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打出來的孩子與嬌生慣養的孩子有什麼區別?

85個回答

親子關係講師露宏 親子關係互動引導師 教育問答達人 02-25 10:42 15贊

這兩種教育方式我們稱為虎媽和貓爸型,也就是嚴厲和溺愛的風格,這樣的教養下的孩子會有什麼區別呢?

打出來的孩子

這類父母很少考慮孩子的自身要求和意願,對孩子違反規則的行為常表示憤怒,常採用嚴厲的懲罰措施,奉行不打不成器的教育理念。

在這樣的教養方式下,學前兒童常常表現出焦慮、退縮和不快樂。他們在和同伴交往中遇到的挫折時,容易產生敵對反應。有的孩子在群體活動中,稍有不順心就會打人、罵人甚至指責其他人的問題,隨意釋放情緒,這種表現就是經常在高壓教育的政策下產生的孩子的狀態。

而孩子進入青少年期,在這樣的養育方式下這些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和適應性都比較差,但有時候在校的學習表現比其他類型的孩子反而好,在校的反社會行為也少。高壓政策下的孩子有一定的自律狀態。

嬌生慣養的孩子

這類父母對孩子會報以積極的肯定的情感,但是缺乏控制。父母會放任孩子自己做決定,即使他們還不覺有這種能力,例如,他們會放任孩子自己安排飲食起居、縱容孩子貪玩、隨意看電視等。

父母也很少向孩子提出要求,比如:不要求他們做家務、不要求他們學習良好的行為舉止;對兒童違反規則的行為採取忽視或者接受的態度,很少發怒或者訓斥兒童。

這樣教養方式下的兒童大多很不承受,他們隨意發揮自己,往往具有較強的衝動性和攻擊性,而且缺乏責任感、合作性差、很少為別人考慮,自信心不足。

親子關係講師露宏,悟空問答簽約作者。兒童發展心理學專業,專註家庭教育。堅持原創,歡迎關注同名頭條號,期待更多的互動。

2評論

曾敏敏老師 哈佛大學碩士 國際教育專家 07-06 18:10 450贊

打出來的孩子,要麼以後屬於特別叛逆的,要麼就是唯唯諾諾的。孩子經常被打,一般有兩種原因,一個是孩子本身比較淘氣,這種孩子本身就叛逆,再加上父母以打罵的方式來應對,會使得孩子更加肆意妄為,也不太能聽得進別人的意見,但很有自己的主見,好勝心強。另一種是父母對孩子過於嚴苛,總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這類孩子長大後自己沒有主見,膽小怕事,性格以唯唯諾諾居多,大多難成大器。

嬌生慣養的孩子,日後性格以傲慢居多,不懂禮節、不懂謙讓,不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自私,任性。但是這類孩子平常顯得比較自信(過了可能就會比較自大),比較開朗,但難以承受困難和壓力的挑戰。當然,因為生活環境,所受教育,父母性格等的不同,孩子的性格也不盡相同。

在我從事教育行業近10年的經歷來說,這兩種教育方式,都難以教導出品學兼優的孩子,孩子也難以在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獲得足夠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尤其是現在,打罵孩子最後的結果與預想往往是背道而馳,我建議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家長要多引導,以長者兼朋友的心態和孩子相處,除非非常大的原則性問題,不然最好不要打孩子。

我的公眾號「哈佛教育專家」有很多關於孩子教育的文章,感興趣的可以關注,這裡我也說一下吧,因為我覺得孩子的教育是一個家庭最重大的事情之一。我自己也有兩個孩子,他們有時候也很淘氣,比如說把玩具扔得滿屋都是,比如說哥哥有的,妹妹也要,哥哥有的作業也不會做。這個時候,我並不會打罵他們,玩具扔得滿屋都是,和孩子一起慢慢的收拾起來就好了啊,哥哥作業不會寫,我就讓他自己先想啊,實在不會就給點提示,或者教他方法,或者用工具和他一起去尋找答案。比如說上次我帶哥哥去西班牙,妹妹也很想去,一直不開心,跟我鬧脾氣,我就很耐心的跟她解釋,告訴她媽媽愛她跟哥哥一樣多,但是這次不能帶她去,因為她還小,等她再長大一點了,我就帶她和哥哥一起去,並承諾會給她帶禮物,拍好看的照片給她看。耐心跟她解釋後,雖然她還是很不開心,可也不至於再胡鬧,而且她也不會太委屈,因為她可以確定媽媽不帶她去是因為別的原因,而不是她不好,或者不愛她。

