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界】中國古代歷朝軍服演變圖解

導 讀

——————

introduction

軍服的存在和發展,貫穿了中華五千年文明。透過一個時代軍服的質地、顏色和款式,不僅可以看出時代的審美,同時也可以讀出當時政治、軍事、經濟、科技等方面的內容,因此,每一款軍服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下面,就讓我們來欣賞下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軍服演變吧!

商代

(約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

商代武士

原始社會晚期以來,隨著民族部落的不斷兼并,戰爭越來越頻繁,規模也越來越大。隨著軍隊的逐漸龐大,特別是需要幾支部隊之間完成配合,如果沒有統一的服裝,指揮起來便會十分困難,因此戎服在商代逐漸成為一種軍隊制式。

西周

(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771年)

西周武士

西周是青銅冶煉發達時期,鎧甲已經向金屬材料發展。西周軍隊中還沒有武官,天子及諸侯就是軍隊的統帥,他們出征所穿韋弁服,就是專用戎服。帥與兵的戎服區別只在與兵的裳要比帥的短些(以便於奔跑),衣裳簡陋些,衣料粗些。西周武士身著的「練甲」大多以縑帛夾厚綿製作,屬布甲範疇。

東周(春秋戰國)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春秋戰國武士

春秋戰國時期,除大量使用皮甲胄外,軍隊也使用青銅鎧甲。戰國後期,還出現了鐵制鎧甲。春秋戰國時期的戎服開始採用深衣。深衣是一種上衣與下裳連成一體的衣服。黃河流域的不少諸侯國已經開始創建騎兵,騎兵的出現必然要改變服裝,於是緊身窄袖、長褲皮靴的胡服便逐漸成為了戎服。

秦代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

秦代將軍

秦代騎兵、步兵

秦代的戎服,上自將軍下至士卒形制全部相同,一律上穿深衣,下穿小口褲,士卒腿上裹有行纏, 足穿靴或履。兵的首飾有四類:一類為幘,有兩種,一種為騎兵,一種為軍吏的;第二類是冠,為騎兵所戴;第三類為帽;第四類是髮髻。靴履也有四種,根據形象定名為高統靴、方口翹頭履、方口齊頭履、方口尖頭履。靴和履都用帶縛於腳背和足踝。戎服一般都束腰,腰帶用皮革做成,帶用帶勾系接。

漢代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

漢代武士

玄甲騎士

漢代以王莽新政為界分前、後兩個時期。前漢(又稱西漢)的軍戎服飾基本上沿襲秦制,西漢鎧甲全都由鍛鐵製成。軍隊中不分尊卑都上穿禪衣,下穿褲。禪衣為深衣,又稱沙轂禪衣(即有縐紋的單衣)。漢代軍人的冠飾基本上是平巾幘外罩武冠。東漢時期,武吏還有在平巾幘外加沙冠的習慣。漢代戎服外一般束兩條腰帶,一條為皮製,一條為絹制。武士主要穿靴履,以履為主,有圓頭平底、月牙形頭等樣式。

魏晉時期

(公元220年至公元420年)

魏晉武士

魏晉時期的戎服主要是戰袍和褲褶服。袍長及膝下,寬袖。褶短至兩胯,緊身小袖,袍、褶一般都是交直領,但也有盤圓領。褲則為大口褲。冠飾主要有武冠、鶡冠、卻敵冠、樊噲冠、幘、幅布和帢等。軍人一般都穿圓頭靴,靴尖不起翹。鎧甲和戎服外均束帶。

南北朝

(公元420年至公元589年)

南北朝武士

南北朝時期,很多帝王都是胡人,其軍隊也以胡人為主,他們的服飾文化被帶進了中原地區,因此南北朝時期的戎服很具特色,不僅樣式多,融合了多民族的服飾,而且因武官制度進一步完善,官兵在服飾上有了更明顯的區別。裲襠衫是當時最突出的,武官在裲襠衫外披上與兩當甲形制完全相同的布制或革制兩當,作為武官的公事制服,一直使用到唐代。短袖襦也是這一時期主要使用的戎服,小袖口,前開襟,大翻領,單、棉都有。

隋代

(公元581年至公元618年)

隋代武士

隋代使用最普遍的鎧甲為兩襠塏和明光塏。兩襠塏的結構比前代有所進步,形制也有一些小的變化。一般身甲全魚鱗等形狀的小甲片編製,長度已延伸至腹部,取代了原來的皮革甲裙。身甲的下擺為彎月形、荷葉形甲片,用以保護小腹。

