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馬英九這八年

下個月,台灣政壇的「馬英九時代」將正式畫上句號。或許「馬英九時代」的開啟可以追溯得更早:2005年7月,在他當選國民黨黨主席之際,台灣媒體已經在討論他成為台灣地區領導人的可能性。那時,馬英九還是國民黨內部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其後不久,陳水扁弊案曝光,在前者的映襯下,出身名門更潔身自好的馬英九以壓倒性的優勢於2008年獲得了選舉勝利。他當時的得票率超過58%!至八年後他卸任之際,民進黨在地方與「中央」公職人員選舉中均橫掃國民黨,馬英九此時的民調只有10%多一點。「馬英九時代」究竟給台灣,給兩岸關係留下了什麼?

本報特約撰稿 張文生

5月20日,馬英九即將卸任。輿論如何評價馬英九這八年當政,能否真正公平地給馬英九一個定論,這也是馬英九卸任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但是在政黨惡鬥的台灣社會,即使卸任的馬英九,恐怕日子也不會太好過,民進黨「立委」柯建銘已經向法院控告馬英九涉嫌教唆泄密罪,還要求法院限制馬英九出境;「台獨」社團聯合告發馬英九涉案。看來,卸任的馬英九面臨司法官司在所難免,民進黨是否步步緊逼,趁機對馬英九展開政治清算或政治追殺,值得關注。

最大功績:促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

台灣民眾對馬英九這八年有很多怨言,但是在兩岸關係部分,台灣民眾的不滿是最少的。2008年,馬英九當選後即積極推動兩岸關係的改善,上任後很快就恢復了兩岸兩會的談判協商,先後簽署了23項協議,達成了多項共識,逐步實現了兩岸「三通」、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大陸學生赴台就讀、大陸企業赴台投資等開放性措施。八年來,兩岸交流密切,尤其是開放陸客赴台旅遊觀光,繁榮了台灣旅遊市場,增進了兩岸人民的相互了解。在促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的努力方面,馬英九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馬英九以「兩岸非國與國關係」、「一國兩區」等來界定兩岸關係的善意得到大陸民眾的高度讚揚,2015年11月份在新加坡實現的「習馬會」則為馬英九任內的兩岸關係畫上了點睛之筆。馬英九的貢獻也將寫入海峽兩岸的史冊。

馬英九在兩岸關係方面的貢獻也是引起島內「台獨」分子特別忌恨的地方,因此,島內「台獨」勢力想方設法要阻攔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進程。在島內「台獨」勢力的策劃和支持下,2014年3月份以「反服貿」為名的所謂「太陽花學運」是導致兩岸關係翻轉的重要轉折點,不僅阻礙了「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生效實施,而且延緩了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後續協議如「海峽兩岸貨物貿易協議」的協商和簽署。然而,島內政黨惡鬥、統獨對立的政治環境卻更加映襯出馬英九的努力與貢獻的可貴。

最大遺憾:未能實現經濟發展的預期目標

早在馬英九上任之前,馬英九就作出了「馬上好」的承諾,並且制定了具體的「633」的經濟發展目標,即經濟增長率達到6%以上,失業率降到3%以下,人均GDP達到3萬美元。然而,馬英九雖然非常努力,儘力改善台灣經濟發展的內外環境,但是「做到流汗」,被「嫌到流涎」,台灣經濟表現並不盡如人意。「633」不僅一個都沒實現,而且越來越顯得遙遙無期,台灣民眾對台灣經濟的表現越來越失望,馬英九的支持率從上任之初的70%以上,跌落到卸任之前的百分之十幾。加上貧富分化加劇,失業率上升,物價上升,房價高漲,台灣民眾普遍對於經濟缺乏信心,對於未來悲觀失望。

2016年1月,台灣《天下》雜誌的民調顯示,79.9%的台灣民眾對於目前台灣經濟的表現不滿意,92.5%認為台灣貧富分化嚴重,60.1%對於台灣未來的發展表示悲觀。台灣青年尤其受到台灣經濟景氣下滑的直接影響,出現了低就業、低薪資、高失業、高房價、高壓力的問題。這也是刺激部分台灣青年走上街頭支持所謂「太陽花學運」的重要原因。

當然,公正地說,馬英九任內的台灣經濟並沒有壞到令人難堪的地步,台灣總體上的經濟基礎依然穩固,台灣民眾的人均GDP也保持了中等發達地區的水平,台灣民眾的生活質量普遍還是好的,許多台灣青年還保持著「小確幸」的理想,這都要歸功於馬英九穩定台海和平的努力和維持台灣經濟低速增長的紅利。

