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宣言》學習導讀
06-17
《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是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於1848年1月合作為世界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制定的第一個「周詳的理論和實踐的黨綱」。1848年2月第一次以單行本的形式在倫敦用六種文字出版。《宣言》第一次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了完整而系統的闡述,它的問世標誌著無產階級的獨立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基本形成。《宣言》從發表至今一個半世紀,已用11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各地區出版上千次,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影響最大、傳播最廣的作品,是革命的工人階級和共產黨人必讀的教科書。一、《共產黨宣言》問世的社會歷史背景《共產黨宣言》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的歐洲並不是偶然的,它有著深刻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歷史根源。19世紀40年代,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已經進入大機器生產階段。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經開始在歐洲許多國家佔據統治地位。從生產力發展水平來看,歐洲已經是資本主義化的歐洲了。隨著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開始顯露出來,又派生出一系列的矛盾,這些矛盾反映在階級關係上,集中地表現為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和鬥爭不斷加劇。19世紀30至40年代,在法、英、德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發生了資本主義發展史上著名的三大工人運動。「三大運動」之所以最後都歸於失敗,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尤其是沒有一個真正先進的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馬克思、恩格斯正是適應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的需要,創立了無產階級革命理論科學社會主義學說,寫成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最為著名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綱領性文獻《共產黨宣言》。《宣言》既是馬克思、恩格斯對西歐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鬥爭的經驗總結和同資產階級及各種非科學的社會主義思潮進行鬥爭中所取得的理論成果,又是馬克思、恩格斯將科學理論運用於革命工人運動、創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實踐的產物。1847年11月,「共產主義者同盟」在倫敦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馬克思和恩格斯都出席了這次大會,大會接受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主義世界觀,並委託他們為同盟起草一個新綱領公佈於世,於是有了1848年2月出版的《共產黨宣言》。二、《共產黨宣言》的結構和主要內容初版《宣言》的正文由一個簡短的引言和四章組成。從1872年開始,馬克思、恩格斯為《宣言》的再版分別撰寫了七篇序言,進一步闡發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和隨著實踐的發展對其所作的若干必要修正和補充。因此,後人一般都把這些序言看成是學習《宣言》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獻。這七篇序言也因此成為《宣言》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下面按「序言」和「正文」兩個部分分別對《宣言》的主要內容作一簡要介紹。(一)《共產黨宣言》的七篇序言《宣言》最初用德文出版。宣言發表後不久就迎來了1848年的歐洲革命,它有力地推動了《宣言》的傳播,《宣言》先後用英文、德文、波蘭文、俄文、義大利文、丹麥文等出版。從1872年到1893年間,馬克思、恩格斯先後為《宣言》幾種文字的版本寫了七篇序言,這七篇序言本著尊重《宣言》作為歷史文獻不宜隨意改動的精神,回顧了《宣言》同國際工人運動相結合的歷史,總結了《宣言》問世以來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的新鮮經驗,豐富和發展了《宣言》所闡明的基本原理,其思想十分豐富。七篇序言中所包含的主要內容和基本原理:第一,指出了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問題,即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問題。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管最近二十五年來的情況發生了多大的變化,這個《宣言》中所發揮的一般基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但是,「這些基本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這段話里包含著這樣的思想:即《宣言》中的基本原理不是一成不變的、僵化的教條,而是人們行動的指南,它必然隨著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事業的發展而不斷地豐富、發展。它的實際運用並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要求與各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不斷進行理論創新。這正是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這不僅是正確對待《宣言》的態度,也是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第二,闡明了《宣言》的性質和任務。關於宣言的性質,1872年德文版序言和1888年英文版序言指出,《宣言》是共產黨的一個「周詳的理論和實踐的黨綱」,是世界各國「千百萬工人公認的共同綱領」。關於宣言的任務,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明確指出:「《共產黨宣言》的任務,是宣告現代資產階級所有制必然滅亡。」共產黨人不但要消滅資產階級生產資料私有制,而且要消滅一切生產資料私有制。只有如此,才能杜絕產生剝削和壓迫的根源。這樣,《宣言》就宣判了資本主義的死刑。第三,闡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宣言》中始終貫徹的基本思想,即: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因此,(從原始土地公有制解體以來)全部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即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上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之間、被統治階級和統治階級之間鬥爭的歷史;而這個鬥爭現在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剝削、壓迫和階級鬥爭,就不再能使自己從剝削它壓迫它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下解放出來。——這個基本思想完全是屬於馬克思一個人的」。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重申了這一思想。在上述兩篇序言中,恩格斯極其精闢、清晰地闡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同時也充分體現了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恩格斯的謙虛品質和博大胸襟。第四,根據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新鮮經驗,提出了對《宣言》的重要修改和補充。