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何家英工筆和寫意精品展

何家英精品展海報

【編者按】「人物畫就是要畫形象,畫這個時代的人物的形象。」作為中國當代人物畫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何家英創造性地借鑒了中國工筆畫的傳統和西畫中嚴謹紮實的造型技法,結合當代人的審美觀點,創作出一大批洋溢著時代氣息的作品。同時,他用工筆畫里的嚴謹和情趣去建構他的寫意畫,呈現出生動的造型和講究的筆墨。讀他的畫,你會從中找到一種真誠細膩的激情和夢幻般的理想色彩。2016年4月15日,「中國藝術研究院著名藝術家系列精品展——何家英精品展」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40件作品呈現工筆和寫意之美】

本次展覽將展出何家英工筆及寫意作品近40件,其中工筆作品20件、寫意作品20件,既有各創作時期的代表作品,也有近期寫生創作的新作,如《山地》、《落英》、《大涼山的女人》、《偏梳苗婦女》等。

何家英為人物畫向當代性的轉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他的作品讓人感受到視覺的驚奇化,也讓人們獲得極大的愉悅,或傷感,或迷茫,乃至莫名的心靈感傷。何家英的作品中,最受關注的是他的工筆人物畫,而從工筆畫中派生出來的寫意人物畫同樣達到極高的畫格。何家英說:「在我看來,工筆和寫意都是手段。工筆可以描摹得比較深入細緻,寫意可以發揮得更加舒展隨性。如果用文學打比方,工筆好像是大部頭的章回體小說,嚴謹細微,最後表現出的是有質度和內涵的東西;寫意則好像是詩歌和散文,隨意閑適,最後表現出的是文人的品格和追求。」

《春城無處不飛花》 40×155cm 1980年

《落英》 90.5×350cm 1992年

《心語》 96×73cm 2002年

《丹巴麗人》 何家英 160×70cm 2007年

《日本女孩》 65×50cm 2014年

《百合依依》 56×89cm 2015年

《毛澤東詞意》 142×197cm 2015年

《偏梳苗婦女》 136×69cm 2016年

【工筆和寫意:兩種手段表現人物形象】

何家英

何家英,1957年出生於天津;1977年考入天津美院學習中國畫;1980年畢業後留校任教。他擅長工筆和寫意人物畫創作,代表作品有《山地》、《十九秋》、《米脂的婆姨》、《酸葡萄》、《魂系馬嵬》、《秋冥》、《朝·露·桑》、《舞之憩》、《楊開慧》等。

兼容中西的工筆人物畫

何家英的工筆畫創作始於80年代,《春城無處不飛花》、《街道主任》、《山地》的出現,是何家英轉向工筆、回歸傳統與借鑒西方相融合的作品,體現了那個時代農村特有的淳樸;1988年後,人們開始追求包含知識和現代時尚生活的社會價值觀,這使其繪畫對象轉向城市年輕知識女性,具有時代氣息的《酸葡萄》、《紅蘋果》、《落英》等作品便誕生了;1999年的《秋冥》是其工筆人物畫的高峰之一;進入21世紀,他又創作了《舞之憩》等作品。

何家英在工筆畫領域能取得重大成就,與他獨特的創作理念分不開。在他眼裡,繼承傳統和創新其實是「一事兩步」,哪一個都不能丟。在畫面表現上,何家英在寫實造型的基礎上,將傳統線描與西方人體的結構、透視等有機結合,又保持傳統中國畫線的主體。何家英認為,「用工筆去表現現實的人,並且能夠具備一種藝術精神高度,這本身也具有了一定的創造性。這就是價值。如果說我具備的一點兒特點,那就是把人物畫得更深入、更概括,把中西法融合得天衣無縫。」

《街道主任》 112×91cm 1981年

《街道主任》局部

創作於1981年的《街道主任》是何家英的第一幅工筆作品,也被譽為20世紀80年代中國工筆畫真實和獨立的一道分水嶺。畫面描繪的是一個典型的街道婦女主任的形象。「她是個活生生的人,她具有小市民的習氣,心裡頭可能也有某種陰暗的東西,她有權利,欺負人,挺霸道的,也在做著服務工作,所以這就是人性的善和惡的雙重性格,因此,街道主任的出現就是我的作品進入現代化的一個關鍵,一個轉折。」在這裡,他實現了當代中國工筆畫的兩個突破,即寫實的突破與題材的突破。

《山地》 136×166cm 1983年

創作與1983年的《山地》使人們看到何家英一種新的美學思想的成熟,即「衡中西以相融」。畫中的老漢頂著午時的太陽墾荒,他赤裸的雙臂、粗大的雙手、結實的肌肉生動地展現在人們面前。畫中的石壩、小草都是通過直接寫生得來,黑石頭採用特技辦法「打蠟」,直接染出肌理的效果,石壩、鎬頭等先勾線,經色墨互破沖洗出來。畫面語言完全是純正的中國畫用筆,線條組織也是工筆畫的,但人物的線條、造型卻偏向西式。

在何家英的工筆人物畫中,女性形象佔據了絕大多數,其中既有古代仕女,也有現代的女子,還有人體的寫真。對此,他表示,女性自古以來都是被表達、被審美的對象,因為她們身上存在各種各樣詩意的美的形態,在生活中,女性之美遠遠超越了男性之美。在對女性的表達上他是理想主義的,他遵循著古典主義藝術的法則。

