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綜合論述

提要:受累的關節表現為滑膜充血水腫、滲出炎性細胞浸潤、肉芽組織形成及滑膜增殖、骨質破壞關節畸形。

1. 類風濕病人如何向醫生提供病情信息?

2. 類風濕性關節炎概述:

3.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特點

4.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

5.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和治療

6. 強直性脊柱炎與類風濕關節炎的區別

7.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拔罐時應注意些什麼?

8. 對類風濕關節炎的新探討

病因病理:病因尚不清,多認為與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內分泌失調、過敏、免疫、家族遺傳等有關。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感染病灶也是發病因素。本病可侵犯心血管、眼等其他臟器,但主要組織是累及關節,在受累的關節首先表現為滑膜充血、水腫、滲出、炎性細胞浸潤、肉芽組織形成及滑膜增殖,繼而侵及關節軟骨,最後造成骨質破壞,關節畸形和疼痛。

臨床癥狀:多見於20-55歲的女性,起病緩慢,常表現為(1)四隻小關節、以腕、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跖趾關節,呈雙側對稱性疼痛可伴壓痛。(2)晨僵:持續半小時到數小時。(3)晚期:關節腫脹變形。

診斷要點:(1)晨僵;(2)至少一個關節活動時疼痛或自發疼痛;(3)至少有一個關節腫脹;(4)至少有另一個關節腫脹,兩個關節發病,其間的時間不應超過三個月;(5)同時侵犯兩側同一關節,呈對稱性腫脹、疼痛;(6)骨隆起部或關節伸側出現皮下結節;(7)早期骨質疏鬆,軟組織腫脹。中期為骨端邊緣腐濁,軟骨下囊性改變和關節間隙狹窄。晚期關節嚴重破壞骨質吸收,脫位或畸形,最後為關節呈纖維性或骨性強直;(8)類風濕因子凝集試驗陽性。

治療:我院在治療過程中不使用激素,並為長期用激素的病人解除了痛苦。採用最新「三連整合療法」激發人體各組織細胞活力,調節機體免疫功能,使體內淤積的毒素,瘀熱,痰濕和關節囊的積液,粘連物等有害物質清除體外,從而達到疼痛消失,關節活動自如的目的。

一、類風濕病人如何向醫生提供病情信息?

現代醫學認為,凡涉及到運動系統的慢性疼痛,腫脹、功能障礙都屬於風濕病,可見風濕病是一大類疾病,他們的臨床癥狀相似,但治療方案卻不同,所以詳細而準確的向醫生提供病情信息顯得尤為重要。不少病人通過E-mail向我們諮詢風濕病診治情況,但是因病情描述的模糊不清,使我們不能準確的回答病人的問題,那麼應該如何向醫生提供這些信息呢?

①向醫生提供年齡、職業、居住地? ②目前最痛苦的癥狀和持續時間? ③.發病的時間?有沒有原因或誘因?發病之前有無其他病?首先發病的部位及以後出現的部位?發病是慢慢發病還是突然發病?發病時全身情況如何(有無發熱、皮疹等)?

④.發病的部位感覺(是遊走痛、固定痛、隱痛、刺痛、脹痛、困痛、沉痛、冷痛、熱痛、放射痛、鎮發痛、持續痛、靜止痛還是活動痛等)?有無加重或減輕因素?病變部位的皮膚有無變化? ⑤.曾經在別處診斷為何病?如何治療?治療的反應如何? ⑥.現在的情況如何?有無畸形和功能障礙?局部和發病時相比有無變化?局部喜涼還是熱?全身喜涼還是熱? ⑦.精神狀況如何?(眼、耳、鼻腔、口腔)和以前相比有無變化?身體其他部位有無特殊變化? ⑧.吃飯、睡眠、大小便、月經有無變化? ⑨過去的身體狀況如何?曾經得過何病?家裡的人(直系)有無類似的病? ⑩曾經做過何種檢查?結果如何?

注意:①病人在敘述病情時要突出重點,主次分明,時間次序不能混亂,避免誇大癥狀和含糊不清;有些問題一般人看來是不重要的,但在醫生眼裡可能是十分重要的;看病前要把病情在自己的頭腦中按前後次序整理一遍,複診病人還要將上次就診和用藥情況、療效歸納後向醫生陳述。②如果您有什麼問題,及時給我們來信!希望我們的努力使您的生活更加幸福!③另外病人來信諮詢請用真實的姓名,以便我們以後聯繫中能迅速準確的找到您的有關資料!