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根據1848年歐洲革命特別是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最新經驗,指出:「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並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就是說,1848年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實踐經驗證明,無產階級要想奪取革命的徹底勝利,就必須通過暴力革命,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列寧認為,這是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必須做的唯一修改。這個修改,是對《宣言》中基本原理的重大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影響。 第五,提出了落後國家可以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思想。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通過對歐美革命和俄國革命客觀情形的對比分析之後指出:「假如俄國革命將成為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信號而雙方互相補充的話,那麼現今的俄國土地公共所有制便能成為共產主義發展的起點」。這裡,馬克思、恩格斯修正了過去認為社會主義革命只能在發達國家取得勝利的觀點,預示了在一定歷史條件下落後國家可以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並寄希望於東方相對落後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的發生。這一思想,後來為列寧所發展,並在俄國、中國革命中得到了驗證。第六,論證了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關係原理。在1893年義大利文版序言中,恩格斯在評價1848年革命的性質及意義時闡述了這一思想。恩格斯指出:「1848年革命雖然不是社會主義革命,但它畢竟為社會主義革命掃清了道路,為這個革命準備了基礎」。而社會主義革命又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趨勢和發展方向。在這篇序言的最後,恩格斯還滿懷激情地預見:一個新的歷史紀元——無產階級的新紀元正在到來。第七,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策略思想。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針對1848年革命失敗後工人運動發展的現狀提出了與馬克思一致的重要策略思想:無產階級必須聯合起來。因為只有聯合起來才能使「正在進行戰鬥的整個無產階級團結為一個整體」。同時,他們認為,這種聯合應該是既有原則,策略上又是靈活的。在1890、1892和1893年所作的三篇序言中,恩格斯還對獨立自主和國際聯合的關係問題作了透徹的論述。這些策略思想對國際工人運動的健康發展和世界無產階級解放事業起了重要指導作用。(二)《共產黨宣言》正文的主要內容《宣言》正文由一個簡短的引言和四章構成。引言部分卻非常形象地說明了《宣言》產生的歷史背景、目的和任務。歷史背景: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徘徊。一切舊勢力深感恐慌,為了驅逐這個「幽靈」紛紛結成同盟。共產主義和共產黨人到處遭到污衊和咒罵。「結論」,即寫作的主要目的。其一,共產主義已經被歐洲的一切勢力公認為一種勢力;其二,共產黨人為了對抗舊勢力關於「共產主義幽靈」的神話,必須向全世界公開表明自己的觀點、目的和意圖。《宣言》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第一章 資產者和無產者在本章中,馬克思、恩格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深刻分析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產生、發展及其相互鬥爭的歷史過程,正確揭示了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客觀規律,科學地闡明了無產階級的偉大歷史使命。其主要內容可以歸納為三個問題和一個結論:第一個問題: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學說,即共產黨人對過去全部歷史的理解。階級鬥爭學說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基礎,它像一根紅線貫穿《宣言》的始終。這一學說由三個相互聯繫的觀點構成:到目前為止的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歷史上存在過的幾種階級社會的階級劃分及各自特點。第二個問題:揭示了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及其必然滅亡的規律。馬克思、恩格斯依據生產關係必須適合生產力性質的原理,科學地論證了資本主義的發生、發展和滅亡的規律。主要有三層意思:第一層,詳細論述了資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過程;第二層,對資產階級在歷史上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作了客觀評價,同時也指出了它的局限性和內在矛盾;第三層,科學地預見了資產階級的未來:資本主義的滅亡和社會主義的勝利都是不可避免的。第三個問題:闡明了無產階級的偉大歷史使命。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共產主義必然勝利,這是一個不依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但是資本主義的滅亡並不等於自行消滅,它必須通過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革命鬥爭才能實現。所以,無產階級必須採取革命手段,奪取政權,打碎資產階級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並逐步消滅階級和階級差別,過度到共產主義社會。這就是無產階級的偉大歷史使命。具體說有三層含義:第一層,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發生、發展及其地位;第二層,敘述了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鬥爭的各個發展階段;第三層,論證了「在當前同資產階級對立的一切階級中,只有無產階級是真正革命的階級」以及無產階級革命的特點,說明只有無產階級能夠擔負起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使命。在經過上述分析和論證後,馬克思、恩格斯得出了一個劃時代的結論: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是一個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第二章 無產者和共產黨人在第二章里,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無產階級要實現自己的歷史使命,就必須有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為此,馬克思、恩格斯闡明了共產黨的性質、特點和綱領,嚴正駁斥了資產階級對共產黨人和共產主義的種種責難,論述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思想。主要講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闡明共產黨的性質、特點和黨的綱領。包括三層意思:第一層,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共產黨和無產階級的關係的論述,闡明了共產黨的性質,即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第二層,指出共產黨的特點在於共產黨人革命的徹底性和國際主義精神;第三層,闡明共產黨人的綱領,即共產黨人的最近目標和最終目的。第二個問題:通過對資產階級對共產黨人的種種攻擊和污衊的批駁,闡明了共產黨人的理論原則和無產階級革命的基本任務。主要有兩層含義:第一層,通過對資產階級的各種謬論的批判,闡明了共產黨人關於消滅私有制及打破過去遺留下來的各種觀念的基本觀點;第二層,結論性地闡明共產主義革命的兩大基本任務,即同傳統的所有制關係實行最徹底的決裂;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第三個問題:通過對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思想的論述,闡明了共產黨人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也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指出共產黨人的最低綱領,亦即無產階級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並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剝奪資本,變私有製為公有制,採取各種措施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第二層,進一步論述了共產黨人的最高綱領,即通過無產階級專政,消滅階級對立和階級本身存在的條件,國家消亡,實現共產主義。