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代號SB的男人,是陳浩南和山雞都惹不起的社團!

朱江明,知名軍事專欄作家、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法博士、軍事及國際政治評論人。

近日,由山雞哥陳小春主演的港劇《反黑》迎來了大結局,該劇在優酷獨播最終收視率高達16億,其在香港本地透過YouTube頻道播放,也成為香港歷史上第一部在網路上正式免費收看的4K港劇,頗受觀眾歡迎。

相信看過該片的劇迷都知道,《反黑》全劇始終有一隻幕後黑手貫穿其中,就是操縱香港警方和社團,想在香港回歸前大撈一把的神秘組織——香港政治部。其實早在電影《寒戰》中就特別提到,1995年香港政治部的解散是一個十分重要事件,在這之前,香港警匪片涉及到的勢力無非是社團、警察、廉政公署等等,而現在香港警匪片正在逐步將香港政治部推上舞台。

那麼作為全片幕後黑手的香港政治部在現實中究竟是個怎樣的存在?這樣一個神秘的組織為何時至今日才被影視圈所重視和宣傳?

由於回歸前英國情報當局刻意銷毀或帶走了這個部門的所有檔案資料,所以外界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神秘單位曾經存在過,關於「政治部」的討論也很少在中文互聯網上出現。筆者對香港警察制度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對「政治部」也有所了解,藉此機會,淺談自己對這個神秘部門的一些認知。

被叫做SB的「政治部」

「政治部」在港英時代一直是個存在、但很少被提及的名詞,猶如電影《黑衣人》中的特工一樣,幾乎沒人知道他們的確切情況,存在於迷霧之中。「政治部」的英文名稱是「Special Branch」,縮寫成「SB」,因此該部門的探員對外稱自己是SB。

巧的是香港邵氏電影也簡稱為SB

港英時代,任何市民或者警員若在犯罪現場遇到表明自己是SB身份的便衣人員,往往都會避而遠之。在當時的香港,「政治部」凌駕於一切執法部門之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甚至可以說,「政治部」對於回歸前的香港歷史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雙十暴亂、克什米爾公主號爆炸、67暴動、廉政公署成立等影響香港歷史的重大事件背後均有「政治部」的身影。

「政治部」與香港警察最初確實不是一個部門。1934年「政治部」在香港成立,成立的原因並非是當時有著什麼具體的政治威脅,而是英國反間諜機構軍情五處1931年被改編成為安全局。通過這次改編,軍情五處被正式確定負責英國本土及所有海外屬土(殖民地)的反間諜及安全工作,安全局也因此獲得了在所有殖民地設立分支機構的權利和相關預算。

在同一時期,幾乎所有的英國殖民地均設置了「政治部」這樣的軍情五處分支機構。遠東地區軍情五處的總部設在新加坡,香港當時在英國的殖民地中戰略地位排名並不高,所以那時的香港「政治部」僅作為存在性機構而已,直到二戰爆發該機構也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成就。

英國軍情五處MI5總部

珍珠港事件之後,日軍很快佔領了香港。「政治部」官員一部分被日軍俘虜關入集中營,一部分回家待著。1946年「政治部」重新建立,國內有很多文獻認為「政治部」重建是為了對付國共兩黨對香港的滲透,實際上,在最初的幾年,「政治部」的主要工作是對被日本佔領期間的香港公務員進行背景審查,以確認他們是否可以繼續留任。

二戰後的香港勞動力嚴重缺乏,無論是工商業還是政府均需要大量的人手,因而不得不把一些在日據時期作惡不多的人留任在政府架構中。當時香港警察也留任了一批日據時期的「憲兵糾查隊(簡稱憲查)」成員。

有趣的是,當時的憲查成員中有部分華人成員還曾經是戰前的香港警察,而這些有過歷史污點的警員就必須重新經過審查和訓練,尤其是日據時期成為憲查的成員,更是需要特別對待。除了政治上的考慮之外,這些憲查未曾受過英式警務訓練也是必須回爐的原因之一。「政治部」就相對乾淨得多,因為其成員均為英國派遣或者重新招募的青年。

「吃屎吧梁非凡」這句台詞就出自於日據時期的香港警局

隨著中國內戰的白熱化,國內難民大量湧入香港,使得香港的勞動力不再是個問題,轉化日據時期公務員的工作也就開始告一段落。

懷柔是「政治部」的風格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中央政府曾經為是否收復香港而進行過認真的討論,結論是暫時留下香港作為中國對外的窗口。這也就決定了港英政府將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維持英國在香港的統治地位。中國政府和英國政府通過秘密接觸,達成了一定的共識。中國政府承諾不會武力收復香港,但是英國必須恪守以下原則:

1.不能攻擊或者搜查中國政府在香港的派出機構;

2.不得使香港成為反華的基地;

3.不得以香港為入侵中國的軍事基地。

基於這三條原則,當時的港英當局和中國政府建立了非常微妙的互動關係,香港政府允許敗退到台灣的國民黨政府特務機構和殘部在香港境內處於被監管的存在,但是不得使用武力和執行秘密作戰。

此階段「政治部」的主要工作就是瓦解國民黨敗退到香港的殘餘勢力,例如著名的調景嶺駐紮的大量國民黨軍事人員。儘管這些人被繳械後安置在香港的荒山腳下,港英政府卻仍然對他們很不放心。

除了國民黨之外,還曾經有過一股被稱為第三股力量的政治勢力在香港出現,他們是以國民黨將軍張發奎和中共叛變元老張國燾為代表的閑散政治力量。美國崛起之後,這股力量被美國中情局視為可以利用的力量,駐香港的中情局站長哈德曼曾親自接見主要成員。

14K幫會頭目鬍鬚勇因病去世,14K本是前國民黨軍官在廣州創立的反共組織

在解放戰爭後期,美國對國民黨已經不再信任,而二張宣稱不同於國共任何一方的主張得到了美國情報官員肯定,不僅給予資金支持,甚至還打算幫助其在菲律賓建立一個武裝人員訓練基地用以反攻廣東。然而,英國情報機關卻不希望他們以香港為基地,所以「政治部」也對這股所謂的「第三勢力」聯盟組織進行瓦解和滲透。

儘管「政治部」壓制了台灣當局及第三股勢力的特工人員對內地的武力進攻,卻並不意味著他們和中國政府之間合作無間。作為主要的西方國家,英國對當時的中國政府毫無好感,合作僅僅是為了保有對香港的統治權。

作為英國對香港統治的直接行動力量,「政治部」自然扮演了秘密警察的角色,一切行為目的都是為了維持英國對香港的管制。他們特意在港島域多利道建立了監獄,專門用來關押政治罪犯。這個監獄又被稱為摩星嶺四號或者白屋,曾經也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地方。

史料顯示,「政治部」很少長期關押政治犯或者間諜,他們喜歡用驅逐出境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樣既可以讓威脅馬上消除,也不至於因為關押或者殺傷造成特工人員背後的國家秘密機關惱羞成怒。

一般情況下,國家情報機關對內部潛伏人員的處分都非常嚴厲,而「政治部」卻僅僅將曾昭科遣返廣東,並未進行審判治罪。港英當局從來沒有訂立有關間諜或者顛覆政府的刑事條例,實際上就是為了避免失去處理問題時的靈活性。然而,由於國際政治的風雲變化,「政治部」在後來的行動中變得越來越鐵腕。

押送出境的門道

「政治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採取懷柔的政策,當然,所謂的懷柔並不是真的溫情脈脈。還是以曾昭科案件為例,曾本身出身警隊,因此審問和關押都不在警察的地盤,而是在駐港英軍營房內進行。在對付犯人的時候,軍隊通常都不可能是以溫柔的手法。據後來「政治部」相關人員的回憶,曾被關押在英軍營房1個月後才遣返廣東,回憶中還總結道:「我們把他榨乾了。」,這句話背後的意思顯然是飽含暴力和恐怖。

遣送犯人這個事情有時還是頗為有趣的。在陸路遣送比較單調,只要護送到邊境讓他離開即可。有些遣送是必須走水路的,這需要香港水警的配合。當時的水警船隻非常老舊,每小時航速只有區區15海里。生活條件也不好,大部分情況下,水警在船上連吃飯的地方都沒有,只能蹲在甲板上吃,而且還得時刻注意避免桌上的飯菜因為船隻搖擺掉落地上。要想再加入幾個「政治部」的護送人員和犯人自然也就更加辛苦。

更難的問題是:到底如何移交犯人?如果有人接應犯人,那自然是極好的,屬於皆大歡喜的結果。有些犯人卻未必有人接應,那麼「政治部」的人總不能跑這麼大老遠,然後把他拋進大海吧?那還不如早早地直接挖坑埋了省事。

一般而言,當年「政治部」還是比較人道的,會把犯人送到其歸屬勢力的近海,再送給他一艘載有食物和水以及求生設備的小船,然後目送他划船靠岸才離開。根據當時的權力劃分,香港水警一般僅在香港水域內活動,所以在公海的遣送行動均有軍艦或者民船完成。