二、類風濕性關節炎概述:

獻給類風濕關節炎(俗稱RA或類風關)患者及他們的家人和朋友,還有那些希望對此病有進一步了解的讀者。這裡將描述類風濕關節炎的癥狀,亦包括診斷和治療方面的資料.還將介紹國際風濕病學會、國際骨骼肌肉和其他一些國際健康學會下屬機構對該病研究的新進展,此外還有對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護理、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等方面的資料。如果您閱讀後有進一步的問題,請向我們諮詢。

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特點

(1).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炎症性的疾病,它可以導致關節疼痛、腫脹、僵硬幾功能喪失。它有幾點突出的特徵可區別於其它關節炎 ,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一般表現為對稱的形式。這就是說,如果一側的手或膝關節有病損,那麼另一側的也會有。此病常損傷腕關節和距手掌最近的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除了關節以外,它還會影響軀體的其它變部位。患者還會出現疲勞、偶爾發熱和全身不適感。

(2).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另一特點是不同的患者間表現出很大的差異。它可能僅持續數月或一到兩年,且不引起顯著的損害。另一些病人,病情輕到中度,有時出現癥狀惡化階段,稱為突發期,也有感覺較好的時候,稱為緩解期。還有的病人,病情嚴重,總是處在疾病活躍期,遷延多年,導致嚴重的關節破壞和殘疾。

(3.雖然類風濕性關節炎會給一個人的生活和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但是目前的治療策略——包括疼痛的緩解和其它藥物治療、在休息與鍛煉之間維持平衡以及病人教育和對症支持治療——使得此病的絕大多數患者都能擁有充滿活力、富有創造性的生活。近幾年來,隨著研究的進展,人們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了新的認識。與此同時,研究者們也找到了相應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減輕該病的損害程度。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特點: (1)關節發熱、腫脹、有觸痛 (2)對稱的形式,如一側膝關節受損,另一側的也會受損 (3)關節炎症常發生於腕和近端指間關節,其它受累的關節包括頸、肩、肘、髖、膝、踝和足 (4)疲勞、偶有發熱、全身不適感 (5)晨或長時間休息後出現關節疼痛、僵硬且持續時間30分鐘以上 (6)癥狀可持續存在多年 (7)除關節外身體其它部位也可出現癥狀 (8)不同患者癥狀各異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如何發生與進展的各自不盡相同 。

●關節

一個正常的關節(兩塊骨頭相連接處)會被關節囊包圍並保護支持。軟骨覆蓋在兩塊骨頭的末端,有緩衝作用。關節囊沿著一種稱為滑膜的組織排列,滑膜可以產生滑膜液——一種清亮的液體,可以潤滑、滋養關節囊內的骨和軟骨。 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中,免疫系統會不明確原因的攻擊關節囊內的自體細胞。白細胞是正常免疫系統的一部分,會聚集到關節囊引起反應。這種反應,或者說炎症,稱為滑膜炎。它會引起紅、腫、熱、痛,這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典型癥狀。在炎症過程中,滑膜細胞異常增生和分裂,使得正常情況下很薄的滑膜變厚,導致關節腫脹,摸上去有浮腫感。 隨著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情發展,這些異常的哈默細胞開始侵蝕、破壞關節內的骨和軟骨。其周圍起支持、穩定作用的肌肉、韌帶和肌腱等結構強度變弱,不能正常工作。所有這些作用會導致疼痛和變形,這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中很常見。研究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醫生們目前認為,骨質破壞在患病的最初一到兩年內就開始出現了,這就是強調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診斷和治療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2. ●身體的其它部位

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也有關節外的損傷。大約25% 的人出現類風濕結節,這是一些皮膚下的腫塊,經常在關節附近形成。許多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會發生貧血或正常數量範圍內的紅細胞減少。其它一些不太常見的癥狀包括頸部疼痛和口乾、眼乾。非常罕見的癥狀有血管炎、間質性肺炎(肺纖維化)或心臟包裹。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和影響 據科學家估計,在美國有大約有1% 人口,即約 210 萬人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有趣的是,最近一些調查表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每年新發生數正在下降。專家們正在研究這一情況發生的原因。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發生在各種人種及種族,在中年人中較多見,且隨著年齡增加,發病率會有所增長。女性的發病率大約是男性的2—3 倍。 通過各種研究看出,所有類型的關節炎,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經濟和社會後果,對國家和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從經濟角度來看,由於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造成工作能力喪失,並因此而失去的收入,與內、外科治療所用的花費,加起來有數百萬美元之多。每天關節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大多數病人還會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焦慮和無助感。在一些病例中,類風濕性關節炎會干擾患者的日常活動,限制就業,破壞家庭生活的樂趣和責任。然而,還是有自控方案能幫助病人應付疼痛和其它影響,享有獨立的、有活力的生活。

