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北京古觀象台

北京古觀象台位於長安街建國門的西南角,始建於明代正統七年(1442年),是明清時期的皇家天文台,也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從明朝正統初年至1929年止,從事天文觀測近500年,在世界上也是保持連續觀測時間最久的天文台。古觀象台除了具有地標性質的高台,西側還有一個由紫薇殿、東西廂房和晷景堂為主的建築群。

1、紫薇殿是古觀象台附屬四合院落中的主殿,是明清時期欽天監辦公的重要場所,2003年3月開工,歷時5個月竣工院內古樹參天,陳列著渾儀、簡儀、星晷、正方案等古代天文儀器

2、渾儀--明代正統4年(公元1439年)鑄造。用來觀測天體位置。為了免於戰火,原件於1933年運往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3、簡儀--明正統四年(1439年)鑄造。原為我國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所創造,該儀器在鑄造和使用上都比渾儀來得簡單。原存北京,由於同樣原因,1933年運往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4、正方案--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創製,主要用天文等高方法定方位,也可當測角器使用。這件儀器是依據《元史》記載,於1983年復原的

5、星晷--是在夜間利用觀測恆星以定時刻的一種計時工具,早在唐代就開始使用。星晷由兩個同心圓及基座組成。外盤刻有時刻,內盤刻有周天度數,列十二宮以分節氣,中間有一條縫,用以窺星。將內盤節氣對準外盤子正初刻(即午夜),轉移內盤北望帝星(即小熊座β)與勾陳大星(即小熊座α或北極星),使兩星同現縫中,盤面銳表所指即為時刻

6、東西廂房門前各有兩座我國古代傑出天文學家的塑像,這是位於西廂房門前(南)張衡,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

7、徐光啟--明末的數學家、科學家、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在天文學上的成就主要是主持曆法的修訂和《崇禎曆書》的編譯

8、東廂房門前的塑像:祖沖之--南北朝時齊人,我國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文學家、地質學家、地理學家和科學家。祖沖之的北側是 一行--中國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和佛學家,本名張遂(沒貼上來)

9、紫薇殿、東西廂房內陳列著有關中國古代天文家、中國星空、西學東漸及儀象神韻等展覽

10、著名的天文學家及西學東漸的使者:亞里士多德、哥白尼、開普勒、牛頓。。。張衡、祖沖之、一行、沈括、郭守敬、徐光啟。。。湯若望、南懷仁。。。一個個閃光的名字

11、高台南側有個南北長東西短的花園,南北兩側聳立著郭守敬、沈括的塑像,綠地內同樣有幾件精美古老的天文儀器郭守敬--元朝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家和儀器製造專家沈括--北宋時期的著名科學家。晚年以平生見聞,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筆記體巨著《夢溪筆談》

12、日晷--1955年複製。1991年維修時,仿故宮太和殿前左前側日晷進行復原,製作安裝了丟失的四根立柱。該儀器主要是利用表影的方位變化來測定地方真太陽時

13、圭表--圭表的底座為明仿元代郭守敬所制,其上銅圭表為1983年複製,原件現存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應用針孔成像原理,測定正午時刻偷到圭面上的日影長度,推算出冬至、夏至時刻,進而推算出回歸年的長度

14、古觀象台始設於元代,原名「司天台」。明初攻克北京時毀於戰火,殘存的天文儀器被運往南京保存。明正統七年重建此台,由元代大都城的東南角樓改建而成的高台磚砌建築,改名「觀星台」,並複製了一套儀器。這些牆磚也是皇家規劃建築專用的,仔細看可知其秘密

15、地平經緯儀--制於清代康熙五52年-54年(1715年)。主要用於測定天體的方位角和地平高度由來華的耶酥會傳教士德國人紀理安負責督造。儀重7368千克,儀高4.125米。此儀集地平經儀和象限儀的構造與作用於一體,所不同的是,將象限弧向上,游表不用夾縫方法,而採用游表兩端各開一窺孔的方法。其裝飾極具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法國式藝術裝飾的特點。1900年,該儀和其他四架儀器儀器被掠至法國駐華大使館內,後迫於輿論壓力,於1902年歸還中國

16、赤道經緯儀--制於清代康熙十二年(1673年)。主要用於測定真太陽時,天體的赤經差和赤緯

17、華燈初放,傍晚時分站在高高的古觀象台欣賞長安街的夜色

18、地平經儀 制於清代康熙12年(公元1673年)主要用於測量天體的方位角

19、元明清時期的觀象台屬於城外,又是京城的制高點。那時不但天氣質量良好,夜晚也沒有人間燈火的煩擾,滿天星斗群星閃爍。哪像現在,城市的夜空即使是雲霧遮月也十分明亮。蹲下身子同樣避不開刺眼的燈光~~

20、赤道經緯儀赤道經緯儀 制於康熙8年-12年(公元1669-1673年),由來華的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監製。重2720千克,高3.380米。該儀器是中國古代天文觀測中經常使用的儀器,有十四項用途,主要用來真太陽時和天體的赤經、赤緯。該儀曾於1900年被法國侵略者掠至法國駐華大使館內,後迫於世界輿論,於1902年歸還中國,重新安裝在原來位置上

21、紀限儀 制於清康熙12年(公元1673年)。用於測定60°以內任意兩顆天體的角距離和日、月的角直徑

22、璣衡撫辰儀清代乾隆9年(公元1744年)鑄造,主要用於測定真太陽時,天體的赤經差和赤緯


推薦閱讀:

北京觀花
在釣魚島北京已把日本逼成戲子
北京新政:京籍無房家庭適齡子女可在租住地入學
網曝發往北京郵件被街頭售賣 郵政部門介入調查|郵件被賣
北京香山紅葉幾月紅?

TAG: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