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科學家潘宗光教授做客本煥學院 講述《佛教與科學》奇妙契合
全體師生歡迎潘教授到來印順大和尚首先致歡迎詞。他表示,今天很榮幸請到著名的科學家,虔誠的佛教徒,並作為香港理工學院的校長享譽世間,也作為兩次諾貝爾化學獎候選人聞名海內外。他對佛法與科學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深受科學家和佛教界的高度認可。今天,我們將在潘教授的分享中,在佛法的海洋里尋求科學的方法來度化世間。愛因斯坦說過「如果世界上有一種宗教,不但不與科學相違背,而每一次的科學新發現都能夠驗證他的觀點,這就是佛教。」
《佛教與科學》講座開始潘教授的講座分為四個部分:一、科學的宇宙觀;二、佛教的核心思想;三、佛教與科學;四、佛教的實踐。一
科學的宇宙觀潘教授援引相對論、量子力學、弦論等科學理論,並通過通俗易懂的例子,逐一論證早期科學的唯物實在論是錯誤的。一切物質、空間與時間不是實有和固定不變的;物質或現象是因條件凝聚而產生,條件改變則變化,條件分散則消失。 接著,潘教授通過大爆炸理論來討論宇宙的起源問題,指出一切物質、空間與時間是無中生有的。太空不是什麼都沒有的空無,而是充滿著一種神秘、但暫時不為人類所知和看到的暗能量。另一方面,潘教授引用「雙縫實驗」、「量子糾纏」、「細菌的溝通」的理論,證明宇宙不是獨立客觀的存在,是會受到人類意識的影響,意識可以影響物體、環境與生活,甚至可以創造及改變我們所認識的世界,人類意識是創造及發展真實世界的重要元素。
宇宙的起源 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宇宙的一切萬事萬物只是能量的轉移,總量是不變的,不增不減的。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越來越相信多重宇宙的存在,不同宇宙、不同時空亦很有可能有不同的生命體存在。
講座一開始就吸引住每一位聽眾
二
佛教的核心思想潘教授首先明確表示佛陀不是神,不是創造者,他是一位經過長期修行而覺悟宇宙本體及其自然規律,明白了煩惱源於違背自然規律的行事。
印順大和尚認真做記錄 潘教授從佛教因果觀說起。通過蘋果種子結出蘋果、孟母三遷的例子,說明萬事萬物會隨著「緣」的變化而改變,即是佛教所謂的「無常」;萬事萬物不能單獨存在,即佛教所謂的「無我」。並播放《誰也躲不過因果》短片,表明佛教中強調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多種善因,廣結善緣,命運也會變好。佛教用「空」來代表宇宙本體,代表「緣起」的特質——無常,無我。引用《金剛經》中「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凡夫不能真正明白空,只有佛及大菩薩的境界才能明白。
因果,因果,誰也躲不過三
佛教與科學通過表格形式的對比,潘教授歸納總結了他對佛教與科學之間奇妙契合的深刻認識,現代科學的發展逐步印證了佛陀的智慧是深不可測,不可思議,超越了世間的聰明才智。2500多年前,佛陀就發現了「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三千大千世界」,佛教用「般若」來描述佛菩薩的無上甚深智慧。科學對宇宙的了解相對佛陀的認識還相差甚遠,科學正在逐步解釋佛教的「空」、「緣起」、「無常」、「無我」、「一切唯心造」,兩者非常契合,佛教與科學最終是殊途同歸的。
講座現場 潘教授還講到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朱清時教授曾以敬畏和震撼的心情說:「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 隨著科學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佛教與科學之間存在著功能互補的關係。有些人認為佛教是不科學的,只是他們沒有真正的認識佛教而做了主觀的判斷。
講座當中,筆記不停四
佛教的實踐潘教授用「蘇東坡與佛印和尚」的故事,講述人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自身內心的折射,內心充滿感恩、慈悲,煩惱一定會大大減少,只要我們能逐步改變自己的心態,便會活得更快樂。接受世事無常的自然規律,活在當下,放下名利,多幫助他人,培養慈悲心,包容不喜歡的人,盡己所能以「無所求」的心態多做善事。鼓勵學院的師生們每天抽一段時間來修心,靜坐或專心念阿彌陀佛名號,讓心安靜下來,改善情緒,清除壓力,保持清靜自在的心,慢慢啟發本身具有的智慧,獲得真正的自在快樂。
潘教授生動講解潘教授的演講,生動活潑,邏輯清晰,全場座無虛席,師生們不時爆發出會心的笑聲和讚歎的掌聲。感受到傳統佛法與現代科學不僅沒有衝突,而且高度吻合。
本煥學院全體師生以真誠掌聲感謝潘教授的精彩演講印順大和尚告訴眾人一個「秘密」,當初創辦本煥學院,潘宗光教授非常鼓勵支持,並願意為學院建設幫忙,出席了去年本煥學院的首屆畢業班典禮,今天終於來到學院開講了,祝願潘教授不斷把智慧的種子撒播到每個人的心裡,讓佛教在現實社會中間慢慢的被更多人所接受,影響這個世界,糾正生活的謬誤。讓佛陀智慧的種子早日長成蒼天大樹,護佑一切眾生。
智慧的交流是最令人愉快的
印順大和尚贈送潘教授禮品表示感謝
最後,印順大和尚與全體師生再次以熱烈真誠的掌聲感謝潘宗光教授,並希望潘宗光教授常回家。
相關資料 潘宗光,大英帝國勳章獲得者、金紫荊星章獲得者、太平紳士,1940年出生於香港,廣東番禹人,化學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前校長,佛教徒。 潘宗光主要在無機化學進行研究工作,包括維生素B12,1968年起任教於香港大學化學系,1982年升為教授,1983年擔任香港大學理學院院長,1991年起擔任香港理工學院(今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曾在1985年和1991年被瑞典皇家科學院提名為諾貝爾化學獎候選人。 潘宗光多次受邀參加弘法寺組織的「弘法之旅」、「禪宗文化節」等系列活動,出席了2015年本煥學院的首屆畢業班典禮,與弘法寺、本煥學院一直保持密切聯繫,關注弘法寺與學院的發展。(文:南海佛教 圖:頓博)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趙俊傑博士剖析《雲在指尖》」?
※2006.05.18清華經管學院吳維庫副教授關於「陽光心態」的講座
※《柳如是别传》一书的重要性有哪些?
※菩提道次第廣論十八天教授第二部分道前基礎暇滿
※如何評價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施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