四、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這樣命名,是因為患者的免疫系統攻擊了自身的組織。科學家仍不能確切了解到底是什麼導致了疾病的發生,但前幾年的研究,已經開始闡明相關的因素。

1. 遺傳因素: 科學家已經找到在免疫系統中起作用的一些基因,它們與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傾向有關。同時,有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沒有這些特定的基因,而另外一些有此基因的人卻從未發病。這提示,一個人的基因結構是發病的重要因素,但卻不是全部。無論如何,很清楚的是,一個人是否會得類風濕性關節炎,不是由一個基因來決定的。

2. 環境因素: 許多科學家認為,在具有遺傳易感性的人群中,肯定有什麼因素起作用之後,才開始發病。看來,好像是感染因素,比如,病毒或者細菌。但確切是什麼,還未可知。可是,要注意到,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不傳染的:一個人不會被其他患者所傳染。

3. ●其他因素: 一些科學家還認為,有很多激素類物質與之有關。這些激素,或者可能是某些激素的缺乏或改變,會促進一個具有遺傳易感性,而且處在容易誘導發病的環境中的人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

就算所有答案都不肯定,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是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許多研究正在進行中,以求揭示出這些因素以及它們之間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五、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和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治是病人和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病人可以去找他的家庭醫生,內科醫生或者風濕病專家。風濕病專家就是在關節炎、關節及肌肉疾病方面有所專長的醫生。在治療過程中,其它專業也常常有所助益。這些專業可能有理療或康復醫師、矯形外科、心理學家和社會工作者。

研究顯示,那些接受宣教並積极參与自我護理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比其他病友,所感受到的疼痛,以及看醫生的次數要少得多。

病人教育和關節炎自我管理計劃,與支持療法一樣,能幫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病情,並積极參与自我護理。自我管理計劃教授有關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其治療、鍛煉與鬆弛方法,患者/ 醫護人員交流,和解決有關問題方面的知識。關於這些計劃的研究已表明,它們有如下這些好處:<1>. 它們幫助病人了解病情。< 2>. 它們幫助病人減輕痛苦,保持活力。 <3>. 它們幫助病人解決軀體、情緒和心理方面的問題。 <4>. 它們幫助病人在更大程度上控制病情,幫助病人在恢復功能中建立信心,幫助病人享有獨立的、有活力的生活。

(一)診斷 :由於很多原因,使得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早期診斷很困難。首先,並沒有一種方法,能夠單憑它就診斷出此病。此外,不同患者的癥狀大不相同。有的很重,有的很輕。而且,癥狀會與其它類型的關節炎和關節疾病很相似,得花些時間排除其它可能的診斷。最後,所有癥狀會在整個病情發展過程中出現,而早期時只有部分癥狀出現。結論是,醫生得使用好多方法來診斷這個病,並排除其它情況:

①病史:這是病人描述他的癥狀是何時、怎樣開始的。病人與醫生之間的良好交流非常重要。例如:病人對疼痛、僵硬和關節功能的描述,以及它們在病程中是如何變化的描述,是很關鍵的。醫生據此作出對疾病的初步估計和病情變化的估計。

②體格檢查:包括醫生對關節、皮膚、反射和肌肉力量的檢查。

③ 輔助檢查:常用的化驗是檢測類風濕因子( RF ) , 一種會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血中出現的抗體(抗體就是免疫系統產生的蛋白質,正常情況下,可以幫助抵禦侵入體內的外來物質)。並非所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都會有 RF 化驗陽性,尤其是在疾病早期。而且,有些檢驗結果為陽性的人並沒得類風濕性關節炎。其他常用檢查還有:紅細胞沉降率( ESR ),可以提示體內是否有炎症;白細胞計數;檢查是否貧血。

