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餐廳:菜不錯、服務可以、環境好,但顧客就不來,咋回事?

文|小 冉

設計|小 芹

前一段時間,我收到了一位餐飲人的求助微信:

有圖也難以找到真相。

收到這位同行微信後,我不知如何回復他。

直到我親自去了這家餐廳,

真正坐下來以顧客的身份體驗後,

發現這家餐廳確實表面「貌似沒毛病」:

菜品可以,裝修不錯,服務挺好,

但就是,但就是缺人氣。

為啥?

我覺得,

他們犯了很多餐廳經常犯的錯誤,

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接著往下看這家餐廳——

門面裝修不錯,

印象分+1

屬於路邊店,周圍有社區、寫字樓,

門面裝修也比較大氣,

就餐環境與店主發來的圖片相符。

打開菜單,菜品主打性價比,

除了最貴的一道菜是148元之外,

其他的菜品全都是「白菜」價格,

消費明顯無壓力。

服務員挺有眼力價,

不錯

從進門到入座、點菜,服務員表現都過關,

用一個詞評價:有眼力價。

菜品打分,用網友網路評價:三星半到四星

我專門從點評網站上找到了這家餐廳的評論信息,用「星級」說話:

三星半、四星的評價都有,不少顧客的評價甚至有四星半。

那麼問題來了——

環境好、服務好、菜品好,

我面對的是一個「三好餐廳」,

為何生意一般呢?

接下來是重點,

親自體驗外加仔細觀察後,

發現這家餐廳有以下看似聰明的「小做法」很傷顧客緣。

大餐具裝小分量菜,

感覺被忽悠!

第一個傷顧客緣的做法,

是他們的招牌產品毛血旺菜品,

一個很大的餐具,一眼看上去超級實惠、豐盛、份量大,

但實際上一筷子下去感覺被忽悠了。

看下圖:

看著這一大盆很過癮吧?

然而,當我一筷子下去,卻是這樣的——

同餐的朋友面面相覷。

原來這個盤子:

盤底非常高!

導致一筷子下去就可以見底。

薄薄的一層主料在上面,

盆四周就是一周湯,

看起來實惠的一道菜,

其實非常不實惠,

顧客都有被忽悠的感覺。

打折泛濫,

顧客犯了「打折依賴症」

很快,又發現了這家餐廳的第二個傷顧客緣的做法:

各種打折促銷層出不窮!

周一有「開工利是套餐」,只要68元,非常豐富;

周二女神價;

周三指定信用卡半價……

我忍不住問服務員:我今天能享受什麼活動?

服務員秒答:你看今天人不多,就是沒活動。

我繼續問:有活動的時候人很多?

她搖搖頭:最起碼比現在多。

不過也能理解,誰不願意有活動的時候來吃啊,便宜!

事實是,這家店,

人氣全靠打折支撐。

久而久之,對顧客來講,

打折後的價格就是正常價格,

不打折就不來,

顧客形成「打折依賴症」。

我認識一位深圳的餐飲同行,

他經營的信條就是「不打折」。

一年中,只在情人節、國慶節和聖誕節三個節日推出活動。

他直言:這三個節假日自帶流量,參與一下顯得熱鬧,平時誰勸也不做活動,因為沒意義。

不光價格低了,利潤少了,

在顧客心裡的地位也因為三天一個小活動、五天一個大促銷而使品牌含金量降低,顧客沒有安全感,這就不划算了!

試想想,

我們為什麼願意買勞力士手錶,

還不是因為他們從來不打折,

甚至還可以保值增值?

送贈品,

贈得摳門

吃完飯,我去前台結賬,

在收銀台左邊,有序地放著一排純白色的杯子。

正好奇這是幹什麼用的,

服務員指著杯子說:

「你的消費已經達到了得到贈品的資格,現在再支付8元,就可以拿著這個杯子去那邊拷上精美的圖案帶回家了。」

我聽後很是疑惑:

這既然是贈品,為什麼我還要再交錢?

很多結賬的顧客跟我的反應一樣,都擺擺手:「不要了!」

送贈品確實是餐廳回饋顧客的一個方法,

但是既然要送,就大大方方的送:

如果你覺得每位顧客都送會增加成本支出,

那不妨針對部分顧客贈送,

比方說,提高送贈品的門檻,本來消費100元就有贈品,現在提高到150元。

再就是,既然是贈品,送就實實在在的送。

出力不討好這種事情,沒人喜歡,

所以既然是贈品,就別再額外收費了。

這幾個小方面,我給這家餐廳老闆指出後,

他直呼:這些問題都被忽略了,


推薦閱讀:

養老護理服務中的人體工學
從客人入座到客人結賬最細節的服務資料
XX縣醫院加強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經驗交流材料
餐廳服務員規範禮貌用語
餐飲服務,細節是重點。你懂多少?

TAG:環境 | 餐廳 | 服務 | 顧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