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留學生:從流浪漢蛻變為農場主

澳留學生:從流浪漢蛻變為農場主

2014-10-03 08:26:56 金凱平

澳大利亞東海岸有個新南威爾士州,新南威爾士州有個亨特谷。那是個風景如畫的好地方,樹木蔥蘢,鮮花吐芳。就是在這裡。我遇到了富有傳寄色彩的華人農場主王寶泉。

12月中旬,澳大利亞正值盛夏。王寶泉穿著一件T恤衫,隨隨便便。一雙大手粗壯而粗糙,臉曬得很黑,整個兒一個農民,還不是我國沿海開放地區的新型農民, 而是黃土高原上的老式農民。他左胳膊上一根血管足有圓珠筆一般粗細,那一塊皮膚異於別處,有點像橡皮。按照中國的計量單位,這個農場的面積是503畝。他不種果樹,不種蔬菜,也不種菽麥。他種鮮花。他的鮮花在墨爾本供不應求。近幾年亨特谷發展旅遊業,土地升值,他這個農場已經值260萬澳元了,翻了一番。誰都很難想到,眼前這個雄心勃勃的中年漢子經歷過常人難以承受的磨難。 1990年1月他隻身來到澳大利亞,本想找個學校讀書,而澳洲學費高,他懷裡只有百十美元,只能打工掙錢,指望糊口之外能掙足學費。他在中國留學生合租的一個套間里住下,屬於他的是客廳一角的一個地鋪,每周交房租10澳元。住下之後,四處找工作。天不佑人,他一份工作都沒有找到。房租交不起,只能捲鋪蓋走人。城裡呆不住,往農村走,從此開始了長達半年的吉普賽人的流浪生活。澳洲大陸沿海一圈,是一條一號公路,他背個小小行囊,靠著站路邊堅大拇指的辦法,居然轉了整整一圈,而且還幾次深入腹地。豎大拇指是表示要搭便車。澳大利亞人純樸,樂於助人。王寶泉身無分文,全靠當地人相助,給個麵包什麼的。流浪漢居無定所。澳大利亞又不許露宿街頭。王寶泉便花29澳元買了一頂單人小帳篷,宿於遠離居民點的密林里,每天一大早,走兩個小時才能到有人煙的地方,為的是躲開警察的目光。他那時候不理髮,不刮鬍子,長發披肩,長須垂胸。他什麼都干,種過樹,除過草,打過魚,挖過蘆筍,總之,只要有人雇他一天,他就要感謝老天爺賞給他一天飽飯了。這年6月,南半球的冬天,他又轉回到新南威爾士州,來到了亨特谷。在這裡,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個澳洲人新開的農場種花。他一周干7天,每天干10小時,老闆給他開100澳元周薪。那時候,勞工法規定工人的最低工資每小時超過10澳元,他起碼應該得700澳元。但他不計較,對他來說,有一個固定的住處,能吃飽肚子就已經很幸福了。此人的過人之處在於,勞頓困厄並未消蝕他心底的雄心。他不計較眼前的得失,拼著命地幹活,每天從太陽還沒有升起干到伸手不見五指,而且苦學技能。沒有條件學園藝理論,就自己用幾個盆做實驗,多少水,多少肥,何時澆水,何時施肥,施什麼肥,溫度,濕度,觀察比較。摘花,他一個人頂當地白人工人好幾個,種花, 他是沒有頭銜的高級工程師。老闆開始給他漲工資,1小時給25澳元。可以說,老闆這個農場,是靠他發起來的。 1995年,他已經成為永久居民,有資格從銀行貸款了。此時的王寶泉,不但學得了一手種花技術,而且對市場情況也有了清楚的認識。他不像其他亞洲移民那樣,種巴掌大一塊菜地,小本經營,一個銅板一個銅板地積累資本。他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一下子從銀行貸出200萬澳元,又從國內找了個合伙人,籌來 100多萬澳元,一起步就買下了個農場。他成功了。他沒有學過經濟學,卻成功地做了篇經濟學大文章。許多人把眼睛盯著城市,卻不知澳洲農村充滿著機會,澳洲人懶,也說不上聰明,以中國人的吃苦耐勞精神和聰明才幹,澳洲農村可做的大文章還不知有多少。正當他準備在澳洲大顯身手的時候,一種麻煩的疾病纏住了他。他的雙腎都壞了,不得不靠透析維持。左胳膊上的血管,就是為清洗血液而弄成這般模樣的,醫生把兩條血管接在了一起。他說他是累的。在流浪、打工、創業過程中,他都是拚命。干一天活,腰根本直不起來,走路時整個身體呈曲尺型。 寶泉啊寶泉,願天假你以壽,讓我們看到一個炎黃子孫在異國他鄉的更大成功吧!-------------------------------------


推薦閱讀:

原來這才是加拿大留學生活的真相
西班牙留學簽證經驗分享
我的日本留學生涯
荷語寶典 l 關係代詞的那些重難點都在這裡啦~
媽媽內心深處的惶恐:孩子留學之後出路將如何?

TAG:留學 | 學生 | 留學生 | 流浪 | 農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