④. X 光片: X 線用來檢測關節破壞的程度。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骨質還沒有明顯破壞以前,是沒什麼用的,但可以在晚一些時候用來監測疾病的進展。

(二)治療 :特色療法藥物冶療:我們不用任何含有激素的藥物,採用我們的特色療法「太白草藥系列」。

①應用電腦中頻中藥包(太白草藥)離子導入。

②內服「太白草藥茶」。

醫生採用了大量方法來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在病程的不同時期,根據病人的個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聯合應用。但是,不論醫生和病人選擇什麼樣的治療,目標都是相同的:緩解疼痛、減輕炎症、減緩或終止關節破壞、提高病人的健康度和行動能力。 在治療中,病人與醫生的交流也很關鍵。跟醫生交談,有助於保證病人正確進行鍛煉和使用疼痛控制方案以及處方葯。它還能幫助在外科方面作出相應正確的決定。

1 生活方式: 此方法包括了一些行為,有助於提高病人的獨立行動能力,保持良好的預後。

a). 休息和運動: 休息和運動都很重要。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需要在這兩者之間需找一個好的平衡點。當處於病情活動期時,就多休息;反之則多運動。休息有助於減輕活動性關節炎、疼痛,解除疲勞。至於需要休息多長時間,在每個病人都不一樣。斷斷續續的短時間休息比長期卧床更有益。 運動對維持健康、強壯的肌肉,保護關節活動能力,保持柔韌性都很重要。運動能幫助病人睡個好覺,緩解疼痛,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以及減輕體重。鍛煉計劃應該根據病人的身體條件,活動能力和病情變化的需要來制定並執行。

b). 關節護理: 有人發現,在疼痛的關節周圍,短期內綁個夾板,由於可以支撐關節,使之得到休息,從而能減輕疼痛和腫脹。甲板多數用於手腕和手,有時也用於踝和足。醫生或理療師可以幫助病人正確使用夾板,並保證它會完全合適。其他能夠緩解關節壓力的方法有,自助裝置(如 zipper pullers, 長柄鞋腳),裝有幫助病人坐下和起來裝置的椅子、廁所座位和床;以及改進病人進行日常活動的方式。

c). 緩解緊張: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面對著和軀體痛苦同樣巨大的情緒挑戰。恐懼、憤怒、挫折感,再加上疼痛和活動受到限制,使生活異常艱辛。有很多有效的方法可以緩解緊張,規律的休息時間會有所幫助,就像放鬆,注意力分散,想像鍛煉一樣。運動,參與支持治療,以及與醫護人員的良好交流,是另外幾種可以緩解緊張的方法。

d). 健康食譜: 除了幾種特殊的油以外,並沒有科學的證據顯示任何特殊的食物或營養劑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有益或有害。不管怎樣,一份綜合的有足夠營養的食譜(但不是過量的),熱量、蛋白質和鈣質是很重要的。由於使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有的病人可能得謹慎飲用含有酒精的飲料。那些服用甲氨喋呤的病人,得避免同時喝酒。可以請教醫生,獲得這方面的指導。

e). 氣候: 有人注意到,當天氣突然變化時,它們的關節炎就加重了。可是,並沒有證據顯示特殊的氣候能阻止或減輕類風濕性關節炎。搬到有不同氣候的新地方,通常也不會使病情有什麼長期的變化。

2 . 藥物治療: 大多數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都使用藥物治療。有的葯只用來緩解疼痛,有的藥用於減輕炎症,還有的葯 — 常稱為控制病情抗風濕葯( DMARDs )多 -- 試圖用來延緩病程進展。在給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開藥時,患者的一般情況,目前和今後病情會嚴重到什麼程度,用藥時間的長短,藥物的療效,以及可能會出現的副作用等,都是要仔細考慮的。 原先,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治療是採用這樣一種方案:醫生開些阿斯匹林或類似的葯,休息,先進行物理治療,只在後來病情開始加重時才開些療效更強的葯。近來,許多醫生改變了這種方法,特別是對病情較重的患者。主要是使用有效藥物早期治療,聯合用藥代替單獨用藥。這可能會更有效地遏制病情發展,並減輕或防止關節進一步破壞。

