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點小改變,簡單醫百病

【圖.文/節錄自《一點小改變,簡單醫百病》/作者 凱西.佛斯頓/柿子文化出版】

「你好嗎?」當有人這樣問你的時候,要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你才能真正問心無愧地回答:「我很好,謝謝!」醫生可以針對病人提出診斷、治療,想要真的健康卻得靠自己!因為健康不單單只是不生病,而是身心靈的良好平衡,而醫生的診斷,多半只揭露了我們覺得自己不健康的部分問題。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凱西.佛斯頓(Kathy Freston)在這本《一點小改變,簡單醫百病》指出,只要利用「冥想、觀想、休閒、飲食、運動、自我成長、靈修、服務」8大健康支柱,內外兼顧、身心和諧,就能創造真正的健康。她知道沒有人可以永遠做出完美的選擇,所以提出「量子健康」的概念──不必刻意做重大改變,只要從細小處著手實踐健康生活,這邊做一點,那邊推一點,就會活得更滿足、更積極、更有活力──促使我們脫胎換骨的都是漸進的小變化,你可以先從能力可及的方法和目標開始,例如:

*寫日記──最能傾聽思緒、釐清思考過程的工具,訣竅是一定要誠實記錄發自內心的話。

*花5分鐘闔眼冥想──研究顯示,進行冥想的人比較不會憂鬱或焦慮。

*1週1~2次重量訓練──有助於讓生理時鐘年輕12歲。

*偶爾1次排毒斷食──不只種保健,有時還能治癒疾病。

*打造心靈小祭壇,擺一些讓你感到生命更圓滿的東西──幫你記得自己真正在乎的事物和努力方向。

*每週至少1天蔬食餐,多選有機的吃──用心栽種的食物,對自身或環境永遠都是較好的選擇。

*不要輕忽自己的需求──心靈飽滿、樂於照顧自己的人做事較有效率,也比較好相處。

*自我挑戰一下──人生不只是生活和健康,思考不如意的地方,可以讓自己變更好。

*祈禱──這能讓你在無助時提醒自己並不孤單,你身邊其實有股慈悲的力量會回應你。

*想像力自療療──想像自己健康的畫面,可以幫助能量以正確的方式流過心靈與身體。

*每天花10鐘想想喜愛的人事物──增強在你身體內外流動的正面能量力場。

*為他人付出──服務可以幫你忘掉恐懼。

*花1、2分鐘體會你正在做的事的樂趣──快樂是你天生的權利,若你在做的事能幫你戒掉某種壞習慣或成癮行為時更需如此,這樣才能幫你把持得住不再回頭。

*試著感受世界的痛苦──讓你最憤怒、心碎或受到最大衝擊的議題,就是你該發聲的地方。

*到遠離塵囂的大自然裡安靜地待一段時間──1小時、1天、1星期都可以,這能讓你暫時與困住你的事拉開距離,重新整理爬梳,使人生更有條理。

改變和成長是你與生俱來的天賦!邁向健康的道路,除了是一趟發現、超越自我的旅程,也掌握了這個世界的幸福;你不必因此覺得身負重擔,只需記得你的手中握有改變世界的力量,你的所作所為或有所不為,都會造成自身和世界的變化,只要你讓自己更健康、更幸福、更完整,就能靠著自己的磁力和旺盛活力,吸引一個更美好的新世界! 有冥想習慣的人 比較不會憂鬱

冥想(又稱靜坐)這個詞讓很多人聽了就怕,他們認為自己不是能坐上好長一段時間,卻什麼都不想的「那種人」。我不是要你這樣做。我說的冥想只是一種靜思狀態,作法是每次都撥些時間(一下子也好)專注內心感受,期待領悟更深層的實相。

每天進行冥想的話,幾乎都能讓生命獲得正面改善,因為你整天都會比較輕鬆、感覺平和、更能處理壓力與難題,同時比較能活在當下,並用更和諧周到的方式來面對接踵而來的情境。

