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茶的特點和炒制
龍井茶產於杭州西湖群山之中。當地林木茂密,茶園大都處在雲霧繚繞、濃蔭籠罩之中,茶樹的生態條件得天獨厚。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16°C,年降水量1500mm左右,尤其是春茶生長季節,濛濛細雨,溪澗常流。這裡土壤深厚,多為沙質壤土,與陸羽《茶經》所說的 "礫土"相吻合。龍井茶可謂是公認的茶中之王、綠茶極品!以其獨具的"色翠、香郁、味醇、形美"以及蘊涵豐富的文化,使得它有充分的理由身價不凡。歷代名人常用"黃金芽"、"無雙品"等來表達對西湖龍井的愛慕,讚美其質量超群。茶是一種飲料,也是一種文化。因此,名茶必然是"形神兼備"。其特點,需要從外形和內在品質兩方面去把握。說到龍井茶究竟好在哪裡,是什麼讓它備受眾多的茶客情有獨鍾呢?這個還不是容易的事情。但就茶的感覺來說,悠久的歷史,神奇的傳說,皇室的加封,文人的讚美,毋庸置疑地令龍井茶更像是一種出身名門的茶葉。具體來講的話,龍井卓爾不群之處主要有三點:首先,它的品質特徵。龍井茶的栽培採摘加工全是手工操作,採摘的時候就像小雞吃米一樣,原先都是一隻手採摘,後來西湖區著名的採茶十姐妹練就了雙手採茶的技術並加以普及,才有了現在的雙手採摘,儘管如此,一般一個採茶姑娘一天也只能夠采1-1.5千克;而炒制塑形就更加費工夫了,精工細作了半天才做了一兩二兩的,你再看那些炒茶人的手,儘管長期勞作練就了堅臂厚掌,還是多多少少被熱鍋燙出了泡,個中辛苦,可想而知。所以龍井茶這種全手工的生產製作方式,使它看起來更像是在做工藝品。其次,它的色、香、味。龍井茶生長的地方比較特殊,周圍是山,樹木繁多,雖然四季分明卻終日煙霧繚繞,而且山上的甘泉較多,水質優良,適於泡茶,最關鍵的是大自然還繼續慷慨地賜給了這裡獨特的寶貴土地資源,這裡的土壤是沙土而不是黃泥,這種沙土中有機質磷的含量比較高,更有利於茶的香味的形成。第三,龍井茶的文化內涵--這更是其他茶葉所無法具備和比擬的。我國任何一種其他的茶葉從沒受到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和尚道士如此程度的寵愛,形成了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從龍井茶的歷史演變看,龍井茶之所以能成名並發揚光大,一則是龍井茶品質好,二則離不開龍井茶本身的歷史文化淵源。所以龍井茶不僅僅是茶的價值,也是一種文化藝術的價值,裡面蘊藏著較深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淵源。龍井茶的品質特徵高級龍井茶的品質是:外形挺秀尖削,扁平光滑,苗鋒顯露,色澤翠綠略黃,香氣高鮮清幽,滋味甘醇鮮美,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勻成朵。如上所述龍井茶的品質特徵的形成,與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優良的品種極其精湛的加工工藝分不開的。由於龍井茶風格獨特,品質要求高嚴,時令性強,故對品種的選擇也十分講究。適制龍井茶的品種應具備以下主要特徵:①發芽早。龍井茶市場賣價隔日不同,上市早晚收益高低懸殊,如"明前"龍井茶價是"雨前"龍井茶的10倍左右,因此,適制龍井茶品種發芽越早越好。②芽葉狹長少毛。春茶一芽一葉時芽長於葉,芽、葉間夾角要小 ,特級茶鮮葉一芽一葉和一芽二葉初展長度在2-3cm,這樣有利於龍井茶的造型。③酚氨比較低。茶多酚與氨基酸含量比例要恰當。茶多酚的決定湯濃度的重要物質,氨基酸是重要的鮮味物質,兩者又決定了滋味的醇度。