第三章 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文獻(略)第四章共產黨人對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共12段)無產階級要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共產黨人要實現自己的綱領,除了要有一整套正確的理論原則來指導,確立正確的革命道路,還應該有相應的鬥爭策略原則來加以保證。因此,馬克思、恩格斯在最後一章中集中闡明了無產階級政黨的策略原理。可以歸納為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論證了不斷革命論和革命發展階段論相統一的原理,進而闡明了無產階級長遠利益和當前利益的辨證關係(2,7段)。第二個問題:論證了共產黨人對資產階級民主政黨的又聯合又鬥爭的統一戰線策略,闡明了共產黨人革命的原則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相統一的原理(1,3—6段)。第三個問題:闡明了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的原則(8—10段)。結語:這是本章的總結,也是全書的總結。《宣言》結尾再次鄭重申明共產黨人的觀點和意圖,並公開宣告共產黨人實現自己目的的手段和途徑:共產黨人只有用暴力才能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全世界無產者只有聯合起來,共同作戰,才能砸碎舊的鎖鏈,獲得整個世界。最後以「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偉大號召作為《宣言》的結束語。三、《共產黨宣言》的理論及實踐意義《宣言》是科學共產主義的最偉大的綱領性文件。它凝聚著馬克思、恩格斯的光輝思想,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列寧曾經這樣評價道:「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徹鮮明的筆調敘述了新的世界觀,即包括社會生活在內的徹底的唯物主義、最全面最深刻的發展學說辯證法以及關於階級鬥爭、關於共產主義新社會的創造者無產階級所負的世界歷史革命使命的理論」。它對馬克思主義學說「作了完整的、系統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闡述」。《宣言》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第一個綱領性文獻,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共產黨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列寧說:「這本書篇幅不多,價值卻相當於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還鼓舞著、推動著文明世界全體有組織的正在進行鬥爭的無產階級。」《宣言》問世至今已有一個半世紀了。儘管歷史條件、時代主題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所闡發的基本原理仍然閃爍著理論的光輝,仍然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共產黨人不斷推進共產主義事業、謀求人類解放的共同綱領和行動指南。詳細解析共產黨宣言 《宣言》全書包括七篇序言和四章正文,序言是《宣言》不可或缺的組織部分。 七篇序言的要點 《宣言》發表後,馬克思、恩格斯從1872年到1893年的21年間,先後為《宣言》幾種文字的版本寫了七篇序言,其中前兩篇是馬克思、恩格斯合寫的,後5篇是恩格斯單獨寫的。七篇序言,回顧了《宣言》同國際工人運動結合的歷史,總結了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的新鮮經驗,是對《宣言》本身的豐富和發展。具體來看,七篇序言主要說明了六個問題:1、 說明《宣言》名稱的由來及性質 1888年英文版序言指出,《宣言》不叫社會主義宣言,是因為當時空想社會主義者和其他非科學的社會主義流派都打出社會主義的旗號。而「只有工人階級中確信單純政治變革還不夠而公開表明必須根本改造全部社會的那一部分人,只有他們當時把自己叫作共產主義者」。因此,恩格斯指出:「在1847年,社會主義是中等階級的運動,而共產主義則是工人階級的運動」。馬克思、恩格斯認定工人階級的解放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事,所以沒有用「社會主義宣言」,而稱為《共產主義宣言》和《共產黨宣言》。 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明確指出,《宣言》是「詳細的理論和實踐的黨綱」,對它的性質作了界定。1888年英文版序言和1890年德文版序言還指出《宣言》是世界各國「千百萬工人公認的共同綱領」。《宣言》的這一性質決定它的任務,如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所明確的,是「宣告現代資產階級所有制必然滅亡」。 2、概述了《宣言》的基本思想 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明確指出了《宣言》中所始終貫徹的基本思想是:「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因此(從原始土地公有制解體以來)全部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即社會發展各個階段上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之間、被統治階級和統治階級之間鬥爭的歷史;而這個鬥爭現在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剝削、壓迫和階級鬥爭,就不再能使自己從剝削它壓迫它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下解放出來」。這段話表明,《宣言》的基本思想是歷史唯物主義,其基本觀點是:(1)社會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即經濟基礎,決定社會的上層建築,即社會政治法律制度、意識形態等;(2)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3)無產階級只肯解放全人類才能解放自己。這一基本思想是貫穿全書的一根紅線.只有明確了這一點才能準確把握《宣言》所闡述的原理,融會貫通全書的內容。 3、回顧了《宣言》與國際工人運動結合的歷史 《宣言》的發表推動了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宣言》也隨著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而得到越來越廣泛的傳播。甚至可以說,《宣言》的命運與工人運動的命運是相聯繫的。1888年英文版序言和1890年德文版序言,敘述了《宣言》的經歷。《宣言》的出現成了1848年歐洲革命的預兆。但在革命初期,由於工人運動的地區比較狹小,因而只能被少數先進分子接受。而且不久,《宣言》「就被那隨著1848年6月巴黎工人失敗而抬起頭來的反動勢力排擠到後去了,最後,由於1852年11月科隆共產黨人被判刑,它被"依法』宣布為非法」。19世紀60年代,工人運動重新走向高潮,《宣言》又從後台走到前台。因此,恩格斯指出:「《宣言》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現代工人階級運動的歷史」。 4、總結了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的新鮮經驗,豐富發展了《宣言》的基本原理 首先,提出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經濟落後國家可以不經過資本主義制度而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設想。即目前國際共運中非常有名同時也存在爭議的「跨越卡夫丁峽谷」的思想。這一思想反映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馬克思、恩格斯在回答「俄國公社,這一固然已經大遭破壞的原始土地公共佔有形式,是能夠直接過渡到高級的共產主義的公共佔有形式呢?或者相反,它還必須先經歷西方的歷史發展所經歷的那個瓦解過程呢」這一問題時,針對俄國的特殊國情指出「對於這個問題,目前唯一可能的答覆是:假如俄國革命將成為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信號而雙方互相補充的話,那麼現今的俄國土地公有制便能成為共產主義發展的起點。