有些人將冥想視為與神靈溝通的管道:有人認為冥想是訓練心智的方法。無論目的為何,冥想對生理機能的好處多多:因為降低壓力造成的生化副作用、心跳率和血壓,讓呼吸更順暢,所以新陳代謝的狀況更好。冥想會刺激腦部的「左前額葉腦皮質」(left prefrontal cortex)的活動強度,這個區域掌管我們的專注力以及規劃和享受正面情緒的能力。研究顯示,進行冥想的人也比較不會憂鬱或焦慮。

試試看

只要找一個安靜舒服的地方閉上眼睛,就能進行冥想。盤腿坐在座墊上(只要你願意嘗試,坐在椅子上或躺下來都行!),好好做十次呼吸吐納,聆聽空氣進出鼻子的聲音。用鼻子呼吸可以刺激瑜珈講的「氣脈(nadi)」,意指讓生命能量流通的渠道。氣脈活絡後,可以穩定神經系統,並讓「氣(prana)」,就是所謂的生命力,在體內順暢流動。

吸氣時,想像有道充滿神恩的美麗光束進入頭頂;順著呼氣將這道光分享給全世界。感覺呼吸讓這道光循環往復。要讓過程簡單點,就反覆唸誦一句曼陀羅(mantra,能啟發你的一個字或一句話),我常說「和平」、「是」或「我在這」。唸誦曼陀羅有助於凝精聚神。

吸氣時,試著不要吸太深,以免換氣過度,盡量讓氣深入腹腔,再回到胸腔。先從十次做起,等到吐納愈來愈順暢,身心愈來愈放鬆,就可以慢慢延長至二十分鐘。和做運動一樣,要循序漸進慢慢來。你可以用廚房計時器計時,或者偶而緩緩張開眼睛查看剩幾分鐘。

這只是一種比較通用的冥想方式,另外還有非常多種形式,你可以多加嘗試,直到找到最適合的模式為止。拜師或上課都可以指導你修習,現在在瑜珈中心、教會、寺廟和修道院都有冥想課程。找出適合你的課程,然後持續修習。既使你覺得精疲力竭,仍可以花幾分鐘的時間闔眼(或做十次吐納)來進入內心。能做就做,持續回到當下,投注能量來體會冥想帶來的深度。 愛當假好人 小心疾病找上門如果你總是想要讓自己符合親切友善的形象而壓抑自己情緒,接下來的報導可要特別注意囉!因為,很多病痛如腸躁症、胃酸倒流、頸背無原因的酸痛,都是因為你總是強迫自己當個「假好人」造成的喔!

身心失調名醫指出,抑制負面情緒會製造健康問題!

薩諾醫生(Dr. John Sarno)是舉世聞名的疼痛和身心失調方面的專家。他說,為數眾多的病人之所以背痛或頸痛,甚至受過敏、胃酸倒流或腸躁症所苦,其實是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製造出的身體問題,希望把意識轉移到身體上,而不是去察覺不愉快的情緒,以免動搖自己的安全地帶。薩諾表示,大家最厭惡的情緒是憤怒,是心中那股深深壓抑、不能碰觸的怒氣。

很多人自認是好人,薩諾稱之為「假好人」,因為他們過分要求自己符合親切友善的形象,絲毫不能有任何「不雅」或可能失控的情緒,如憤怒。如果生活中發生會惹惱他們的事,這些人往往會選擇不處理,因為他們不喜歡可能引發的情緒。

假設老闆不公,或工作情況令人喘不過氣,假好人可能壓抑真正感覺,只因為不想自找麻煩。他說服自己已經「看開了」,可是事實上,如果不讓自己體驗內心真正的感受,這些感覺只會走進潛意識。當我們沒有把握自己能圓滿順利地處理事情時,比方說,如果我們直言無諱,可能導致關係生變,飯碗不保,更慘的是被當成糟糕的人。這時,我們的求生機制會自動啟動,將感覺埋在心底,永不見光明,結果這些被否定的情緒就會變成我們揮之不去的陰影。