明確告訴孩子,爸媽很愛他們,這一點很重要,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要把自己的愛說出來,讓孩子感受到。此外,多給孩子們一點耐心,緩緩引導他們,比直接對他們發脾氣或者放任不管要有效得多。

155評論

積極家庭教育 頭條號原創作者 03-07 07:31 49贊

打孩子與慣孩子其實是兩種極端的家庭教養方式 : 控制型和溺愛型。

控制型的父母要求孩子完全服從自己,對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加以保護監督。這類父母以冷漠 , 忽視的態度對待兒童,很少考慮孩子的意願和感受。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常常表現焦慮和不快樂,遇到挫折時容易產生敵對反應,自我調整能力比較差。

溺愛型的父母放任兒童自己做決定,任由兒童自己安排飲食起居,縱容兒童寫作業,貪玩,看電視。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由於父母較少提要求,孩子大多不成熟,隨意發揮自己,缺乏責任感,合作性差,比較自我,很少替別人考慮。

上面兩種方式都不是最好的家庭教養方式,我們建議父母採用權威型教養方式 : 父母既要樹立權威和規則,又要理解和尊重孩子,愛與規則同在,在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更健康,更獨立,更自信,更能從他人角度思考問題。

10評論

彈古論今 教育達人 11-25 22:26 20贊

現在家庭一般只有一個孩子,那就是父母,爺爺奶奶的掌上明珠,含子嘴裡怕化了,放在手心怕摔了,見不得孩子的一聲啼哭與喊叫,不然疼在心窩裡。

剛育有小孩子的寶爸寶媽們就要特別注意,孩子嬰兒時期的教育會鑄就他成長經歷中的分分秒秒錶現,有的孩子懂事、乖巧、可愛,懂得父母的辛苦與不易。

有的孩子就比較自私、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在家裡亂摔東西,亂髮脾氣,有的如果是爺爺奶奶、媽媽如果勸解時,有的孩子還予以還擊,打長輩,就顯得特別可惡、可憎,簡直屬於狼兒子型。

我見過一個視頻:10歲左右的一個男孩子為了問爺爺要一百塊錢,爺爺不給,他就拿出砍刀準備砍爺爺,爺爺沒有辦法只好拿起家裡的長棍進行防禦。

這個小男孩邊罵邊哭,並且不斷威脅爺爺,如果不給他錢,他就砍死爺爺。奶奶看到就出來勸架,但也不敢貿然去孫子那邊拉架,萬一被他砍了不是死就是只有半條命了。

像這種孩子一般都是父母外出打工掙錢,留守的二老在家裡把孩子從小拉扯到大,但爺爺奶奶一般都會溺愛孫子,嬌慣孩子,也不會去打孩子。

教育孩子的方式裡面打孩子和嬌慣孩子都是管理方式上兩種錯誤極端,都是不健康的孩子教育方式,尤其孩子兒時的家庭教育會形成他以後的性格和脾性。

兒時的成長教育尤其重要,對孩子教育必須要有耐心,恆心,愛心,同理心。我們要從孩子角度去考慮問題,知道他有什麼需求,為什麼需要這個,怎麼幫他正確解決這個需求。

必須曉之以理,以道理給孩子樹立正確的禮義廉恥價值觀,懂得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如果越雷池一步,將會得到什麼懲罰,這些懲罰必須及時實施,讓他明白不好的表現就要遭殃。

打出來的孩子和嬌慣的孩子區別一般有:

(1)性格上的差異性。嬌慣的孩子一般比較霸道,畢竟自私,沒有同情心和愛心,自己利益至上,自己為王意識強烈。打出來的孩子性格一般很內向,很自卑,沒有社會認同感,歸屬感,一般對社會抱有仇恨心裡,太小時性格比較沉悶,但成人後當有一個爆發點出來後,就會很難滅火。

(2)依靠心理差異。嬌慣孩子從小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來不自己動手動腳,這些父母都會包辦,使用社會能力較差;打出來的孩子一般都要自己從小負責自己的生活起居,甚至幫助父母,沒有依賴感。

(3)社會認知能力不同。嬌慣的孩子一般比較天真爛漫,不懂得社會險惡,但打出來的孩子從小就知道人間冷暖和眉高眼低。

(4)犯罪率不同。嬌慣的孩子一般衣食無憂,不缺錢花,大手大腳,沒有社會仇恨意識,相對犯罪率比較低,但打出來的孩子一般都是家庭有問題的環境長出來的,都有仇視人和社會心理,當有能力爆發時就會進行報復犯罪。

