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眉鳥的籠養歷史
畫眉鳥的籠養歷史
李 灃
畫眉鳥的名字,是六朝《樂府詩》中喊出來的。而首次在繪畫中被描繪出來的,是我國花鳥畫的始祖,在花鳥畫史上,具有開創地位的五代西蜀大畫家黃筌(903—968)。黃荃為供他兒子學畫練習,畫了輻《寫生珍禽卷》。該卷具有繪畫教學的性質,畫的禽鳥昆蟲比較全,有24隻之多。鳥有白鶺鴒、麻雀、臘咀、白頭翁、山噪眉、大山雀等九種。該畫卷由於是寫生,畫面上的山噪眉非常清楚逼真。因此可以說,唐未五代,畫眉鳥在民間已經被很多人知曉了。畫眉鳥成為籠養鳥,看來始於北宋。也就是《寫生珍禽卷》產生一百年後,詩人歐陽修在宋仁宗慶曆七年(1047年)作了首詩,題目叫《畫眉鳥》,這是我國豐富的詩歌文獻資料中,第一次出現以「畫眉鳥」為題的詩。令人不可理解的是這首詩還有一個副標題,叫《郡齋聞百舌》,詩人要寫的到底是畫眉還是百舌?還真有點戲劇性。說明對任何事物的認識都需要一個過程。在這之前,即慶曆六年(1046)歐陽修寫了首《啼鳥》,詩中寫了百舌、黃鸝、戴勝等七種鳥的嚶鳴之聲,沒有提及畫眉。但歐陽修清楚地知道,我們所熟知的有名的鳥只是大自然中的很小一部分,他在詩中說:「其餘百種各嘲哳,異鄉殊俗難知名」。還有很多鳴叫的很好聽的鳥,我們不知其名。第二年歐陽修就寫了「畫眉鳥」,說明經過一年,歐陽修對畫眉鳥略知一二了。歐陽修在該詩中寫道:「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說明當時已有人用籠養畫眉,在稍後的北宋元豐(1078年),文同任湖州太守時寫的《畫眉禽》和《畫眉》中也有「盡日閑窗坐好風,一聲初聽下高籠」和「雕籠妒伴因爭嫵」的詩句。說明這些官府的文人雅士家中也有籠養畫眉。把畫眉及其它鳥類,用做功講究的竹籠養起來,作為市民生活中一種時尚,形成一專門養鳥、玩鳥的人群,那大概是從南宋開始的。南宋時,城市市民中的富裕和遊手好閒階層,為了欣賞動物的形體美、羽毛美、聲音美、和好勇善斗,為了誇富和賭博,競相馴養蟲、禽、獸,並把這種愛好和行為,稱為「教、蟲、蟻」。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城內「教蟲蟻」尉成風氣。所教蟲蟻中,鳥類為首。當時飼養的鳥類品種中已相當多,有鵝黃百舌、白鷯子、白金翅、白畫眉、白青菜、白角全眉、白青頭、蘆花角全、鵝黃相思、紫旁綉眼等。「教蟲蟻」者不僅供個人欣賞,朋友取樂,還常常拿到臨安霍山行祠大教埸內「賭賽叫」。
宋以後,不僅市民階層養畫眉,有些地區的平民百姓也有這種愛好。但他們的愛好與情趣與市民不同。《直省志書。錢塘縣誌》載:「畫眉土人籠畜之,每十月朔群萃於吳山之紫陽調舌為戲」。
明以後,籠養畫眉就成為一種文化現象,成為城市市民和農間百姓的一種娛樂活動。明末通俗文學家馮夢龍改編的話本故事,《沈小官一鳥害七命》輯錄到《喻世明言》中。故事說明了明末城市市民中,形成了固定的養鳥人群,每天早晨到樹林里遛鳥、斗鳥;斗鳥成為一種活動,勝者還能贏點銀子;宮廷里有專門養鳥的御用監禽鳥房,有專管養鳥的校尉;民間最好的畫眉要獻給宮廷。
明朝皇帝中也有喜歡畫眉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是一位,他這種對畫眉鳥的愛好,很可能在鳳陽當農民時就有,當了皇帝以後,此習依舊,曾作了一首《畫眉賦》,在序中說道:「歲在庚申春
到了清朝,從南到北,從城鎮到鄉村,畫眉已成為最受寵愛的鳥類,成為籠養鳥的佼佼者。清皇宮中大量養鳥,負責養鳥的部門是「養生處」。大內,園明園,頤和園都養著很多鳥。劉毅在《明清宮廷生活》一書中說,慈禧時,頤和園裡養著很多鳥,「由耶律楚材墓往南,知春亭以北一帶,柳蔭下桃塢中,是太監們養架鳥和籠鳥的地方,幾百個架,幾百個籠子,成行成串地擺在這裡,用長竹桿搭成長架」。