大腦下令器官缺氧轉移焦點,使你忽略失控的情緒

薩諾醫生表示,大腦和身體會攜手合作,一旦出現令人反感的情緒時,身體會像變戲法般,迅速產生強烈的局部疼痛或不適,讓我們忘記原本逐漸浮現的感覺。大腦基本上是說:「天啊!我絕對不能被那股怒氣影響,否則有損自己是好人的形象。好人不生氣,生氣是失禮失控的行為。我要送訊息到腰部的特定肌腱和肌肉,讓它產生疼痛,這樣就能完全忘掉這種齷齪的情緒,因為我將忙著關心、想辦法解決背痛狀況。」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這些全不是出自意識的行為。我們對實際原因渾然不覺,只知道腰在痛,希望病痛快點消失。我們執著於找出腰痛的原因和治療方法,這份執著轉移了焦點,讓我們無暇思考正在浮出意識的情緒。你瞧!那些被否認和排斥的情緒(多半是憤怒)再度被深深推入心靈的黑暗處。

身心到底如何讓這個伎倆得逞呢?是哪一種生理機制允許這種情況發生呢?純粹是大腦下令降低流入特定部位的血量,讓它因缺氧而產生疼痛。薩諾醫生指出,慢性疼痛會出現在你覺得合理的地方。我們的身體/大腦很聰明,比方說,網球選手罹患網球肘(手肘外側疼痛)時,他通常不會深究原因,但如果是其他部位沒由來的疼痛不適,他就會搞清楚狀況。這種「似是而非」的想法,說穿了,也是為了讓我們遠離恐懼的感覺。

陰暗面不是敵人,它是你的一部分,是你成為人的原因。為了自身的完整與健康,一定要了解自己的陰暗面。用心安撫、耐心傾聽,你會愈來愈認識自己,並知道該怎麼做才能更成長並活得更健康。 研究顯示 糖類和癌症是有關聯的為了你的健康著想,不要吃太多糖,而當你想讓身體排毒一下時,糖更是你在這段期間一定要避免的食物。

糖會加速老化,也容易導致癌症

我們所吃下肚的糖會變成血液的葡萄糖,亦即血糖。當身體注意到血糖水平升高,表示體內系統當時的含糖量高於原本需求,它會從胰腺製造胰島素,接著將胰島素釋放至身體,把停留在血液中,未被燃燒的血糖儲存起來。攝取的糖分或血糖愈多,身體製造和釋放的胰島素愈多。胰島素將血糖以肝醣形式儲存在肝臟和肌肉,一旦肝醣的容量被填滿,胰島素就將血糖轉變為脂肪。

胰島素有副作用,而且細胞也知道。胰島素會讓接觸到的細胞發炎。這種發炎不僅會引起脂肪組織崩解,亦即老化,也會造成與其相關的發炎情況,包括癌症和其他退化性疾病。

世界各地均有研究顯示,糖類和其他含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如白麵粉和澱粉加工食品)和癌症是有關連的。一份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的共同研究指出:「對有胰島素抗拒症的女性而言,攝取升糖指數過高的食物會提高罹患胰臟癌的風險。」一般來說,胰島素會將血糖從血流送至身體細胞,就像一支負責開門的鑰匙,但有些人的身體細胞會抗拒胰島素的行為,彷彿這些細胞的「鎖孔」被口香糖塞住,讓胰島素這支「鑰匙」插不進去。

猶他大學腫瘤科學系研究結腸癌時也有類似結果:「這些研究結果支持之前關於食用糖會提高罹患結腸癌的風險的報告,尤其在單一碳水化合物吃太多時。」多倫多大學和米蘭大學的科學家和位於法國里昂的國際癌症研究署的共同研究報告指出:「升糖指數或血糖負荷與罹患乳癌的風險有一定程度的直接關連,因此胰島素抗拒症可能引發乳癌。」

糖就像毒品一樣會讓你上癮

吃糖是會上癮的,它會造成能量受體的過度刺激──也就是說你被糖麻痺了,不吃糖你吃會覺得無精打采。但如果你攝取太多糖分,卻可能在吃其他食物後會覺得昏昏欲睡、反應遲緩,讓你又更想吃可以提振精神的糖類食物,這就是身體成癮的現象。體內的能量像坐雲霄飛車般暴起暴落,心情低落的時候逐漸愈來愈長,開朗興奮的時候則持續減少……一直到即使你就算吃了糖卻仍然覺得疲累時,恐怕就是快得第二型糖尿病的時候了。

