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樂觀戰勝悲觀
悲觀是縈繞心頭的不散陰雲
誰都希望自己是個樂天派,但往往做不到,人生中常常有許多不如意的事,所以不免時時悲觀。有這樣一句話:「對於猶太人來說,悲觀主義是一種奢侈的享受,猶太人決不允許自己享用它。」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心情很容易受外界影響,尤其是在十七八歲的這個年齡段,想做到寵辱不驚、平和淡泊,有時候真的很難。無所事事處於被動狀態的時候,複雜的感情不由得有幾分悲觀。在悲觀中,我們可以磨鍊性情,但不要選擇消極,頹廢人生。
悲觀是一個幽靈
對於一件事情的看法,人們會因切入的角度不同而產生不易有的想法。一個悲觀的人,事事都往壞處想,於是愁眉苦臉、憤世嫉俗,但他這樣也不過是親者痛、仇者快,苦了自己。除此之外,他的生活情緒一定會大受影響,還會連帶地影響他人。
——〔美〕卡耐基
人們常常為不期而來的意外而煩惱不已,他們悲觀失望,結果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糟糕。這樣做其實很愚蠢,既然我們無法改變事實,那麼我們為何不改變面對事實、特別是面對壞事的態度呢?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遭到各種打擊與挫折:因為考試落榜而一蹶不振,因為事業上的不順而垂頭喪氣,因為無法適應社會而憂傷……這樣的人總是以自己悲觀消極的想法看待這個世界,在他們心中,現實往往因悲觀的思想而被他們醜化。
他們對自己的過去,不論輝煌與否,一概給以否定,心裡充滿痛苦和自責,口中有說不完的悔恨與遺憾。他們對未來沒有信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做不好任何事,否定自己的能力和優勢,把自己的缺陷無限放大。
張愛玲的一生積聚了很多矛盾,她是一個喜歡將生活藝術化,將藝術生活化的享樂主義者,又是一個對生活悲觀的人,她是出身名門的貴族小姐,卻把自己說成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明曉人情世故,而她自己待人接物卻是獨標孤高,我行我素;她悲天憫人,常常窺探芸芸眾生「可笑」背後的「可憐」,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冷漠寡情;她在作品裡與人話家常,卻在現實生活中始終與人保持著距離;40年代她在上海大紅大紫,而幾十年後,她卻在美國深居簡出,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
有人說:「只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囂與嫉妒的孤寂。」消極的思想使她始終抱著悲觀的心態活在人間,這種悲觀的心態使她不能真正地深入到生活當中,因此她常常是在兩種生活狀態之間左右徘徊。
張愛玲所具有的深刻悲劇意識,並沒有把她引進西方文學中對人生徹底絕望的境界。因而在生活中,她時而沉浸於世俗的喧囂中,時而沉浸於極度的寂寞中,最後孤獨地死去。
張愛玲的人生悲劇,使我們看到了悲觀對一個人的傷害是多麼的慘重。而現實生活中,不僅文人有這樣的悲觀情緒,平常人也會遭遇這樣的心情。當一個人在臨近死亡的時候,突然發現了兩個甜甜圈,樂觀的人看到的是甜甜圈,而悲觀的人看到的卻是甜甜圈中那個空心的圈。
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曾經說過:「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自己的悲觀。」在人生中,悲觀的情緒籠罩著生命中的各個階段,年少有之,年長有之。悲觀是一個幽靈,如鬼魅般地隨時偷襲一下,要征服它就必須征服自己的悲觀情緒。人生中悲觀的情緒不可能沒有,要緊的是擊敗它,征服它。戰勝悲觀的情緒,用開朗、樂觀的情緒支配自己的生命就會發現生活是多麼有趣。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這是一種客觀規律,不可能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倘若把不如意的事情看成是自己構想的一篇小說,或是一場戲劇,自己就是那部作品中的一個主角,心情就會變好許多。一味地沉入不如意的憂愁中,只能使不如意變得更不如意。「去留無意,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漫隨天際雲捲雲舒。」既然悲觀於事無補,那我們何不用樂觀的態度來對待人生,守住樂觀的心境呢?