由於龍井茶很強調香氣和滋味的"鮮靈度",因此,要求適制龍井茶的品種氨基酸含量在3.3%以上,茶多酚含量在20%以下,酚氨比不高於6,同時,要求水浸出物質含量在38%以上。龍井茶的色、香、味、形高級龍井茶的色澤翠綠或帶糙米色,調勻鮮活而油潤,湯色碧綠,清澈明亮;香馥如蘭,香氣鮮爽,清香持久;滋味甘醇鮮爽,醇和可口;外形扁平光滑,形似"碗釘",尖削挺秀,大小勻齊,芽毫隱藏,猶如蘭花瓣。因此,向有"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佳茗之譽。過去龍井分1-8個品級,特級龍井至少有6萬個芽,茶葉光滑扁平勻直,打上包兒,捅一個窟窿,茶葉會一根根掉下來。泡出來一芽一葉,湯非常清澈,不能帶"魚葉"(附在茶柄的小葉)。這些特點是其他茶葉無法替代的。沖泡龍井,要用80度開水。若用杯蓋,一分鐘後即揭開杯蓋,以免產生悶熟味,高級龍井一旗一槍,芽葉簇立於杯中交錯相映,上下沉浮,宛如青蘭初綻,翠 竹爭艷。龍井有一種特殊的香氣,用行話說叫"板栗香",泡出來的茶味有點兒像栗子的香氣。因此,品嘗龍井宜細品慢啜,否則領略不到其香味特點。清代詩人陸次雲在《湖懦雜記》稱讚:"龍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則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於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陸次雲說龍井茶無味,並非似白開水那樣的淡而無味,而是別有一種"無味之味",有一種"太和之氣"。這叫做淡中有味茶偏好。名茶佳品,沒有俗品凡茶的茶氣,卻各有自己獨特的香氣韻味。龍井茶貴得來大氣、矜持,嬌起來便缺乏耐心,不經泡,像位閱歷淺又任性的嬌嫩模特兒;香氣極易耗散,難以久儲,就像青春。有人曾比喻極品龍井的陳茶與此品新茶的關係,好比半老徐娘與二八少女,後者的青春遠甚於前者餘韻,哪怕當年有驚鴻之艷。加工流程西湖龍井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其中色和形都主要取決於炒制工藝。製作綠茶一般都有采、晾、揉、抄、裝這幾道工藝,而龍井茶更有自己的講究。在完成了以下的煩瑣的製作過程之後,扁平、光滑、翠綠、整齊就成了龍井茶的經典造型。採摘龍井茶的採摘有三大要求: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1、以早為貴:歷來龍井茶採摘時間很有講究,以早為貴。茶農常說:"茶葉是個時辰草,早采三天是個寶,遲采三天變成草。"2、細嫩著稱:龍井茶的採摘還以採摘細嫩而著稱,並以採摘嫩度的不同分為"蓮心"、"雀舌"、"旗槍",鮮葉嫩勻度構成龍井茶品質的基礎。只採一個嫩芽的稱"蓮心",采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葉形如雀舌的稱"雀舌"。3、採摘次數多:採摘次數多,也是龍井茶的一大特色。長期以來,采大留小分批採摘,已經成了習慣。一般春茶前期天天采或隔天采,中後期隔幾天采一次,全年採摘在30批左右。晾其次是晾,所謂晾就是剛採摘下來的茶葉得在陰涼處堆放上大半天,大約相當於機械加工的退火,也就是通過堆晾,去掉茶葉里殘餘的大部分剛性。採回的鮮葉需在室內進行薄攤,厚度為3厘米左右,中下級原料可稍厚。經8-10小時攤放後,葉子失去一部分水分,減重15%-20%,鮮葉含水量達70%左右為適度。目的是散發青草氣,增進茶香,減少苦澀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鮮爽度。還可以使炒制的龍井茶外形光潔,色澤翠綠,不結團塊,提高茶葉品質。