言下之意,他們的設想實現的條件是,俄國先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從而引發西方無產階級革命,西方無產階級革命又反過過來促使俄國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俄國農村公社就能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其次,闡述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關係。1830年、1848年和1863年波蘭人民三次大規模的爭取民族獨立的武裝鬥爭的失敗證明了波蘭資產階級的軟弱和波蘭貴族的腐朽,爭取民族獨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重任落在波蘭無產階級身上。恩格斯在1892年波蘭文版序言中就明確指出:「這種獨立只有年輕的波蘭無產階級才能爭得,而且在波蘭無產階級手裡會很好地保持住。因為歐洲所有其餘各國工人都像波蘭工人本身一樣需要波蘭的獨立」。在此後的1893年的義大利文版序言中,恩格斯在總結1848年歐洲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歷史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無產階級必須參加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因為這種革命「畢竟為社會主義革命掃清了道路,為這個革命準備了基礎」。從而闡明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關係,豐富了馬克主義的革命理論。 第三,論述了無產階級在革命鬥爭中堅持獨立自主和實行無產階級國際聯合的關係。恩格斯在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回顧了1864年第一國際和1889年第二國際實現了全世界無產者的聯合,宣布法律上確立8小時工作制後,興奮地指出:「全世界的無產者現在真正聯合起來了」,強調無產階級的國際聯合是無產階級解放的必要條件。但同時恩格斯又強調各國無產階級在革命鬥爭中的獨立自主,並認為這是實現無產階級國際聯合的基礎和首要前提。他在1892年波蘭文版序言中說:「歐洲各民族的真誠的國際合作,只有當每個民族在自己家裡完全自主的時候才能實現」。在1893年的義大利文版序言中再次強調,「不恢復每個民族的獨立和統一,那就既不可能有無產階級的國際聯合,也不可能有各民族為達到共同目的而必須實行的和睦的與自覺的合作」。 5、提出了對《宣言》的重要修改和補充 幾篇序言在肯定《宣言》中所發揮的「一般原理」正確性的同時,也指出應作一些修改和補充。1872年德文版序言指出:「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沒有特別的意義」,「這個綱領現在有些地方已經過時了」;第三章中「對於社會主義文獻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來是不完全的」;第四章關於共產黨人對待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的論述「就其實際運用來說今天畢竟已經過時」。但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宣言》是一個歷史文件,我們已沒有權利加以修改」,可以在各種版本的序言中鄭重地指出已經過時和應修改的地方。尤其經過1848年歐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歷史經驗的總結,已提出無產階級在推翻資本主義制度鬥爭中必須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的理論,於是他們就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作了重要的補充,指出「特別是公社已經證明:「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並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6、指出了正確理解、對待《宣言》應有的態度1872年德文版序言指出,實踐證明,「《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但是對它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這就告訴後人,既要堅持《宣言》中所闡明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又要結合歷史條件和各國實際,實事求是,發展這些基本原理。正文講解 引言部分說明寫作《宣言》的背景和目的。19世紀40年代,在歐洲,共產主義已成為一種不可抗拒的社會力量。一切舊勢力都感到惶恐不安,於是編造出關於「共產主義幽靈」的神話,進行誣衊,加以圍剿。為了回敬反動勢力的攻擊,向全世界公開說明自己的觀點、目的和意圖,各國共產黨人集會於倫敦,擬定了宣言,公佈於世。一、資產者和無產者 這一章,馬克思恩格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產生、發展及其相互鬥爭的過程,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闡明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 (一) 階級鬥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第1—5段) 本章一開頭就指出:自原始公社解體以來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這是馬克思主義對人類歷史所作的科學分析,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接著扼要敘述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階級對立和鬥爭的狀況。指明階級鬥爭的結局使整個社會得到革命改造或者鬥爭的各個階級同歸於盡。這是說,階級鬥爭的結局,使新的生產方式代替舊的生產方式,從而作為代表舊生產方式的兩個互相對立的階級,同時被代表新生產方式的兩個對立的階級所代替。例如:封建社會的封建領主和農奴代替了奴隸社會的奴隸主和奴隸;資本主義社會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代替了封建社會的封建領主和農奴、行會師傅和幫工。然後,通過分析各階級社會的階級對立和鬥爭的特點,指出資本主義社會不但沒有消滅階級對立,反而使整個社會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二) 考察資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揭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規律(第6—28段) 1.資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第6—12段) 在封建社會裡,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初期城市。沒有人身自由的農奴進入城市後,變成了有自由的城關市民。最初的資產階級分子是從市民等級中產生的,後來,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新大陸和新航路的發現,工商業和航海業的發展,對商品需求的不斷增加,封建行會手工業生產不能適應日益增長的需要,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代替封建行會手工業,工場手工業主代替行會師傅。商品需求總是不斷增加,工場手工業生產也不能滿足需要,引起了產業革命。機器大工業代替工場手工業,現代資產階級代替工場手工業主。最初的資產階級分子隨著經濟的發展成為現代資產階級,在經濟上取得統治地位。可見,現代資產階級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一系列變革的產物」。資產階級在封建社會裡是被壓迫的等級,隨著經濟的發展,它在政治上相應地取得進展。從機器大工業發展以來,資產階級在議會制的國家裡,終於奪得了獨佔的政治統治權。 2.資產階級在歷史上的革命作用(第13—26段) 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當封建社會內部發展起來的新生產力和封建的生產關係發生了矛盾、封建生產關係變成了束縛新生產力的鐐銬的時候,資產階級便推翻封建貴族的統治,打破封建生產關係,建立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資產階級「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在它取得統治的地方,用公開無恥的剝削代替了由各種幻想掩蓋著的封建剝削;把人和人的關係變成赤裸裸的金錢關係;把分散的封建割據結合成集中統一的資產階級國家。在它統治的不到一百年里,由於不斷採用新技術、新機器,空前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使工業、農業、商業、交通運輸和科學技術都得到巨大的發展。 