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漢代
錢穆先生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其實是一部演講稿,成於1955年。此等大師所述之觀點,可謂讓人嘆為觀止。這裡發文幾篇,略述一二,不求甚解,
皇室與政府
按錢穆先生所述,中國傳統政治概可認為從秦代開始,而秦代時日太短,也即秦只是漢代的開始。
中國從秦之後即開始只有一個中央政府,在這一個政府里便有一個被稱之為皇帝的政治領袖。而在秦之前的中國封建時代,曾經有很多的貴族,也即他們有他們世襲的特權。但從秦之後,世襲者只有皇帝。政府里絕沒有除了皇帝之外的第二個職位可以承襲。這應該是政治制度上的一個絕大的進步。
在封建時代,因為世襲,政府和家庭有很大的關係。而從秦之後,組織政府的是一個一個的人,而不再是一個一個的家庭。也因此,在秦之後,皇室和政府便遇到了一個大的問題,即皇室算不算是政府?而這個皇權和相權的關係也是中國政治史上一直要處理的絕大問題。
錢穆先生舉例來說,漢代的皇帝和宰相各有各的組織。
皇帝有「六尚」,即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與尚書。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人的衣服飲食起居。尚書是管理文書的,本來官職不大,後來才被弄得愈來愈大。
而宰相則有十三曹,也就是十三個部門,
因此,漢代的一切實際事權,按照法理,都在相府而不在皇室。宰相才是政府的真正領袖。
2. 中央政府的組織
漢代的中央政府組織,即所謂的三公九卿。
三公指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使大夫管監察。而所謂的宰相本意是在封建時代,貴族家庭里最重要之事為祭祀,而祭祀時最重要之事是宰殺牲牛,因此貴族天子管家的人都稱之為宰。而到了秦漢時期,因為化家為國,貴族倒下,皇家的家宰即成為國家的政治領袖。也因此秦漢時期的宰相不僅要管國家政務,他還是要管及皇帝的家務。於是在御史大夫之下設了一個御史中丞,這個人住在皇宮裡。皇室的一切事都歸此人來掌管。
至於九卿,名稱太過繁雜,暫且略過,只要知道他們的官位都是二千石。但他們是中二千石,即中央政府里的二千石,以別於地方行政首長之二千石。
九卿在當時還都屬於皇帝的私臣,因此也都隸屬於宰相,而所管亦全是國家之公事。其中還有兩個主管財政經濟的卿,即大司農和少府。大司農管的是政府經濟,而少府管的是皇室經濟。皇室是不能用大司農的錢的。當時全國的田賦收入是大宗,歸大司農管。工商業的稅收,如鹽,礦歸少府管。所以可見,皇室和政府在法理上還是被鮮明劃分了的。
但因為少府掌管皇室經費,但又同時屬於宰相,所以皇室經濟其實也是由宰相來支配的。
3. 漢代地方政府
漢代的地方政府共分兩級:即郡和縣。漢代大體上有一百多個郡,一個郡管轄十到二十個縣。中國歷史上講到地方行政,一向推崇漢朝。漢代的郡長官稱之為太守,也是二千石。他調到中央就可以做九卿,再進一級就是三公。而九卿放出就可做郡的太守。所以漢代的官級分的少,升轉極其靈活。
4. 漢代選舉制度
官員的選舉制度在秦漢之前是封建世襲。而到了漢,封建制度已被推翻,選舉制度便開始了新的演變。大約到了漢武帝時期基本趨於定型。
漢代時中央有了太學。其中的學生在考試畢業時分為兩科。甲科出身為郎,乙科出身為吏。郎官是屬於光祿勛下面的皇宮裡的待衛。而凡是做二千石官的,他們的子侄依例都要送進皇宮當待衛。在皇帝面前服務幾年之後,遇政府需要人才,便會被挑選分發。由此可見,雖然再沒有貴族世襲,但仕途其實仍為官僚集團所壟斷。