3 . 外科治療: 有嚴重關節損壞的病人,可以選用幾種外科治療方法。這些做法的基本目的都是為了減輕疼痛,改善受影響的關節的功能,提高患者完成日常活動的能力。可是,外科治療並不是對每個病人都適用,是否採用,應當在病人和醫生仔細考慮之後再下決定。他們還得討論病人的整體健康狀況、要進行手術的關節或肌腱的條件、手術的原因、風險和收益以及用哪種方法。花費可能是另一個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常用的手術有,關節置換術,肌腱重建術和滑膜切除術。

a). 關節置換術: 這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最常用的外科手術。它基本上用於緩解疼痛和提高或保持關節功能。人工關節不能永久使用,最終得再次更換。這對較年輕的病人來說,可能是個問題。

b). 肌腱重建術: 類風濕性關節炎會破壞肌腱(即連接肌肉與骨的組織),甚至使之斷裂。這種手術,更常見於手部,通過連接一根完整的肌腱,來重建被破壞的那個。這個方法有助於保存手的功能,尤其是如果肌腱完全破裂的話。

c). 滑膜切除術: 這種手術,實際上是切除有炎症的滑膜組織。現在,單純的滑膜切除已經很少用了,因為並不能切除全部組織,它最終還會長出來的。多是作為重建手術的一部分,特別是肌腱重建術。

4 . 常規監測和持續護理: 有規律的醫療護理,對監測疾病過程,測定藥物治療的效率與副作用,更改所需的治療方案都很重要。典型的監測包括:定期去看醫生,還有血、尿和其他化驗和 X 光片。 病人可能很想同他們的醫生探討,在長期、持續護理中,如何防止骨質疏鬆這個問題。骨質疏鬆症就是骨骼中鈣質丟失,使得骨骼變得脆弱,易碎。很多老太太都處在患骨質疏鬆症的高危狀態,而且她們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更增加了這種危險性,特別是如果她們正在使用糖皮質激素,如強的松。他們也許很想和醫生探討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 ,激素替代治療或其他治療骨質疏鬆的方法會帶來的好處。

5 其他治療方法: 特定的食譜,補充維生素和其他已提出的治療方法。儘管這些方法中,許多可能本身無害,或者其中不含有害因素。但是研究也沒發現它們有明確的療效。 有的補充治療有助於病人克服或減輕部分由於疾病帶來的生活壓力。像進行任何治療一樣,病人應當在開始治療之前,與他們的醫生討論其好處和缺點。如果醫生覺得這種方法有效,而且沒什麼副作用,可以把它結合到病人的治療計劃中去。不管怎樣,不疏忽正規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的研究趨勢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研究大大加深了我們對免疫學、遺傳學、細胞及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的理解。這種基礎學科的發展,在幾個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很重要的領域中都顯示出了他們的成績。科學家們現在正以令人激動的方式看待類風濕性關節炎,這在十年前甚至還是不可能的。 NIH 資助了大量在其總部和國內多所大學和醫學中心進行的醫學研究。以下是一些研究實例: 科學家正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免疫系統和動物模型中尋找最基本的異常之處,來了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何以及如何發生。在這些研究中的發現可能會產生精確的、定向的治療方法,能夠終止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階段的炎症過程,甚至可能發明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疫苗。 研究人員正在研究使部分人易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遺傳因子,就像研究與疾病嚴重程度相關因素一樣。這些研究的發現應會增加我們對這個疾病的理解,有助於發展能指導治療決定的新的治療方法。主要的研究目標是,確認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的相關基因。NIH 和關節炎基金會已經加入支持北美類風濕性關節炎國際協會。這個組織中的幾個美國周邊的研究中心,正在從 1000 個每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兄弟(姊妹)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家庭,收集醫學信息和遺傳物質,這將作為這種疾病遺傳研究的全國共享資源。 科學家還在通過研究,患有與人類相似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的小鼠,來了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遺傳基礎。NIAMS 的研究人員已經從動物模型中確認了幾個影響關節炎易感性和嚴重度的基因區域,並且發現了小鼠與人之間的一些顯著的相似性。確認小鼠的疾病基因應會提供重要的新信息,有助於找到人類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因的線索。 科學家正在研究類風濕性關節炎中激素、神經和免疫系統的複雜關係。例如,他們正在探索類固醇激素(如雌激素和睾酮)水平的正常變化是否,以及與病情的發展、改善、突然加重有怎樣的關係。他們還在尋找這些系統是怎樣與環境和遺傳因素相互作用的。從這些研究中得到的結果可能會提示出新的治療策略。 研究人員正在探索,為什麼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女性比男性多那麽多。為了找到答案,他們研究了女性與男性的激素,以及其他有區別的因素,如:它們的免疫應答中可能存在的不同之處。 為了找到新的治療方法,研究人員檢查了為什麼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在懷孕期間有所改善。一項研究結果提示,這可能與母親和胎兒之間一些特殊蛋白質的不同有關。這些蛋白質,在懷孕期間改變了母親的免疫系統的活性。 一項正在進行中的研究顯示感染因素,如病毒和細菌,可能觸發具有類風濕性關節炎遺傳易感性者發病。研究人員試圖找出是哪種感染源在起作用。更概括地說,他們還在努力工作,以求能夠了解這些因素可能促使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基本機制,確認這些因素,並了解他們如何發揮作用,這對建立新的治療方法有所幫助。 科學家還在研究新的藥物或藥物的聯合應用,以求減輕炎症,延緩或終止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進展。當然也希望減少藥物的副作用。研究表明,有大量的化合物存在這種可能性。例如,有的研究正在建立「生物藥劑學」的新領域。這些新葯都是基於體內天然合成的化合物,並且設計成能夠定向作用於特定的炎症過程。 研究人員還提出用米諾環素治療,它是一種四環素類藥物,療效適中。一種和四環素有關的藥物,強力黴素(多西環素)的作用也正在研究當中。其他研究顯示一些魚體內或植物種子油中的Ω-3 脂肪酸也可以減輕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炎症,可是許多人不能耐受攝入大量的必需油脂。 研究者在考察許多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生活質量、醫療質量、花費和效率有關的問題。科學家們發現即便病人軀體和心理健康獲得很小的改善,也能影響他/ 她們的生活質量和醫護服務的使用。從這樣的研究中得到的結果,有助於醫護人員設計出綜合的治療策略,適應病人所有的需求——軀體的和情緒的。