特別要注意的是,消化糖的過程會消耗身體的主要維他命,打亂礦物質平衡,導致銅和鎘的缺乏,且抑制鎂和鈣的吸收。糖類還讓人變胖,當你吃太多糖時,糖類會轉化成脂肪,在血液中以粒子形式流動──三酸甘油酯「吃較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如蔬果、豆類、全麥時較不會發生這種情況」,而三酸甘油酯會導致心臟病,和膽固醇的影響差不多。糖類是齲齒和牙周病的溫床,接著造成全身感染和牙齒脫落。

吃糖也會讓人健忘、長短期記憶變差,出現學習障礙、脾氣古怪火爆、注意力難以集中,並且妨礙人的腦部學習能力。除此之外,據說關節炎、過敏、氣喘、牛皮癬、濕疹、纖維肌炎、癌症和一大堆自身免疫失調的疾病都是因為攝取糖分所引起和維持,糖還會影響男性和女性的荷爾蒙平衡。

尋找替代品

想要避免或減少吃糖時,你可以選擇以下幾種替代品:

●甜菊是一種產於南非的香草,目前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尚未核准做為甜味料,但是幾乎到處都有賣,有液體和粉狀兩種包裝,甜菊對升糖指數的影響微乎其微。

●胭脂仙人掌精華(Nopal Cactus)是另一種好吃的甜味料,它的升糖指數低,所以適合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抗拒症患者或任何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取量的人食用。

●木糖醇,一種從樟樹皮和玉米蕊提煉而成的低卡天然甜味料,具抗菌和溶解黏液的功效,可以舒緩發炎症狀,也適合擔心血糖和卡路里指數的人食用。

●糙米糖漿只稍微增加甜度,不會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

重點就是,儘量避開所有人工甜味料,任何時候,只要你選擇安全的天然食品,而非加工過的化學製品,就是做出明智決定。 太多動物性食物 會讓你生病太多動物性食物容易讓人生病,已有許多研究證明,這也包含乳製品。乳製品中的酪蛋白,在消化道中會被分解,產生類鴉片的縮氨酸(peptides),我們稱之為胜肽(casomorphins)。在大腦中,這些化合物會模擬鴉片類藥物,如海洛因或嗎啡,讓人昏昏欲睡、變得遲鈍,但是一旦藥效過了,你又會想再試一次。酪蛋白也會釋放組織胺,造成發炎反應,使人提早老化或罹患疾病,如癌症。

太多酪蛋白會促進癌細胞生長

酪蛋白是《救命飲食》探討的主要問題,作者坎貝爾博士在書中描述,在癌症病程各階段,酪蛋白都能促進癌細胞生長。他的研究引起眾人注意,後來康乃爾大學、牛津大學和中國的國家健康研究實驗室攜手合作,找了許多人來試驗酪蛋白和其他動物性蛋白質對人體的影響,結果令人震驚,因為攝取動物性蛋白質與癌症和其他疾病的發展有直接關連。

柏林大學曾於《歐洲心臟學會期刊》發表的研究顯示,喝茶時加入牛奶會阻礙所有喝茶帶給身體的益處(尤其心血管方面),因為酪蛋白會與茶的其他分子結合,使它們變得毫無用處。酪蛋白無論到哪兒都像膠水,包括人的身體,它會刺激黏液分泌,並與黏液結合,讓它變得更黏更棘手。

由於工業化飼養型態使然,乳製品也被牛體殘留的抗生素、荷爾蒙和人工飼料所污染。大家吃乳製品時,這些東西也跟著下肚裡。即使是有機牛奶也含荷爾蒙,雖然通常不是人工的牛成長激素。

工業化飼養讓吃肉變得很不安全

動物的工業化飼養法不僅毒害乳製品,同時也影響肉類。雖然有些肉類因此提高營養價值,如鮭魚的多元不飽合脂肪酸(omega-3)或蛋黃的鐵質,但是工業時期創造的環境,使得肉類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危害大過可以提供的任何營養。

