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河圖》、《洛書》
《河圖》、《洛書》,是中華易道文化及陰陽五行術數之源,是華夏先民心靈思維的認知典範,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第一個里程碑。
大道修鍊之途,唯在「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故「河洛」之理不可不明,其數不可不通。
《易·繫辭》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道德經》曰:「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將兩句真言結合起來參悟「河洛」,不難理出這樣的思路:道生萬物,即將其生生不息的運行法則內化於萬物。於是,萬物就成了我們得以體道、悟道的表象,而寓於表象中的信息,就是我們聞道、證道的數理了。
一、《河圖》奧義
相傳上古時,洛陽東北孟津地段的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嘆為「兩儀未泄之秘」,並依此而演成八卦,後為《易經》來源。
河圖
1、河圖之象
河圖上,排列成數陣的白點和黑點,蘊藏著無窮的奧秘。白點表示奇、陽,黑點表示偶、陰。此一白一黑,既含陰陽、天地運行之道,又寓五行、四象變化之理。
一六在後,象北方壬癸水,玄武星象;三八在左,象東方甲乙木,青龍星象;二七在前,象南方丙丁火,朱雀星象;四九在右,象西方庚辛金,白虎星象;五十在中,象中央戊己土,表示時空奇點;而中間五點,又象太極含四象;中一點,又象太極含一氣。
傳說中,依河圖之象,伏羲通神明之德以畫八卦:正南純陽方位畫乾,正北純陰方位畫坤,正東畫離象陽中有陰,正西畫坎象陰中有陽。四正既定,再配以四偶。東北陽生陰下畫震,西南陰生陽下畫巽,觀陽長陰消畫兌於東南,觀陰盛陽微畫艮於西北。
陰陽由微至著,先天循環無端,內含生生之機,此皆混元一氣之妙用,太極主宰之神功。
河圖之象,既是體道、悟道的入手處,也是大道修鍊必須慎行的內在里程。
2、河圖之數
河圖共有十個數,其中一三五七九為陽,二四六八十為陰。如《易·繫辭》所說:「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河圖之數,乃天地萬物生成變化之定數: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萬物有生數,當生之時方能生;萬物有成數,能成之時方可成。
天地萬物的生成與變化,雖系元氣作用的結果,然以木火土金水為生成萬物的基本要素,故有五行之生數,即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也叫小衍之數,三天兩地。天一生水,先天元育之氣,此所以有始;地二生火,先天煉化之氣,此所以顯形;天三生木,先天生髮之氣,此所以立身;地四生金,先天沉降之氣,此所以固命;天五生土,先天調和之氣,此所以有成。五行之數「位天地、育萬物」,實為道之德化。一三五為陽,其和為九,所以九為陽極之數。二四為陰,其和為六,所以六為陰極之數。陰陽之數合而為十五,故《洛書》之後天變化,縱橫相加皆是十五。
有小衍之數,就有大衍之數。大衍之數五十,即五行乘土之成數十。天地之數五十五,減去小衍之數五,得大衍之數五十。小衍為天地之體數,大衍為天地之用數。體用之數共同構成五行運化的數理邏輯。內丹修鍊有「火候」之說,就是對這種數理所揭示的內在生機的觀察與把控。
3、河圖之理
左旋之理:河圖之象坐北朝南,左東右西,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為五行左旋相生。中心不動,一三五七九為陽數左旋,二四六八十為陰數左旋,皆順時針旋轉,示五行萬物相生之運行。所以順生逆死,左旋主生。