樂觀是一個天使
卡耐基說:「我們也可以從關注自己的心靈做起。」我們應該學會換一種眼光看待人生,既然事情不能夠十全十美,我們為何不過得快樂一點?悲傷的情緒留給那些天生愛生氣的人去發揮吧!我們要對我們的人生負責。
有一位年邁的父親,他有兩個非常可愛的兒子。在聖誕節前夕,父親分別送給兩個兒子完全不同的禮物,他在夜裡悄悄地把禮物掛在聖誕樹上。第二天,哥哥與弟弟早早就起來了,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聖誕老人會送給自己什麼禮物。哥哥的聖誕樹上有很多禮物,一輛嶄新的自行車,一把氣槍,還有一個足球。哥哥一件一件地取下自己的禮物,卻顯得並不高興,反而是憂心忡忡。父親問他:「這些禮物你都不喜歡嗎?」哥哥指著自行車說:「看吧,這輛自行車,我騎出去會非常高興,但是如果撞到樹上,就會把自己摔傷。還有,這支氣槍,如果我帶出去玩,說不定會把鄰居家的玻璃打碎,結果一定會招來一頓責罵的。而這個足球,遲早都會被我踢爆的。」父親聽後什麼都沒有說。
弟弟的聖誕樹上只有一個紙包。當他打開紙包,竟然大笑起來,而且一邊笑,一邊在屋子裡四處尋找。父親問他:「為何這般高興?」他回答說:「我的禮物是一包馬糞,說明在我們家裡一定有一匹小馬駒。」最後,他真的在屋後找到了那匹小馬駒。父親也笑了:「多麼快樂的聖誕節啊!」
樂觀是一個天使。無論在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這樣,樂觀情緒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而悲觀只會使一切變得灰暗。
受苦的人沒有權利悲觀;失火時沒有權利害怕黑暗;戰場上沒有怕死的戰士。只有受苦而不悲觀的人,才能戰勝困難,走出困境。
有一串葡萄,第一種人先揀最好的吃,第二種人先揀最壞的吃。在一般人看來,第一種人該是樂觀的,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最好的。生活中如果你面對一串葡萄,你該選擇哪一種吃法?
其實,每一種選擇都反映出一個人的生活態度,也反映出你是怎樣的一個人。你以什麼樣的目光看世界,世界就以什麼樣的目光看待你。人世間的許多事,或近或遠,或遠或近,往往是因自己的心態而改變的。人有時只要改變一下自己,便會有很多快樂和興趣。當無法改變環境時,不妨改變一下自己,便會擁有另一番風景。分別也許是痛苦,但有一種距離美,過程的美,等待的美。
因此,我們不但要學會在開心的時候微笑,還要學會在困難面前微笑,只有這樣才不會被挫折打垮,只有這樣,才會告別悲傷與凄涼,迎接生活中的燦爛陽光。
沙漠里也有星星
悲觀作為一種疑惑也好,作為一種反思也好,總是不經意地伴隨著我們的所有,包括金錢、事業、健康,乃至於足球、高考。我們也時常嚷嚷著要樂觀,但那是對別人的一種應付,轉過身去,暗地裡還總是哀鳴和悲嘆,而偶爾的超脫也並不能使我們有所改觀,反倒使我們又一次陷入了新一輪的悲觀中,最終還是成了一種習慣,如同享受。
失敗者的悲觀是最常見的了,唉聲嘆氣,怨天尤人,哀怨環境的惡劣,悲嘆自身的無能,世界在他的眼裡是如此的灰暗,人生在他的嘴裡也是如此的毫無樂趣可言,唯有放棄才是最終的結果,而確實,他也放棄了,放棄得如此義無反顧和悠然自得,只剩下些許自說自話的怨言和毫無目的的憤怒。
周國平曾說過:「悲觀主義是一條絕路,冥思苦想人生的虛無,想一輩子也還是那麼一回事,絕不會有柳暗花明的一天,反而窒息了生命的樂趣。不如把這個虛無放到括弧里,集中精力做好人生的正面文章。既然只有一個人生,世人心目中值得嚮往的東西,無論成功還是幸福,今生得不到,就永無得到的希望了,何不以緊迫的心情和執著的努力,把這一切追到手再說?」
其實,我們沒有悲觀的權利。生命本身並無可恥,只能說一些人的生活方式你接受不了而已。
小錢是一個年輕的女孩,但是她並沒有同齡人般燦爛的陽光,悲觀的情緒總是在她的周圍縈繞,使她常常感到生活沒有目標。而且最近這種情緒越來越強,似乎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精神,非常孤獨,而周圍的環境又讓她感到很沒意思。她也想改變自己,但是又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特別消極,越來越自卑,不喜歡講話,因此也就顯得有些孤僻。小錢是一個愛思考的女孩,她曾經想過好長時間關於活著的意義,但她發現她找不到答案,她感到很迷惘,即將大學畢業,她不知道以後的路該如何走。
她在心理諮詢室里對心理醫生說:「我從小生活在一個不幸的家庭中,可以說是在鄰居與同學的指點下長大的。我從小就感到很自卑、很悲觀、很封閉,因此我從來交不到朋友,別人見到我的冷漠也不敢主動與我交流。現在長大了,有了一個男朋友,可是我總是很悲觀,想著我們遲早要分開。他開始還可以忍受,可是現在常常因為這和我吵架,我知道自己太過分,可就是悲觀。」
