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彪攝影遊記《高棉的微笑——夢幻吳哥窟》

吳哥窟無疑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一處古迹。

根據中國典籍,柬埔寨在公元一世紀時左右建國,漢時被稱為「扶南」,隋朝和唐初稱之為「真臘」,中唐時稱「吉蔑」,元時稱「甘孛智」或「吉孛智」,明代或萬曆以後才開始叫柬埔寨。 「柬埔寨」是國家名。

元朝是一個靠征戰打下來的王朝,疆域廣闊,因此元朝的對外交往較為活躍。 歷史中多有記載元朝和周邊國家的外交往來關係,或者是遣使招諭,或者是小國來朝上貢,或者是安撫立省。

元朝頻繁派出使者,目的只是告知自己的強大存在,令其歸附獻貢。 其中元朝遣使招諭真臘也有多次。

真臘曾是扶南古國北部屬國,公元7世紀並扶南自立,遷都吳哥,公元9至14世紀達到全盛,稱為吳哥時代,這一時期,是吳哥的鼎盛時期。

周達觀,溫州人,1295年元朝成宗元貞元年奉旨隨史赴真臘,次年(1296年)至該國,在真臘呆了一年左右。

周達觀自述: 「聖天子遣使招諭,俾余從行」。 「元貞之乙未六月,聖天子遣使招諭,余從行。」 二月離開明州(今寧波),二月二十日自溫州出發,途經福建、廣東、海南諸港,過七洲洋,經交趾洋,三月十五日到達占城國都。 又經崑崙洋由真浦(今越南巴地-頭頓一帶)入境真臘國。之後自真浦出發,過崑崙洋,入真臘第四港(今越南美狄)。 自港口北行,大舟換小舟,一路行舟,入洞里薩湖,七月時到達湖邊碼頭,上岸即是吳哥城。

周達觀作為使節團的隨員,毫無疑問對當地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等做了詳細的考察,同時肯定做了詳盡的筆記。 回國後,周達觀依據在真臘一年左右時間的所見所聞,寫成《真臘風土記》 。 隨著吳哥王朝在戰爭中和溫疫中衰落,許多當時的人文記載已不可考,周達觀寫成的《真臘風土記》成了唯一的歷史記載,可以說是中國人為柬埔寨也是為人類文明史做出了貢獻。

《真臘風土記》刊本有十餘種之多。 此書作為真臘國吳哥時期唯一的記錄,吳哥王朝的歷史由於有了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便有了生動豐富的歷史細節,這是此書最大的貢獻。 凡是研究柬埔寨的學者都對它極為重視。

從考古的意義上看,吳哥遺迹是法國人發現的。 1564年,葡萄牙傳教士多爾塔最早發現吳哥遺址,但當時卻未引起世人的關注。 法國人卻根據周達觀所著的《真臘風土記》中的詳盡記載找到了吳哥窟。

1819年法國人雷慕沙將《真臘風土記》譯成法文,開始慢慢傳播開來。 1902年那個盜竊過我國敦煌千佛洞大量文物的「竊賊」——法國人伯希和依據另一版本重譯《真臘風土記》,伯希和了解中國的歷史,是個中國通,他對此書作了詳細的注釋,影響極大。 1858年,法國人布耶沃斯來此考察,在叢林里再次發現一個「類似王宮「的建築,並發表遊記,引起注意。 1861年法國博物學家穆奧因為《真臘風土記》而得知吳哥所在,穆奧深信吳哥王朝的存在。

於是穆奧決定探訪吳哥窟。

穆奧按照周達觀所走的路線,從中國出發經南海、湄公河、洞里薩湖到達真臘。 單靠他一個人是肯定不行的,他僱用了幾位當地居民作自己的助手,從南向北,進入叢林,手持砍刀,披荊斬棘,經歷千難萬險,終於發現了吳哥窟的遺址,在泥土和苔蘚之下發現雕刻著精美圖案的石柱、石塊、塔群、城廓、護城河等。

當這位博物學家撥開被大樹藤蔓纏繞的巨石,一個隱密了四百年的王朝的廢墟便呈現在他的眼前,他被這廢墟之宏偉,精美所震懾,那用一塊塊粗礪的石塊壘疊起巍峨的城堡、神壇,在方正的布局中層層疊疊,布局結構嚴謹,雕刻精美絕倫。

那石雕的門楣、壁牆,廊道、佛龕, 那細如刺繡栩栩如生的浮雕, 那纖腰圓乳的吉祥天女, 那豐腴的臉龐動人的身姿, 那線條流暢的衣裙褶皺, 那些雕像也許殘缺了,但她們比希臘的斷臂維納斯顯得更加靈動,更加活靈活現,也更加楚楚動人。

目睹眼前這一幅幅壯美的景象,穆奧被驚呆了,吳哥窟的美讓這個自恃擁有歐洲最偉大的藝術,總以傲慢之心看待其它外族的法國人,在它面前低下了高貴的頭顱。 他知道這是世界之最,人類之最,歷史之最。

從此在熱帶叢林中隱沒了四百年的吳哥文明終於重見天日。 1868年,穆奧的遊記《柬埔寨暹粒探險記》出版,這本遊記里還有穆奧所繪的寺廟草圖。

之後,法國的第一支探險隊由拉格西率領,到達吳哥,探尋古迹,之後逆流而上,沿湄公河來到中國雲南。 這次探險經歷被編輯成《印度支那探險之旅》,出版之後,更多的西方觀光客開始陸續到達吳哥。 這座凝聚著高棉人的人文歷史的偉大建築奇蹟終於被世界所矚目。