五行之理:河圖定五行先天之位,東木、西金、南火、北水、中土。五行左旋相生,中土自旋,乃萬物相生之理。此由元氣的滋潤而濕暖生一,從而蘊藏無限生機。天一為陽,得五成水;地二為陰,得五而成火。元氣的滋溫,代表由水化生火;暖蒸濕從,代表由火化生水。水化生火,其氣為木,所以木成而火復麗;火化生水,其精為金,所以金成而水復生。水火同源是為太極混沌,由太極而分兩儀,列為四象,化生八卦。天地造化之道,不過一個陽五行,一個陰五行,一生一成而已。
陰陽之理:造化雖分五行,而實為陰陽之運用、一氣之來往。木火相生為陽,金水相生為陰,乃陰陽水火既濟之理;五行中各有陰陽相交,生生不息,乃陰陽互根同源之理;中土為靜,外四象為動,乃陰陽動靜之理;木火陽升,金水陰降,分別抱陰土陽土於中,則是太極生兩儀。水為太陰,火為太陽,木為少陽,金為少陰,乃太極兩儀四象之理。故河圖者,陰陽之用、易象之源也。
先天之理:先天者,以天為天,人受天制,人是天之屬,此時之天為先天。先天之理,五行相生相制,以生髮為主。《河圖》之理,土在中間生合萬物,五行左旋動而相生,故先天之理,左旋而生。五生數統五成數,表明生數在內而成數在外,此所以萬物內生而外成。
《河圖》之象、之數、之理,至簡至易,又深邃無窮。
二、《洛書》奧義
又相傳大禹時,洛陽西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流傳下來收入《尚書》中,名《洪範》。
洛書
1、《洛書》之象
《洛書》中白點黑點其義與河圖相同。
奇數:一在下象北,三在左象東,九在上象南,七在右象西,五居中象太極。偶數:二在右肩象西南,四在左肩象東南,六在右足象西北,八在左足象東北。一九、二八、三七、四六皆處於相對方位,四正之奇數生乾、坤、離、坎四正卦,四隅之偶數生兌、震、巽、艮四隅卦。所配之方位皆與河圖所生之八卦方位相同。古人云「洛書九數,而虛其中五,以配八卦」,中五象太極,又有太乙行九宮之說(即八卦對應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八節,八節又與八風相應,加上中央就是九宮)。
《洛書》與《河圖》互為經緯,八卦九宮更為表裡。一般認為《河圖》為體,《洛書》為用;《河圖》主常,《洛書》主變;《河圖》主靜,《洛書》主動;《河圖》重合,《洛書》重分;《河圖》形圓,陰陽合一,五行一氣,無為順生自然之道;《洛書》形方,陰陽錯綜,五行克制,有為逆運變化之道;圓以象天,一氣流行,渾然天理,無修無證,從太極中安身,所以了性;方以象地,兩儀變化,天人合發,有增有減,在陰陽中造作,所以了命。
2、《洛書》之數
《洛書》共有九個數,其排列微妙,縱橫交錯加起來均為十五。如以《河圖》之數為先天參照,當發現《洛書》之數的後天變化在於返還先天,即「錯中有綜」,三五合一之秘:北一為水,西南二為火,東三為木,東南四為金,中五為土。木生火為一家,積數二三為一五;金生水為一家,積數一四為一五;土居中央為一家,積數自為一五。然三五合一,不過一陰一陽而已,木火一五為陽,金水一五為陰,此二五之精,真陰真陽,皆調和於中土。此中妙合後天返先天之玄機。
《洛書》之數,火二七、金四九陰陽錯位,水一六、木三八陽不動而陰錯,是謂火金逆克而使水木順生之氣收斂。克之正所以全生,逆之正所以成順,故外錯克而中綜生。錯者,陰陽錯亂於外而相剋也。綜者,陰陽綜整於中而相生也。
3、《洛書》之理
逆克之理:《洛書》之理重在提示陰陽錯綜、五行逆運的變化規律。按書中之數逆時針轉去,地六陰水克陽火,地二陰火克陽金,地四陰金克陽木,地八陰木克陽土,而「書」無地十者,寓陰土錯外去克陽水。以克為主,收斂成就,全賴金火之德。火以煉之,金以刑之,故金居火位,火居金位,金火同宮,陶熔轉化。
返還之理:後天返先天之道,即於陰五行中返還陽五行,復歸於一氣,此即三五合一之妙。三五合一後,木火一五化為陽火,金水一五化為陽金,此即丹家所謂二玄之氣。陽火七居金位,火運金而入庫返真;陽金九居火位,金遇火而生明還元。火返真,後天之氣悉化。金還元,先天之氣逆回。此逆運妙理,生生不息。金丹有為之道,全以逆運,故曰七返九還、金液大還丹。其實質,金木水火歸於中土。五行攢簇為一,《洛書》已返還《河圖》矣。