唐代

(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

唐代武士

初唐的鎧甲和戎服的基本保持著南北朝以來至隋代的形制和樣式。貞觀以後,進行了一系列服飾制度的改革,漸漸形成了具有唐代風格的軍戎服飾。高宗、則天兩朝,國力鼎盛,天下承平,上層集團奢侈之風日趨嚴重,戎服和鎧甲的大部分脫離了使用的功能,演變成為美觀豪華,以裝飾為主的禮儀服飾。「安史之亂」後,軍服才又恢復到金戈鐵馬時代的那種利於作戰的實用狀態。

五代十國

(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

五代十國武士

五代十國在服飾等方面基本沿襲唐末制度,明光甲已基本退出歷史舞台,鎧甲重又全用甲片編製,形制上變成兩件套裝。披膊與護肩聯成一件;胸背甲與護腿連成另一件,以兩根肩帶前後系接,套於披膊護肩之上。另外五代繼續使用皮甲,用大塊皮革製成,並佩兜鍪及護項。

宋代

(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

宋代武士

宋代的戎服是在五代的基礎上經過改變形成的。宋朝的軍隊有禁軍和廂軍兩大部分,禁軍是皇家正規軍,廂軍是地方州縣軍,這兩種軍隊的戎服具有 一定的差別。禁軍九品以上的將校軍官,通常有三種服飾:朝服、公服和時服。朝服和公服的用途與唐代相同,時服是皇帝每年按季節不同,賞賜給近侍和文武官員的時令服飾。宋代軍隊的普通士兵作戰時只有衣甲,頭上戴的是皮蒞子。

(公元916年至公元1125年)

遼國武士

遼在契丹國時,軍隊就已使用鎧甲,主要採用的是唐末五代和宋的樣式,以宋為主。鎧甲的上部結構與宋代完全相同,只有腿裙明顯比宋代的短,前後兩塊方形的鶻尾甲覆蓋於腿裙之上,則保持了唐末五代的特點。

西夏

(公元1038年至公元1227年)

西夏武士

西夏武士所穿鎧甲為全身披掛,盔、披膊與宋代完全相同,身甲好象兩襠甲,長及膝上,多以短甲為主,說明鎧甲的製造比中原地區落後一些。

(公元1115年至公元1234年)

金國武士

金早期的鎧甲只有半身,下面是護膝;中期前後,鎧甲很快完備起來,鎧甲都有長而寬大的腿裙,其防護面積已與宋朝的相差無幾,形式上也受北宋的影響。

元代

(公元1279年至公元1368年)

元代武士

元代的戎服在建國之初無論將帥士兵,都為質孫服,其樣式為緊身窄袖的袍服,有交領和方領、長和短兩種,長的至膝下,短的僅及膝。定都北京後,朝廷制定百官的禮服、公服,大都採用漢制。公服與宋代相同,武士的戎服是唐宋形成的式樣。

明代

(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

明代武士

明代軍人在穿戎服時,即可戴盔甲,又可戴巾、帽、冠。帽為紅笠軍帽。冠有忠靜冠、小冠等。明代軍士服飾有一種胖襖,其制:「長齊膝,窄袖,內實以棉花」,顏色所為紅,所以又稱「紅胖襖」。騎士多穿對襟,以便乘馬。作戰用兜鍪,多用銅鐵製造,很少用皮革。將官所穿鎧甲,也以銅鐵為之,甲片的形狀,多為「山」字紋,製作精密,穿著輕便。兵士則穿鎖字甲,在腰部以下,還配有鐵網裙和網褲,足穿鐵網靴。明代的下級軍人一般只能穿履,而不能穿靴。

清代

(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1年)

清代武士

到了清代,火器的日益發達使鎧甲越來越不受重視,因此清代的鎧甲在前期還用於作戰,中期以後便純粹成了擺設,只有在閱兵典禮上有時還使用,作戰時也只穿戎服或綿甲,根本不穿鎧甲。盔在清代重新改稱胄,胄分官胄、隨侍胄、兵胄幾種。清代中後期鎧甲廢棄不用後,戎服成了軍隊的唯一服飾。

編輯:恩佐

推薦閱讀:

中國教師報2160127:深度學習是怎樣發生的
中國移民大額投資房產牽引澳洲房價 引當地人不滿
速識40款中國茗茶概要
今天,中國什麼凝聚人心?
中國古裝四美新排名,迪麗熱巴墊底,榜首實至名歸

TAG:中國 | 古代 | 眼界 | 軍服 | 演變 | 圖解 | 開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