美國的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和環境保護局(EPA)建議孕婦、哺乳婦女和幼兒不要吃鯊魚、箭魚、鯖魚和馬頭魚,因為這些魚類的毒素、汞和其他重金屬含量太高。貝類(如蝦子)、罐裝鮪魚、鮭魚、鱈魚和鯰魚的攝取量也不得超過每週十二盎司,因為它們含有些微的重金屬。

你可能以為農場養殖的牲畜和魚的生存環境不同,比較好掌控,也比較不受污染。事實恰恰相反,大部分農場的農舍空間狹小,牲畜擠得像沙丁魚,阻礙了牠們天然的代謝過程。這些牲畜沒有運動,使得生長激素、抗生素和其他被注射或餵食的化學藥物無法完全排出體外,結果全留在肉裡。一旦食用,人體得加倍努力才能排出這些毒素,而且不是想排就排得掉。

肉煮熟吃或生吃都有危險性

更糟的是,多項研究指出,肉品烹煮後會產生毒素。多倫多大學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期刊》分別發表論文,認為食用烹煮和殺菌消毒過的乳製品會提高罹患結腸癌的風險。肉類原本的蛋白質是很脆弱的物質,一旦接觸高溫,蛋白質的分子會自行重組,不僅難以消化、使酶耗竭,而且毒害身體。

雖然煮熟的肉品顯然對身體不好,但吃生肉也不是最佳選擇。魚肉和乳製品都有細菌和寄生蟲,沒有煮熟就吃是很危險的。所以,為了自身安全,最起碼在排毒時忌吃任何畜產品。

建議你在飲食排毒的期間忌吃魚、肉,這能讓身體喘一口氣,不必再被現今牲畜和魚產所含的工業污染物、抗生素、荷爾蒙和化學物質猛烈攻擊。再加上,吃下與肉類相關的致癌物,會讓自由基傷害身體,暫時不吃可讓你身體復原。 咖啡因 可能讓你更疲倦位於英國的皇家精神病醫師學會發表過一篇文章,建議精神科醫師對新病患進行評估時,應按例檢查該病患的咖啡因攝取量。因為攝取咖啡因會出現「和許多精神病相同的症狀」,包括焦慮、睡眠失調、飲食失調惡化、脾氣暴躁和其他精神病症狀。

咖啡因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精神刺激性藥物,根據賓州州立大學生物行為健康和藥理學系指出,咖啡因能誘使大腦釋放過量的腎上腺素來刺激中央神經系統。體內過量的腎上腺素會囤積在肌肉,導致全身緊繃、頭痛和肌肉痙攣。由於腎上腺的腺體受到外在的化學物質(咖啡因)刺激,可能無法獲得充分休息、恢復活力,甚至變得筋疲力盡,結果讓你感覺更加疲憊,即使是腦部下令釋放腎上腺素時(無論是靠咖啡因刺激或生物本能)也無濟於事。你發現自己需要愈來愈多的咖啡因才能維持清醒,甚至保持常態。

儘管咖啡因是成癮物質,不過你必須每天(大約)喝五十杯咖啡才會被咖啡因毒死,當然我們不可能喝這麼多。然而,即使少量也會造成精神緊繃,讓情緒像坐雲霄飛車般暴起暴落。重度成癮者在戒掉咖啡因時,常出現與古柯鹼成癮者相同的戒斷症狀,如頭痛、易怒、無精打采、情緒緊繃、憂鬱,甚至出現覓藥行為也不足為奇。

在進行飲食排毒時期忌喝咖啡因,讓身體有機會補給和修復腎上腺。你體內的腎上腺素會自動調整,逐漸根據平日的生活步調來釋放劑量,而且是由腦部下達命令,而非你喝的咖啡。睿智的心理機制會根據與生俱來的本能,自動估出平日每個場合所需的適合劑量。你的身體得以處理儲存在肌肉的過多腎上腺素,讓你感覺更健康,肌肉不再緊繃,頭痛欲裂的次數變少。

