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從改變自己開始

教育孩子從改變自己開始


發表日期:2009年10月12日 作者:高紅波

【摘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日趨信息化,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斷擴大和增強。家庭教育問題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關注,現在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家長對子女百依百順,嬌生慣養,有的「望子成龍」心切,有的缺乏耐心「粗暴」,還有的不聞不問,順其自然,怎樣才能讓家庭教育與學校德育工作協調一致,發揮更大的功效呢?我覺得教育孩子要從改變自己開始。

【關鍵詞】家庭教育 德育 尊重 溝通 民主 健康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養,那麼無論老師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學校里的一切問題,都會在家庭里折射出來,而學校教育過程中產生的一切困難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教育是一項複雜而細緻的工程,需要學校、社會和家庭三方面緊密配合,互相協作,才能形成目標統一,內容科學,方法優化,形式活潑的教育系統。

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覷,但家長教育孩子,卻是一件極其複雜的事。絕大多數父母都很重視對孩子的智力投資,但在很大程度上卻忽視了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及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總以為孩子的發展好與壞,是否有出息,主要看能力和成績,而不是看能否做家務、關心集體、尊敬師長、助人為樂等,而我卻覺得家庭教育的主旋律應該是德育先行。作為家長怎樣的教育方式更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呢?我覺得要想教育孩子,首先得從改變自己做起開始,通過一點點的改變,或許能收穫到更多的碩果。

一、改變「以分數論英雄」的觀念,能讓你看到孩子身上更多的優點。

不以分數來評價孩子,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給以正確的引導。避免用惡語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每一點進步,父母要多了解孩子的心思,平時多花些時間,蹲下來和孩子交流。每當和孩子說話時,盡量放下手上的工作,全神貫注地聽孩子說話。當孩子做錯事時,不要急於指責他,而是先去了解、接納和幫助他。在大人眼裡無足輕重的事情,對孩子來說也許是舉足輕重的,畢竟大人的思維能力與孩子差別很大。我們只有走進了孩子的心靈,將心比心的進行交流,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才能幫助他解決問題,幫助他成長。我們如果在乎的是孩子的結果,而忽視孩子的過程,那麼必定會成為一個魯莽的家長,和孩子之間會缺乏溝通與了解,這會使家庭教育陷入困境。所以家長一定要有一顆平常心,也就是要求家長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特別是面對孩子的學習上,要客觀地分析自己孩子個性特點,找出哪些是他的強項,哪些是他的弱勢,有了這樣的了解,你的孩子在學習上出現問題時,你就不會盲目去批評或指責了。

二、改變「家長高高在上」的地位,能拉近你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家長專制對孩子的人格成長是不利的,往往收不到家長想要的效果。如果家長只從主觀願望出發,急於求成,致使孩子難以接受,產生厭倦情緒,家長一味埋怨孩子不理解其苦心,甚至打罵孩子,這樣做的結果就像拔苗助長一樣,不光不奏效,往往事與願違。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注意把關心愛護和嚴格要求結合起來,做到愛而不溺,嚴而不厲。如果「嚴」得出了格,就會走向反面,如果家長高高在上,無論大小事情都是由家長的意志來支配和決定,孩子基本上處在壓抑的情景下,並沒有多少自由,甚至沒有一點自己的空間。而孩子的成長無論是身心方面,還是意志方面都是需要一定自由的,為了換取這些自由,孩子往往會採取「說謊」的方式,這樣無形中讓孩子養成了說謊的習慣,謊話連篇的孩子是每個家長都不願意看到的,因此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哪怕是犯錯空間,是非常必要的,儘可能地和孩子在誠實、現實這條起跑線上探討和解決孩子的問題,應該說是一種既民主又明智的方法。家庭教育中必須根據孩子身心實際發展水平,遵循由易到難逐步提高的順序進行,做到量力而行,不要急於求成。只要從孩子的實際水平出發循序漸進地啟發教育孩子,才能消除隔閡,融洽關係,從而達到教育目的。