法國人發現吳哥窟之後,就卓有成效的開始了對於吳哥窟的長期維修和保護,現在吳哥遺址的格局就是法國人規劃的,也許是法國人見慣了維納斯之類的殘缺的雕塑藝術,他們對於殘缺的美很坦然的接受,按照中國人的觀點,維護應該包含修復的因素在內。

而在吳哥窟,一切都是以廢墟的形式存在著,坍塌的石塊,在石牆中長成的大樹,樹根如巨蟒纏繞著石牆,青苔掛滿了石塊的表面,猶如大自然和歲月給吳哥窟披上了神秘的外衣。

前段時間,央視曾經播放過三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十分轟動,從中可以看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國人對於古代文化遺產的修復和繼承,我們要求完美。

現代科技考古日新月異,2007年8月,澳大利亞、法國與柬埔寨組成的考古團隊,在美國太空總署協助下,用遙感雷達掃描深埋在地下的暹粒。

  結果發現,現在挖掘出的吳哥遺迹還僅僅是龐大吳哥王朝的一部分,實際上的吳哥王城面積還要大得多,深埋在地下的王城,比原先預估至少大三倍。

美國《全國科學院學報》的新地圖顯示,吳哥窟古城的市區面積超過六百平方英里,幾乎趕上一個倫敦地區的面積,零零散散的相關建築綿延至數百平方公里之外。

最新的考古研究發現證明了高棉文明「因為過度發展而滅亡」的理論。 古城可能幅員太廣難以維持,再加上農耕密集,中世紀天氣逐漸變暖,農業生產生活過度砍伐,戰爭和溫疫等種種因素帶來的災難,最後導致它的文明崩潰。

歷史上任何一個王朝不會是永遠的,他與其它帝國一樣盛極而衰被外族所滅 。

公元1431年暹羅族攻陷吳哥,屠城之後發生瘟疫,當地人不得不放棄吳哥城,遷移到別處。 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為什麼吳哥文明突然消失,且缺失這段歷史記載,那就是戰火和溫疫造成的。 這個中世紀全球最輝煌的城市便從此淹沒在熱帶荒野叢林。

四百多年後當吳哥窟被發掘出來時,已成為一堆荒野中的鬼城,到處充滿神秘的氛圍。

大自然四百多年的風吹日晒,讓吳哥窟呈現出一種人類無法想像的殘缺之美,大樹如巨蟒般纏繞石頭的建築,演繹出出神入化的共生之美,讓人更加驚嘆的是,流淌的歲月梳洗了高棉的微笑,鬼斧神功般的自然雕蝕讓石像的微笑更加神秘,時光的青苔讓微笑沉澱得越發深沉迷人。

女王廟無疑是吳哥窟最為精巧的雕刻藝術的典範。 佔地面積不大,但裡面的石牆、石門、石塔、石猴無一不是精雕細琢,其雕刻的精美細緻生動,讓人嘆為觀止。

在吳哥窟的日子裡,面對廢墟的吳哥窟,內心充滿了震撼和感動,廢墟都如此的充滿魅力,它活著的時候真的更加難以想像。

如此偉大而精美絕倫的建築,被破壞了,被遺棄了,被埋沒了四百多年。 再出現的時候,帶著滿身的苔蘚,依舊楚楚動人。

孔子曰: 「芝蘭生於幽林, 不以無人而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 不為窮困而改節」 吳哥窟就是生於熱帶叢林中的人類瑰寶。

吳哥窟的美不僅僅是因為雕刻精巧,其建築結構,造型布局同樣精美絕倫。 建築大師貝秉銘說: 結構是建築中永存的因素。 建築是有生命的,它雖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蘊含著人文思想。

歌德說: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雨果說: 建築是用石頭寫成的史書 俄羅斯大文豪果戈里說: 建築是世界的年鑒,當歌曲和傳說已經緘默,它依舊還在述說。

真臘王朝的人民創造了吳哥窟,儘管埋沒了四百多年,儘管滿身傷痕儘管被青苔染綠儘管被村根纏身…………可它依舊在高棉的土地上微笑著依舊在高棉的土地上吟唱著

真臘王朝賈耶跋摩七世為真臘王朝建立起亞洲偉大的帝國經歷過的戰爭殺戮看到過背叛復仇興衰榮辱番然醒悟之後歸依佛門真臘王朝從此從印度教轉向了佛教他們的石像闔上雙眼低眉微笑每個到過吳哥窟的人任何處,任何地,任何時都可以看到他的微笑

他的微笑無所不在他的微笑包圍了每一個人

低眉 眠嘴 深沉 淡定 從容 安祥這就是「高棉的微笑」

吳哥窟無疑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一處古迹。 去一次是不夠的,身為世界最大的旅行俱樂部——Wordventure的會員,我每年有無數的出國旅行的機會,期待再次造訪柬埔寨那座神秘的古城……。


推薦閱讀:

學會用微笑面對一切
微笑:男人無法抗拒的武器
風雨人生,記得微笑
讓微笑靜靜地綻放
中國年青男女臉上的微笑哪裡去了?

TAG:攝影 | 微笑 | 吳哥窟 | 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