經過攤放的鮮葉需進行篩分,分成大、中、小三檔,分別進行炒制,這樣不同檔次的原料,採用不同鍋溫、不同手勢來炒制,才能恰到好處。揉捻揉也叫揉捻,是通過外力將茶葉的內部結構揉捻成人們希望的形狀,但龍井茶的形狀要求青葉保留一部分自然的剛性,以便茶葉成型後還能看到部分青葉的原狀,因此就將揉捻工藝弱化了。即將炒分解成炒-晾-炒-晾-炒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完成部分揉的要求。炒制炒制手式有抖、帶、擠、甩、挺、拓、扣、抓、壓、磨,號稱"十大手法"。龍井茶分13個等級,即特級1-3等級和1-10級。實際上現在9、10兩級已不再生產。一般特、1、2、3級為高級龍井,4-6級為中級龍井,7級以下為低級龍井。級別越低,炒制時鍋溫越高,投葉量越多,炒制手勢也越重。20世紀80年代研製出龍井茶初制專用電炒鍋,溫度調控,對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十分有利,已普遍推廣使用。進入20世紀90年代,已研製出扁茶炒制機械,實現機械化炒制扁茶,實施機械化炒制,技術仍不過關,炒制出的龍井茶外形毛糙,只能作為中檔、低檔龍井茶或旗槍茶。電爐炒制失去了傳統茶的醇厚風味。上等和特等的龍井茶仍是採用傳統的手工炒制方法,不斷變換,炒制而成。這是保證龍井茶形質俱美的重要條件。高級龍井茶是如何炒制的高級龍井茶的色澤綠翠,綠中透黃,外形扁平光滑,形似"碗釘",湯色碧綠明亮,香如蘭,滋味甘醇鮮爽。龍井茶全憑一雙手在一口光滑的特製鐵鍋中,運用抖、帶、擠、甩、挺、拓、扣、抓、壓、磨"十大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時根據鮮葉大小、老嫩程度和鍋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斷變化手形法,非常巧妙。只有掌握了熟練技藝的人,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龍井茶。高級龍井茶的炒制分青鍋、回潮和輝鍋三道工序。青鍋,即殺青和初步造型的過程,當鍋溫達80-100度時,塗抹少許油脂使鍋內更光滑,每鍋鮮葉約125克。開始以抓、抖手勢為主,散發一定的水分後,逐漸改用搭、壓、抖甩等手式進行初步造型,壓力由輕而重,達到理直成條、壓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時即起鍋,歷時12-15分鐘。回潮,即起鍋後進行薄攤回潮,攤涼後經篩分,篩底篩麵茶分別進行輝鍋。攤涼回潮時間一般為40-60分鐘。輝鍋的目的是進一步整形和炒干,通常四鍋青鍋葉合為一鍋輝,葉量約250克。鍋溫60-70度,需炒制20-25分鐘,鍋溫掌握低、高、低過程。手勢壓力逐步加重,主要採用抓、扣、磨、壓、推等手法。其要領是手不離茶,茶不離鍋。炒至茸毛脫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斷,含水量達5-6%為適度,即可起鍋,攤涼後簸去黃片,篩去茶末即成。正宗的龍井是純"手工"的,從青葉到茶,要炒上一定要求的時間,鍋是3千瓦的,從前沒電時,底下就燒柴火,都是用手炒,時間久了,一雙手也就練出來了,還熏得了一手的茶香。至於火候的把握,有歌謠這樣唱道:"火前嫩,火後老,惟有騎火品最好。"(責任編輯: 高菲 )
推薦閱讀:
※龍井茶該如何鑒別?
※謎一般的龍井茶,還有你不知道的龍井產區
※西湖龍井的產地
※三月杭州深巷:識得此中滋味,覓得無上清涼
※淡淡的龍井茶
TAG:龍井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