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著童話的手,出發…… - 繁星的日誌 - 網易博客

牽著童話的手,出發……

默認分類 2010-12-03 11:01:12 閱讀5 評論0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只有保持童心的人才是完整的人」。帶著這份責任與期待,讓我們牽著童話的手,牽著童年的日子,輕柔而愜意地在孩子心中流連。

——題記

教學場景:(《蠶姑娘》)

老師揭示了課題,學習了「蠶」的字音字形後,就投影出一大段文字,邊上有一小花框兒——「小知識」。

蠶,卵生。成長分為四個階段:卵——幼蟲——成蟲——蛾。蠶的生長發育與溫度、濕度、食物等都有關係,催青期一般十至十一天。幼蟲期二十五天左右,成蟲期十四至十八天。蛾期三至五天。羽化後的蠶蛾不再吃東西,在翅膀硬了以後就會交尾。每隻雌蛾大約會產300 ~ 400粒卵……

老師一句一句地讀給孩子聽,遇到難懂的詞句,停下解釋或作出強調。此刻,巧思而趣味十足的課文被冷落在一邊。

老師良苦用心,希望引入豐富的資料引起學生的興趣,獲得教學的精彩,可事實上呢?眼前的孩子們那睜大眼睛盯著那似懂非懂,又極為枯燥的文字,興味索然。終於進入課文的學習,課堂早沒有了期待的生動。

是的,當你被告知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白雪公主後,再來讀《白雪公主》,興趣還會有多少呢?難怪有很多孩子讀到童話課文,就忍不住發出這樣的追問:「老師,這故事是不是真的呀?」孩子的好奇心當然無可厚非,但閱讀時不能沉浸文本,急於或一味探究故事的真假,這樣「理性」地讀童話,對於孩子,還有多少能夠持續的樂趣?

教學場景:(《會走路的樹》)

老師出示並指名讀小鳥說的話,問:「有一隻小鳥看到會走路的樹,十分好奇,它說了些什麼呢?」學生讀。接著老師又問:「小樹怎麼說的?又是怎麼做的?請小朋友讀一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學生讀完後,老師問:你覺得小樹對小鳥怎麼樣?請讀出來。

課文接著往下學習,老師說:「第二年春天,小鳥又回來了,她看到了什麼?請小朋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第五自然段。」

……

這課的教學,直至講讀結束,教師一直在提問、追問,牽引著學生簡單「跑課文」。看起來教學過程思路清楚,絲絲入扣,但看不見語言訓練的蛛絲馬跡,也看不見教師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發現事物之間的本質聯繫,進行思維、想像等能力的培養。這樣的課堂,沒有思維和情感上的提高,能怎樣精彩?

審美情趣被概念化、模式化,童話課文應怎樣建構屬於自己的精彩呢?

一、以語文情趣為教學底線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通過豐富的想像、幻想和誇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一般故事情節神奇曲折,生動淺顯,對自然物作擬人化的描寫,以適應兒童的接受能力。童話課文首先是語文教材,指引孩子在語言熏陶中感受自然,獲得語文的能力,這是它最根本的使命和責任。知識目標強化,當然導致「捨本逐末」。

1.語文本位,簡明而不空泛

童話類課文以其優美而有詩意,誇張而直率,富有趣味,受到孩子們的青睞。《蠶姑娘》一課,老師顯然想給孩子增加一些相關的知識,為孩子們理解課文做準備。老師的知識至上蒙蔽了自己的眼睛——兒童是先有科學知識,還是先有童話課文?正是那些自然知識畫蛇添足地枯燥傳授,使得本來生動愉快的語文學習變得意趣全無。那些冰冷的知識,正如「雨後送傘」——孩子們學了課文便會完全明白,即使不太清楚,這點知識什麼時候不能獲得——特別是當孩子獲得了閱讀的興趣以後?當然,與課文語言、內容相得益彰的簡單淺顯的常識,如蠶吐絲的秘密,蠶對人類的貢獻等,它們以淺顯的文字、形象的圖片介紹等遠離枯燥和冰冷的形式,通俗、簡潔、兒童化地授予孩子,也是可行的。

足夠重視語文的價值,立足語文本位,才能保證兒童語文學習目標的真正落實和到位。

2.閱讀樂趣,簡單而不枯燥

葉聖陶認為:兒童感覺無味,就不是最好的教材。可見教材對於兒童學習者的重要。語文教學首先要讓所學的內容在學生心目中顯得可愛,起碼經教師啟發、指點之後學生覺得可愛,閱讀的過程才能成為「悅讀」的過程。

童話類課文語言如詩,形象而富有美感,不用多講授,繪聲繪色、形象生動的朗讀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際上,一切脫離對孩子心靈關照的「教學精緻」都是蒼白無力的。

《蠶姑娘》的教學一開始,教師應該從童話的情境和語境出發,創設和課文學習相融的情境,短平快地進入課文的閱讀狀態。以契合課文情感基調的語言將學生引入到課文的語境之中,避免教學陷入枯燥的知識講授。教師利用這種和教材同來的情趣,引起兒童豐富的情緒體驗,浮想聯翩。課文中那散發著魅力的語言——「脫了舊衣裳,換上新衣裳」,「醒了,醒了」,「變了,變了」,口語化、生活化,正契合兒童語言的節奏。一遍一遍的形象化朗讀也許是最簡單的,但也正是最適合兒童的。

