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藝人生 矢志不渝
06-17
楊群峰人物畫作
導語:今年九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藏書票研究會會員,中國當代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楊群峰來蘭參加「茅台漢醬·甘肅敬信」當代書畫名家華夏文明尋根敦煌行活動,並前往敦煌莫高窟、嘉峪關等地採風,河西走廊,千里戈壁、蒼茫大氣的風光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日本網記者就他藝術創作和此次來蘭採風的一些情況又採訪了他,在訪談中接著帶你走進楊群峰的藝術人生。 記者:楊老師,我知道您幼承家學,年少時便受到父親的影響痴迷於繪畫,走上了繪畫的人生道路。是什麼樣的影響使您在這條路上走的如此堅定? 楊群峰:對於繪畫我受父親的影響最大,達芬奇幼年畫雞蛋,父親讓我畫茶壺,一天一個不重樣,這樣堅持了好幾年畫了幾百個茶壺。父親是花鳥畫家,後專攻石榴,一生非常勤奮,每年都出門寫生,沒有間斷過,一直是我人生的坐標。 我學畫冥冥之中都有關聯,十幾歲時父親讓我臨摹西方大師素描,這本書至今還留著。當時考學提倡蘇聯的方法,陰影、塊面,比較容易出畫面效果。考前班跟著時任山東藝術學院老師的王克舉學習素描,也是提倡大師古典素描,找到感覺了,在學習班的時候,好多說我畫的很像王克舉。進入天津美院後,老師讓我繼續按照自己的方法畫,出了不少精彩的素描作業,被學校作為優秀作業收藏。進入劉大為工作室後,提倡畫精細素描,脫離光影,畫物體本質,其實就是古典大師素描,一路走下來,對我今天的寫意人物畫打下紮實基礎。 我大學畢業之後下海十幾年,但內心始終認為自己是個畫家而非商人。2006年恰逢經濟危機,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機會,讓我堅定的重拾畫筆。人生就是這樣有意思,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 所謂四十不惑,是說做人做事的道理不變,確定人生的目標,不再懷疑。四十幾年,生活賦予我很多感悟,想把這些感悟通過畫筆表達出來,是對之前的總結也是延續。 記者:近年來,您將創作的方向放在以藏族人物為主題的繪畫創作上,畫了大量的作品。您能具體談談您在這個題材創作上的一些情況嗎? 楊群峰:到了藏區,你會驚訝!如此高的海拔,牛羊肉都煮不熟,高原反應接踵而至,但是哪裡的人們又如此堅強,對信仰又如此執著。也許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吧!相對內地,藏區是一片凈土,藏區的人們臉上都掛著整體劃一的高原紅,放在不同質地的臉上。或眼神純凈的小孩,或像山一樣的男子,或眼中渾濁卻又虔誠的老人,或祭祀活動中的巫師,那些空達的眼神好像能掌控天地。其實現在的藏區已經非常現代化了,如果你不去藏民朋友家裡不知道會有轉著經幡打手機的老者,他們的帳篷里也會有衛星電視、汽車、電器、網路。 相比傣族、維族藏胞又更具特色,這也是眾多人物畫家喜歡藏族題材的原因吧。有人一看到我的創作,第一句話:又是西藏題材,但我會堅定地走下去,畫西藏的畫家很多,題材重複不等於感受重複,技巧重複,關鍵是畫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面貌,我喜歡藏區,我喜歡藏民族,那裡的山那裡的水那裡的人,那裡的空氣,那裡的酥油味道都深深的感動著我、感染著我,我努力把這種感動再通過我的作品傳達給觀眾,這就是我想做的。最近我又集中畫了一批關於藏族題材的創作,他們舉手投足都是主角,我在國家級展覽上的作品題材有很多是藏族人物。 記者:寫意人物畫發展到了今天,呈現出多元化的格局。所謂「筆墨當隨時代」,你覺得作為以寫意人物創作為主的畫家如何在當代語境下更好的詮釋這個藝術形式? 楊群峰:文明發展至此,在中國東西方文化也交匯、碰撞了幾百年,人物畫發展到今天也是百花齊放了。鑒於這樣的環境,可以說我們這代人物畫家是幸運的,大家在這個題材的開拓與創新也是各有各的方向,各有各的風貌。 有人也在嘗試各種方法「製作」國畫,畫面肌理繁複,煞是好看,但是摒棄傳統是不科學的,沒有紮實的造型功底更不可取。我認為,筆墨、線條的傳統功力,是最具東方神韻的獨特繪畫語言,來不得一點兒馬虎、偷懶。我想這種積累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謂「力透紙背」、「力能扛鼎」,說的便是線條的內在功力,在筆走龍蛇間顯示出遒勁的風骨及深刻的意趣。寫意畫用筆強調書寫性,長短、粗細、濃淡、乾濕,變化萬千,緊抓物質最本質最穩定不變的特徵。 從水墨的角度來看,墨色與線條如影隨形,有了水,墨就活了,形成不同的視覺效果,濃淡、乾濕。用墨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積墨法、潑墨法、破墨法、焦墨法等。在這裡,首先你要走進去,在不斷的研習中,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適合自己的筆墨。在學習中老師總在強調要注意筆墨,什麼是筆墨?用線即用筆,筆為墨先,無線則墨無骨。堅守傳統,融會貫通,適合的拿過來,豐富中國畫的藝術語言。我想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創作出無愧於這個時代的作品,這是當下每一個畫家的藝術責任。 記者:您能談談前不久來到甘肅採風的收穫和感受嗎? 楊群峰:這次蘭州成功美術館組織的活動很有意義,給畫家搭建了一個很好的文化平台。我也感受到現在的企業家越來越重視文化藝術產業,這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體現,畫家的藝術創作離不開文化企業的參與,企業在文化發展和傳承中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這是一種雙贏。也祝願成功美術館能越做越好,越做越大。 這些年轉了很多地方,青海、甘南、西藏、江西、雲南等等,每次去的感受都不同,相對於內地城市來說,沒有那樣的面孔,那樣的藍天,那樣的雪山,那樣的公路,那樣的荒野,那樣的色彩。對於世事麻木的現代人來說,這些總能觸動你的內心,久久不散。 敦煌之旅,朝聖之旅,懷著崇敬的心情去的,不去總覺得會是終生遺憾,到了莫高窟,整個石窟4.5萬平方米,很壯觀,有些激動,導遊帶著整個過程1個多小時,10個石窟,鋁合金的小門,就是一個個漆黑的洞,壁畫全部用玻璃罩起來,只有導遊手裡有手電筒,時間長了還會二氧化碳超標等等,藝術品變成只可遠觀不可親近,當時心裡說不出的滋味。 結語:楊群峰生於東嶽泰山腳下墨香之家,自幼耳濡目染,摯愛丹青。古人云:「惟筆軟則奇怪生焉。」從父親手中接過毛筆一支,清水一缽,硯台一方,宣紙一尺,中國繪畫的精髓衍生出他筆墨書香的燦爛人生。(文/神州詩書畫報 記者 馮宜玉)推薦閱讀:
※TVB風光不在,當家藝人何去何從?(組圖)
※台藝人:台灣效率好高 手機欠費付完30分鐘就恢復
※劉德華解~伽 V+HHLSP⑧⑧⑧飲水思源憶前人,勤儉持家美德傳
※吳亦凡、鹿晗與老東家反目 看海外藝人與經紀公司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