當然一切都不是絕對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必須從小因材施教,讓孩子健康成長,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8評論

文海說職場 11-29 21:42 15贊

看了這個話題,可能很多人會說:對孩子不打不罵,天天和氣對待,就是嬌生慣養。所以,很多父母往往會在兩種方式之間選擇,對待孩子,要麼打罵,要麼嬌慣。

殊不知,打罵孩子和嬌生慣養孩子,都不是理想的教育方式。兩種方式,雖然表現不同,但卻殊途同歸,都是極端的教育方式。

那麼,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打罵孩子和嬌生慣養孩子,具體有什麼區別與不同?

一、打出來的孩子會怎樣?

小張生了第二個女兒之後,由於生活與工作的壓力,心情很不好。在小女兒剛兩歲多的時候,就開始經常打罵,到了四五歲的時候,小女兒挨揍,幾乎成了家常便飯。手沒先乾淨,要打;鞋子穿的不對,要打;飯菜弄灑了,要打;流鼻涕了,要打……總之,一個幾歲的孩子,天天被抽。

現在,小女孩讀小學二年級了,不但沒有被媽媽打得老實、聽話,反而養成了天不怕地不怕個性。作業從來沒有按時完成過,或是乾脆不做;每當值日,該她們小組打掃衛生的時候,她從不打掃,總是指使別人做事,要是別人不去做,她就打到人家去做為止;當老師點名批評她時,她總是噘著嘴巴、昂著頭,一副滿不在乎、愛咋咋滴的樣子……

平時,她給同學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反正不就是打嘛,我不做打一頓又不是什麼大事!」

可見,打出來的孩子,是多麼的叛逆。他們會使用各種方法來應付或模仿父母的打罵。就像上文中的小女孩一樣,個性過於強烈,一旦得逞,便更加肆意妄為,從而我行我素,聽不進別人的意見與教導。

此外,打出來的孩子,要麼個性叛逆的,要麼唯唯諾諾。比如,父母對孩子過於嚴苛,

孩子稍有不對,便非打即罵,使孩子形成了唯唯諾諾的個性,從而膽小怕事,沒有主見,長大後也難有作為。

二、嬌生慣養的孩子會怎樣?

謝林與妻子都是公司的高層領導,所以家裡的經濟條很是不錯,所以,他們的兒子小勝一出生,就給他聘請了專用保姆,將他照顧的無微不至。再加上爺爺奶奶的看護與寵愛,使小勝天天都過著錦衣玉食、小王子般的幸福生活。

隨著一天天的長大,到了14歲,上初二那年的夏天,小勝的學校里,舉行了一次野外活動。為了鍛煉學生的生存與動手能力,學校便要求學生們,按10個人一組,在野外就地取材,自己做飯給自己吃。

同學們都紛紛動手,有的挖野菜,有的撿柴,有的弄水等,都忙碌著做飯吃的事情,但是,小勝卻什麼事都不幹,一個人悠閑地坐在那裡,等著吃現成的。這時,有些同學心裡不高興,便說不小勝是「好吃懶做的人」。小勝聽了,很不高興,就與對方爭執起來;並且,他還動起手打起人來。但是,由於小勝平時什麼也不做,身體素質自然比不上別的同學,結果,就被人家給狠揍了一頓。

可見,嬌生慣養的育兒方式,並不是真正的疼愛孩子。因為嬌生慣養的孩子,大都性格傲慢,四肢太懶、不懂謙讓,從而養成驕縱、依賴、能力發展不健全的個性。

從上面的兩個故事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打大的孩子和嬌生慣養的孩子之間的區別:打大的孩子心理不健全,嬌生慣養的孩子自我為中心。

可見,打罵和嬌慣,都不是理想的育兒方式。都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大程度的負面影響,打罵讓孩子自卑,嬌慣讓孩子自戀。都無法養出理性、平和、心智特別健康的孩子。

因為,自卑的人沒有自我,自戀的人只有自我。那麼,這樣長大的孩子,在與人相處、融入社會的時候,都會遇到困難。因此,這兩種教育方式,最容易導致孩子出事兒,都是不可取的。

所以,打罵和嬌慣孩子的方式,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因為在兩者之間,有一個廣闊的地帶,就是「理性育兒」,這樣孩子才能健康、健全地成長!

