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語文文本,提高語文素養

立足語文文本,提高語文素養作者:不詳時間:2010-5-27 7:43:46來源:ygyzgf 轉發人氣:132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新的發展奠定基礎。為此,語文教學要立足文本,把握語文學科的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搞好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教師既是與學生 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因此,語文教師必須深入地理解文本,堅定不移地立足文本並與生活和心靈融合,為學生閱讀文本創設良好環境,提供有利條件,引導閱讀的主動性和獨立性。語文文本是目標的最直接體現者,是課程得以實踐的具體保證,是課程的物質形態,沒有文本作保證,課程只能是空中樓閣。它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為教師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提供有利條件;它可以規範統一教學程序,完成教學任務,迅速提高教學質量;它是學生系統高效有序地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手段,也是形成社會道德、提高個人修養的重要途徑,同時也為學生的自學提供了便利條件;它多調控教學環境具有引導作用,也是調控教學環境的有利手段。語文課就得咬文嚼字,通過對語言文字的識別、辨認、理解、探究,感受作品的豐富內涵,領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見解、品德、情感,學生因此而形成並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為了組織學生閱讀,語文教師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理解文本、駕馭文本的能力。教師語文能力 的提高離不開閱讀,人文涵養的積澱離不開閱讀,精神境界的提升離不開閱讀。如果說寫作是整理思想,那麼閱讀就是激發思想。一個語文教師平時讀書的多少,決定了他視野的寬度和感悟的深度。而僅僅圍繞薄薄的教材兜圈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有計劃地閱讀經典,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迅速捕捉文壇信息,只有這樣才能從「教教材」的模式中解脫出來,進入「用教材教」的層面,才可以從浩瀚的書籍中出入自由,左右輻射。上下貫通,心靈共鳴,情感交融,精神對接,思路泉涌。廣泛閱讀可以避免學識膚淺情思枯竭,在課堂上不至於捉襟見肘陷入窘境。  作為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的四個步驟:(1)文本「究竟」說了什麼?(2)文本「想要」說什麼?(3)文本「能夠」說什麼?(4)文本「應該」 說什麼?弄清「究竟」就是準確探究 探究文本真意,「想要」就是作者的語言所不盡之意,「能夠」就是讀者層面力所能及之意,「應該」就是個性化閱讀與創造性閱讀的再創作之意,沿著這個閱讀步驟才能從「讀什麼」「怎樣讀」的一般層面真正上升到「為什麼讀」的思想對話層面。教師只有自己掌握了閱讀規律,才能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對文本的領悟與解讀也只有貼近學生的生活層面,才能找到思維激活的支撐點,不然學生是不會滿足於抽象的乾巴巴的說教的。   語文教學必須尊重文本作者,讓文本說話。這就要注重文本子、詞、句,尤其是關鍵字、詞、句的落實,以此傾聽作者內心的呼吸,因為,每個字典意義到了每個人的筆下,都會帶上這個人當時當地的心靈特點。讓文本自己說話,教師要感悟文本,與文本進行富於個性的對話,充分調動原有的知識、經驗、閱歷以及敏銳的洞察力,向文本的深度思考,使感悟既源於文本又源於生活;教師還要超越文本,對先前讀過的東西追憶、比較、由此文本到彼文本優遊逍遙,打通心靈與心靈的界限,走進師生共同審美愉悅的極樂天地。  語文教學的特點和難點,就在於將文本語境的引申含義或者內容講出來。我們往往不注重文本自身的挖掘,而習慣於注重文本以外的東西,而這些又常常與讀者自身的知識、經驗、思維定式緊密關聯,與教師程式化引導不無關係。對文本誤讀的直接結果造成了對文本的肢解、曲解與誤解,進行捨本逐末式的肆意遷移。因此,師生所解讀的 只是面對文本產生的無意識流動,無邊界的拓展與延伸。這樣學生將一無所獲。讓文本自己說話就是尋求文本之間的合理性。我們並不需要弄清古人內心的一些偶然的想法,或者什麼一閃念之類的,那樣的『原意』我們不可能知道,要說也只能是猜測性的;我們只是要把握他的思想的思路,我們只要把文本的思路理順了,按照這個思路,接下去會說什麼話,或者,如果換一個環境,在另外的條件下,按照這個思路,它會說什麼話,這是我們能夠把握的,關鍵是要把 那個思路理順。認清了這個理,摸清了這條路,就可以披文入情,沿波討源,悟深隱之意,知陌生人之心。   語文教學還必須引導學生主動體驗文本實現自由表達的慾望。人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內心世界,每個人也都有與眾不同 的內心體驗。從教育學的角度上來看,最重要的問題始終是:學生對這一具體的情境、關係或事件的體驗是怎樣的。學生從感知文本到體驗文本到表達體驗,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主動進行的,這是讀者與作者兩個內心世界主客互動式的無言交流,由靜靜地傾聽到默默地體察,靜觀默察並沉思默想到一定程度,自然產生一種自由表達的慾望。體驗既是個人化的自覺行為,也是個人化的主動行為。在語文課堂,必須讓學生成為自己抉擇的主人,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認真反思、大膽質疑,並從現時的閱讀情境中用自己的語言說自己的體驗,說出問題與困惑,使體驗處在不滿足狀態,由此而激發學生提出文本的各自當代意義,並培養學生敢說敢為的擔當精神。這一切,教師不能代替,資料無法代替,唯有學生才能實現生命的還原,在閱讀欣賞之後實現對原文本嶄新理解的再創作。  信息時代奔涌而來,教師教什麼已經顯得不太重要,而怎樣教則提到日程上來,那麼與此相對應,學生首先面臨的信息知識泛濫即讀什麼的問題,篩選提取什麼樣的信息便顯得格外要緊,它決定了一個人成長的方向,其次面臨的是怎麼讀的問題,即怎樣篩選提取信息。在怎麼讀的問題上,必須讓學生覺醒過來回歸原點,重新審視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的聯繫,讓主動體驗成為可能。因此語文教師必須從教知識教教材的落後模式中解脫出來,不在是自己說話,以自己的解讀傳遞給學生,牽著學生鼻子走,預設陷阱,畫地為牢,兜著圈子最後還是回到教師的前提和結論上來,而是立足文本與學生一道進入方法與過程的體驗與探討,進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自我認識層面,然後進入感性與理性相交融的個性思想的覺悟層面。這樣打開了學生思維的精神之門,使學生的閱讀體驗與自己的生活閱歷、與過去的閱讀貯存、與自身的獨特體驗關聯起來,生成創新意識,最終將抵達「教是為了不教」 的境界,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將來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推薦閱讀:

教師素養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導讀
彭榮模:管理者職業化的素養修鍊內訓
我們需要怎樣的科學素養

TAG:語文 | 素養 | 提高 | 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