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是開刀治療還是保守治療_專家訪談__99健康網手機版

癌症患者是開刀治療還是保守治療 2015-03-19 13:40來源:39健康網 | |

聲明: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上海每年新發癌症近5萬例;平均每天82人死於癌症。治腫瘤,哪種方式好?腫瘤治療,有哪些新療法、新進展?出於求生的本能,每一個腫瘤患者總會糾結於是開刀?還是保守治療?很多時候,他們不得不為此奔波,求教於各式人等。曾經,人類為了和癌症進行鬥爭,創造出了三種頗有威力的「武器」各式各樣的手術刀、殺傷性極強的化療葯和不同能量的放射線。當它們與瘋長的腫瘤狹路相逢,只有一個目的:將癌細胞斬草除根,不滅乾淨絕不罷休。

  作為著名肝癌研究學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湯釗猷曾經也懷有同樣的信念。他比誰都清楚,面對腫瘤 ,一旦放走漏網之魚,必將後患無窮。然而,就在他花了半輩子與癌症「鬥法」,帶領學生潛心研究,發明了不少降伏癌細胞的「必殺技」後,湯釗猷也面臨了病人「越治越多」的尷尬。最近幾年,在這位「癌王鬥士」心頭一直縈繞著這樣一個問題到底過去百年的抗癌戰略有沒有「犯錯」?問題究竟出在哪兒了?

  抗癌就像拍皮球,拍得越重,彈得越高

  曾經,湯釗猷在門診看病時,病人常常會問這樣的問題:「湯醫生,這刀開下去,會不會趕著癌細胞往全身跑? 」那時的他總認為這是缺乏根據的天真想法,可誰能想到正是這種想法居然也包含著幾分道理。

  湯釗猷說,第一次印證「玩笑」的,是幾個接受姑息切除的晚期患者。拗不過一雙雙痛苦的眼睛,湯釗猷偶爾也會為已經錯過最佳手術期的晚期病人做些姑息性的手術切術,為的是希望以此減輕他們一些痛苦。但很快,湯釗猷就發現,這些勉強開刀的病人術後恢復並不好。而隨後的動物模型研究更是發出一個令人警覺的信號:姑息切除可能促發殘癌轉移!

  之後,湯釗猷還發現,與某些手術「適得其反」的作用相比,放療對於癌細胞的影響更為複雜。一群不幸患上肝癌的實驗鼠在被送進放療室的幾天後,體內的癌細胞果真被消滅得乾乾淨淨;可怎料等到30天後再觀察,本已低頭的癌細胞轉而發起大舉反攻,甚至癌細胞的肺轉移傾向比那些 「休養生息」的肝癌小鼠更高。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還真難以置信。 」湯釗猷的心一再被矛盾所觸動。

  就在湯釗猷反思手術、放化療與癌細胞轉移之間的關係時,《自然》、《科學》、《癌症研究》等國際權威刊物上,也頻頻出現關於抗癌「反作用」的報道。 2007年,美國科學家發現患乳腺癌的小鼠在接受化療或者放療後,一種信號蛋白立刻吹響 「集結號」指揮癌細胞向肺部遷徙。沿著「反作用」線索順藤摸瓜,研究者還發現,在癌症分子靶向治療領域十分熱門的抗血管生成藥物,其實也是把雙刃劍。這種藥物在短期內可以抑制腫瘤周圍血管生長,然而長期就會反而促進癌細胞擴散。使用這種治療方式,對晚期肝癌往往只能讓患者生命延長几個月。

  坐在電腦前,湯釗猷逐篇閱讀,仔細研究,反反覆復進行思考,逐漸理出了一絲頭緒。他說,抗癌就像拍皮球,拍得越重,反彈越高。人類與癌症較量,既要「斗勇」更要 「鬥智」,這是科學發展的必然。

  對付癌症,「有時不治療」是最好的方法

  湯釗猷在臨床中發現,癌症手術後,多數病人都會期待後續治療,他稱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否都要治療,這得看病人的具體情況,「有時不治療」是最好的治療。顯然,這個主張會引起很大的爭議,不僅癌症臨床醫生不會同意,病人家屬更不會同意。但湯釗猷指出,可別忘了這個說法有個前提「有時」。