待排毒結束,如果你選擇繼續喝含咖啡因的飲料,你需要的劑量也變少,因為身體恢復了對咖啡因的敏感。你將發現自己比以前更充滿活力,做事前再也不必先來杯咖啡或汽水。 一個舒服的窩 會療癒你的身心靈健康不只是吃營養的食物,環境也會反映出你的臼心狀況。身處在一個舒服的空間,有助於我們持之以恆的以正面方式追求健康。我們的環境決定了生活氛圍,提供了活動舞台。你可以穿過一扇門就籠罩在陰鬱的能量之中,或者走入一個似乎向靈魂歌唱的地方。

現在,看看周圍的實際空間,問自己幾個問題:

你從這兒獲得能量,或者覺得枯竭?

舒適愜意嗎?有沒有堆滿雜物?

感覺冷冰冰的或很溫暖?光線明亮或昏暗?

這些問題的答案沒有絕對的對或錯,只是讓你從所在空間的許多地方來洞察內在健康。我曾經住在紐約市的大公寓,那是我渴望多年的夢想,後來終於如願以償。那兒很奢華——管理員、空中花園、公寓裡就有洗衣機和烘衣機(在紐約市是不得了的),而且位於時髦的都會區。住在那兒棒透了,所以當我發現自己愈來愈鬱悶沮喪時,著實百思不解。最後,我恍然大悟,雖然這間公寓富麗堂皇,可是非常昏暗。我是一個在明亮空間中獲得能量的人,所以無論地址講出來多麼氣派,這間房子就是不適合我。

我得到的結論是,我寧可住在光線充足的小公寓,也不要陰暗的大房子。我同時明白,城市生活讓我有點緊張,所以我開始比較常待在鄉村,最終目標是在鄉下找個安靜的地方住。

與高維修成本和老舊不再使用的所有物說再見

這裡有一個釋放能量的好方法──找出你擁有的高維修成本的物品,決定這些東西是否值得你投注這麼多時間與心力。當然,有些事物需要花很多心力維修,但是讓我們非常快樂,例如一輛古董車或一座美麗的園圃,如果是這種情況,當然值得保留。

在你清掃家裡或辦公室時,把無聊的東西淘汰掉,譬如不喜歡、不會再讀或查閱的書籍;清理堆在地上的舊報章雜誌;把浴室的櫥櫃清空,丟掉過期藥品;徹底整理冰箱和食品貯藏櫃,把不健康或放太久的東西全扔進垃圾袋;閱讀各種清潔劑和清洗劑的成份標示,如果全是念不出名字來的化學物質,扔掉……。

重新布置你的空間

完成大掃除,把雜物和無關緊要的東西清乾淨後,你可能發現自己的空間有更多潛力。此時,你可以問自己想在這個空間表達什麼。有些人喜歡多一些建築線條來反映他們的秩序與設計觀;有些人喜歡被書籍圍繞,讓他們能想起自己學過的一切。既使你有孩子,家裡亂烘烘,房子也不是你理想中的樣子,只要銘記下列幾點,仍可以造成顯著的改變。

一、淘汰舊物。

二、不要為了買新東西而買東西。

三、只在身邊放滿會讓你覺得開心的東西(或你真正需要的物品)。

四、改用天然產品來清掃和維持家裡整潔,溶液中的化學物質愈少愈好。

五、盥洗用品和化妝品也一樣,選擇愈天然的愈好。

六、盡可能保持簡單。

建立家庭祭壇

我喜歡家裡有祭壇,它會把我的能量拉回重要、有意義的地方。祭壇可以只用張小檯子(或桌子),上面裝飾著聖物,象徵各種促成生命圓滿的重要面向。我擺設的聖物分別象徵靈性(耶穌雕像、小的佛像、玫瑰經和一位緬甸僧侶給我的念珠)、健康(意指新鮮空氣與陽光的當季鮮花)、豐盛(一些我在最喜歡的海邊之旅時撿的漂亮貝殼和我在路上幸運撿到的銅板)、浪漫(最愛的情詩和紅蠟燭)和達摩(dharma,指佛法、律法,代表生命中有意義的事,我放的是我和先生曾救助的孩童合照)。

