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理論揭秘
06-17
中醫理論揭秘-----講評氣化論中醫陰陽、臟腑、經絡等理論,給中醫學蒙上了神秘的面紗。氣學理論又將中醫學淹沒在氣化雲霧之中,使中醫理論似乎成了虛無縹緲的玄學謬論。因此,關於中醫存廢之爭七十多年仍無定論。 為使中醫存廢之爭能擺脫政治色彩的攻擊、謾罵,成為健康的學術討論,必須對中醫的陰陽、臟腑、氣化等理論,進行剖析和揭秘,還中醫樸素唯物論經驗醫學的本來面目。從而客觀的評價中醫學,為我國醫學發展決策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1.中醫陰陽學說的實質中醫陰陽學說來源於古代哲學陰陽學說。哲學中的陰陽代表兩種事物的屬性,其所指無定在。 陰陽學說被引入中醫學之後,陰陽則是指與人體有關的兩類事物,陰陽可以代表表裡、內外、上下、寒熱、腹背、臟腑、氣血等等事物。 但筆者認為中醫的陰陽最主要是代表正氣的陰氣和陽氣這兩類生命活性物質。陰氣包括精、血、津、液和營氣。陰氣這類物質具有滋養涼潤作用,在調暢氣機的作用中,具有降、入、斂、合、納作用。陽氣包括動氣(即通常簡稱的氣,為了同廣義的氣相區別,《氣化論講評》將其名之曰動氣,具有推動作用,是人身的動力之源。通常所謂氣虛,即指此動氣不足,動氣虛。誠然動氣包括腎間動氣)、少火(即通常簡稱的陽,它具有溫煦、溫化的作用,是人身的熱能之源。通常所謂陽虛,主要指少火不足和動氣不足。)和衛氣。陽氣這類物質,具有推動溫煦作用,在調暢氣機作用中,具有升、出、散、開、宣作用。陰氣和陽氣組成了人體的正氣。陰氣和陽氣即相互資生、相互化生,又相互制約、相互依斂。陰氣和陽氣的作用,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這種陰氣和陽氣的對立統一關係就是所謂的陰陽互根的真實含義。中醫陰陽學說認為人體生理活動正常、健康的標誌,就在於陰陽平衡,陰平陽秘(即陰氣平和,陽氣固秘),陰陽和利(即陰氣和陽氣的作用的和利、涼潤與溫煦適度,氣機升降、出入、斂散、開合、納宣作用和利),陰陽互根(陰根於陽,陽根於陰;陰生陽長,陽升陰長;陽化陰,陰制陽;陽固陰,陰斂陽,就是陰氣和陽氣的互根。)由此可見,陰陽平衡,陰平陽秘,陰陽和利和陰陽互根的生理狀態,就是基於陰氣和陽氣的氣化作用的和利。陰陽失調則是機體進入病態的關鍵。陰陽失調,陰陽不和,陰陽乖戾,其本質是陰氣和陽氣生理狀態的破壞,平衡、平秘、和利、互根關係的破壞。綜上所述,中醫陰陽學說的實質是陰氣和陽氣的氣化論。2.中醫臟腑學說的實質中醫臟腑學說是以五臟為核心內容的學說。中醫臟腑已脫離了解剖形態學含義,似乎已無爭議。但中醫臟腑,尤其五臟究竟是什麼?尚無準確的說法達成共識。筆者認為,五臟是在古代粗淺解剖知識基礎上,作為五行的翻版,引入中醫學理論的。肝、心、脾、肺、腎就是木、火、土、金、水的翻版代稱。五行是五類物質的統稱,五臟也是人體五類活性物質的統稱。準確地說,五臟、五行是人體五組陰、陽、氣、血正氣分類的名稱。人體正氣除按陰陽學說分成陰氣和陽氣外,又按五行學說,分成肝臟之氣、心臟之氣、脾臟之氣、肺臟之氣和腎臟之氣,即五臟之氣。每一臟之氣,又包括各自的陰、陽、氣、血。例如:心臟之氣包括心陰、心陽、心氣、心血;腎臟之氣包括腎陰、腎陽、腎氣、腎精。余臟類推。如此,五臟則成為陰陽氣血的組合分類名稱,是五組正氣的名稱,脫離了解剖形態學含義。中醫五臟功能就是基於五臟之氣(五組陰、陽、氣、血)的平衡、平秘、和利、互根,五組陰陽氣血的氣化作用和利。例如心臟之氣和利、平秘、互根、平衡,氣化作用正常,則能主神明藏神、主血脈、榮舌、養面、主汗液;腎臟之氣和利、平秘、互根、平衡,氣化作用正常,則能藏精主生長發育繁殖、主骨生髓通於腦、主水、開竅於耳、司二陰;余臟之氣類推。綜上所述,中醫臟腑學說,尤其五臟五行學說,其實質是五組陰陽氣血的氣化論。至此,無須贅述,經絡、三焦、營衛、精血、津液都是對人體正氣---生命活性物質的分類名稱,都不是解剖形態學概念。