呢?他說我三歲的時候見過恆河。你今年六十二見過恆河,你的見性有沒有改變呢?他說:沒有變!那麼你什麼東西變呢?我們從出生,嬰兒出生,慢慢地成長,到了老了,開始有皺紋,開始有這個皺紋,老了就開始有皺紋,什麼名牌、什麼化妝品,都沒有辦法。用抺牆壁的來,也沒有辦法。還是見到了皺紋。這波斯匿王說:老了,看到皺紋了!佛陀告訴他:你可曾知道,我們身上有一種東西是不起皺紋的嗎?波斯匿王說:啊?我們身上有一種東西不起皺紋?是什麼呢?就是如來藏性。就是每一個人的清凈自性。求其生,不可得;求其老,不可得;求其死,不可得。生老病死,皆不可得。因為那是精神層次的東西,哪裡有皺紋呢? 我們身上是有一種東西沒有皺紋的,我們為什麼會有皺紋呢?都是在相上,都是在假相裡面說,這是有皺紋的。我們的心靈,在什麼時候起皺紋?執著的時候,起執著的時候,起分別心的時候,起顛倒見的時候起憤怒的時候,起嫉妒心的時候,起貪嗔痴的時候,這個時候,心靈就被無明所推動,就起皺紋,煩惱。所以,無明風一動,境界一來,心控制不住,重複地一直煩惱。。。我們的心靈的大海,一直起這個波浪。。。全世界的每一個眾生都愛惜自己的家庭、老婆、兒女,愛自己的丈夫,所以要講解脫,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何在親情的升華和佛道的超越保持一個平衡點,這是需要有理性、智慧功夫的人。既想要了生死,就不能對六親眷屬太貪染、太執著。太過冷漠無情,也不是一個佛弟子,佛弟子也很有感情,但是,卻很有理性和智慧,很有理性和智慧,卻不失熱誠,不失誠懇。所以,佛之大定,就是首楞嚴。佛陀有了首楞嚴的大定,功夫如何呢?這功夫就可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在《楞伽經》有一段這樣的對話:大慧菩薩問佛,說:世尊!您何不簡單形容一下,如來的心境如何?哪一種人才堪稱為如來?世尊說:若有百千萬億的眾生,來到世尊、佛前,無理的打罵佛陀,無理的打罵世尊,經百千萬億劫,佛陀不生一念嗔恚之心,是名如來。你做得來嗎?佛陀為什麼值得我們這麼樣子的推崇?佛陀為什麼這麼樣子的值得我們崇拜?這樣子的讚歎呢?因為他做得到,我們做不來。不是像上帝,你看聖經,上帝動不動就降災給人民。我看了三藏十二部的經典,釋迦牟尼佛從來沒有動一個嗔恨心,不但不動嗔恨心,還要救度無量無邊的眾生。釋迦牟尼佛說:榨沙不出油,大慧,榨沙不出油。佛陀煩惱斷盡,經百千萬億劫的壓榨,佛陀不起一貪煩惱之心。沙非油因,榨這個沙,絕對出不了油。佛陀已經全部煩惱斷盡了,無論你如何地傷害他,無論你如何地毀謗他,他都不起一念的煩惱之心。諸位,我們想想看,我們二、三句話就徹夜難眠,別人才講一句、二句的話,我們就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把他的骨頭咬碎。我們看看什麼是如來?是怎麼樣才能夠進入解脫的境界?就是定。沒有定,你就是沒有辦法進入解脫的境界,因為你定不下來,你想盡辦法要把它定,但是忍到最後,就沒有辦法忍得下來了。所以如果你是一對怨偶,請聽師父的勸告。你是人家的老婆,或是人家的老公都沒關係,不要常常講,我忍耐你很久了,這樣有一天會爆炸。我忍耐你很久了,這一句話要轉,要轉識成智。要轉,怎麼個轉法呢?要常常告訴自己:我的債快還完了,我的債快還完了。世間人看到老公死的時候,痛哭流涕。如果兒女都長大了,都五、六十了,老公不幸地死掉,世間人她是痛哭流涕,悲傷。首楞嚴大定的人,要躲在門縫偷笑!為什麼?她沒有這個淫慾嘛,這一關就斷了。要進入佛的首楞嚴大定,出家,離欲,在家,要少欲。慾望要少,尤其淫慾要少。所以,修學佛道,跟世間人看法剛好相反。世間人死了老公或者死了老婆,當然太年輕死了也不好,孩子沒有爸爸,或者沒有媽媽不好。如果修首楞嚴大定的,如果是老公已經六十了,還留了一大筆的財產,剛剛好。不需要應付任何麻煩的事,身上又有錢,然後又放得下,哇,修首楞嚴大定特好。所以有這樣的人,你老公不要你的,記得在門縫笑得很開心,從此以後,清凈行,遠走高飛。所以說:佛的大定,他必須要戒殺、盜、淫、妄、酒,統統要戒。你沒有三昧成就,沒有進入大定,就沒有辦法成就佛道。不管你修哪一宗,你就是要有定。念佛要有功夫;拜佛也要有功夫;平常生活與人相處,都要如如不動,不取於相,培養楞嚴大定的功夫。

推薦閱讀:

卷三十(經文卷七之二)-大佛頂首楞嚴經正脈疏-交光大師
大佛頂首楞嚴經總論(義貫緒論)第10片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3
楞嚴經述旨卷第八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玄義(8)

TAG:法師 | 楞嚴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