每次我經過祭壇時,就會記得真正重要的事情和自己的核心價值觀,這可以幫助你追求更高的目標,激發個人動力和汲取能量來源。 休息 真的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對許多人而言,照顧自己是最難的事。有些人覺得把時間花在「自己」身上會良心不安,有些人的行程過於緊湊,完全沒有時間好好靜一靜。但是,就像車子要加油,冰箱要補貨,如果你想繼續前進,就必須休養生息,儲備活力。

樂於照顧自己的人做事比較有效率

我們大多數的人都糊塗地輕忽自己,對於自己的需求一拖再拖,等到日後有空時才願意處理。我們擔心別人的辦事能力不如自己,擔心只要稍一鬆懈,每件事就分崩離析。可是事實是,如果你把自己逼太緊,搞太累,時間久了一定出問題。累了不肯休息或不願花任何時間在自己身上,其實對大家都沒有好處,只是把自己搞得傷痕累累,甚至忿忿不平,怨念難消,一點都不好相處。如果你不好好照顧自己,將嚴重危害自己的人際關係、健康狀況與創造力。

樂於照顧自己的人做事比較有效率,也比較好相處。如果你允許自己放輕鬆,身旁的人也會跟著放鬆,周遭氣氛變得比較和諧。在工作與休閒、付出與接收、嚴肅和輕鬆之間取得平衡,可以創造一個快樂健康的人生。

選適合自己的放鬆方式

大家放鬆的方式因人而異,各有各的步調,都需要私人時間、朋友、有趣的活動、關愛與安靜。如果你的個性和我一樣,屬於內向,平日的充電方法大概像這樣:在寂靜中徐徐起床;喝過茶、吃過早餐和看完報紙之前都不想交談。我每週踏幾次青,欣賞優美風景,有時隻身一人,有時有好友相伴。我不會安排太多社交活動,儘管我喜歡交朋友,但是我深知外出過於頻繁的話,我會失去自我。儘管我勤奮工作,但是我選擇的職業,讓我可以擁有自我空間、和愛犬相處,還能盡情沈思。我很珍惜這個幫自己創造的空間,並從中獲得喜悅和活力。

我的朋友哈利必須參加有趣的派對或聽場熱鬧的演唱會,才會覺得活力回復。他天生好動,安靜太久的話會變得懶散脫節。記得他前陣子感冒時力排眾議,決定出門參加社交活動。對我來說,去城裡活動會把我累壞,恐怕吃不消,但是由於我朋友非常外向,五光十色的喧鬧刺激為他注入活力,回家前已把病毒全拋在腦後。外向的人需要多一些活動,他們從人群和活動中獲得能量。

無論你比較內向或外向,都一定要了解與滿足自己的天性,才不會適得其反。當然,如果外向的你正與內向的人交往,你可以找出平衡點,例如一起探索新城市或邀請朋友晚上到家裡小聚。重要的是,你尊重自身的需求和渴望,傾聽內心呼喚你慢下來(或動身)的聲音。

要時常問自己:今天,在這當下,該做什麼來照顧自己。定期撥出空檔,做一些讓心情變好,又能恢復活力的事情,不要等到工作完成再做。休息幾分鐘、幾小時或去度假都可以。適時地放自己一個假,盡情放鬆,不必愧疚,好好享受一番,因為你知道,保持平衡是活出真正健康的關鍵。

如果你覺得花太多時間在甦活,例如無法把自己從游泳池畔拉走或拒絕再逛一次街的提議,你可能要重新提醒自己:你的人生有其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亦即成長茁壯,做一個更豐盈的人,一定要投入心力。你只允許自己在限定時間內揮霍光陰,其他時候就善加安排,不要給自己重回度假模式的機會。有人說,大自然不容有真空狀態的存在,所以好好規劃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情,直到產生動力為止。


推薦閱讀:

余英時:中國近代個人觀的改變_6
因婚姻而改變
《易經》中能改變命運的10大玄機,謹記遵行,好運連連
那些將會改變你一生的道理
你會改變對希特勒的看法嗎?

TAG:改變 | 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