所謂「理性的育兒」:

1、關注孩子的需求,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2、凡事不打罵孩子,凡事也不嬌慣孩子;

3、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4、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主精神;

5、從小和孩子建立起互相尊重、互相關愛的關係;

6、多和孩子溝通生活和學習的基本觀念;

7、幫孩子懂得一些生活中日常規則;

8、讓孩子懂得什麼是友誼、什麼是合作;

9、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善待、什麼是感恩!

評論

不正經粑麻 教育問答達人 11-21 21:13 456贊

我有個小學一個同學,姓王,住在我家隔壁,以下就以隔壁小王稱呼他,小王是一個單親家庭,母親因為難纏去世,所以從小小王就跟父親相依為命。

為了維持家庭生活,小王父親到處奔波,疏於了對小王的家庭教育,按理說這樣一個家庭里小王應該很早懂事,可是小王的父親脾氣很暴躁,每次小王調皮,小王的父親做法簡單粗暴,那就是一頓打,也許小王是遺傳了父親的性格,很頑皮頑劣,總是經常犯錯,因此他父親也經常打他,可以說從小學到初中,沒有哪一天小王不被他父親打。

上了初中以後因為住校的原因,只有周末回去以後偶爾犯錯了才被打。後來在初三的時候,因為一次和同學鬧矛盾,不知道是不是引起了小王被打的過往,小王一怒之下直接把同學捅死了,這件事當時在我們那裡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後來小王就進了少年勞改所。

下面是我另外一個同學,這個同學是高中時代的同學,而且這位同學學習成績非常好,可是後來發生的事卻讓人難以想像。

以下我稱這位同學小宋,小宋據了解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家庭裡面,父母也算是高幹了,因為小宋從小學習成績就好,父母可以說對他是百依百順,非常寵他,而且因為家庭條件很好,因此從小沒有干過活,也衣食無憂,隨著學業的高升,學習成績越來越好,父母更是寵他,重來不讓他幹活,只要他好好學習。

我記得在高二的時候,又一次出去春遊,那次是農村裡體驗生活,在農村裡當然什麼都要自己來做,包括摘菜做飯等,可小宋因為從小習慣了錦衣生活,完全是什麼事都不幹,吃做在那裡等吃,可同學中有農村來的,特別看不慣這樣的「懶人」,便說了幾句,結果小宋當時就不高興了,把這位同學打了,因為當時這件事後來鬧的很大,雖然小宋的成績名列年級前茅,最後依然被開除了。

所以打大的孩子和嬌生慣養的孩子有什麼區別呢?

我認為打大的孩子心理不健全,嬌生慣養的孩子自我為中心。都是一種極端教育,最容易導致孩子出事兒,而且現在在大多數出事兒的孩子當中,這2類占絕大比例,因此對於這2類教育是不可取的,而是要從小理性的培養孩子,這樣孩子才能健康成長,父母也要不斷學習和進步,這樣也能使孩子得到幫助。

最後歡迎大家留言說說看法!

110評論

漫語慢文 育兒問答達人 02-25 22:22 2贊

首先我們來討論一下為什麼打孩子。因為每個家庭孩子不多,父母們心疼還來不及呢!

打,無非是犯了錯誤,或者不聽父母好言相勸,父母萬般無奈才出手打。

如果犯了道德層面上的錯誤,先講道理,繼續犯,如果是我,我會狠狠地教訓他,讓他明白犯錯是要付出代價的,在他給別人帶來傷害的同時,自己也要接受懲罰。

如果是不寫作業之類的打罵,弄清楚是智力方面的問題還是態度上的問題,如果是上課太過貪玩,回家作業一問三不知,建議先警告,如果第二天還是老樣,不打真是不得了。長期不聽講的後果不言而喻。

如果是孩子之間的矛盾,建議問清楚,講道理,如果是自己孩子先動手或者喜歡惡作劇,就要給孩子講清楚這樣做的危害,領著孩子給對方道歉,千萬不可護犢子。把責任推給別人!

嬌生慣養的孩子,在學校不受同學待見,因為事事以自己為中心,沒有哪個孩子會喜歡和一個極其自私的孩子玩在一起的。

在家裡,無法無天,稍有不如意就又哭又鬧,撒潑,無視父母的感受,心裡沒有別人甚至父母,這樣的孩子真的很可怕。不是孩子天性如此,而是他斷定父母拿他沒辦法!他已經把父母拿的死死的。所以為所欲為,沒有顧慮!