後天之理:後天者,人能識天之時,且能逆天而行,人就是天,此時之天為後天。後天之理,五行相剋相制,以滅亡為主。《洛書》之理,五行逆運以陰克陽,故後天之理右旋而制。錯中有綜,借陰復陽,此乃有為變化歸復之道。
《洛書》之象、之數、之理,與《河圖》先後天合一,無論是無為自然之道,還是有為逆運之術,天然渾淪,妙化有序。
《河圖》先天,以道全形之事;《洛書》後天,以術延命之事。《河圖》《洛書》,以先後天之象,演先後天之數,「理者數之本,數者理之驗」。是以有志於大道修鍊者,能「體用俱備,理數兼賅,性命雙修之道,無餘蘊矣」。
三、《河圖》、《洛書》修真要義
1、固一氣之本
人秉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所以大道修鍊的首要任務,是固一氣之本。
如何固本?「河洛」皆以太極之象教人「窮取父母未生以前面目」。此「面目」即是⊙,一氣混然,太乙含真。
太極原本含陰陽,只是陰陽渾淪未分。世人皆知太極生兩儀,實則陰陽分而化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裡的「生」,乃「包含」、「孕育」之意。天地一太極,人身一小天地,故也是一太極。內煉者能以太極之理執簡馭繁,自然知曉一氣運化之天機。
黃老之道,一言以蔽之,曰「長生久視」之道。此道最重「深根固蒂」。根者性根,元神也(即「河洛」木三火二為一五之象)。蒂者命蒂,元息也(即「河洛」水一金四為一五之象)。此元神元息即人身小太極所包育之真陰陽、真水火。修鍊過程,就是以真意(即「河洛」土五自成一五之象)調和神息相依,進而神息相忘、大定真空,即是「得一」,萬事畢矣。其它一切如取坎填離、和合四象、攢簇五行、七返九還等,皆是強名,無須理會。
如此神息相依,陰陽交感而元氣生,即「天一生水」,此性命之根,萬物之靈也。元始曰:「其本為水,乃金石之精氣」;《歷代神仙通鑒》曰:「此非五行之水所同,乃元氣之真水,故能凝結,所謂天地生於水而成於水也」;《入葯鏡》曰:「水鄉鉛,只一味」。
如是體悟「河洛」固本之旨:
一要洞曉陽生之道。此道先天循環無窮、由微至著,且渾然有序而以太極為主宰。故修鍊者當知後天返先天,向虛空中採取先天虛無一氣,以固性命之本。
二要把握陽生之機。先天一氣生化萬物,有生數亦有成數。生之勢與成之狀,便是內丹修鍊的「火候」天機。生與成,皆要本於自然,合於數術。此乃《陰符經》之要旨:「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三要明了內靜外動之理。萬物內生而外成,內生者,如《陰符經》所言「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所以修鍊者得一氣、固本源,不可背離內靜之旨;外成者,亦如《陰符經》所言「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所以修鍊者當以自身陰陽與天地陰陽虛空交感,以招攝先天虛無一氣,促使生命返本還元。
概說固本之道,本來至簡至易,即古來丹經所傳之「凝神入氣穴」。氣穴者,虛而中,實為人身之小太極。然神是活潑潑的,要入得氣穴,就要神息相依,讓自己的生命場與宇宙能量場高度和諧,如此方為「天人合一」。
2、通陰陽之理
《易》云:「一陰一陽之謂道」。「河洛」以五行之象演天地萬物生滅之數,總不外陰陽造化之理。
陰陽之理,似玄實易。下手處,惟在知《河圖》先天五行順生及伏羲先天八卦之序,曉《洛書》後天逆克及文王后天八卦之變。內丹修鍊之正途,只在循《洛書》返《河圖》的路徑,達後天返還先天之目的。
返還的玄機,依「河洛」而成的「太極圖」盡示其妙。
太極圖東西坎離相對,水火交互於中,為陰陽升降之樞;南北乾坤陰陽升降,水火相濟,為心腎既濟成丹之理。乾坤坎離四正,配震巽艮兌之四隅,足以表達陰陽消長之理。《易圖明辨》曰:「陰極於北,而陽起薄之,陰避陽故回入中宮,而黑中復有一點之白。陽極於南,而陰來迎之,陽避陰故回入中宮,而白中復有一點之黑。蓋望夕月東日西,坎離易位,其中黑中白點,即是陽魂,白中黑點,即是陰魄。東西正對,交注於中,此二用之氣所以納戊己也。舉《參同》千言萬語之玄妙,而括之以一圖,微而著,約而賅,丹家安得不私之為秘寶,而肯輕出示人耶!」可見此圖直揭陰陽之秘,生化之機,內煉者不可不瞭然於胸中。