由於當時水警船並不富裕,有時候執行這種任務的未必是香港水警,「政治部」也經常僱傭民用船隻負責押送這些人出境。過於敏感的犯人則可能不通過港警或者僱傭船隻遣送,會由英軍船隻直接送到公海。

至於「政治部」在港英政府期間到底押送了多少犯人,迄今為止仍舊是個謎。「政治部」甚至一度未曾被香港政府承認,自然也就沒有公開檔案的義務。更何況,「政治部」的全部檔案文獻在回歸前均被英國帶走或者就地銷毀。如果這些資料被鑒定為英國軍隊所有資料,那麼理論上而言他們可以一直保密到地球毀滅也不會公開,因此外界很難得到有關的內容。

押送出境並不僅僅是間諜的待遇也不單是「政治部」的工作內容。在缺乏證據的情況下,起訴某些黑幫分子可能有難度,倘若港府判斷此人具有很強的社會危害,那麼就可以由港督簽發驅逐令將其遣送出境。

對殖民地情報工作的新變化

1956年,英國殖民地大臣根據戰後出現的新情況,對英國所有殖民地的情報工作提出了新的政策要求。由於當時的國際政治環境,反帝反殖民已經成為世界趨勢。英國曾經一度是世界上擁有殖民地最多的國家,而在戰後,這些地區對於英國而言卻存在嚴重的風險,因為當地居民的自主意識和驅逐殖民者意願愈發強烈。法國在越南和阿爾及利亞的軍事行動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也未能阻止這兩個國家的獨立。

阿爾及利亞八年獨立戰爭,法國在北非陷入戰爭泥潭

有法國和美國獨立戰爭的教訓,英國自然不希望自己本已經被二戰搞得十分虛弱的國力遭到更嚴重的打擊,所以對殖民地的政策自然也更為小心謹慎。殖民地大臣為此以絕密報告的形式向所有殖民地當局發出了關於情報工作的指引,並且要求他們根據自己的地方情況提出相應政策。該報告要求:

1.殖民地政府必須建立高效精幹的情報組織,能夠隨時獲得足以威脅統治和社會秩序的情況;

2.除了情報機構之外,其他政府機關學術機構也有搜集情報的義務和任務;

3.所有來自秘密及公開渠道的情報資訊,均應該有常設性情報管理機構經過分析和整理,做出可供決策人員使用的情報產品。並且指定主管情報的官員,定期向殖民地當局進行彙報和建議。

4.殖民地當局應該定期向倫敦彙報自己的情報管理情況,並且建立殖民地和英國本土之間情報互動機制。

以上建議直接導致香港總督比以往都更加註重情報工作。當時的港督葛量洪根據殖民地大臣的意見很快提交了自己的情報改革報告,報告中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香港成立專門的情報委員會,委員會主席由港督兼任而秘書則由保安司司長出任。

2.除了原有的情報機構「政治部」之外,在例行的每周情報會議上,華民政務司、警務處、勞工處、教育署、防衛司、政治顧問和政府公共關係處的負責人也有關於情報問題發言的義務。

3.情報的匯總整理應該包含以下分類項目:周邊社會主義國家及其人員在香港的活動情況;極端民族主義分子的活動情況;勞工及農民對社會不滿情況;宗教及種族衝突或者緊張情況;邊界地區發生的衝突情況。

以此兩份文件為基礎,港府制定了自己的情報作業細則。該細則對「政治部」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不僅「政治部」需要派出專人進入港府主要部門作為情報聯絡官,而且還獲得了卧底進入各大政府部門的行政合法性基礎。除此之外,各政府部門還有義務派出自己的政務官員定期輪換進入「政治部」工作,以熟悉情報作業的流程和協助「政治部」協調其他部門。

此前,不僅其他政府部門對「政治部」毫無好感且缺乏尊重,連警察部的負責人警務處長也認為「政治部」是個吃閑飯的地方,不僅對香港的治安毫無貢獻,還很可能因為其特工作風而擾亂安定團結。

儘管「政治部」長期在黑幕中存在,外人也對其毫無好感,然而事實證明,1956年的情報改革,對香港後來的穩定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這份具有前瞻性的報告,香港的經濟和社會很可能因為60年代的各種社會運動和暴亂而崩潰,這不僅不符合港英的利益,也和當時中國領導人制定的香港戰略背道而馳。(未完待


推薦閱讀:

《煎餅俠》里最燃的不是大鵬柳岩,而是陳浩南們
他是陳浩南原型,曾操控整個香港娛圈,因護梅艷芳被槍殺

TAG:社團 | 陳浩南 | 陳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