被打的孩子由於父母的教育理念不同,有的孩子也學會了家長的暴力手段,狂躁的脾氣,稍有不順心,就會運用父母教會他的方法施予別人。也有的孩子因為明白做錯事會收到懲罰,做事自覺多了,但做事膽小,容易沒有主見,用害怕自己出錯,不敢擔責任,因為害怕錯後的懲罰。

所以嬌慣和棍棒式教育都不是好的教育方法,孩子的性格不同,家庭出身不同,父母的脾性有千差萬別,孩子的教育問題始終是困擾多個家庭的棘手問題,所以我們提倡恩威並重,但度的把握,很難,社會的影響很多,教有成法但無定法,凡事有利於孩子們成長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真的,有的孩子天生乖巧,省事,批評都不行,別說打了,但有的孩子又適合揍揍。

自己的孩子自己琢磨吧。同樣的方法區別也很大,別說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方法了。

1評論

無職無權又無能 11-30 14:49 10贊

對於打出來的孩子,我認為自己最有資格評論。

父親是位鄉村教師,勤奮,善良。對自己十分苛刻,對子女也特別嚴謹。彼時只要因為在外惹了是非,有人上門理論,父親必不分青紅皂白,是非曲直,棍棒責罵一頓。他認為自己教書育人,不能讓人家指責他連子女都教不好,所以連辯駁的機會都不給,不服氣,嘴犟。還要多加幾棒。整個一個封建帝國思想。

工作後,我們姊弟在單位上也是不怕吃虧上當,臟活累活搶著干,功績卻不知爭取。受了委屈也不分辯,總以為吃虧是福報,凡事「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可因為耳軟面善,有時老天就愛看笑話,反而比一般人在人事上招來更多些非議與小災禍。

特別是,當那些能忍就忍能讓就讓打出來的孩子與嬌生慣養的自以為是咄咄逼人孩子大了相碰撞時。相左的思想理念反而惹來更大災禍。

朋友就是個打出來的孩子,十幾歲出來幫襯家庭,拖到二十六七,為了不耽誤兄弟結婚(農村裡老大沒結婚,老二先結認為會觸霉頭)急匆與一異地男結婚。

結婚後,到男方傻了,丈夫家裡只一個土坯房,一個七十多的寡母奶奶還伺候著一個五十多歲的父親。看著老人可憐,土坯也搖搖欲墜,朋友沒多想,拿出了多年打工的私房積蓄二萬多,先交了訂金,夫妻又在廠里借貸三萬多,在小縣城幫這奶奶與嬌生慣養,沒病沒痛,只是好酒色的父親買了個二手房住,並剩二層給他們拿租金出租。

夫妻二人繼續在外打工,這期間還不時寄錢給家裡的奶奶與父親生活用,之後奶奶平安去世後五年,老父親在煙花巷去浪蕩,認識了一個和兒子差不多大的煙花女。兩人一來二去鬼混了幾次,老頭怕女人客人多,抓不住,趕快瞞著兒子把這女人娶進門。

進了家門,兩人都不做事,靠點房租根本不夠揮霍。父親窩火:母親當初就不會拉關係讓自己一文化人耽誤在農村。自己在兒子一歲時嫌那沒文化的妻子,當初剛好碰到文革,好不容易當了紅衛兵頭頭,他甩了妻子,讓兒過繼出去,沒過幾年文革結束了。包產一到戶,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家庭重擔又落寡母一人身上,新娶的女人也跑了。寡母看他孤單,才趕緊又把孫子抱回來養。現在我花甲之年好不容易娶了個女人。這兔崽子不給錢孝敬後母,寄的錢還少了。

告,狀告兒不孝要20萬贍養費。法院也知道這父親是個遊手好閒,好吃懶做的老敗家子。兒子又是個老實人,怕他不停糾纏,兒子沒回家告子不孝訴求也正當,就給他判生活費按當地省城最高標準判了三萬多,醫藥費一萬多。兒子回家把醫藥費給清了,父親就真死了。

這小繼母從小也是嬌生慣養長大的,有哥有姐有弟有妹,一家人在農村家族大,父母沒文化,但兩性觀念開放,只要有利益,什麼事都敢幹,教子教女在外頭接人待事也是只要不吃虧上當能佔便宜就是本事。這小繼母十四五歲就混入社會,妯娌姐妹都在街頭按摩場所干過。十八歲嫁人,丈夫家裡窮,只要女人來錢,對她的所做所為也睜隻眼閉隻眼。之後生了一女,男人漸漸富裕了,又有些看不起這女人,後來女兒二十多歲嫁人了,這男人覺得綠帽子戴了多年,維持兩人關係也斷了,天天吵著要離婚。剛好這時碰到了朋友丈夫父親,知道這老頭在縣城有房有房租。想著人老色衰了有房住,有房租維持生活。