白玉蟾曰:「時之妙,在於心傳」。然「心傳」亦須有把柄在手,方可有授受之機。這個把柄,一部《周易參同契》說得最為精要:「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又曰:「坎離匡廓,運轂正軸」。前者是先天本源,後者是後天流行。短短兩句,道破「兩重天地,四個陰陽」之秘。下兩句「牝牡四卦,以為橐龠」,已將先後天和合為一,真丹道也。只這兩句,勝萬卷丹經。
如是體悟「河洛」陰陽之理:
其一,陰陽者,道之自性使然。道至大至微,陰陽中有陰陽,陰陽外亦有陰陽,雖有內外,實則為一,周流六虛,周行不殆。故內丹修鍊絕不是只修一己之孤陰孤陽,須將自身後天陰陽(坎離)與虛空先天陰陽(乾坤)合而為一,「四卦以為橐龠」,將身內身外盡皆放到虛空中去行持,修法身而兼色身,至先天後天融和,方可謂「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其二,陰陽者,同出而異名。名雖有二,實則一氣之清濁、動靜、升降的相互轉換。故內煉者把握陰陽,須要得其時,順其用,合其真。「河洛」示人以真陰陽,全在「三五合一」,即陽升之時,木三火二合一五,全其元神之用而得真汞;陰降之時,金四水一合一五,全其元精之用而得真鉛。真意一五,四時居中調和,至三五歸一而戊己合成「刀圭」。河洛妙理,「惟精惟一」,本元妙化,一切皆含生命秩序,因其道法自然,所以生生不息。
其三,陰陽者,有無之盈虛消長。古人云:主宰者理,對待者數,流行者氣。理者,「無名天地之始」;數者,「有名萬物之母」;氣者,「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三此句簡妙至真,即是內煉真火候。丹道玄功,無火不成鍛煉。真火候,無外陰陽消長。於內煉之時,全賴神息相依。神息即陰陽,相交而感,自有造化,直可開啟通往大道之「玄牝之門」。
《通玄真經》曰:「天地之氣,莫大於和。和者,陰陽調,日夜分。故萬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與成,必得和之精。故積陰不生,積陽不化,陰陽交接,乃能成和」。又曰:「陽滅陰,萬物肥,陰滅陽,萬物衰,故王公尚陽道則萬物昌,尚陰道則天下亡」。
陰陽之理,大致於此。
3、合順逆之數
世間萬物,有順生便有逆克。順逆之間,妙合大道秩序。內煉者但能明順逆之理,合順逆之數,養生之道必有大成。
先言順生。
順生者,順先天之生數,一三五不動。內丹之道,乃陽生之道。此道最重先天無為,至身心意寂然不動,自然感而遂通,使精化氣,氣化神,神還虛而成就純陽之體。若強名之,精化氣之要在身不動,氣化神之要在心不動,神還虛之要在意不動。然身心意、精氣神,三者具是渾然一體,故煉化之道,惟在渾化渾忘,順先天,合定數。《河圖》《洛書》中一三五為陽,為精水、魂木、意土之生數,二四為陰,為神火、魄金之生數。此三陽兩陰,陽五行缺火金,至身心意不全,須順應天地之數,將火與金之成數七與九招攝返還,合金水一家以全其身、木火一家以全其心,方能身心意合一以全其真。是以順生之道,先要逆克。
次言逆克。
逆克者,逆後天之克數,七返九還。內丹之道,又為返本還元之道。「本」者一氣,「元」者先天,即要逆回父母生身之初。依「河洛」之理,就是通過陰五行返還陽五行而復歸於一氣。《洛書》五行逆運以陰克陽,一三五不動,先天主生髮,元神元精用先天。二四錯位,後天收斂,陰陽錯雜而形成萬物,氣用後天。返還的關鍵,在於把握七與九,修真之人,采煉的就是這個陽氣,以點化自身陰氣,使後天返先天,成就五行純陽。《洛書》七九互錯其位,七為火,心火下降,返於中元再入下田而結丹,然木火之氣本浮,下沉後經火逼金行,又自下而逆於上,稱「七返」;九為金,為元陽之氣,運行周天使陰息陽長,然金水之精本沉,上浮後經以火煉金,又自上而還於下,稱「九還」。如此「一三五七九」五行全陽歸位,方好行先天之事。
「七返九還」以大衍易數來比喻內丹之道,其實無外乎身、心、意三家。身系乎精,心系乎氣,意系乎神。返此三者而道行,還此三者而復真。三全合真,乃曰還丹。雖說有順生逆克之數,然順中逆運天機,實為順理而行,逆中之大順也。
