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定上師心經略講
清定上師溫州開示錄(七)
心經上講:「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我們是不是空了,放下放下再放下,確實是空了,以後,再空下去以後,怎麼辦呢?現在的身心世界忘記了,要用諸佛的法身度自己的法身。提起,再提起。阿彌陀佛的無量光身,就是我身。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法身,就是我身。十方諸佛的一切平等法身,就是我身。以諸佛的法身,代替自己現在的五蘊,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可見這個是修行最要緊的。大家念心經,心經雖然只有二百幾十個字,實際上心經包括般若經六百卷的內容。般若經六百卷分為四處十六會。六百卷裡面第一會到第八,講的是廣般若,第九會金剛經,講的是涅磐者,一切法空。第十會講的是理趣般若,也講的是密法,從十一會,十二會,十三會,十四會,十五會到十六會,這六會補充說明前面的廣般若。六百卷般若經,道理意義全部攝在心經裡面。
心經里所有修法,就是教我們:第一步照見色,受,想,行,識空,教我們轉變成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還教我們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這要我們把六根六塵轉變了。不要受六根六塵的影響,一切法是空的。第二就是說:不光是世界上世俗法是空,出世法也是空的。「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這就是把十二因緣法也觀空了。假使執著了十二因緣法,就是不肯修菩提法。不光是十二因緣法,就是聲聞法——苦集滅道四諦也觀空。苦集滅道四諦能使我們證得阿羅漢果,我們發菩提心的阿羅漢就是登七地。始終是小乘阿羅漢。因地呢?我們修行的人,一步步地向上,要世間法空,出世間法空,然後到菩薩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萬行。假使菩薩執著了六度萬行,我是菩薩,你是眾生,我度你,有我相,有人相,有眾生相,有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連菩薩法最後也空,無智亦無得。不光是菩薩法空,連成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也觀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過是名字上有,這個道理非常重要。
心經上最後說:「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菩薩如此,佛呢?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闡明了心經的功德,最後還說:這個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能觀空,以智慧力量觀我空法空,把世出世間一切法徹底觀空,以悲心的力量,對一切眾生起大悲化度心的作用。
最後一段咒子,把心經總結了,把六百卷般若經也總結了: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日:「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第一個揭諦,一切惡法不做,一切善法要做,揭諦是印度梵語,漢譯為「法」或「出離」。出離一切惡法,修一切善法。第二個揭諦,,斷煩惱,證解脫,斷惑證真。第三個揭諦,是波羅揭諦,止惡修善,斷惑正真,一定要到究竟彼岸,煩惱未斷盡,問題還沒有解決,止惡修善不能徹底解決。那麼,一定要止惡修善,斷惑證真,做到波羅揭諦了。是不是修完了?沒有!波羅僧揭諦,自己證解脫,要度一切眾生解脫——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自己到彼岸了,要度一切眾生到彼岸,這個是要緊的。到了彼岸,菩薩修萬法是不是圓滿了?菩薩要真正圓滿菩薩萬行,要真正成佛,徹底能夠圓滿,所以,「菩提薩婆訶」,最後成就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什麼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印度語,譯成漢語,「阿」字是 「無」字,「耨多
羅」是「上」字,「三」是「正」字,「藐」是「等 」字,「菩提」是「覺」字。即無上正等正覺。我們剛才所講的,也是最要緊的,是隨時隨地要正覺。正覺就是說,自己起一個念頭,是完全為利他的。比方說,我們今天做一件事情時,對四化有利的是正的,反過來,要貪便宜,不肯去勞動等各種情況是錯的。要起正覺。我們對人的關係,對一切眾生,我們要知道佛法。打我罵我害我,到了極點,也不起一念嗔恨心。
推薦閱讀: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的全文是
※《心經直解》:五時說法
※心經密義闡述 作者:劉銳之
※心經感應--佛門網
※《心經》禪說
TAG:心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