3.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第27—28段) 《宣言》揭示了資本主義滅亡的必然性。資產階級生產關係仍然是一種私有制代替另一種私有制,一種剝削形式代替另一種剝削形式。它曾經大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狹小的資產階級生產關係又妨礙了龐大的生產力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社會帶來了其自身無法解脫的周期性經濟危機。「資產階級用來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現在卻對準資產階級自己了」。資本主義的滅亡是它本身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 (三) 無產階級的產生和鬥爭過程及其歷史使命(第29—54段) 1.無產階級的產生和它的地位(第29—35段) 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是同時產生的。資本主義發展到機器大工業生產,形成了現代工業無產階級。無產階級是出賣勞動力的僱傭勞動者,處於被奴役的社會最下層,但它又是新生產力的代表,是最有力量、最有前途的革命階級,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掘墓人。 2.無產階級的發展過程,也就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鬥爭過程(第36—44段) 無產階級是在同資產階級的鬥爭中發展的,它經歷了從自在階級到自為階級的發展過程。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從它存在的那一天就開始了。最初,個別工人反對直接剝削他們的單個資產者,分散地自發地進行鬥爭。後來,從自發鬥爭發展到有組織的自覺鬥爭,開始成立反對資本家的同盟組織,進行經濟鬥爭。經過無數次反覆的鬥爭,工人愈來愈團結,把地方性的鬥爭匯合成全國範圍的鬥爭;把個別工人反對個別資本家和官吏的鬥爭匯合成整個無產階級反對整個資產階級及其政府的階級鬥爭,從而發展到以奪取政權為目標的政治鬥爭。無產階級在反覆鬥爭中,積累了經驗,增長了才幹,認識到資本主義本質,認識到自己的歷史使命,認識到必須團結起來,組成自己的政黨來領導經濟鬥爭和政治鬥爭。這樣,無產階級就從自在的階級發展成為自為的階級。 3.無產階級的偉大歷史使命(第45—54段) 《宣言》從無產階級的歷史地位闡明它所肩負的偉大歷史使命。資本主義社會裡,資產階級獨佔一切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造成無產階級不佔有任何財產,只佔有可以自由出賣的勞動力。對無產階級來說,沒有什麼東西需要加以保護。「如果不炸毀構成官方社會的整個上層」,不「摧毀至今保護和保障私有制的一切」,無產階級就不能翻身,不能解放。同時,由於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剝削壓迫是國際性的,因此,無產階級的解放運動也是國際性的。「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運動。」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終解放自己。總之,無產階級肩負的歷史使命,就是打倒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的統治,徹底消滅私有制和改變私有觀念,儘快地發展生產力,消滅階級,最終實現共產主義。 《宣言》還闡明無產階級要用暴力革命,建立自己的統治,才能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無產階級團結起來,就挖掉了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佔有產品的基礎,就成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個科學結論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二、無產者和共產黨人 這一章,馬克思恩格斯闡明了共產黨的性質、特點和基本綱領,批判了資產階級攻擊共產主義的各種謬論,闡述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思想和通向共產主義的必由之路。 (一) 共產黨的性質、特點和基本綱領(第1—14段) 馬克思恩格斯首先從分析共產黨同無產階級及其他工人政黨的關係來說明黨的性質和特點。指出共產黨「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是無產階級的政黨。但是,共產黨也有自己的特點,這就是堅持國際主義的原則,在同資產階級鬥爭的各個發展階段上,始終代表整個無產階級運動的利益。因此,在實踐中,共產黨是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堅決的、始終起推動作用的部分。在理論上,共產黨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局。 接著,《宣言》闡述了共產黨的基本綱領。指出共產黨人的最近目的是:把無產階級組織成為強大的政治力量,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共產主義革命的特徵不是要消滅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廢除資產階級的私有制。從這個意義上講,共產黨人的理論用一句話概括起來,就是消滅私有制。 (二) 批駁資產階級攻擊共產主義的各種謬論(第15—68段) 資產階級為了維護私有制,對共產黨人要消滅私有制的主張進行種種攻擊和誣衊。說什麼消滅私有制,就是消滅個人勞動掙得的財產,消滅個性和自由,社會就會因懶惰而停止活動,等等。針對這些謬論,《宣言》進行了深刻的批判。所謂消滅個人財產,如果是指小資產者或小農的財產,它早被資產階級消滅了。如果是指資產階級的財產,那不過是把資產階級佔有的社會財產歸還給社會,是物歸原主。所謂消滅個性和自由,資產階級是有損人利己、唯利是圖的個性,有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自由。這樣的個性和自由,是要消滅的。所謂因懶惰而停止一切社會活動,資本主義社會是勞者不獲,獲者不勞,那麼這個社會早就不應該存在了。 資產階級為了維護私有制,必然要維護為私有制服務的上層建築,於是,他們從上層建築各個領域攻擊共產黨人。說共產黨人要消滅文化教育、消滅家庭、取消國家和民族、廢除「永恆真理」,等等。《宣言》指出,共產黨人只是消滅資產階級的奴化教育和反動文化,而不是消滅文化教育。接著指出,資產階級的家庭關係是一種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它建築在資本和私人發財的基礎上。無產者被迫獨居和婦女被迫公開賣淫成為它的補充形式。共產黨人消滅了私有制,這樣罪惡的家庭,當然隨之消失。然後,《宣言》用階級分析和歷史觀點對祖國、民族進行了具體考察,指出「工人沒有祖國」,說明了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工人階級的國際鬥爭和國際聯繫的意義。這在當時是指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資產階級已成為統治階級,無產階級受資產階級國家的壓迫,這樣的國家當然不是工人自己的。資產階級攻擊共產黨人取消祖國、取消民族,實際上是維護資產階級專政和對其他民族的剝削壓迫。最後,《宣言》從意識形態有階級性,沒有超階級的思想觀念等方面,批駁了資產階級攻擊共產主義廢除宗教、道德、自由、正義等所謂永恆真理的胡言。 對消滅私有制還是維護私有制,改變私有觀念還是維護私有觀念,這場意義重大的論戰,《宣言》作了極其重要的總結:「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係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兩個最徹底決裂的結論,簡明有力地回答了資產階級的種種攻擊,也明確地提出了共產主義革命的任務,充分體現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徹底精神。 (三) 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思想和通向共產主義的必由之路(第69—86段) 共產主義革命的任務,只能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才能實現。《宣言》強調指出,無產階級革命的第一步,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無產階級取得政治統治權,就可以利用它來一步一步地剝奪資產階級的全部生產資料,把它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裡,儘可能迅速地發展生產力,增加社會物質財富,為消滅階級、實現共產主義創造物質條件。這裡雖然沒有用「無產階級專政」這個名詞,但是,非常明確地講了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和它的任務。