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人的奴性

中國人的奴性由來已久。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民族,也是一個奴性傳統悠久的民族。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就是一部奴性思想產生髮展和發揚光大的歷史。奴隸制時代,奴隸主們限制奴隸的人身自由,用鎖鏈強迫人們給他當奴才。到奴隸社會後期,奴隸起義反抗不斷,統治者發現不僅要從肉體上奴化人民,還要從精神上進行奴化,才能讓人民心甘情願地做奴才。因此,到了封建社會,統治者「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選擇了奴性最強的儒家思想作為唯一合法的社會思想。儒家思想的價值體系主張「忠孝仁義禮智信」,萬事忠字當頭。何為忠?忠君事主也,就是對統治者無條件地保護和效忠,做統治者忠貞不二的奴才,無論其昏庸也罷,腐敗也罷,也要上刀山下火海,赴湯蹈火,萬死不辭。當統治者不再需要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死為不忠」。做到這些了,就會萬民稱頌,流芳千古,生時光宗耀祖,死後也極盡哀榮,沒準還建個忠烈祠,以為萬世追仰的典範。  中國人就被這樣奴性十足的愚忠思想奴才思想控制了幾千年。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推翻了帝制,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提倡人人平等,人民當家做主。但並不是皇帝趕跑了,主子意識和奴才思想就消失了,奴性思想的殘餘還根深蒂固地留在很多人心中,整個社會的價值體系仍深深打著奴性思想的烙印。君不見,在工作上,尤其是政界,工作能力是次要的,只要事事以領導為中心,把領導交代的事情(公事私事無論)辦的妥妥帖貼,好聽的話多說,領導不高興的事不說,這就是好同志,就會得到提拔,深諳此道者都以此津津樂道。即使是學校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始終在灌輸一個觀念:聽話就是好孩子,讓幼小的心靈中從小就埋下了奴性思想的種子。大到整個社會,宣傳的思想也是要人民時刻「緊跟」「圍繞」「保持一致」。再看我們的影視界,最受歡迎的莫過於清宮戲,也就是「辮子戲」,從《宰相劉羅鍋》,《康熙微服私訪記》,到《雍正皇帝》,《康熙大帝》,都奪一時風頭之先。而清朝正是封建社會奴性思想發展到頂峰的朝代,不僅在內容上,而且在形式上----不但奴顏婢膝到了極點,而且都口稱自己為「奴才」,對自己的主子也呼以「主子」。這些辮子戲,奴才戲,正扣中了人們潛意識中的奴才意識。我們體味一下就會發覺,我們在看這些戲的時候,都沒有意識到劇中那些奴才的無恥,甚至不自覺地把自己想像成劇中的某個主子或奴才,體味著主子或者做奴才的樂趣,為劇中的某個奴才能有個好主子而慶幸,為某個奴才攤上了個暴虐寡恩的主子而惋惜。所有這些,都是我們潛意識中的奴性思想在作祟。  幾千年思想形成的影響力,想要在短時間內消除,是很困難的。但我們必須看到,這種思想的繼續存在,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社會的進步,尤其是還在毒害社會的未來----孩子們。如果我們不從上到下行動起來,改變社會價值觀念,改革教育指導思想,就不能消除人民思想中的奴性殘毒,民主、自由、法制的思想就不能被廣泛接受,人民的思想就不能被解放,社會何談進步與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豈不是南柯一夢?    
推薦閱讀:

梁曉聲:撼山易,撼奴性難
專機迫降幕後主使指向美 被批歐洲奴性美國霸權
基督徒對上帝的感情是否具有一定的奴性?
郭沫若是否具有奴性?
人的奴性是從哪裡來的?

TAG:中國 | 中國人 | 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