《十九秋》 110×170cm 1984年

創作於1984年的《十九秋》以獨特的藝術面目抓住了一個十九歲農家少女的心理狀態與金秋季節環境的微妙關係。何家英將普通的場景以夢幻般的世界呈現出來,在大膽的西洋畫構圖中,大片強烈的紅色形成油畫般絢麗的環境色彩,而樹榦的粗獷和人物的柔細則形成了遒勁與淡雅的線的對比。

《秋冥》 203×151cm 1991年

《秋冥》局部

創作於1991年的《秋冥》是何家英工筆人物畫的最佳代表之一。畫中女孩抱膝坐在滿是黃葉的樹下,歪著頭趴在雙膝上沉思,烏黑的短髮一絲不亂,白色的衣裙使人物形象在金黃色的秋景里顯得楚楚動人。這幅畫的細節處理的尤為精心,例如少女的毛衣是何家英將蛤粉調和後灌入針管,擠出如毛線般的線條,再一針一針的「織」上去,表現出的質感令人驚嘆。

《朝·露·桑》 何家英 200×148cm 1992年

《朝·露·桑》畫的是一群採桑的農家姑娘,人物造型樸實、健美、大方,帶有清晨的朝氣、露珠的瑩潔和桑葉的鮮嫩。作品把西畫元素自然融合在筆墨色彩之中,保持著中國畫傳統的純正品味,畫面效果又相當清新。

從工筆畫中派生的寫意人物畫

90年代中期開始,何家英開始了創作上的轉型期。他在寫意人物方面的創作上著力更多,在作品數量上也有所增加。這些人物畫延續了他的工筆作品的很多創造,如人物造型、色彩等。其用筆的特點是何家英工筆畫「提速」後的結果;其色彩仍然保持著畫家一貫的敏感與細膩。這些作品在中國當代美術中仍然有著鮮明的特點。

對於寫意畫,何家英認為它追求文雅、淡定、超世,飽含中國文化的哲理、境界、玄思……這是他感興趣的東西。「一個中國畫家,如果只畫工筆,是不完整的中國畫家。」而關於工筆畫和寫意畫的關係,何家英認為,「我的工筆畫與寫意畫相互作用——工筆畫里注入寫意性,寫意畫中注入精緻性。總體來說,我的工筆畫得比較大方、磊落,其中的趣味性和繪畫呈現出開合的力度都是寫意因素。而寫意人物則力求達到精到和傳神。繪畫最怕匠氣,原因是面面俱到或面面俱不到。無論工筆寫意,著眼處要求畫家的精氣神凝聚起來,描繪到位,但需要放鬆的地方則意到筆不到,不畫也應具有畫意。」

《孫中山在天津》216×105cm 2004年

創作於2004年的《孫中山在天津》描繪了孫中山最後一次蒞臨天津時在國民飯店發表宣言的情景。孫中山此時已經病入膏肓,但是他的身軀依然挺拔,神色態依然堅韌,充分顯示出一位卓越政治家甘為祖國獻身的風骨和堅韌不拔的革命精神。畫中人物厚重的中式長衫、寬檐帽均以墨線勾出,線條粗獷率意;面部以素描法為之,五官立體,以赭石渲染出陰影,通過微妙的光影變化和明暗轉折刻畫出準確的結構,頗具寫意畫的意趣。

《楊開慧》 102×165cm 2011年

創作於2011年的《楊開慧》是何家英以建黨九十周年為命題所畫的作品。以往表現楊開慧的許多畫作常塑造概念上的英雄形象,一般著墨於光輝高大的形象特徵。何家英卻畫了她一手哺育孩子,一手執筆寫信的普通情景,在此,何家英更希望賦予楊開慧一個人本身的人性,「她是革命工作者的同時又是孩子的母親」,這樣一個雙重身份的革命者更能觸動觀眾的心弦。畫中人物的衣服都以粗簡的線條快筆畫出,只在面部、手部細緻的刻畫,背景簡單而開闊。

《侗族女孩》 59×95cm 2012年

何家英在今年創作了一批以少數民族為主角的寫意畫,包括《侗族女孩》、《大涼山的女人》、《偏梳苗婦女》、《丹巴麗人》等,這些作品用粗獷肆意的線條、濃淡乾濕的墨筆表現出人物的美好特徵。

《大涼山的女人》 64.5×57cm 2015年

【像讀詩一樣品味何家英的畫】

何家英以融寫實精神和東方詩意為一體的作品向我們展示了當代中國畫發展成功的個案。在當代藝術思潮中,他以唯美方式重彰了東方所獨有的和諧與大美的境界,他的許多作品都洋溢著飽滿的時代精神,正如畫家方增先所說:「一改當時流行的概念化程式,使趨於僵化的中國人物畫重新獲得了感知、表達現實生活的能力。」

對於自己的創作,何家英表示:「在寂寞困苦的年代,我每天12小時沉浸在工作里,一張畫小的至少畫一個月,大的就是幾個月。其實每一個行當,都是修行的過程,探索一種真諦,更廣更深,才能見到"廬山真面目』。」

有人說,品何家英的畫,像讀一首詩。他用敏銳的雙眼捕捉到了詩意的境界,形成了既有現代氣息,又有個人程式的繪畫語言,在完成對當代人視覺修正的同時,也使作品具有了天然的道德意義。


推薦閱讀:

于非闇花鳥畫精品《擬馬麟筆意》
玉雕精品欣賞、一三四、【玉雕大貴、羊年吉祥】
命理精品
台北故宮藏龍泉窯瓷器精品集錦
江蘇教育學院精品課程6

TAG: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