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不都是胖子,減肥也不一定就適合你!

肥胖糖尿病和非肥胖尤其是消瘦糖人之間是存在很多差異的,套用別人成功的方案,對您而言,很可能就是走了彎路。

作者| 陳剛大夫

來源 | 「陳剛大夫降糖」微信公眾號

(原標題:陳剛大夫講糖:不是胖糖,就別跟胖糖走,別再刻意減肥!)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種痛是單為你準備的。

因此,不要認為您是孤獨的疼痛者,也不要認為,您在經歷著最痛的痛。

風景是一種心情,而好心情常常是自己的發明...

「管住嘴,邁開腿」----已經成了糖友心中的「神來之語」。

於是,很多人開始計算著自己的每一種食物,餐後運動也成了一種「時髦」。

其實:「管住嘴+邁開腿」=「飲食+運動」管理的代名詞。它提示糖友要關注自己的生活,飲食和運動是非常重要內容之一。

那麼,飲食管理是管什麼?運動管理又是什麼?

這句話中,絕對沒有說「要少吃或不吃」,也沒有說「必須爬樓梯」。

飲食和運動,只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飲食攝入能量,運動消耗能量。我們正常人的身體也是在這種「消消長長」中,從出生走向死亡。

縱觀糖尿病的發病群體,2型是佔80%以上份額的。能量攝入過多,運動相對不足,睡眠規律的改變,生活的快節奏與「浮躁」的「世界觀」,已經成為糖尿病呈現「井噴」之勢的重要根源。

在這些所謂的「病因」之下,體重(肥胖或內臟脂肪增多)已經成為重要的客觀指標。「糖尿病與肥胖」---早在11年前就成為「北大糖尿病論壇」的主題。

誠然,80%的2型糖尿病都是肥胖的。

肥胖糖友,經過科學的、有序的減肥(不是絕對的減重哦),胰島素抵抗可以良好改善,很多新發糖友甚至可以進入「裸奔(不用降糖藥物而血糖依然良好)」的好時光。

作為目前來說還是中國在國際糖尿病領域最大貢獻的著名的「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已經證實了生活方式干預在糖尿病預防中的意義。

管住嘴,邁開腿------順理成章地成了糖友的「金科玉律」。

但是,糖尿病人不都是胖子!

就說說不是胖糖的糖事吧:

關於肥胖的定義有很多。既然是科普,就用最簡單直接的方法:身高-105=? kg----這是標準體重,向上加20%,超過這個數就是肥胖了。

比如170 cm的身高,標準體重應該是170-105=65 kg。加20%,即65+65x20%=78 kg。就說,體重超過78kg,就是肥胖了。

標準體重下降20%就是消瘦,以此計算170 cm身高,體重小於52 kg,就是消瘦了。

在我手機上的十幾個「糖友微信群」中,體重是非肥胖狀態的真的不是很少。在這個群體中,您還可以在給自己畫一個定位:

消瘦體重;

低於標準體重,但是還不屬於消瘦;

標準體重;

高於標準體重,但是還不屬於肥胖;

肥胖。

對於非肥胖的成人糖友,我是非常建議您去做糖尿病自身免疫抗體檢查的,因為,LADA真得並不少見。而對於25歲之前發病的,具有明顯家族史的非肥胖糖友,也要注意MODY的可能,這是特殊類型糖尿病的一種。

如果您不是胖糖,或者很可能接近消瘦,您就應該把自己同那些胖糖區分開來,因為會有很多的不一樣。

比如發病原因,您肯定就不是胖糖那樣「胡吃海喝」搞出來的。

別喊委屈!

您雖然沒有「胡吃海喝」,但是您可能天天熬夜不睡覺;要不就是「事無巨細」啥都管,躺在被窩裡琢磨著明天上午去市場買什麼菜,晚上做什麼飯?也可能被單位的工作、人際關係拖得「長吁短嘆」......

對於非肥胖的年輕糖友而言,飲食、運動相關的肥胖問題是不存在了,他們還能得病,更重要的因素可能就是心態或性格問題,A型性格。

太難了。稟性難移啊。

而這個心態或性格,也會導致認識上的很多偏激,這對糖尿病的控制也是非常不利的。

很可能說到某些糖友的痛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吧。

我這裡想說的,對於非肥胖糖友,您如果認可我上面的說法,就不要把肥胖糖的「金科玉律」-----「管住嘴、邁開腿」看得那麼重要。對於胖糖而言,「管住嘴、邁開腿」,成功減肥,獲益眾多。比如,血壓改善,血脂改善,尿酸也會降低等等。您不胖,您血壓、尿酸本來就不高啊,還羨慕那些幹什麼呢?

