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本書,十位導演,光影背後的人生甘苦

「我衷心企盼能夠在自己的電影中說一些話,本著全然的誠摯,而又不硬把自己的意見,勉強加諸別人身上。」信仰這一信條的導演有很多,比如波蘭斯基、庫布里克、小津安二郎、黑澤明、李安……這些享譽世界影壇的電影人,用獨具特色的影片,雕琢自身的經歷與故事。十本書,十位導演,文字間是光影背後的人生甘苦,藝術感悟。

視頻:《光陰的故事》慢慢都是感動

1.《波蘭斯基回憶錄》

羅曼·波蘭斯基

羅曼·波蘭斯基:生於波蘭克拉科夫,猶太人,法國著名導演。代表作品《水中刀》《苦月亮》《苔絲》《鋼琴師》等。

「我生命的關鍵就在於此。也許它需要我用一生的時間去理解。也許就是它使我飽經磨難與挑戰,感受悲傷和失望。但我看到前面的大門已經打開。若不是它,也許這扇大門會緊緊關閉,直到永遠。藝術與詩歌、幻覺與想像對我來說,始終比在波蘭伴隨我度過童年時代的窄小空間更為現實。很小的時候,我就已經感覺到自己與眾不同:我生活在一個單單屬於自己的孤獨世界裡,因為這個世界是我想像的產物。」——羅曼·波蘭斯基

2.《我是怪人,我是獨行者》

吉恩·菲利普斯

斯坦利·庫布里克:美國著名電影導演。代表作品《洛麗塔》《2001太空漫遊》《閃靈》《發條橙》等。

「在現實和小說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人們看電影時的體驗更像是在做夢。在這個白日夢中,只要你願意,你就可以在其中探尋那些在現實中不可能實現的思想和情境。」——庫布里克

3.《我是開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

小津安二郎

小津安二郎:日本電影導演、編劇。代表作品《秋刀魚之味》《東京物語》《晚春》《彼岸花》等。

「有人跟我說,偶爾也拍些不同的東西吧。我說,我是「開豆腐店的」。做豆腐的人去做咖喱飯或炸豬排,不可能好吃。」——小津安二郎

4.《蛤蟆的油》

黑澤明

黑澤明:日本電影編劇、導演。代表作《羅生門》、《七武士》、《生之欲》等。

「我為了抵抗人的苦惱,戴上一副強者的面具;而植草卻為了沉溺於人的苦惱,戴上了一副弱者的面具。事實不過如此。而且,我倆只是表面的不同,就本質來說,我們都是弱者。我不是特別的人。我既不是特彆強的人,也不是得天獨厚的有特殊才能的人。我不過是個不願示弱於人,不願輸給別人,因而不懈努力的人。僅此而已。」——黑澤明

5.《煮海時光》

白睿文

侯孝賢:台灣電影導演,台灣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戀戀風塵》《海上花》《童年往事》《悲情城市》等。

「我拍戲是現場,和感覺。現場的感覺是我在想這個畫面,畫面里的狀態是什麼,然後現場找一個角度呈現。有時候是聲音,有時候是線條、動作。對我來講,其實聲音能量很強; 沒有火車沒關係,我只要拍個電線杆聽到火車嗚……都可以。拍打鬥,我不喜歡拍近的,因為我感覺人做不到打架的真實, 人在這種狀態是很難的,我寧願遠遠看著他們的行為。」——侯孝賢

6.《十年一覺電影夢》

張靚蓓

李安:生於台灣屏東縣潮州鎮,編劇、導演。代表作《卧虎藏龍》《理智與情感》《斷背山》《飲食男女》等。

「拍電影我很容易就上手,那時我英文都講不太通,句子也說不全,但拍片時同學都會聽我的,做舞台也如此,在台灣、美國都一樣,不曉得為什麼。平常大家平等,可是一導戲,大家就會聽我的。導戲時,我會去想些很瘋狂的事,而且真的有可能就給做出來了。我想,那麼容易上手,一定有些什麼東西在裡面,也許這就是天分。」——李安

7.《菊次郎與佐紀》

北野武

北野武:日本電影導演、演員。代表作《菊次郎的夏天》《花火》《壞孩子的天空》《那年夏天,寧靜的海》等。

「我認為,一個人是不是長大成熟,由他對父母的感情方式來判定。當你面對父母,覺得他們『好可憐』、『很不容易』時,就是邁向成熟的第一步。不論多大年紀,還把『不能原諒我爸』掛在嘴上的人,充其量只是個小鬼。」——北野武

8.《魔燈》

英格瑪·伯格曼

英格瑪·伯格曼:瑞典電影、電視劇、戲劇三棲的導演。代表作《野草莓》《芬妮與亞歷山大》《處女泉》《第七封印》《呼喊與細語》等。

「我不斷讀書,經常是不知所云,我讀的範圍還自認為相當的有水準:杜思妥也夫斯基、托爾斯泰、巴爾扎克、狄福、史威夫特、福樓拜、尼采以及我最心儀的史特林堡。我變得不愛講話,成天搖來晃去,不斷咬著指甲。我對自己生命的憎惡則令自己幾乎要喘不過氣來,我駝著背縮著頭走路,一天到晚挨罵,對人生真是悲觀到了極點。」 ——英格瑪·伯格曼

9.《我的最後一口氣》

路易斯·布努埃爾

路易斯·布努埃爾:西班牙國寶級電影導演。代表作《一條安達魯狗》《維莉蒂安娜》《白日美人》《泯滅天使》等。

「不知何故,在那個時候,潛意識裡我總是把性愛行為和死亡聯想在一起。我後來拍《一條安達魯狗》的時候,即把這個不可言喻的潛意識想法轉換成影像的形式。其中有一景是,一個男人用雙手不斷撫摸一個女人的胸部,然後他的面孔慢慢地變成一個死人的面具。如今想來,我會不斷有這種詭異的潛意識想法,未嘗不是青少年時代在性方面的過分壓抑造成的。」——路易斯·布努埃爾

10《有如走路的速度》

是枝裕和

是枝裕和:日本著名電影導演。代表作《如父如子》《海街日記》《無人知曉》《步履不停》等。

「說到底,電影就是要對日常生活進行豐富的描述,並且把它真實地傳達給觀眾。『人』比『故事』更重要,我不打算改變這個觀點。」?——是枝裕和(來源|新閱會)

推薦閱讀:

這些流傳千古的名句背後,都有一個需要「致敬」的原作
即使刷過再多遍《金枝欲孽》,這些背後的趣聞野史你也未必知道
糖尿病餐後高血糖解密:4h血糖與餐後2h血糖背後的秘密!
Zegna:成衣背後的500雙手(11.10.10)
每個家庭的恩怨情仇背後,都有個逃避關係的男人

TAG:人生 | 導演 | 光影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