誰知,過來後才知道房子是兒子的。她以為老頭死了也不怕,一家人人多勢眾霸著房又打了結婚證,又是當地人,老頭自家沒親沒戚,兒媳婦還是外地人,誰會來管這閑事。

後來朋友夫婦告到法院要求繼母返還房。繼母雖沒證據,可有膽量,又哭又鬧,又是耍賴撒潑,又是用生命做威脅,咄咄逼人的怒吼著。這一下執法者們可糾結了,只能在證據里找漏洞。以期望可以從中發現什麼,可以幫助繼母從中得到些合法利益,她得到了物質。他們也好早日擺脫她得寸進尺的糾纏。

可有些事越想快點結束,越簡單明了,它就越複雜拖沓,。於是這案子就一審打到二審,二審又事實不清重審。一審還讓朋友借錢"自願"補償了繼母2萬。可現今,房沒要回,錢也賠了。

愛哭的孩子有奶吃,這嬌生慣養的人還是到處有人幫,有人慣,有人讓。而打出來的孩子連自己的正當訴求,被人一吼,都唯唯諾諾說不清楚。

你看,媽媽們總是先抱起那最先啼哭著的小孩,她們憐憫她,安慰她,護著她,讓別的孩子讓著他,可媽媽們唯獨忘記抱住走向角落瑟瑟發抖的孩子。

評論

業績不好的醫藥代表 山東省康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經理 03-02 13:01 6贊

「嬌生慣養」和「打出來的」是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孩子的優秀與否與這兩種教育方式沒有直接關係,不存在區別!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老俗語,打出來的孩子有知恥而後勇的,也有劇烈反抗的,當然也有默默忍受的。嬌生慣養的孩子有動手能力很強的,也有被寵廢了的。

這兩種方式是相對比較極端的,雖然不能決定孩子的發展,但是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有的孩子上大學了還不會洗衣服,有的孩子上幼兒園就跟同學打架,想當老大!

我認為正確的引導,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才是好的教育,所謂「言傳身教」,父母的言行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習慣的養成,既不要嬌生慣養,也不要什麼事先打了再說,多和孩子交流才能讓孩子養成更好的習慣。

你還有什麼成功的經驗嗎?歡迎留言分享!

評論

親子遊戲分享 頭條號原創作者 03-13 18:21 7贊

看到過一些新聞報道,花季少女因為被父母批評了幾句後,選擇離家出走;初中少年僅僅因為母親說了他幾句,選擇跳樓自殺。這類孩子的最大特點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太脆弱,在家中都是小王子與小公主的待遇。捧在手心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掉。

還有一類孩子,上課調皮不聽課,別說老師批評幾句,就是打一頓,打完後自己拍拍屁股站起來,該怎麼玩還怎麼玩。回頭老師通知下家長,回到家後繼續遭受「男女混合雙打」,第二天照樣屁顛屁顛的上學去,你小時候的班上有沒有這樣的同學?告訴你,我有。

這類孩子的承受能力很強,學習上也許不是學霸級別的,但是畢業後的工作能力往往是行業之中的佼佼者。不怕苦,不怕累,失敗了從頭再來。從不會因為遭受挫折而氣餒。

而嬌生慣養長大的孩子,在家裡爺爺奶奶捧著,父母讓著。有什麼問題直接採取父母包辦的方式,不用孩子動手就全搞定。上了社會後可能自己做飯吃都是個問題,更別說自己獨立生活了。在家中凡事都有人讓著,覺得自己啥都行,全天下就屬自己大。上了社會才發現沒人會讓著自己,稍微受點傷就感覺活不了,輕生想跳樓。

這個問題其實問的比較極端,教育孩子有錯就得批評教育,不能嬌生慣養;但是非原則性問題不建議打孩子,即使打了孩子,也要趕緊安撫孩子的情緒,抱一會孩子,告訴孩子依然是愛他的。可以讓孩子身體受點皮肉傷,以示警戒吸取教訓,但是不能讓孩子的心理出現問題,否則以後會很叛逆!


推薦閱讀:

睡1個男人和睡100個男人,有什麼區別?
東北三省鍋包肉的區別與最好吃做法
窮人和富人的區別 - Qzone日誌
送股與轉增股本具體區別

TAG:孩子 | 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