最大批評:在施政上優柔寡斷

應當說,馬英九是有機會推動台灣社會的大刀闊斧地改革的。但是馬英九的施政風格局限了他的作為。馬英九本來應當在民意支持最高之時採取有利舉措來推動台灣社會的改革,促進台灣經濟的發展,然而他未能把握最有利的時機。2008年當選之初,馬英九人氣高昂,但他小心謹慎,擔心得罪各方妨礙他自己連任,因此很多改革舉措都打了折扣,甚至出現反覆。如在國民黨內,對於地方派系的改革就是不夠徹底,既想改變,又擔心反撲。2012年,馬英九在苦戰中獲得連任,才下定決心作出某些改革,如油電雙漲、徵收證所稅、進口美牛等,然而,在遭到民意的強烈反彈之後,馬英九又不得不放棄相關的舉措。優柔寡斷、政策反覆是馬英九倍受批評之處。

馬英九的一些政策措施甚至還遭到泛藍陣營支持者的批評。如台灣中學教科書問題,陳水扁任內的課綱在馬英九任內得到繼續適用,直到2015年初才做了某些微調,調整時機的把握不當加之隨後改課綱遭到「台獨」勢力動員的社會運動強烈反對而難以實施。再如,民進黨長期以來針對泛藍支持者提出的軍公教退休福利的「十八趴」問題(閩南語18%之意,指擁有1995年7月1日之前年資的政務官,在退休後可享受18%的養老給付優惠存款利率。該制度近年來已開始改革),馬英九採納了綠營的主張,廢除了「十八趴」制度,引起許多泛藍支持者的不滿。此外,馬英九還重用了一些綠營出身的政治人物,如任命李登輝的親信賴幸媛擔任台灣方面陸委會主委,也引起泛藍支持者的不滿。

馬英九想做「全民總統」,想超越藍綠來施政,但最後的結果卻是綠營不買賬,藍營很失望。

最大敗筆:「馬王政爭」、黨內惡鬥

長期以來,台灣政壇就盛傳「立法院長」王金平與馬英九不和:他們一個本省人,一個外省人;一個出身基層,一個出身高層;一個是八面玲瓏,一個是正氣凜然;他們曾經為了爭奪國民黨主席之位而相互攻訐;王金平對於馬英九施政的相關法案也敷衍了事。2013年9月,馬英九親上火線,召開記者會痛批王金平為民進黨「黨鞭」柯建銘的司法官司關說,認為「這是台灣民主法治發展最恥辱的一天」,並且親自主導貫徹黨紀,撤銷了王金平黨籍。然而,王金平卻通過司法訴訟確保了「立法院長」的地位,使得馬英九未能實現拉下王金平的「立法院長」位置的目的。

在「馬王政爭」中失算、未能取得勝利的馬英九卻嘗到了黨內惡鬥帶來的苦果。2014年3月,20多名台灣的大學生攻進「立法院」,佔領會場,馬英九當局試圖將責任推給王金平處理,王金平卻不願為馬英九當局負責,互相推脫,以至於事件越鬧越大,終於發展成為台灣當局不得不妥協的「太陽花學運」。

「馬王政爭」使得國民黨高層長期維繫的表面和諧被打破,暴露出了國民黨內的大老們面和心不和的本質。高層的政治鬥爭讓國民黨和泛藍的支持者深感失望,「馬王政爭」耗損了國民黨內的團結形象,直接影響了2014年底和2016年初台灣地區的地方和「中央」公職人員選舉,導致國民黨的選民流失,尤其是青年選民的流失,直至慘敗。

最大優點:潔身自愛、秉公守法

馬英九從政以來,就以「不粘鍋」而聞名,他謹小慎微,以廉潔公正的形象樹立了個人的政治風格。蔣經國就曾經稱讚他是「沒有缺陷的年青人」。馬英九擔任台灣地區領導人以後,也嚴格要求自己及家人,以清正廉潔、不謀私利、不徇私情的形象樹立個人的威信。跟全家貪腐的前任陳水扁相比,馬英九的家人均遠離政治,低調生活,不願成為馬英九個人形象的負面因素。

無論馬英九有多少值得批評的地方,馬英九清正廉潔的優點也是非常鮮明和突出的。馬英九從政以來潔身自愛、廉潔奉公、秉公守法,從不徇私圖利,得到海內外輿論的公開讚揚。即使民進黨上台後翻舊賬、查舊案,進行政治清算,也必須能找到充分的證據,否則就是淪為打擊報復、羅織罪名、誣告陷害的惡例。不僅不能取信於民,反而抹黑了台灣的司法公正的形象。(作者系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

推薦閱讀:

馬英九終於承認這16個字 兩岸統一近在眼前
政壇「不粘鍋」馬英九
說說馬英九
馬英九此言一出:把美國嚇了一跳!中國挺驚訝!

TAG:馬英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