正如列寧指出,在這裡我們看到馬克思主義在國家問題上一個最卓越最重要的無產階級專政思想。 如何完成無產階級專政的任務需要很長的歷史過程。《宣言》提出了十條措施,作為逐步剝奪資產階級和其他剝削階級的私有財產權,發展工農業生產和改造社會的辦法。這些措施劃變革舊社會的全部生產方式,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但只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初步措施,隨後還要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即消滅階級對立和階級差別,消滅階級本身存在的條件,使公共權力失去階級性,使國家消亡,等等。當著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任務完成之後,代替它的組織形式,將是共產主義的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即每個人的才能、智慧都得到充分和自由的發展,而這種發展不僅不會妨礙他人和社會的發展,反而能起到彼此鼓勵和互相促進的作用。只有這樣,人類才在一定意義上最終地脫離了動物界,才能成為自然界和社會的真正的主人。三、社會主義的和共產主義的文獻 這一章分析和批判了當時的各種假社會主義和空想社會主義,指出它們各自代表一定階級的利益,但都打著社會主義的旗號進行活動。因此,對它們的觀點作一番分析和批判,是很有必要的。 (一) 反動的社會主義(第1—34段) 1.封建的社會主義(第1—10段)。 19世紀加年代,英、法等國封建土地貴族再一次被資產階級打敗了。他們再也沒有力量進行大規模的爭奪統治權的政治鬥爭,只能搞些文字鬥爭。他們打出社會主義的旗號,聲討資產階級,實際是重彈封建老調,參與鎮壓和剝削無產階級的勾當,夢想復辟封建制度。 2.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第11—17段)。在資本主義社會裡,小資產階級不斷分化、破產。其代表人物為了維護小資產階級利益也打起社會主義旗號,用小資產階級的尺度抨擊資本主義制度,幻想恢復封建社會的手工業和小農經濟。這個要求在資本主義機器大生產的情況下,既是空想,又是反動的。 3.德國的或「真正的」社會主義(第18—34段)。19世紀40年代,德國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鬥爭剛剛開始,小資產階級特別是小市民階層,既害怕資本主義大生產的發展,損害了小生產經濟,又怕無產階級的興起,消滅了私有制。因此,代表小資產階級利益的德國著作家,把法國的抨擊資本主義制度的社主義文獻搬到德國,同唯心主義、人道主義的哲學詞句調和起來,變成一種超階級的「真正的」社會主義。在德國民主革命運動中,「真正的」社會主義為了挽救小資產階級的滅亡,保存封建制度的社會基礎,既反對資產階級革命,又反對革命的無產階級,起著一箭雙鵰的反動作用。 (二) 保守的或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第35—-42段) 在資本主義矛盾日益尖銳,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日益發展的時候,資產階級中的一部分人標榜社會主義,「想要消除社會的弊病,以便保障資產階級社會的生存」,便產生了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他們妄圖通過某些行政上的改良,使工人群眾放棄政治運動,以便維護資本主義制度。 (三) 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第43—56段) 這主要是指19世紀初出現的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三大空想社會主義體系。它反映了不成熟的無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是在無產階級解放條件還不具備的情況下產生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同情無立階級,但看不到無產階級是最偉大的社會力量。他們看到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病,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無情的揭露和批判,但不了解資本主義發展和滅亡的規律。他們幻想實現一個沒有僱傭勞動,消滅階級對立的新社會,主觀編造一些改造社會的方案,並把實現這種方案的希望,寄托在上層人物的「幫助」上。他們拒絕一切政治行動,幻想用和平途徑,以試驗的示範辦法,為他們的「幸福社會」開闢道路。他們的著作,抨擊資本主義社會的全部基礎,提供了啟發工人階級覺悟的寶貴材料。隨著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鬥爭的發展,空想社會主義就失去任何實踐意義和理論根據。他們的門徒仍然迷信老師們的那一套思想體系,反對工人群眾的一切政治運動,這就墮落成為一夥反動的宗派了。四、共產黨人對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 這一章主要是從共產黨人對待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上,闡述了共產黨的策略思想。 (一) 共產黨人政治鬥爭策略的基本原則(第1—4段) 「共產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鬥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鬥爭策略的一個基本原理,是共產黨人制定策略的依據。 根據這個基本原理,馬克思恩格斯具體分析了法國、瑞士、波蘭等國反對黨派的階級立場和政治態度,強調只要它們參加反對現存舊制度的一切革命運動,共產黨人都大力支持,這是共產黨人的原則性。但對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反對黨派,則採取不同的策略,這就體現了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 (二) 共產黨人在德國的鬥爭策略(第5—7段) 德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在整個歐洲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條件下進行的,這時,無產階級已經獨立地登上歷史舞台,成為同資產階級爭奪統治權的強大力量。只要資產階級為反對封建專制制度而鬥爭,共產黨就同它一起去反對封建制度,但是,一分鐘也不要忘記教育工人認識資產階級是工人階級的敵人。在推翻封建專制制度以後,要利用資產階級統治所帶來的政治民主條件,即刻開展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所以,《宣言》說,「德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只能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直接序幕。」 (三)共產黨人運用鬥爭策略的目的(第8—12段) 共產黨人運用鬥爭策略的目的,是要推翻資本主義舊制度。為此,凡是反對現存舊制度的一切革命運動,共產黨人都積极參加,大力支持。在所有這些革命運動中,共產黨人特彆強調把生產資料所有制問題作為革命運動的基本問題。因為,生產資料的所有制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只有改變舊的所有制,才能建立新的生產關係。為了促進反對現存舊制度的革命運動的發展,共產黨人除聯合本國的進步黨派之外,還要在國際上採取正確的策略,爭取全世界民主黨派的團結與協調,建立廣泛的國際國內統一戰線,從而壯大各國的進步力量,組成革命大軍,達到自己的目的。 最後一段是本章的總結,也是全書的總結。馬克思、恩格斯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偉大胸懷,鏗鏘有力地向全世界莊嚴宣告:「共產黨人不屑於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最終要在全世界實現共產主義!這一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接著激情地歡呼「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最後發出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偉大號召: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1、《宣言》闡述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宣言》的問世標誌著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馬克思主義宣告創立,科學社會主義正式誕生。列寧就曾評價說:「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徹而鮮明的語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觀,即把社會生活領域也包括在內的徹底的唯物主義、作為最全面最深刻的發展學說的辯證法,以及關於階級鬥爭和共產主義新社會創造者無產階級肩負的世界歷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論。」