悲觀的人總是把失敗看成是永久性的、普遍性的,如果某個階段目標失敗,就會認定自己在所有的目標中都將失敗。悲觀的人傾向於把失敗看成是自身原因,認為自己要對失敗負完全責任。
同樣的人生,異樣的心態,由於人的思想境界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也不相同。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說,唉,可惜啊,再差半杯水,杯子就完全空嘍;樂觀者則會說,哈,太好了,再有半杯水,杯子就滿了。雖然兩人面對的和擁有的都是同等的,客觀存在的——半杯水,但卻是兩種說法,前者好像是透出一種消極和茫然,後者卻是滿懷希望,透露出一種熱情和安慰。在現實生活中,你所感覺的苦、累或開心、舒坦,首先是人的一種心境,牽涉到人對生活的態度。
我們若看到一個破碗,可以想:「這個碗很漂亮,可惜破了一個洞。」但你可以反過來想:「這個碗雖然破了一個洞,但還是很漂亮!」如果你面對太陽,可以這樣說:「早晨的旭日黃昏便成了殘陽」;但你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想:「今天的落日明早依然是一輪朝陽。」事物的本身沒有悲樂,而感受事物的心靈卻有悲觀和樂觀之分,悲者,樂者,心態也。正如我們常言的「命運」,如何認識命運?理解命運?改變命運?重要的是我們對命運的態度。春來,捧一樹綠葉;春去,還一身自在。不去追逐什麼,也沒有了憂傷和苦惱。天地間,沒有不平的事,只有不平的心。雲捲雲舒,秋風做伴,從容淡泊。至於面對西風落葉,是憂傷還是閑適,就要看人的修行了。
真正能夠品味生活的人,往往懂得訓練自己,無論遇到何種情況都要做正面的思考。世界的美與丑,生活的好與壞,關鍵在於你要走出關閉自己的小屋!學會熱愛生活,沙漠里也有星星,也會成為生命的綠洲。
用樂觀戰勝悲觀
在生活中,具有悲觀心理的人總是喜歡把小事化大。比如早上由於堵車上班遲到了,他們總要擔心老闆會不會生氣,自己會不會被炒魷魚,甚至假想老闆是不是早就不滿意自己了,一直在找機會解僱自己等。為了一天的遲到他們會擔心好幾天。有悲觀心理的人不僅自己活得不開心,也會影響身邊人們的情緒,他們的悲觀讓他人的歡樂也有了負擔。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長大後是悲觀還是樂觀,取決於童年時所養成的看待事物的方式、歸因的習慣。但是,這種習慣形成以後是可以改變的。那麼,青少年朋友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樂觀的人呢?
一、調整認知
對同一個人來說,不同的認知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悲觀的人常常對自己有一些歪曲、錯誤的認知,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很笨」、「大家都不喜歡我」等。他們的這些認知大多是消極、不客觀、不符合實際的。
所以,對於悲觀的青少年學生來說,首先要做的就是調整自己的這些不合理認知,要學會接受自己、悅納自己、全面地看待自己,不要專看缺點而忽視了自己的優點與長處。每一個人身上都有獨特的優勢,要學會發現自己的閃光點。
二、調整歸因
悲觀的人總是喜歡把自己的成功歸結於幸運等既不穩定又不可靠的原因,把失敗歸結於自己的腦子笨、能力差等不可改變的原因。這樣,他們必然看不到任何希望,因為帶來成功的運氣是自己無法控制的,而讓自己失敗的能力又是無法改變的。
要想以樂觀的心態面對人生,就必須調整這種不客觀、不理智的消極原因。青少年要學會把成功歸結為自己的努力、勤奮等可以改變的原因,或者歸結為自己有能力、聰明等積極的原因,把失敗歸結為自己粗心、不夠努力等可以控制的因素。
三、調節應對方式
悲觀的人遇到困難時,常常採用兩種應對方式,一種是退縮,另一種是自責。這兩種方式都是消極的,對戰勝困難是沒有任何幫助的。只有調整自己的應對方式,以積極樂觀的態度處理問題才能走出困境,重獲信心。
四、樹立信心
悲觀的人常常對自己缺乏信心。幫助自己樹立信心,對克服悲觀情緒很重要。心理學家們認為信心的獲得來自於對過去成功的體驗。因此要樹立信心關鍵的一點就是讓自己體驗到成功。
體驗成功的訣竅就是為自己確立小的目標。比如你的最終目標是期末考試取得好成績。這時你可以為自己制定一些子目標:在平時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等。要看到每實現一個子目標,自己就進步了一點,離成功也就更近了一步,因而也就更加對自己充滿信心。
推薦閱讀:
※樂觀向上
※如何讓孩子擁有樂觀向上的心態
※描寫樂觀疏狂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
※陳兵:佛教苦樂觀
※樂觀豁達,心無阻礙,幸福自然就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