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應避免的十大求職誤區

曾經有這樣一位年輕求職者,參加面試晚到15分鐘,見到面試官不僅沒道歉,還問有沒有垃圾桶扔他的口香糖。還有一位20歲出頭的求職者,跟人事部經理的電話打到一半突然斷線,過了兩個小時才回電話,同樣沒有道歉,還解釋說因為修指甲,手機不小心掉水裡了。還有一位母親,因為兒子實習期結束後沒有被僱用,便打電話給兒子的老闆,要求了解原因。

59歲的達尼·特克汀·科普利克(Dani Ticktin Koplik)是新澤西州恩格爾伍德的高管兼業績教練,他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在過去幾年裡,科普利克一半的指導對象都是所謂的「Y世代」或「千禧一代」求職者。這群年齡在20至32歲之間的求職者,由於那種自以為是的態度、缺乏對權威的尊重以及父母的過度介入,會在求職過程中犯下一系列錯誤。科普利克說,在她自己的實踐指導中,家長就經常會打電話和發郵件,試圖親自插手整個指導過程。為阻止這一現象,科普利克每月安排一次家長會議,主要是告訴他們停止干預。她還指導家長向其子女傳達前後一致的信息。很多父母都會告訴子女要想辦法自謀生計,同時又讓他們無限期免租金住在家裡。科普利克會推薦父母制定時間表和最後期限。

我請求科普利克列舉出那些20歲出頭的客戶常犯的一些錯誤,她在這方面絕不少缺素材。以下是她認為求職過程最容易犯下的十大錯誤。

1、假裝

家長過渡干預造成的後果之一,就是年輕人自以為什麼都該一帆風順。科普利克說,有位實習生第一天上班就告訴主管,那周的周四他要提前下班去上馬術課。「這個人還不明白,這麼做是完全不合適的,對他的職業生涯極為不利。」科普利克說。

2、求職開始太晚

理想情況下,大學生應該在大一結束後的那個暑期開始尋找對口的實習崗位。那些認為不費太多力氣就能找到工作的學生,會在浪費很長時間後才著手尋找工作。

3、未能充分利用校友網路

雖然家長和他們的朋友能為你提供很好的人脈,但一所高等院校提供的職場人脈應該是年輕求職者最優先利用的資源。

4、簡歷草率、過分以自我為中心

年輕的求職者往往不擅長達到簡歷的基本要求,比如,清晰、合理布局、對語言和標點符號的仔細校對,和對職位描述中關鍵詞的使用。另一個嚴重的問題,「求職目標」部分往往過多闡述自己的需求,而對潛在僱主的需求涉及不夠。比如,年輕的求職者總說,「該初級職位讓我可以運用自己的技能、想法,投入我的熱情,並從中學到很多東西。」但實際上,他們能夠為僱主作出哪些貢獻才應該是強調重點。像夏令營輔導員那種微不足道的工作就不用在簡歷中提及了,除非你能夠量化成就,比如你曾經組織一場由150名露營者組成的海濱活動。

5、求職信重複簡歷內容

很多年輕求職者在求職信中重複闡述簡歷內容。而實際上,求職信應該簡短生動,具體談談求職者可以為這個職位帶來些什麼。

6、沒有做足功課

年輕的求職者在參加面試之前,往往瞟一眼公司網站就算完了,而實際上,他們應該閱讀網站上所有信息,搜索有關該公司的媒體報道,追蹤有關公司經理的社交媒體信息,比如Twitter信息等。

7、未能清理個人社交媒體資料

所有Facebook上那些醉酒、身穿比基尼的照片都應該刪除,或者設置隱私許可權。所有人,包括大學生,都應該完善自己的LinkedIn個人資料。

8、未能表達出對面試官的感激之情

年輕的求職者在結束面試時,往往不知道表達對面試官的感謝。永遠都要當面感謝面試官,明確表示能來這家公司上班是你的榮幸,並諮詢面試過程的下一步是什麼。之後回復一份手寫的感謝信或者電子郵件,提及面試中討論過的一些細節。

9、未能表達出對上一輩人的尊重

科普利克提到一個暑期實習生,他完成在一家大型公司的實習之後,徑直走進首席多元化官的辦公室,說,「我能就我的這段實習經歷給你提出點反饋意見嗎?」年輕人太過習慣於被納入對話之中,以至於分不清長幼尊卑。

10、過於依賴職位需求列表和人才招聘會

我在有關求職失誤的每篇文章中都會寫到這一點,因為這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科普利克說,年輕求職者和相對更年長的人一樣,也會花太多時間在網上或去不知名的招聘會申請職位。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人們找到工作都是通過朋友介紹,而不是應徵了招聘廣告。如果你看到一個空缺崗位,嘗試去尋找與這家僱主有關係的親戚或朋友,並將其作為切入點。

Susan Adams 福布斯中文網
推薦閱讀:

中聯辦主任:擔心「佔領中環」會害了香港年輕人
算命盲人與年輕人
心梗盯上年輕人和女性
有沒有那一個瞬間覺得年輕真好
年輕人,為什麼你總是想換工作?

TAG:求職 | 年輕人 | 年輕 | 誤區 | 避免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