中醫氣化論好似一部古樸的「生化學」。其陰陽臟腑經絡三焦營衛精血津液等氣的分類命名,是在粗淺解剖知識、古代哲學陰陽五行和氣的學說基礎上,通過黑箱式的猜測、思辨、推理、取類比象的方法,逐漸形成的醫學理論。因此它們只有辨證分型的意義,而沒有定位診斷價值。這正是令人誤解,容易同解剖形態學、現代醫學相混淆的根本原因。3.中醫病因學的天才猜測在沒有顯微鏡、化驗、細菌病毒分離等技術手段的古代,在簡單物理氣象知識的基礎上,用取類比象方法,對病因學進行了天才的猜測和推論,提出了邪氣這一病因學重要概念,是值得敬仰的。邪氣包括:1)外邪--包括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和疫癘之氣。2)內邪-- 即內生邪氣,包括內風、內寒、內濕、內燥、內火以及滯氣、逆氣、瘀血、痰飲。除內外邪氣之外,飲食、勞倦、七情內傷所謂不內外因,也能作為致病因素,傷及正氣陰陽氣血,產生內邪,導致氣化失常,陰陽失調發生疾病。這與現代醫學大量病因未明性疾病的病機,幾乎有異曲同工之妙。應當指出,邪氣的分類顯得粗陋模糊。如內風與外風,內寒與外寒,內濕與外濕,內火與外熱,其界限有時很模糊,難以嚴格區分,因此才有內風引動外風、內外合邪之說。這多少有些詭辯之嫌。取類比象命名的邪氣,六淫已脫離了物理氣象學含義,如風邪已不是空氣流動之風,而是比喻某些病徵,具有善行數變、遊走、振掉、顫抖、強直、搔癢等特徵,類似風的性狀,其病因統稱為風邪。這也造成許多誤解,許多人為了免受風邪侵擾,而懼怕空氣流動之風,不敢開門開窗,尤其產婦怕風,捂得滿身熱痱子,室內空氣污濁,影響健康。殊不知產後風實為破傷風桿菌作祟,與空氣流動之風無關。誠然,產後適當保暖,是科學之舉。中醫的所謂風邪,絕非空氣流動之風,切莫受此誤導,又有賊風之說,更令人難以言表。現代可知,破傷風桿菌就是賊風之一,腦血管意外則是內風罪魁,低鈣恰是雞爪風的禍首。中醫同道們,該為空氣流動之風平反昭雪了吧?4.辨證的真正總綱是虛實中醫以辨證論治著稱,被視為中醫特色,數千年來積累了豐富的辨證經驗,有八綱辨證、臟腑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氣血痰飲辨證、病因辨證等等。各種辨證有其一定適用範圍,但始終沒有辦法得到統一。大多數人認為,陰陽是辨證的總綱,因為經云:「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然而此陰陽並非指陰氣和陽氣,也不是指陰證和陽證,是指虛實而言。臨床辨證有不陰不陽、不寒不熱、不表不里之證,也有非風、非濕、非痰、非郁(或瘀)之疾,但絕無不虛不實之病。《儒門事親》敘中云:「六氣沴(li 音麗,因氣不和而生災害,氣相傷謂之沴)乎外,七情侵乎內,而諸疾生焉,有寒有熱、有表有里,千狀萬證,不可具述,而要之不過虛實兩者之間焉。」這就是說,所有病證,皆不外乎正氣虛或/和邪氣實,絕無例外。虛實辨證才是統領中醫全部辨證的真正總綱。中醫所有辨證程序可以規範如下:1)病證屬正氣虛或/和邪氣實:(1)正氣虛者,屬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精少、津虧、營虛、衛虛。(2)邪氣實者,屬風、寒、熱、(火、溫、暑、燥)、水濕、痰飲、滯氣、逆氣、瘀血。邪氣來自外感,抑或內生或內外合邪。2)虛實在何處在表裡、營衛、在何臟腑,在何經、在三焦、在精血津液。3)虛實何者為主,即正氣虛和邪氣實,孰強孰弱,何多何少(1)正氣和邪氣勝負對比,何者為主,何者為本,何者為標(2)誰真誰假,哪個是本質的。任何病證,只要按上述辨證程序,進行分析辨別,一一作出回答,定能得出一個比較全面確切的辨證,綜上所述,虛實才是辨證的真正總綱。中醫病因學及辨證就是正氣和邪氣相互作用的分辨,分析正氣和邪氣如何相互爭勝,即正邪相爭。5.補虛瀉實是治病總則的本質調整陰陽,補偏救弊是中醫治病的總則。調整陰陽的關鍵在於損其有餘,補其不足,實者瀉之,虛者補之,瀉其邪氣之實,補其正氣之虛,令正氣得安,邪氣消亡,從而使陰平陽秘,陰陽平衡,陰陽互根,氣化以常,恢復健康。