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故事 51、象聲、擬人聯

51、象聲、擬人聯

把象聲詞和擬人化用到對聯里,賦予動植物和靜止物以靈性,再現活動的場面,更顯得生動活潑,別有情趣。

(一)雞鳴鳥叫

有一天,先生教完課領著周漁璜到學校外面閑逛,一邊走一邊聊。忽然,先生的詩興大發,要漁璜跟他對對子。這時,正好道旁一農民家的母雞下蛋,「谷多谷多」地叫個不停。先生摹仿母雞叫聲出一象聲詞聯:

母雞下蛋,「谷多谷多」只有一個。

並且要求周漁璜也以象聲詞對下聯。周漁璜-邊看著四周一邊思索,忽然聽到樹上小鳥的歡快叫聲,那「酒醉酒醉」的聲音特別好聽。周漁璜有了下聯,高興極了。他不慌不忙地指著樹上的小鳥對先生吟出下聯。先生欣喜,連聲誇讚。下聯是:

小鳥上枝,「酒醉酒醉」並無半杯。

(二)毛澤東一聯驚服夏默安

1917年暑假,毛澤東與在長沙楚怡小學任教的朋友蕭子升一起徒步遊學。到安化縣時,他們聽說羊角塘有位名人夏默安,是清朝兩湖書院的高材生,精通經史,著述甚多、前去拜訪。夏默安聽說來訪的是兩個年輕的學生,心存輕視,迴避不見。毛澤東與蕭子升「三顧茅廬」,第三次上門時,夏默安才決定先試試來訪者的才學。見面時,夏默安以「楊柳林內鳥叫」為題,出一上聯:

綠楊枝上鳥聲聲,春到也,春去也;

毛澤東聽了上聯,聯想到遊學中耳聞目睹的貧苦人家的悲慘生活,以及歷史上白痴皇帝晉惠帝司馬衷,聞百姓餓殍竟說:為何不食肉糜?聞池中蛙嗚,竟問:為官為私?的史料,脫口對了下聯:

清水池中蛙句句,為公乎!為私乎?

這一對句,即景生情,借古喻今,不僅對仗工整,構思巧妙,而且寓庄於諧,深含哲理。夏默安想不到,年紀輕輕的遊方學生!竟有如此才學,甚為欽佩,且為自己髙傲感到慚愧。於是,盛情地接待毛澤東倆,留在家中住宿,徹夜長談,竟成忘年之交。

(三)鑼鼓聲聲

普天同慶,慶的自然,慶慶慶,當慶慶,當慶當慶噹噹慶。

舉國若狂,狂到極點,狂狂狂,懂狂狂,懂狂懂狂懂懂狂。

據說此聯在歷史上曾三次廣為流傳。1916年,袁世凱稱帝,他的親信四川總督陳宦令川民舉辦慶典,第一次出現此聯。1928年,四川慶祝『雙十節』時,第二次出現此聯。1976年打倒『四人幫』時,第三次出現時是下面的濃縮版。前聯,一說是川人所作,又說是劉師亮的手筆。後聯顯然是從前聯演化而來。兩聯只是文字多少而己,內容與意義一般無二,都是摹仿喪葬鑼鼓聲。

普天同慶,當慶當慶噹噹慶;

舉國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

註:當,是摹仿小鑼聲。慶,是摹仿一種喪葬專用的、中心有一突出園包的銅鑼聲。懂,是摹仿鼓聲。狂是摹仿大鑼聲。且,是摹仿鈸聲。

(四)擬人化凸顯形象

鴉噪鵲鳴,並立枝頭談禍福;

燕來雁往,相逢路上話春秋。

這一聯,既有迷信的成份,又闡述了客觀規律。迷信說法認為:喜鵲叫,好!報喜,有喜事臨門。烏鴉叫,不好!主凶,有禍事臨頭。特別是早起出門碰到烏鴉叫,更不吉利。其實鴉鵲哪能知人事?

椐考證:大雁秋天南飛越冬,春暖花開時飛回北方。燕子相反,秋天北遷,春天南遷。這是對聯闡明的客觀規律。

對聯構思巧妙,可謂獨具匠心。用擬人的手法把喜鵲、烏鴉、大雁和燕子人格化。形象地描繪出喜鵲和烏鴉並立在同一根樹枝上吱吱喳喳的說話,說些什麼呢?原來烏鴉在說禍,喜鵲在談福(喜事);還描繪出春秋兩季大雁和燕子遷徙時,在旅途中相逢時聊天的情景。它們聊些什麼呢?原來是聊聊時事的變遷。對聯的上聯援引迷信說法不可取,但就整個對聯構思的巧妙與藝術性而言,不能不說它是一副妙聯。


推薦閱讀:

小溪水擬人句:小溪好像累了,無精打采,彷彿要睡了。

TAG:故事 | 對聯 | 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