「管住嘴、邁開腿」,應該把它當做「減肥「的至理名言。而糖友應是飲食運動管理!

非肥胖,並不是不再需要「飲食運動」管理了,而是,更加精細的管理。

「抗糖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兩個三角」,裡面談到了「體重三角」。當時提這個概念,主要是兩點:

很多胖糖打胰島素,越來越胖了,很失敗的一種結果;另外一種就是本來非肥胖,啥都不敢吃,弄得越來越瘦!

上面說的第二種情況,就是我對非肥胖糖友的提示!

「管住嘴、邁開腿」,並非是要您越來越瘦。對於消瘦體型的,應該計算飲食,甚至要放開一些熱量,通過一些運動,增加肌肉、增加體重。

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起居,尤其是睡眠與運動,把該吃的吃上(這個該吃的,是計算的,是身體能量的需要,與血糖高低無關),這是對非肥胖糖友起始治療在觀念上的建議。

很多糖友害怕血糖高啊,就減少攝入了----觀念已經錯了。

請記住這個順序

1、根據身高體重和運動量等生活情況,計算每天的飲食攝入總量,這是應該吃的,並通過每一個月的體重變化來矯正計算數值;

比如:170 cm,體重58 kg,計算的設計,應該包括體重上升一些,計算一天的熱量大約1800千卡。結果呢,1個月下來後,體重反而下降了,57 kg。這說明相對您這一個月的運動與身體消耗而言,您吃的還不夠,需要在原來食物總量(熱量)的基礎上再增加一些。

您不要說您的食譜是營養師給計算的,體重變化才是監測計算精準與否的尺度。

當然,高血糖時候,也會導致體重下降。要除外這種因素。

2、監測血糖是必須的(一定要養成記錄血糖的習慣哦)。

如果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都比較高,就把測血糖的重點放到基礎血糖上,即:三餐前+睡前。先初步設定一個「初級目標」,比如:三餐前5~7 mmol/L(年齡大一些的,可以是6~8 mmol/L),睡前血糖可以比餐前高1 mmol/L。

如果不達標,就要用藥!

很多糖友想「裸奔」,吃那麼一點點,雖然血糖還可以,但是使得「瘦者更瘦」,這已經錯了!

所謂的「初級目標」,是很重要的。在剛得病之初,除了心理關之外,有太多的知識需要學習,過高目標的制定是需要知識做鋪墊的。從這個層面上說,餐後血糖並不是我建議新糖友積極重視的。

3、當三餐前血糖和睡前血糖基本良好,還沒有低血糖反應,這個時候,您可以關注餐後血糖了。

用餐後血糖和下餐前血糖,作為「血糖三角」的微調。微調調整的是飲食。而這個飲食的調整,不是總熱量的增減,而是食物搭配,加工方式,進餐順序等等。

4、3~4個月,監測糖化血紅蛋白。

如果沒有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達標,就已經很不錯了。100分滿分的話,陳剛大夫會給您至少80分的高分。如果糖化血紅蛋白還偏高一些,就要考慮:

血糖目標是否需要修改?

基礎血糖還有多少可降空間?

是不是餐後血糖已經成為控糖重點?

需要調整藥物嗎?

當沒有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也已經達標,而您可能還在糾結血糖的波動,這很正常。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請記住:能成為將軍的士兵,1/?000000!

接近尾聲了,還有一條重要的話得趕緊說:

非肥胖尤其是消瘦體型的糖尿病,如果血糖控制欠佳,胰島素可以作為首選。二甲雙胍的使用可以減少胰島素劑量,糖苷酶抑製劑都餐後血糖的調控,仍然有效。在沒有排除LADA之前,不建議積極使用磺脲類促泌劑(個人認識)。

很多人在糾結與打針還是吃藥。其實,這些藥物只是控制血糖的手段,而血糖達標、有效延緩併發症的發生與發展才是最終目標(活得久、活得好、治得起)實現的前提。

選擇哪種方案,有病情的需要,也有病友個體情況的不得已。

肥胖糖尿病和非肥胖尤其是消瘦糖人之間是存在很多差異的,套用別人成功的方案,對您而言,很可能就是走了彎路。

眼見未必是實,耳聽......

推薦閱讀:

這四句話都不知道,還好意思說自己糖尿病?
糖尿病早期會誘發哪些併發症
糖尿病︱富貴病要「餓」治?你以為的不一定是對的!
糖尿病注射胰島素的劑量調整
經常腳痛,下肢感覺也不靈敏了會是糖尿病足嗎?

TAG:減肥 | 糖尿病 | 胖子 | 患者 | 病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