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上已有緣起性空之禪定感受,座下是否可以直接提念觀覓心法?心法?
弟子問:上師,若座上有了緣起性空的禪定感受,座下是否可以直接提起「心在哪裡、本體是什麼」之念?
上師答:可以的。
成熟口訣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前行破除心房。前行破除心房又分為決斷心之根本、尋覓心之過患、共同觀察心之來住去和不共觀察心之自性而抉擇為實相大智慧。在共同觀察心之來住去時,前面通過觀想,後面達到它的見解。前面的觀想能斷絕實執性的概念,相對已經知道一切萬法的本體是什麼。若能把這種道理納入心相續之中,在現實生活中無論生活多麼遷變,內心之中的起伏就不會那麼強烈。雖然由於我們的禪定沒有圓滿赤裸的緣故,斷絕煩惱之根恐怕不太現實,但仍然可以減輕很多煩惱。
比如有一個人非常喜歡我前面的這個玻璃杯,但是他卻從沒有想過,有一天這個杯子會碰到什麼東西碎掉。如果有一天,這個玻璃杯真的碰到比它更堅硬的東西,碎掉了,這個人的內心一定非常痛苦。為什麼呢?因為他沒有認識到,玻璃杯是因緣和合而成,一旦碰到比它更堅硬的東西,因緣會分離,就會破碎的這個道理。如果他能認識到這個道理,當他擁有這個玻璃杯的時候,就會珍惜;但是當這個玻璃杯破碎的時候,他內心情緒的起伏也不會很大。
如今有很多人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會「想不開」,甚至因「想不開」而跳樓、跳河自盡的人比比皆是。很多人是因為世間太痛苦而進入佛門的,但是進入佛門,並不意味著從此以後人生的路途上再也沒有磨難與坎坷,而是由於我們已經知道一切萬法的本性是虛幻,一切事物皆是因緣和合而成的道理,即使在人生的艱難時刻,不是說內心沒有煩惱了,相對而言,煩惱會少一點。我們修行的目的也是為了減輕自己的煩惱,甚至達到完全沒有煩惱的地步,所以修行共同觀察心之來住去,前面的觀想是為了斷絕實執性的概念,減輕自己的煩惱,後面則是為了完全斷絕煩惱之根。
所以在座下的時候時時提著這樣的心,觀待自己,完全可以。但是絕不能走個過程。比如「心在哪裡?」「心哪裡都沒有。」「為什麼?」「《金剛經》說:『過去的心不可得,現在的心不可得,未來的心不可得。』」
問題和答案一瞬間就出來了,說明還是走個過程。最怕的就是,在你出定的時候,由於心在散亂,當提到「心在哪裡」之時,匆忙之下不去觀察,再遇到第二個事情,比如有人問你「你在哪裡」?你總不能說「我在觀心,沒空給你回答」,所以,還要及時給他回答,那麼在短短的時間裡要知道「心到底在哪裡」等,這些都是走個過程。說一千道一萬,總歸到一句話,就是修行要細緻。
只要修行不走過程,決定直接會有如夢如幻的感覺。若要是走個過程的話,如夢如幻就會成為一種「後知後覺」的感受。當睡覺醒來的時候,會感覺「如夢如幻,一切都是虛幻」,但是當你處於夢境之中,還是那麼真實——往昔去世的人,在夢裡和你說話了,和你一起出去玩、一起吃飯……在夢境之中,我們覺得他是真正的存在,但醒來之時,又「意識」到,一切「如夢如幻」。
以上是弟子根據大恩根本上師普巴扎西仁波切講法錄音整理。若有錯謬,即在大恩上師及道友們面前發露懺悔!嗡班匝兒薩埵吽。
願您永具菩提心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