三、改變「對己自由主義」的做法,能讓孩子更加尊敬你。

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不僅聽父母的說理教育,而更注意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若父母的品德行為高尚,待人接物文明禮貌,關心愛護孩子,孩子就會對父母信任和崇敬,並以父母為榜樣模仿效法。但若是父母給孩子講得頭頭是道,而實際行動卻是另一回事,自然孩子不會信服,也就難以達到教育的目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是很高的,而對自己卻是「自由主義」,會讓孩子反過來教育父母。我的孩子就非常注意觀察我的表現,會對我的不良行為加以指出,有一次,我帶著孩子外出,在十字路口時,我闖了3秒鐘的紅燈,沒想到這麼短的時間還是讓她發現了。孩子吃驚地叫起來:「媽媽,紅燈停,綠燈行,你怎麼沒有停?你忘了嗎?」我虛心地接受,但也狡辯了一下:「剛才是綠燈,只是媽媽速度太慢了,所以紅燈時還在開。」「等下回來,你一定要記住,紅燈一定要停!」「知道了!」我好象是被交警逮了個正著一樣,只能灰溜溜地接受處置了。通過這件事,讓我更加明白了「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

四、 改變「口無遮攔 」的習慣,能讓孩子變得更自信。

經常遭受「語言傷害」,孩子的心靈就會扭曲,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老師」和「最親近的朋友」,切不可成為這樣的傷害者,讓孩子感覺「最親近我的人傷我最深」,因而疏遠、躲避家長。家長要清醒認識到「語言傷害」的嚴重程度,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要多鼓勵孩子,採用積極性語言教育孩子,尤其是在「恨鐵不成鋼」的情況下,更要保持理智,控制好情緒,努力做到和風細雨、循循善誘。當然必要的批評也是需要的,但是要講究批評的藝術,而是要以提醒、啟發來代替指責、訓斥。如用「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鼓勵孩子有更努力的動機,用「沒關係,慢慢來,儘力而為」幫助孩子調整焦慮、緊張的情緒,「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同樣是語言,功效卻截然不同。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關愛孩子,就該多用「良言」,禁用「惡語」,以免對孩子造成「語言傷害」,為了孩子,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吧。

五、改變「以孩子為中心」,能讓孩子變得有責任感。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沃土,父母是第一任教師,孩子的性格、品行、智能、習慣首先在家庭中養成。一個家庭中越是以孩子為中心,孩子就越以自我為中心。為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父母要作榜樣,經常想到別人。孩子才會有愛心,愛心是平常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結果。如當家中有老人生病時,父母應主動為老人捶背、穿衣、做飯、喂葯;當老人愁眉不展時,父母應熱心地向老人問長問短……父母的一言一行會深深地打動孩子的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深深地埋下愛的種子,這樣孩子體貼父母、尊敬長輩的意識才會逐漸形成。我和孩子每天走著上學,總是能看到一位清潔工在打掃衛生,孩子總會主動地撿起地上的垃圾,扔到她的畚斗里去,放學回家,清潔工下班了,孩子撿垃圾的行為還在繼續,我對她說:「別撿了,手多臟啊!」我還說:「地上的垃圾是撿不完的,我們是要保護環境,你只要做到不亂扔就行了,可別撿了。你看你的兩隻手,都拿滿了。」孩子一本正經地說:「那我撿一點總會少一點的啰。」看著孩子認真執著勁,我猛然覺得自嘆不如了。於是我也加入到「你丟我撿」的活動中去了,因為學習是雙向的過程,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鏡子,我們的不良習慣和不雅言語,立刻就會被孩子模仿複製;孩子的純真和樂觀,也無形中熏染著我們。向孩子學習,留住一份童心,使自己的心更年輕。

家長的微笑和欣賞勝過一切,一定要讓孩子從現在就開始愛學習,有自信,積極向上,你一天用數落的臉、嘮叨的臉、愁眉苦臉的臉、訓斥的臉對待孩子,你一天就不是好家長,以一種最美好的態度關心孩子的進步,支持和鼓勵孩子的學習,給孩子以最大的學習動力。孩子的心理是特別敏感的,教育孩子與父母的身心健康、生命快樂、人生髮展相聯繫的,為了孩子的發展,請家長先從現在起改變自己吧。

推薦閱讀:

解惑:漢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被允許佩戴刀劍的?
老人養生需從心開始
女性從什麼時候開始除毛的?
濃情七夕,連瑜珈都開始欺負單身狗了...?
美英法執意對敘動武 撇開中俄無視安理會!中方開始表態

TAG:教育 | 孩子 | 改變自己 | 改變 | 自己 | 開始 | 教育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