4、守中和之道
《河圖》《洛書》,一先天一後天,一主靜一主動,一順生一逆克,皆以五為中,此「中」,蘊含著中華生命文化生生不息之大根本——中和之道。
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又生金,是以中宮之土和合四象,從中而始,從中而終。中者,和也、一氣也,總是太極也。故《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修鍊者能守中處和,自是一氣渾然,五行歸於中黃太極,復見父母未生以前面目。古來修真成道多門,但千經萬卷,皆不離「中和」。《道德經》云:「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莊子云:「得其環中,以應無窮」;黃帝之師廣成子亦「守一處和」,修身「千二百年而形未常衰」。
如是體悟「河洛」中和之道:
一要識「心」。心者,「精誠」也。《通玄真經》曰:「精誠形乎內而外喻於心,此不傳之道也」。這裡講的「不傳」,非聖人不願傳,實乃無可傳。精為氣之靈,誠為信之真。無靈無真,皆是虛妄。如此講心,實乃先天一氣之至靈、至信、至真者也。此心為道宗,妙乎「空空」,如何傳得?故《中庸》曰:「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或天性,或受教,要因人而異,更須太極運化、沖虛天機,「其中有信」,惟精誠可通。
二要識「鼎」。鼎者,「器用」也。《周易參同契》曰:「以無制有,器用者空」。老子亦云:「不失其所者久」,「當其無,有器之用」。此鼎「器用」,即是產葯施火之所,內煉載體,在丹經中異名甚多,如乾坤鼎器、坎離匡廓、太乙神爐、混元丹鼎等等,總不外「黃庭」之中空、玄關竅之別名爾。
三要識「真意」。真意者,「黃婆」也。《悟真篇》曰:「黃婆自解相媒合,遣作夫妻共一心」。又曰:「只緣彼此懷真土,遂使金丹有返還」。內丹修鍊之「坎離交」、「飲刀圭」等,盡數真傳之秘,全憑真意為媒促元神元精交媾,戊己和合使金情木性歸一。然真意之用在無意,修鍊者能大定真空,七返九還皆不須人為安排,此正是真意之功,真土之道也。
四要識「玄牝」。玄牝者,「根基」也。《悟真篇》曰:「要得穀神長不死,須憑玄牝立根基」。玄牝不開,陰陽阻隔,便無造化之靈根,亦無修真之道路。開啟玄牝之門的途徑,唯在神息相依以「鑽杳冥」,待真息無息,靜極生動,自然天心洞現。當此之時,陽神潛入其中,方是真正的「凝神入氣穴」,金丹大道始有根基。然而,這只是人體小天地的根基,若要大道有成,尚須當一回呂洞賓仙師所謂之「回道人」,與天地之大玄牝合而為一,方為大要妙。
古人云:「上天有好生之德,借神龜泄露返還之道。使人人歸家認祖,在性命根本上著腳耳。根本在於何處?即中五之中一文,所謂元牝之門者是也」。
又云:「知得《河圖》五行一氣,中黃一點,則圓之所以為圓,不落於寂滅著空之學矣。悟得《洛書》五行錯綜,克中有生,縱橫逆順,到頭總歸中黃,則方之所以為方,不落於勉強執相之學矣。方之圓之,總在中黃一點,方亦從此而方,圓亦從此而圓,識不得中黃,方亦不是,圓亦不是。噫!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一股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先師云:「神乃身心主,身心即地天。造物無意必,故人秉世權」。
《河圖》《洛書》,先後八卦,一以貫之,渾然太極,萬象歸空,陰陽混化,無聲無臭至矣。此非大道,又是什麼?
有意無意,謂之真意。
倘能感通「河洛」,當知修真奧旨,盡在其中。妙哉!
推薦閱讀:
※【原】賞《六祖斫竹圖》 感悟菩提
※生活感悟:心情舒暢時,由衷一笑,自在;被人誤解時,從容一笑,風度;吃虧時坦然一笑,豁達;意時超然一笑,洒脫。
※做人必須知道的一個殘酷真相
※拳以載道 感悟太極(三)
※仲永自傳
TAG: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