●未來展望

科學家在了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複雜性方面進展很快,它如何、為何會發生,為什麼有的人得這個病,而其他的人卻不得呢?為什麼有的人病情很重而別的人卻很輕?研究的結果現在已經產生了影響,促使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保持比20 年前更積極的生活,工作時間更長。這也正是明天的希望。研究者們正在繼續尋求終止疾病早期發展的方法,在它造成破壞以前,或者甚至完全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

六、強直性脊柱炎與類風濕關節炎的區別

強直性脊柱炎與類風濕關節炎(類風關)有著本質上的區別。①類風關女性發病多於男性,強直性脊柱炎恰好相反;②類風關在各年齡 段中均可發生,高峰年齡為30-50歲,強直性脊柱炎多發於年輕人,高峰年齡為20-30歲;③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大多為B27型,類風關無此現象;④類風關以四肢小關節為主,上肢多於下肢,強直性脊柱炎下肢多於上肢,大關節多於小關節;⑤骶髂關節炎在類風關中十分罕見,而在強直性脊柱炎中高達100%;⑥類風關的關節外癥狀以皮下結節、胸膜炎、鞏膜炎為多,而強直性脊柱炎以眼虹膜睫狀體炎、血栓性靜脈炎為多;⑦類風濕因子在類風關中為陽性,而強直性脊柱炎則大部分為陰性;⑧類風關的X線表現以關節周圍骨質疏鬆、骨質侵蝕多見,很少有鈣化、骨化現象,而強直性脊柱炎則鈣化、骨化較骨侵蝕更為多見。

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哪些關節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累及全身任何能活動的關節,以四肢關節,尤以雙手和雙足小關節為主,最常受累的是近端指間或趾間關節和掌指或庶趾關節,其次腕、肘、膝、肩、踝、胸鎖、髖、寰樞椎關節也可被累及。此外,額頜關節、環構關節及其他頸椎偶可受累。若有顳頜關節炎時,可表現為咀嚼時疼痛,嚴重時局部出現腫脹、壓痛和張口困難,而當頸椎病變時,主要表現為頸部疼痛,並可向鎖骨和肩部放射,也可發生頸椎半脫位,嚴重時可造成脊髓受壓迫,甚至危及生命。

七、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拔罐時應注意些什麼?