即《宣言》的發表標誌著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確立和運用。《宣言》正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分析資本主義社會,提出了「兩個必然」原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原理、無產階級專政原理和共產黨的性質、綱領、策略原理。2、關於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兩個必然)的原理 《宣言》第一章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說,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通常稱為「兩個必然」。掌握這個原理應明確這樣一些觀點:第一,「兩個必然」講的是一種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是一種歷史趨勢。這個規律和這種趨勢,本身並不回答這個國家的資產階級何時滅亡或那個國家的無產階級何時勝利,而是指出資產階級滅亡、無產階級勝利的不可避免性;第二,「兩個必然」的科學依據是社會化生產力的社會本性,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的水平。生產力的社會本性就是指它本身具有排斥私有、要求公有以適應社會的革命性質。生產力的社會化趨勢不可能長期容忍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它的社會本性要求生產資料的公有制與它相適應,這也是一種必然趨勢。當社會化生產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能再促進生產力發展而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的時候,生產資料的公有形式就一定會代替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社會主義就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第三,「兩個必然」的實現,要通過無產階級的革命鬥爭。而無產階級革命能否取得勝利、何時取得勝利,則取決於無產階級革命的主客觀條件以及整個國際環境;第四,要聯繫「兩個決不會」來理解「兩個必然」,看到這一趨勢實現的長期性和曲折性。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誠然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它終將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自己開闢道路。然而正如馬克思在1859年《(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指出的:「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這「兩個決不會」,它指出了「兩個必然」作為世界歷史上空前的根本變革,也只能是在長期的曲折的演進過程中逐步實現。對此,無論是持懷疑或悲觀失望的態度,還是抱急於求成或盲目樂觀的態度,都是違背歷史運動客觀邏輯的,是不切實際的、錯誤的。3、關於無產階級歷史使命原理 《宣言》從三個方面論述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的原理:(1)指出在同資產階級對立的一切階級中,只有無產階級是真正革命的階級。無產階級是大工業本身的產物,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2)無產階級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掘墓人,它將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而建立自己的統治;(3)無產階級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它在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這三方面的內容,貫串《宣言》的全書。概括起來說,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是:打倒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的統治,徹底消滅私有制和改變私有觀念,儘快地發展生產力,完全消滅階級,最終實現共產主義。4、關於共產黨在政治鬥爭中的策略原理和原則 《宣言》第四章,馬克思和恩格斯從共產黨人對當時各國反對黨派所持的態度來闡明共產黨在政治鬥爭中的策略。歸納起來,有四個方面:堅持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原則的堅定性與策略的靈活性相結合;堅持不斷革命論和革命發展階段論相結合的原則;共產黨人要同國內外一切同盟者結成統一戰。5、資產階級用來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現在卻對準資產階級自己了 資產階級是依靠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來打破封建的生產關係,從而取得統治地位。這是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在《宣言》發表的時候,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已很尖銳,經濟危機的爆發,證明資產階級生產關係已經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了。以前被資產階級用來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生產力的發展,現在又對準了資產階級的生產關係。正如《宣言》寫道:「幾十年的工業和商業的歷史,只不過是現代生產力反抗現代生產關係、反抗作為資產階級及其統治的存在條件的所有制關係的歷史。」所以,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性質的客觀規律,無論對封建貴族,或是對資產階級都一樣起作用的。這就宣告了資本主義的必然滅亡。 6、商品的價格,從而勞動的價格,是同它的生產費用相等的 這裡講的「勞動的價格」是指勞動力的價格。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商品的價格(即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平均起來總是和商品的社會生產費用相等的。什麼是商品的社會生產費用呢?就是指社會上公認的生產某種產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我們知道,任何一種產品都是勞動的結晶。生產一件產品,一要花費工人的勞動,二要花費原材料、燃料,以及生產工具的磨損等等,即凝結在物上的過去勞動。所謂社會生產費用就是這些勞動的總和。這些都是以勞動時間來計算的。但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家花費的生產費用要低於商品的社會生產費用。因為資本家在產品上的花費,除了原料、燃料以及生產工具磨損外,還支付了工人的工資,而工資只等於工人勞動創造的價值的一小部分,剩餘部分作為利潤被資本家裝進自己的腰包。資本家支付的工資即勞動力的價格,是同勞動力的生產費用相等,也就是說同只限於維持工人生活和延續工人後代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費用相等。關於這個提法,是採用恩格斯早期著作《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和《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的論點。後來,馬克思、恩格斯都對這個命題作了糾正。恩格斯在馬克思所著《哲學的貧困》第一章第二節中「勞動的自然價格無非就是工資的最低額」這句話下面作的附註說:雖然工資實際上經常有接近最低額的趨勢,但上述論點畢竟是不正確的。勞動力的報酬平均總低於勞動力的價值,這一事實並不能改變它的價值。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糾正了上述論點,而且闡明了在資本主義生產下勞動力的價格會愈來愈低於勞動力的價值。7、一切階級鬥爭都是政治鬥爭 這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敘述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的發展過程時所講的一句名言。對它不應只照字面上去了解,而應體會它的實質。恩格斯說過:「兩大社會階級之間的鬥爭,必然會成為政治鬥爭。……在階級反對階級的任何鬥爭中,鬥爭的直接目的是政治權力;統治階級保衛自己的最高政治權力,……被統治階級首先爭取一部分政治權力、然後爭取全部政治權力」。