可見,補其正氣之虛,瀉其邪氣之實是調整陰陽治病總則的本質所在。張景岳稱瀉其邪氣,補其正氣的全部治法均為「調氣」,調其正邪之氣。他說:「凡氣有不正,皆賴調和。如邪氣在表,散即調也;邪氣在里,行即調也;實邪壅滯,瀉即調也;虛贏困憊,補即調也;由是類推,則凡寒之、熱之、溫之、清之、升之、降之……。正者正之,假者反之,必清必凈,各安其氣,則無病不除,是皆調氣之大法也。」 可見調氣就是調其正邪之氣,治病總則的本質,仍然是以正氣邪氣氣化論為根據的。總上所述,以陰陽、臟腑理論為核心的中醫生理學,以正氣、邪氣為實質內容的病因學,病理學、辨證治療的臨床學,均離不開陰氣、陽氣、臟腑之氣、正氣、邪氣,可以肯定中醫理論本質是氣化論。6.氣化論表明中醫理論具有樸素唯物論特徵1.1氣化論屬唯物論氣是物質的同義詞。正氣、邪氣、陰氣、陽氣、臟腑之氣、經絡之氣、三焦之氣、營衛之氣、精血津液等氣都是物質,人體生命活性物質,為氣化論奠定了唯物論基石。王充《論衡·無形篇》說:「形之血氣也,猶囊之貯粟米也,……人以氣為壽,氣猶粟米,形猶囊也。」明確指出,氣象粟米一樣,是物質。至今認為氣是功能者大有人在,中醫學基礎教材也有氣是生理功能的觀點。其實是對氣的誤解,是極其錯誤的。不僅陰氣、精血、津液營衛是物質,陽氣同樣是物質,是與陰氣作用恰好對立的另一類物質,它為人體生命活動氣化作用提供動能、熱能的物質。臟腑之氣不是臟腑功能,而是臟腑功能的物質基礎。臟腑的功能是臟腑之氣的說法,犯了邏輯錯誤,是必須糾正的。1.2氣化論是樸素唯物論氣化論關於正氣、邪氣的分類,其種類不超過百種,相當簡單。每一種氣又都是多種活性物質的複合統稱。陰陽之氣、臟腑之氣、經絡之氣等概念,就像金屬、水果、石頭、氣體等概念一樣,都包括多種物質,相當籠統。關於氣化作用方式,調暢氣機也不過限於升降、出入、斂散、開合、納宣等力學方式。推動、溫煦和化生作用仍處於朦朧狀態,相當模糊、粗陋。因此,氣化論決定中醫理論相當簡單、籠統、粗陋而模糊。氣化論只具有樸素唯物論特徵,這是肉眼黑箱式猜測的必然結果。中醫學氣化論它不是「偽科學」,也不是玄學,更不是神秘的超科學,而是「經驗陳述、哲學陳述……與邏輯或事實不符的錯誤陳述」的「非科學」。7.中醫學是個經驗醫學儘管中醫理論相當簡單,籠統、粗陋而模糊,是非科學,但畢竟屬樸素唯物論的醫學理論,臨床辨證論治使用中藥或針灸也有一定的療效,這些都是數千年歷代醫家經驗的總結,值得珍視。然而辨證論治至今仍停留在經驗水平上,並非完全精確可信,還缺少雙盲法、統計學現代科學方法的檢驗證實,中醫學還是一個經驗醫學,辨證論治的療效還有待研究論證。請注意,辨證論治方葯的療效,值得研究論證,而且要用現代科學方法去研究論證,不是用中醫理論自我欣賞方葯的療效,不能被現代科學方法所證實的「有效」,將永遠是不可靠的經驗之談。這應當是中西醫結合、中醫現代化研究的重點,而不是去研究陰陽臟腑經絡這些籠統概念,中醫理論沒有科研價值。至此,有人可能誤我,是廢醫存葯派,我在此申明中醫理論沒有科研價值,但辨證論治經驗可以保留還有臨床應用價值,尤其現代醫學不可能窮盡全部醫學問題,中醫辨證論治經驗可能長期存在下去。我們應當珍視這份遺產。廢醫非吾本意,存葯確是真心。辨證論治的療效的確切性,有待現代科學研究論證,療效未能得到證實之前不宜進入全民公費醫療用藥目錄。中醫中藥是否和如何退出國家醫療體制,還需反覆論證,慎重對待之。朋友!謾罵誰人不會?應當明白,謾罵本身是理屈辭窮的無奈之舉,是愚昧之輩對科學的褻瀆,有失學者風度,勸君莫學癟三混混兒們的劣習,應多動腦子,學點真知,能以理服人,真理是罵不倒的,望自珍自重,勤學共勉。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老中醫分享的22個冬季養生妙招【健康百科】
※還在說「中醫不科學」,你out啦
※芒種五行人的中醫調養
※常見病中醫處方總結(孫世山)
※劑量?多米諾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