至於考乙科的吏,則會回到本鄉地方政府充當吏職。漢代規定,地方長官必須由中央指派。但郡縣吏屬,則必須由本地人充當。而辟用的權利則在長官手中。
關於選舉到中央的太學的制度則被稱之為鄉舉里選。選舉一種為不定期選舉,這種被選中的人多被稱之為賢良。而到了政府之後,政府會提出幾個政治上的重大問題來向他們請教,這叫做策問。策即是一種竹片,問是寫於其上,所以叫策問。而一道道的策問,請教賢良們發表意見,這就被稱之了對策了。
另一種選舉為定期的選舉,即每年每郡都要選出一兩個孝子廉吏舉上朝庭,這叫舉孝廉。漢代有一百多個郡,則每年至少要有兩百多孝廉被選舉出來。而這些人不會如前面所述賢良那樣有較好較快的出身。而是要去做一個太學生,然後再去做一個郎或者是吏。
由此,自漢武帝之後,漢代形成了一年一舉的郡國孝廉,這樣十幾年下來就要有兩千個人入郎署。而很快地,二三十年後,皇宮裡的郎官就全都變成了郡國孝廉。而到了東漢,漸漸地,因為郎署充斥,所以不定期選舉便被擱下,仕途只剩下孝廉察舉一途。而這一制度也由分區察舉變成了每二十萬戶得察舉一孝廉。而孝廉要去中央太學求學,畢業後再被派到地方服務。然後再經長官察舉到中央,再經過考試才能正式入仕。也因此,漢代的政府由此發展下去,我們就可以將其稱之為讀書人的政府,或是士人政府了。
按錢穆先生所說,漢代的選舉制度實在不算是一種壞的制度。但運行久了這種制度卻出了問題。如果一個人做到了太守,他便有權察舉。而如果他連做了幾郡的太守,各地方經他察舉的,便都是他的門生故吏。他們若在政治上得意,對他們原來的舉主必然會去報恩。也即必然也會察舉當年舉主的後人。如此一來,漢代選舉雖是分郡選舉,但發展到最後,名額卻永遠落在幾個家庭裡面,這便造成了後來所謂的世族門弟。他們雖然不是封建貴族,但卻是書生貴族。而在那個沒有發明紙張的時代,家中如果有藏書便會是莫大的財富,也因此這些人也就變成了書籍貴族。中國之後魏晉以下門第社會的起因也都要歸因於漢代的這個選舉制度了。
5. 漢代經濟制度
漢代的經濟制度可被稱之輕徭薄賦。漢代的稅額規定只有十五稅一,而且實際上都是三十稅一。並且在漢文帝時有長達十一年的全部免收田租。但漢代的稅制還是有一個毛病。漢代因為廢除了封建時代的井田制,因此土地所有權歸農民私有。而經濟睏乏時,土地就可以買賣,於是便形成了兼并。而一旦成了佃農,田主對其會收取高達十分之五的租金。而地主卻只向政府繳納三十分之一的田租。也即在漢代,政府只負責按田收稅,而不去理會田地誰屬。而土地在民間私有,自由買賣。這便會有兼并,會使貧者無立稚之地。以後中國歷史上的土地政策,一面羨慕封建制度下井田制的土地平均佔有,一面又主張耕者有其田,即承認土地為私產。在如此兩種觀念的衝突之下,包括王莽也曾欲把一切田畝盡歸國有,再重行分配,恢復封建之井田制,結果引生一次大的變亂。王莽失敗了,中國土地租稅問題之後也始終未得到一個合適的解決。
以上5點,兵制略去不談。按錢穆先生所說,漢代是有制度的。而且中國歷史並不是一味的專制與黑暗。如果說中國自秦之下兩千年的政治都是一樣,都只是專制兩字可以括盡,其實很是不然。
推薦閱讀:
※談談你是如何看待中美關係的?
※中國大中城市居民最頭疼的是什麼?
※香港曝光中國利器首戰中南半島:可大破美國!!
※又一個超級工程!七年建一橋 這項技術,世界現在要向中國看齊
※網 .《網:中國式人脈》 魅力贏得好人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