(1)拔罐時須保持室內溫暖,防止受涼。

(2)初次拔罐及體弱、年老、緊張者,或兒童,宜選擇小罐具,且拔的罐要少。同時選擇卧位,密切觀察病人的面色、神情,詢問病人的感覺,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意外情況。

(3)選擇好部位或穴位。一般以肌肉豐滿、皮下組織充實及毛髮較少的部位為宜。

(4)拔罐時動作要做到穩、准、輕、快。

(5)拔罐時囑患者不要移動體位,以免罐具脫落。拔罐數目多,罐具間的距離不宜太近,以免罐具牽拉皮膚產生疼痛,或因罐具間互相擠壓而脫落。

(6)起罐後局部若潮紅、瘙癢,不要亂抓,經幾小時或數日即可消散。

(7)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罐斑末消退之前,不宜再在原處拔罐。

(8)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息,拔罐時間宜長;病情輕、病灶淺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時間宜短。拔罐部位肌肉豐厚,時間可略長;拔罐部位肌肉薄,拔罐時間宜短。氣候寒冷時拔罐時間適當延長,天熱時相應縮短。

(9)起罐時手法宜輕緩、平穩,勿硬拉或者旋動,以免造成皮膚損傷。

八、對類風濕關節炎的新探討

近年來,國際上對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進行了全面的反思 和討論,導致對類風濕關節炎的一些概念有了新的認識,有些已成共識,而有些需繼續探索、研究。 影響病情及預後的因素 過去認為,所有按美國風濕病學會標準認為是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都有相同的發病機制和預後。但事實並非如此。例如:①對532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追蹤結果顯示,其中癥狀出現少於6個月者有46%病人癥狀消失,僅31%確診。而癥狀出現少於2年者,有36%病人癥狀消失,僅42%追蹤確診。該研究表明,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應作追蹤。②遺傳型別屬於組織相容性抗原(HLA)-DR4型患者,更多的發生骨侵蝕,從免疫角度來看,類風濕因子(RF)陽性、HLA-DR4陽性,HLA-DR4DRβ1亞型陽性者病情最重;③除了遺傳型別之外,患者的社會經濟狀況、文化水平或受教育程度因素,尤其是受教育程度低更有影響。類風濕關節炎在這些人群中患病率高,而且病情發展較重,這在很多國家的調查中都得到證實。由此可以看出,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異質性疾病,表面上表現雖相似,但有不同亞型,因而病情輕重、發展、預後、結局都可有所不同,儘管臨床上區分這些亞型還有困難,但從概念上說,是否所有類風濕關節炎都一樣治療,就很值得商榷了。

評價藥物療效的新觀點 過去認為評價一個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葯,經過雙盲、前瞻性、交叉對比的觀察研究,是最科學的,現在認為並非如此。這是因為:①雙盲對比性的研究只能是短期(幾個月至多一年)的觀察,而類濕風關節炎病本身在絕大多數是一慢性進行性長期的疾病。短期治療的結果不能認為即長期治療的結果,而長期治療觀察是不可能設雙盲服安慰劑的對照組。②過去短期觀察一個葯的療效,主要依靠關節腫及壓痛數目、晨僵時間的變化,短時間內血沉、類風濕因子、X線照片都不會有很大變化,但對長期療效遠期觀察而言,這些又是有局限性的。最重要的是觀察骨破壞、關節功能、體能狀態,而過去又忽略這些。一個患者即使關節腫痛數目減少了,但關節破壞增加或體能(包括日常生活狀況、殘廢程度等)日益惡化,如何能說療效好呢?例如,一項對患者長期(9年)觀察的研究,其晨僵時間明顯改善,而體能調查發現其日常生活困難日益增加,兩者並不完全平行。   

過去對所謂「改變病情」葯如金劑、青黴胺、柳氮磺胺吡啶、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環磷醯胺等的評價過高了。據Wlofe報道485例患者用這些藥物治療,真正達到緩解的(按美國風濕病學會緩解標準),1年只達18%,追蹤年此18%中僅10%仍持續緩解(即只1.8%緩解),效果實在令人不滿意。原因是:有的患者遺傳型別可能就是病情重、對藥物反應差;更重要的是過去治療的病例大多為非早期病例。如果是早期患者,其療效可能與已延誤治療相當一段時間的患者有所不知。

推薦閱讀:

腰頸椎病治療初探及議風濕病治俗法之誤
風濕性關節炎癥狀有哪些?
類風濕關節炎的飲食禁忌
風濕科醫生日記(3)
我與風濕關節炎的結緣之路

TAG:關節炎 | 綜合 | 類風濕 | 關節 | 風濕 | 風濕性關節炎 | 論述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