以輕鬆活潑的姿態,簡明流暢的教學流程,保護文本的審美情趣,是童話類課文教學的底線。教學切契合兒童遊戲的天性,使語文學習擁有了具體的形象感。

二、讓童心在童話中漫舞

兒童作家梅子涵說:「兒童的心靈是一顆有著飽滿生命力的種子。」面對一顆種子,就必須考慮到這顆種子發芽、開花、結果所需要的怎樣的土壤、陽光、雨露和肥料。因此,語文教育是以兒童的心靈發展為本位的,是對其內部生長力的激活。

語言學家史迪芬·平克說:「語言能力是天生稟賦,如果不是本能,那麼幼小的心靈,怎麼可能學會那麼複雜的語法體系?」

教學童話類課文,教師以自己敏銳的語文眼光,在語言和情節中尋找課文中潛在的語言芳澤,在聽說讀寫自然歷練中,敏銳孩子的語言直覺。

師:(出示)

春天天氣暖洋洋,

蠶卵里鑽出個蠶姑娘——

又黑又小的蠶姑娘,

吃了幾天桑葉,

睡在蠶床上,

不吃也不動,

脫下舊衣裳,換上新衣裳。

醒了醒了,變成黃姑娘。

又黃又瘦的蠶姑娘,

吃了幾天桑葉,

一聲也不響,

脫下舊衣裳,換上新衣裳。

醒了醒了,變成白姑娘。

……

師:蠶姑娘是怎麼慢慢長大的?你能按照這樣的句子說一說嗎?

又 又 的蠶姑娘,

吃了 ,

不吃也不動,

脫下舊衣裳,換上新衣裳。

醒了醒了, 。

又 又 的蠶姑娘,

吃了 ,

不吃也不動,

脫下舊衣裳,換上新衣裳。

醒了醒了, 。

師:比一比,這兩段內容完全一樣嗎?有哪些區別,為什麼呢?

把課文內容改為句式整齊的詩句排列,依靠語言直覺,孩子們就能敏銳地發現並自覺應用課文的語言模式。兩段話的比較,既訓練了他們的注意力、理解力和記憶力,還發展了思維能力。

童話類課文的教學容易滿足淺表的「情節分析」,上成熱鬧的故事課。實際上,童話類課文的情感強烈,內涵豐富甚至深刻。課堂要讓每個心靈溫潤起來,獲得心靈的豐富和精神的滿足,同時,還應該讓學生充分體會文章的想像和意境。讓課文觸動他們心底最柔軟處,獲得溫暖的感情,這樣的語文學習,價值遠遠超過了簡單的知識傳授。

三、愜意走進兒童文學

兒童的語文學習還應該有更為開放的空間,擁有更為廣闊的閱讀視野,以此提升兒童語文的素養。如果,童話類課文的教學是一個點,兒童的語文閱讀就是一個面;如果童話類課文的教學是一個源頭,它就應該指點並引領兒童向語文的縱深處漫溯。

兒童文學作品融教育性、形象性、趣味性、故事性、知識性,擁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教材中有大量的兒童文學作品,但他們很多是經過壓縮的「教材體」,,能夠體現文學教育的,具有經典意義的很少。

教學童話類課文,鏈接課內外的兒童文學閱讀,努力讓學生接觸更多的兒童文學作品。比如教學《小蝌蚪找媽媽》後,引入原著《小蝌蚪找媽媽》,讓孩子接受原汁原味的文學熏陶。教學《蠶姑娘》後,組織孩子閱讀童話故事《蠶姑娘的故事》,從而認識一個更加可愛、甘願犧牲自己的蠶姑娘,將兒童閱讀的視野打開。語文資源的豐富、精彩,能夠演繹出「潤澤的課堂」。

有人說,童年是綠色的,人生的源頭在童年。在詩意的童年裡,孩子才能活得像個孩子——擁有閱讀的快樂,語文學習的快樂。很多人都喜愛英國山姆·麥克布雷尼的《猜猜我有多愛你》,簡單的情節,誠摯的情感,直入心靈,讓你愉快而感動。學生一遍一遍地讀,一遍一遍誇張地表演著仍覺興味很濃——童話如詩般美妙!

詩,「一份生活的禮物」——這也許是家長和老師應該時刻提醒自己的。童話里藏著詩心,語言也如詩一般,優美的旋律,瑰麗的想像,抵達心靈的仰望……

一位語文老師需要從兒童的角度看待教材,以一個兒童的身份來審視、體察文本,還需要發現兒童發現不了的細節,找到引導兒童語文學習的「支點」。一位高明的語文老師,懷有兒童情趣,以高位的兒童素養和獨到的語文意識,定能將童話教材解讀得別有一番滋味,引領著兒童走向更加溫暖的遠方。

牽著童話的手,走進詩化語文,發現詩的領域是一種美妙的感覺——他們領略到世界富有意義,這是理性的解釋所不能賦予的。準確把握教材的詩性特徵,就能以符合兒童心理的方式,讓他們心靈充滿美感,徑直打動他們。

如此,我們的兒童語文教學才會有更高的姿態,更高的情趣,更高的追求。兒童在這樣的課堂上,才會更有意義地發展。

推薦閱讀:

QQ空間經典日誌【120104】
-【轉】一切法門 六字全收 - Qzone日誌
各種蔬菜籽粉的食用保健功效(秘笈) - 黑土的日誌 - 網易博客
高招讓寶寶自動「追」著要飯吃 - Qzone日誌
語絲寓哲思 - Qzone日誌

TAG:網易 | 博客 | 童話 | 網易博客 | 日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