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瞎逛 · 北宋帝王陵之可愛石像生
第一次跑墳即就是北宋帝王陵踏查活動。七帝八陵,加上一些後陵跟陪葬墓,大家一刻不敢懈怠,每天都在田地里穿梭,生怕漏掉了哪個石像生或者哪個封土。前一天的大雨讓土地依然泥濘,但是走陵人的熱情怎會被這雨水所影響。蔣勛大爺說了,大唐盛世的影響力無論是橫向看還是縱向看都波及深遠,以至於我們往往忽略了宋代的美術成就。作為一個美術愛好者,這次就給大家重點介紹下北宋帝王陵的可愛石像生(PS:帝王陵墓前安設的石人、石獸統稱石像生。)。
當地群眾有句順口溜: 「東陵(永裕)獅子西陵(永泰)象,滹沱(永熙)陵上好石羊。」這贊語是他們從朝朝暮暮的觀賞比較中所得到的對宋陵石雕像的藝術評價,值得我們參考。
可是羊二同學這個不太靠譜的醬油黨人士,永遠都會狀況百出,所以在第一天的走陵活動中相機沒電,以至於漏拍許多精美雕刻,這次就只能簡單介紹。
北宋帝王陵基本上集中在河南鞏義,這裡南依嵩岳,北瀕黃河,東為群山綿亘,西為伊洛平原,伊洛河自西向東匯入黃河,屬典型的豫西淺山丘陵區,被視為「山高水來」的吉祥之地。
北宋歷九帝,除徽宗與欽宗靖康之難中被擄至金國客死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縣),其餘七帝均葬鞏義,加上宣祖(追封)趙弘殷的遷葬墓,號稱「七帝八陵」。八陵的順序依次是:宋宣祖的永安陵,宋太祖的永昌陵,宋太宗的永熙陵,宋真宗的永定陵,宋仁宗的永昭陵,宋英宗的永厚陵,宋神宗的永裕陵和宋哲宗的永泰陵。
北宋帝陵的選址在地形上,與歷代帝陵居高臨下、依山面河、置陵墓於高阜的制度不同,而是置陵墓於地勢最低處,面山背水,南高北低,這些均受到了當時流行的「五音姓利」的風水堪輿學說的影響。所謂五音姓利就是把人的姓氏分為宮、商、角、徵、羽五音,再將五音分別與陰陽五行中的土、金、木、火、水對應,這樣就可以在地理上找到與其姓氏相應的最佳埋葬方位。(古人也都會得多講究多,沒點樂理知識,連墳頭都找不好。)
宋代帝王不預營壽陵,依照傳統儒家思想,主張天子七月而葬。皇帝駕崩後,帝陵選址、建陵、下葬、掩閉皇堂等喪葬儀式時限7月。
相比較而言北宋石像生排列更為具象,接近現實中的宮廷禮儀。其歌頌明君聖主和表示皇帝亡靈出行、升天的意蘊與唐代皇陵一致。宋陵體現了「侍死如侍生」、「孝莫重乎喪」的傳統思想。
宋陵神道儀衛石雕,規模基本相同,從南至北有望柱1對、象和馴象人1對、瑞禽1對、甪端1對、仗馬2對、控馬人4對(每匹馬前2人)、石羊2對、石虎2對、客使3對、武臣2對、文臣2對,南門外有立獅1對.護陵將軍和宮人、內侍各1對。
最萌石像生
"乾爹"——永昌陵鎮陵將軍
據說,認這個將軍做乾爹可以保佑平安健康,所以每年很多人都會在這裡認「乾爹」。
不過他的米老鼠造型頭盔更是深得我心啊!
走陵「驚喜」
在永裕陵角闕撿的瓦
帶字的瓦——「王德」
守陵人跟走陵人的故事
有一個後陵是在一個村落旁,有老鄉在這裡種了很多蔬菜,看見我們這麼烏泱泱一票人拿著長槍短炮的,頓時心生警惕,嚴禁我們過去拍照。這時有個大叔起個摩託過來,詢問我們是幹嘛的。楊幫主跟大叔交涉了一會,加上文保所的同志的解釋,大叔立馬態度溫和起來,並跟我們講了他守陵的故事。其實守陵人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崗位,所以每個月只能拿到很少的補助,但他們卻要承擔很多責任,他們要定期地去巡查陵墓的各個方面,看看有沒有地面上的文物破損毀壞、看看有沒有盜洞或是其他異樣,也要堤防像我們這樣的文物愛好者,誰知道哪個會不會是「文物販子」呢。所以對於他們的警惕跟指責,我們表示很理解。而我們現在還能看到一千多年前的這些精美的石刻,他們功不可沒。同時,也呼籲大家,在類似於這樣的活動中一定要愛護莊家跟花花草草還有各種小動物,別為了拍照不擇手段的,太惡劣。
羊二童鞋走陵花絮
帝王陵文化研究會微信號diwanglingmu
有興趣跟我們一起跑墳的小夥伴,可以關註上面這個公眾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