列寧也指出:「只有當每個工人都意識到自己是整個工人階級的一員,都認識到他每天同個別老闆和個別官吏進行小的鬥爭就是在反對整個資產階級和整個政府的時候,他們的鬥爭才是階級鬥爭。"一切階級鬥爭都是政治鬥爭』——這是馬克思的名言,但是,如果把這句話理解成工人同業主的任何鬥爭在任何時候都是政治鬥爭,那就錯了。這句話應當這樣理解:工人同資本家的鬥爭隨著這個鬥爭逐漸成為階級鬥爭而必然成為政治鬥爭。」從恩格斯和列寧的這兩段話中可以看出,只有當工人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發展到自覺地為奪取政權而鬥爭的時候,這種鬥爭才是政治鬥爭。至於階級鬥爭的形式,馬克思主義一向認為有三種基本的鬥爭形式,即經濟鬥爭、政治鬥爭和思想鬥爭,而最基本最主要的鬥爭形式是政治鬥爭。機會主義者認為,既然一切階級鬥爭都是政治鬥爭,那麼僅僅要求增加工資,提高福利,也就是政治鬥爭,因而就不必為奪取政權而鬥爭。顯然,這是對這句名言的極大歪曲。8、如何看待中間等級中間等級是指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即小資產階級,主要是農民和手工業者。他們既是勞動者,又是小私有者。作為小私有者,他們竭力維護自己的生存條件,反對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力圖保持小生產的私有地位,把歷史車輪拉向倒退。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甚至是反動的。但是,作為勞動者,他們受資本家的排擠和迫害,絕大多數貧困破產,不斷轉入無產階級隊伍里來。因此,他們有革命性,能夠參加革命,成為無產階級的同盟軍。後來,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強調工人階級必須在中間等級中,特別是在農民中爭取同盟者來完成自己的歷史任務,決不能拒絕中間等級於革命之外。馬克思在總結一八四八年法國革命的經驗時,就直接得出無產階級革命只有在工農聯盟的基礎上才能取得勝利的結論。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中明確指出:「在革命進程把站在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國民大眾即農民小資產者發動起來反對資產階級制度,反對資本統治以前,在革命進程迫使他們承認無產階級是自己的先鋒隊而靠攏它以前,法國的工人們是不能前進一步,不能絲毫觸動資產階級制度的。」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又指出,當無產階級和農民實行聯盟的時候,「無產階級革命就會得到一種合唱,若沒有這種合唱,它在一切農民國度中的獨唱是不免要變成孤鴻哀鳴的。」後來,拉薩爾派粗暴地歪曲《宣言》,完全否定了中間等級的革命性,說什麼對工人階級說來,「其他一切階級只是反動的一幫」。德國社會民主黨人在哥達綱領中接受了這個錯誤的觀點。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曾給予徹底駁斥。9、在資產階級社會裡是過去支配現在,在共產主義社會裡是現在支配過去 這裡說的「過去」,指的是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即工廠、機器等生產資料。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它表現為資本。「現在」指的是活的勞動力即工人。在資本主義社會裡,資本家因為佔有了工人過去的勞動所積累起來的生產資料,便取得了支配工人現在勞動的手段。工人因為沒有生產資料,不得不把自己的勞動力賣給資本家,為資本家勞動。在這裡,工人即現在的活的勞動力,成了增殖那個已經積累的勞動即資本的手段。所以說,過去的已經積累的勞動,支配著現在的活的勞動力,簡言之,資本支配工人。在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裡,生產資料不再歸資本家所有,工人不再為資本的增殖而勞動,而是為了滿足整個社會的需要而勞動。過去的已經積累的勞動即生產資料,由工人所支配,成了擴大生產、豐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種手段,即現在支配過去。10、工人沒有祖國 這句話說明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各國無產階級的經濟利益是一致的,他們的階級敵人是共同的,他們解放的條件是國際性的,無產階級強調國際團結的重要性。「工人沒有祖國」,在當時是指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民族解放運動已經過去,資產階級已成為統治階級,無產階級受資產階級專政國家的壓迫,這樣的國家不是工人自己的,所以工人沒有祖國。「祖國」是一個歷史範疇,要用階級和歷史觀點進行分析。(1)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沒有祖國,在這樣的國家裡,無產階級首先要打倒本國的資產階級,爭得在本國和本民族的政治統治,成為國家和民族的領導階級。這就是「上升為民族的階級,把自身組織成為民族」。無產階級只有在民族範圍內才能形成、鞏固和發展起來,無產階級鬥爭的直接舞台,是在本國和本民族內進行的,所以它「暫時還是民族的」。(2)當無產階級在本國取得了革命勝利,工人就有了真正的祖國,保衛無產階級國家,就成為工人階級和全體勞動人民的神聖職責。(3)被壓迫民族的無產階級,應當在爭取民族解放,求得國家獨立的戰鬥中,英勇地保衛祖國,反對外來國家的侵略和壓迫。11、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裡所說的「聯合體」,是指共產主義社會的組織形式,以區別於自原始社會解體以來一直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國家。這句話的含義是說,到了共產主義社會,由於消滅了階級和階級對立,人類將成為能夠駕馭社會規律和自然規律的主人,每個人的才能、智慧都能得到充分和自由的發展。但是,這種個人的自由發展,並不象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樣,可以不顧他人和社會;恰恰相反,它不僅不妨礙別人的發展,而且能起到彼此鼓勵和互相促進的作用。因此,在共產主義社會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12、如何理解自由人或自由人聯合體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 馬克思認為,否定「物的佔有制」的未來趨勢是「自由人聯合體」的個人佔有,即社會個人的佔有。這種社會個人佔有既區別於國家佔有,也不同於部落的個人佔有,而是公共所有和「自由人聯合體」佔有的統一。所謂的「公共所有」即國家或社區的福利設施對國家或社區成員而言只具有使用權,而不具有轉讓權。所謂的「自由人聯合體的佔有」是指,社會化的個人自由(自主決策)參與的利益聯合體的佔有。個人對這個共同體而言,不僅具有占有權,而且還具有剩餘支配權,並且可以自主交換。在馬克思看來,這種社會個人佔有制,實際上是個人財產聯合成為「直接社會財產」。 >第四,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的思想還表明,生產關係所有制的要求作為生產力活動的內生變數,在不同生產力水平上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它將意味著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後,其所有制的形式可以根據不同生產力的水平,建立不同的資本歸屬關係下的資本管理制度。而且,股份製作為揚棄資本主義私人所有制的「過渡點」,也有可能成為不發達社會主義選擇適應不同生產力需要的財產所有制的管理形式,而不只是選擇單一化的國家資本的所有制形式。中共十五大明確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是以公有製為主體的混合所有制,股份制則是公有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際上也是馬克思制度哲學思想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創造性的理解和應用——社會主義的混合所有制是對古代的混合所有制否定之否定的結果。共產主義的四個基本定義:1)第一個定義描述了「一個歷史的變革過程」,並且與「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運動」有關;2)第二個定義確立了「產品的分配原則」,並闡述了「從按勞分配到按需分配的原則」;3)第三個屬於「權力分配」,並且提出「生產者的自我管理」,也就是說「自由和聯合的勞動……這就是共產主義」;4)最後,第四個定義提出「代替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
推薦閱讀:
※最全的資源搜索平台匯總,秒變資源帝
※不二法門的財布施雖少但得福報廣大無邊!從《地藏經》學習如何落實不二法門的財布施!
※看完小菊的春天以後有什麼感受?
※史上最全的情侶pose大全,趕緊學習收藏了備用吧!
※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四十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