畫眉鳥之所以在百鳥中倍受睛睞,因為它兼有觀賞鳥類的各種優點。畫眉不僅有優美的歌聲,羽毛也十分艷麗,光彩奪目,還有兩道魅力無窮的遠山眉。另外,畫眉還象蟋蟀、雄雞那樣好鬥。金文錦在《畫眉解·序》中,描繪的更為生動,他說:「蓋黃鸝巧囀,金衣弄樂府之音。鸚鵡能言,丹咀學詩歌之句。聽山邊之百舌,每見懷春。聞樹上之鷓鴣,有如度曲。然而雄風熟識,不欲爭長。雌節自甘,誰知斗勇。若夫玉當金距,陳王賡東道之雞。華羽翠英,蔡子賦洪波之鴨。縱能禦敵,已無巧語娛人。即會挑兵,自少嬌音入耳,惟茲畫眉者,身小如鶯,不名公子。眉橫似黛,竊比佳人。非彩筆之輕描,何須京兆」。是說黃鸝、鸚鵡、百舌、鷓鴣叫的都沒有畫眉好聽;雞鴨雖能禦敵,「已無巧語娛人」。「眉橫似黛,竊比佳人」,「即會挑兵,自少嬌音入耳,惟茲畫眉者」。各種鳥都有一技之長,都有讓人喜歡的地方。而畫眉集各種鳥的長處於一身,所以倍受人們喜愛。
清朝養畫眉的人中,還有很多遊手好閒的八旗子弟。畫眉養的好,就要勤遛鳥。養畫眉講究「沖」,就是每天必須提著畫眉籠子,遍走遍搖晃,必須走一定的路,搖晃到一定程度,鳥才開始鳴叫。由於當時的畫眉籠子又大又沉,養鳥遛鳥必須有力氣。所以當時文人養畫眉的少。就上層來說,是「文百靈,武畫眉」,當文差,耍筆杆子的人,提百靈籠;當武差,耍刀槍的人,提畫眉籠。玩鳥人請安,也分「文式安」和「武架子安」。當時玩鳥人中還有句流行語,叫「畫眉籠子大亮底」,就是手握畫眉籠,左晃右晃,越擺越高,終於擺到籠底兒幾乎朝天的程度。這本來是轎夫的創造,後來八旗子弟爭相效之。可見當時官場,尤其是八旗子弟中養畫眉成風。
清朝市民階層中養畫眉的也很多,像天橋,茶館,一般衚衕中都有畫眉籠,都能叫到畫眉的鳴叫。當時還有集中的鳥市。清詩人楊靜亮有一首《雀兒詩》,詩中寫道:「市陳隆福鳥堪娛,奇異難將名字呼。細至鷦鷯大至鶴,買來除卻鳳凰無」。說明隆福寺的鳥市,鳥類繁多,很多鳥的名字都叫不上來,除去鳳凰以外,可以說應有盡有。
由於宮廷民間,城市鄉村,籠養畫眉成風,籠養畫眉(包括捕獲、挑選、餵養、馴練、遛鳥、斗鳥等)的經驗都十分豐富,因此產生了兩部飼養畫眉鳥的專著,即陳均的《畫眉筆談》和金文錦的《畫眉解》。
清未民國初年,梨園之家養畫眉的人也很多。京城很多京劇名角家裡都養著畫眉。
隨著畫眉鳥身價的提高,畫眉籠的製作也日益考究起來。南北各地的畫眉籠,逐漸形成了自已的製造風格,成為鳥籠中的最大一類。
畫眉籠有半板籠和亮絲籠兩種。半板籠是一種精巧堅固的方形鳥籠,鳥籠的一半和頂部用竹簧片或木板封閉住,使籠內光線較暗,宜養野性大的未馴野鳥。亮絲籠有園形和方形兩種,籠絲用竹製成,敞亮透明,宜養馴化好的熟鳥。
清未和民國初年,北方的畫眉籠,以北京籠、保定籠、天津籠、青島籠為最為流行。現在的畫眉籠,全國有五大流派,分別是:1、北方以平頂高籠為代表,統稱京籠;2、上海地區以方籠為代表,具體又分為板籠、四亮籠、手提籠。板籠養小鳥,四亮籠、手提籠養成鳥;3、四川、貴州的鳥籠簡稱川籠和貴陽籠;4、其它南方地區以腰鼓籠和斗籠為代表,浙江金華籠比較有名,斗籠的樣子跟鷯哥籠很相似,在南方備受歡迎,東南亞客商在國內訂做的也多是這種籠型。
清未民初,畫眉籠,以及籠抓、飲食罐、棲杠的用料更加講究,做工也更加精細。全國各地,不僅形成了製做不同風格畫眉籠的生產基地,而且,宮廷作坊也競相生產。鳥籠、抓鉤、鳥食罐等,從實用開始,逐漸成為藝術品。清宮人後裔金受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退休隊伍的不斷壯大,人們對生活美的追求和返回大自然的強烈慾望,使大江南北,大城小鎮,都有一支以退休幹部、職工為主體的畫眉愛好者隊伍。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畫眉籠,聽到畫眉鳥鳴,並有繁華的畫眉鳥市。現在,北京的龍潭湖、熊貓環島及各大公園,都是畫眉雲集地。一到早晨,溜鳥者成群結隊,畫眉籠卦滿樹枝。畫眉鳥放聲歌唱,百鳥齊鳴,真是「林有鳴心鳥,園多奪目花」,「花曾識面香乃好,鳥不知名聲自呼」。「山中無音樂,絲竹在禽鳴」。伴隨養鳥隊伍的壯大,鳥市也空前繁榮,龍潭湖、官園鳥市,每天都有大量畫眉鳥上市成交。
長期以來,籠養畫眉鳥以捕獲野生鳥為主。但長期大量捕獲野鳥,會破壞生態的平衡。為此,廣東一些單位已開展畫眉鳥的人工繁殖試驗。
推薦閱讀:
※歷史上的牛人們 往往都死的挺慘!
※明、清兩朝覆滅的最後歷史推手
※甲申之變(明末歷史事件)
※【歷史長河】漢家千年之殤——靖康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