  在查房或會診中,湯釗猷常常會提出減葯甚至不用藥,而不是加藥。因為所有藥物既有治療疾病的一面,也有產生副作用的一面。他指出,就好比有人生病在家休息,如果每日有少數親友來看望,病人會感到欣慰;但如果每日有幾十位親友來看望,這絕非好事,反而是在幫倒忙。尤其是在當前過度檢查、過度治療、過度用藥的情況下,會讓病人透不過氣來。

  而臨床實踐也發現,針對晚期癌症,除了對症治療外,過分積極的抗癌治療反而會增加病人痛苦。美國曾有研究表明,在65歲低危前列腺癌患者中,同立即啟動治療的病人相比,那些接受積極監測的患者可獲得較好的生活質量。湯釗猷強調: 「必須說明的是, "不治療"並不是指消極對待,還是要鼓勵病人盡量進食、適量活動,儘可能通過提高機體狀況與癌抗爭。 」

  此外,通常癌症患者的家屬都會認為病人要多進補一些滋補品,可以起到增強體質、提高身體免疫力及抗癌能力、防止癌症轉移和複發的目的。但這往往造成的結果便是,病人吃了很多平常不吃的東西。如果進補不當,常常適得其反,會導致癌細胞的快速生長,可謂得不償失。湯釗猷指出,因此,癌症病人越是晚期,越要和平常一樣清茶淡飯,甚至還要更清淡些。他說道:「我查房時,常常詢問病人家屬給病人帶來什麼菜,問下來大多是葷菜,很少有素菜。我一般都會提醒他們,下次帶點綠色蔬菜來。 」他表示,多吃素菜或者葷素搭配的目的是,避免進食過多葷菜,防止體內積聚熱量過多而促進癌腫生長代謝。

  「馴化」腫瘤,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湯釗猷回憶,過去每每開刀,總要在手術室苦等病理醫生的冰凍切片報告,只要是惡性的就要馬上開掉,良性的則暗自慶幸。 「現在看來,這種以病理學為基礎的抗癌思路大抵都還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他提出,對付無限增殖的癌細胞,光動刀還不夠,需要出奇制勝的第二、甚至第三招。

  這麼多年的肝癌轉移研究給了湯釗猷不少啟示:「癌症既是局部病變,更是全身性疾病,是生活環境、癌細胞、體內微環境和人體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 」因此,行之有效的抗癌方式應該是,一邊消滅腫瘤,一邊從免疫、內分泌、神經、代謝等角度綜合干預,調變腫瘤,最終令殘癌細胞改邪歸正。

  湯釗猷指出,患者如果基本康復了,就不應整日躺在床上休息,不妨選擇適當的活動方式增強體力。在湯釗猷的病人中,肝癌切除後長期堅持游泳的病人也不少,從患肝癌起到隨訪時,四、五年乃至九、十年的都有,據說身體恢復得都不錯。湯釗猷說:「據我臨床觀察,干擾素對預防肝癌術後複發是有一定作用的,因此我猜想癌症病人游泳時,體內有可能會產生內源性干擾素,從而預防癌症複發或轉移。況且活動量大了,胃口好了,抵抗力自然恢復,這也有利於激活體內自身存在的抗癌能力。 」據了解,湯釗猷雖已年過八十,但仍堅持隔天游泳,每次30分鐘,自我感覺身體狀況良好。

  而對於年齡較大,沒有游泳基礎的病人,湯釗猷常常勸他們每日去買菜。 「因為買菜比散步的效果好。這樣病人到附近菜場,挑挑揀揀,一去一來不到1小時,既達到散步目的,又有康復效果。」據介紹,通過隨訪這類病人,多數病人康復情況也都不錯。

  此外,湯釗猷還發現,在「馴化」腫瘤方面,中醫中藥顯然 「佔有一席之地」。他所在的課題組發現,將治療乙肝的中藥 「苦參素」與干擾素配合使用,可明顯延長腫瘤小鼠的生存期。而當一群不幸患上高轉移肝癌的小鼠服用一種5味中藥製劑「松友飲」後,癌細胞增殖的速度明顯放緩,向肺部轉移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加入健康交流、秋季養生(457742804)千人群,熱心醫生在線解答!


推薦閱讀:

榮耀8和榮耀V8哪個值得入手?
手機排行榜2017前十名產品對比?
手機挖礦時代來臨了嗎?
把你的舊手機改造成車載導航
先別下手買iPhone X!2018年這四款手機,個個都是爆款!

TAG:健康 | 手機 | 癌症 | 治療 | 專家 | 癌症患者 | 患者 | 訪談 | 99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