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體系為何如此脆弱
2008年9月,以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為標誌,國際金融危機迅速向全球蔓延。在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中,許多知名金融機構遭到重創,其脆弱性暴露無遺。對於金融體系的脆弱性,長期以來學術界有過很多研究。認真梳理這些研究成果,對於增強金融體系的抗風險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關於金融體系脆弱性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馬克思。馬克思針對1877年經濟危機中大量銀行破產的現象,在揭示生產過剩導致經濟危機的基礎上,闡述了銀行危機產生的根源。他認為金融體系加速了私人資本轉化為社會資本的進程,同時由於銀行家剝奪了產業資本家的資本分配能力,為銀行信用崩潰埋下了隱患,自己也成為引發金融體系危機的最直接原因。這是最早從信用制度的角度來分析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隨著金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學術界對於金融體系脆弱性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美國經濟學家埃文·費雪是最早開始對金融體系脆弱性問題進行比較深入研究的學者。20世紀30年代,通過總結前人研究成果,埃文·費雪提出金融體系的脆弱性與宏觀經濟周期密切相關,很大程度上源於經濟基礎的惡化。他的這一理論對於1873—1879年美國經濟不景氣、1929—1933年全球性經濟大蕭條具有很強的解釋意義。後來學者們關於金融體系脆弱性的研究開始淡化經濟周期的影響,而是認為即使經濟周期沒有到衰退階段,金融體系脆弱性也會在外力或內在偶然事件的影響下激化成金融危機。特別是在金融市場膨脹發展、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漸漸脫節的背景下,金融體系的脆弱性會不斷增強。系統地提出「金融體系不穩定假說」的是美國經濟學家海曼·明斯基。他對資本主義繁榮和衰退的長期波動進行了分析,認為在延長了的繁榮期中就已播下了金融危機的種子。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信用創造機構和借款企業的相關特性使金融體系具有天然內在的脆弱性,這種脆弱性主要來自於借款企業的高負債經營。海曼·明斯基認為,造成金融體系脆弱性還有兩個可能的原因:一個是代際遺忘,是指由於上一次金融危機已經過去很久,一些利好事件推動著金融業的繁榮,金融機構對眼下利益的貪慾戰勝了對過去危機的恐懼;另一個是競爭壓力,是指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出於競爭的壓力而作出許多不審慎的貸款決策。有的學者也通過研究認為,眾多銀行和銀行監管者們易於染上「災難短視症」,即隨著時間推移,人們傾向於低估那些低頻率外部衝擊事件發生的概率,銀行在不知不覺中承擔了較大的風險,使自身陷入周期性的危機之中。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關於金融體系脆弱性問題的研究掀起了新的熱潮,並出現了許多新觀點。比如,有的學者認為,政府對金融機構的隱形擔保和裙帶資本主義也是導致金融體系脆弱性的主要原因。有的學者提出了「安全邊界說」,認為金融體系脆弱性正是建立在安全邊界的變化上,即那些緩慢的、不易察覺的行為對金融機構的安全邊界進行侵蝕,由此產生金融體系脆弱性。有的學者將信息不對稱概括為金融體系脆弱性之源,認為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利率和抵押水平的提高會產生逆向選擇效應和道德風險效應。
此次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國際金融危機,引發了全球金融和資本市場的劇烈動蕩,也引發了學者們對金融體系脆弱性的進一步思考。一些學者認為,不完全信息、激勵機制、金融市場的流動性、不健全的市場基礎和系統動蕩五個方面的薄弱環節,是導致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還有許多學者從寬鬆的貨幣政策、嚴重的全球經濟失衡以及外匯儲備劇增、過度的金融創新和槓桿效應、金融產品高度複雜性及金融監管的有效性等方面,對危機成因進行了分析。一些學者認為,從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可以看出,系統性風險往往來自系統中最脆弱的機構和領域,並因為系統內部的關聯性而不斷傳染和蔓延。因此,所有金融機構都應恪守審慎經營原則,不能過度承擔風險。
推薦閱讀:
※香港康宏金融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你的投資信仰,決定你的投資成就
※如何解讀 2015 年各大銀行的中報?
※美股跌不跌?哀股漲不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