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代清官自勉佳聯欣賞

古代清官自勉佳聯欣賞古代官員沒有發表施政演說的習慣,也沒有報刊雜誌發表長篇文章的地方,因此從宋代起就開始在官署衙門撰題對聯,以表明自己的官風、心跡,對施政綱領,對建立威信、貫徹政令確實起到了積極作用。一副對聯言簡意深,不但醒目,還可久存,此舉至明代就已多見,到清代則幾乎成了各級官衙普遍的故事了。在古代封建社會,吏治敗懷,貪污成風,難免有口是心非之徒,但也不缺潔身自好,廉潔自律的官吏,並留下許多廉政佳聯。一肩行李,試問封建官場有幾?兩袖清風,且看蘇州太守如何?這是江西靖安縣況鍾墓後清風亭一副對聯。況鍾(1383---1443),字伯津,江西靖安人。任蘇州知府13年,剛正不阿,執法如山,勤於吏治,廉潔奉公。上任之初,即清理積案,平反冤獄,除暴安良,深受百姓愛戴,是歷史上著名的清官。他死於蘇州任上,歸葬靖安故里。上聯中的"一肩行李",化自況鍾離開蘇州赴京時寫的詩:檢點行囊一擔輕,長安望去幾多程。停鞭靜憶為官日,事事堪持天同盟。在貪污納賄盛行的封建社會官場中"檢點行囊一擔輕",是極為少有的。下聯中的"兩袖清風",謂居官廉潔,除兩袖清風以外,別無長物,典出都穆《都公譚纂》卷上:"于少保(謙)嘗為兵部侍郎,巡撫河南,其還京日,不持一物,人傳其詩云:絹帕麻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閭閻,借指平民。況鍾自己也在"赴京詩"中寫道:清風兩袖去朝天,不帶江南一寸綿。慚愧士民相錢送,馬前灑酒淚如泉。此聯語樸實無華,極切亭名"清風"二字,高度概括讚揚了況鍾清正廉明的高貴品德。並勸戒後來為官的人們。張伯行,儀封人,儀封即今焦裕祿任過縣委書記的河南蘭考縣。康熙二十四年(1685) 他24歲考中進士,以內閣中書任用,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看中他很有才幹,便派出搞黃河修治工程。他通曉河務,督修堤岸二百里,走馬上任,正逢荒年,他傾家財運糧救濟災民,並載數船棉衣,糧錢分發給凍餒戶。康熙皇帝南巡,駐蹕江寧,讚揚張伯行是"江南第一清官",即升拔為福建巡撫,後轉任江蘇巡撫。 任巡撫時,他發布一份安民告示,叫《禁止饋送檄》,全文如下: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雲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文字簡潔,琅琅上口。張認為當官不能牟取白姓一絲一粒、一厘一毫、一分一文不義之財。數量雖微也是民之脂膏,雖說交際是人之常情,來路不幹凈也傷廉恥。所以禁止饋送。張伯行他的前輩,嘉靖年間有位叫錢顯的藩司參議,令所屬官衙都要貼類似如上的對聯:要一文,不值一文,難欺吏卒;寬一分,民愛一分,見佑鬼神。上聯直刺那些愛鑽錢眼的貪官污吏;下聯則說明官愛民與民愛官的關係。《七修類稿》載明代弘治年間吏部尚書王恕,為官清廉,任人唯賢,曾題聯懸於吏部大堂:仕於朝者,以饋遺及門為恥,仕於外者,以苞苴人都為羞。"饋遺"、"苞苴"均指賄賂。此聯告誡人們,切莫以賄賂買官賣官,並以此自律。清代余小霞不僅很會寫詩,而且很是清廉,深受人民喜愛。他任三防主簿時的衙聯為:與百姓有緣,才來此地;斯寸心無愧,不鄙斯民。他為桂林知府寫的儀門對聯也很有名:此是公門,裹足莫干三尺法;我無私謁,盟心只凜一條冰。那些想循私舞弊的人見此,免不了要心寒腿軟。為官者,責任重大, 南宋有個余玠,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兼有軍政大權。他一到任,就在行署大門自題對聯:一柱擎天頭勢重,十年踏地腳跟牢。橫批是「靠實功夫」;對聯表明他肩負重任,腳踏實地,以十年為期,治安全蜀的決心和意志。清代寧波府郡署有一任太守寫過如下的對聯:念厥職非輕,休戚與六邑相關:曰慎,曰清,曰勤敏;求斯心可問,是非唯群言是度:不寬,不猛,不因循。表示了自己重職守、勤政事、興群言、慎舉措的作風。為官者,應愛民如子,關心百姓疾苦。清代畫家鄭板橋,早年生活貧寒,四十九歲時,當上了山東范縣知縣,五年後又調任濰縣知縣。他自己表白,當官是想「得志加澤於民」,他經常穿著布衣,到鄉村田間關心農作,他不擺官架子,以至老人們和他見面時,還不識他是知縣。六十一歲憤而罷官,去官的那一天,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畫象以祀,並為建生祠。離開縣衙門,兩袖清風,兩書夾板,一具阮弦,就是他全部財產。正如他在一幅畫竹題款中,寫道:烏紗擲去不為官,囊囊蕭蕭兩袖寒。他喜歡畫竹,在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題款曰: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幅畫是送給大官的,勸告做官的應該時時刻刻想到百姓的疾苦。清代潘先珍,任蓬溪縣令時,在縣衙三堂自題一聯:扣心自慚興利少,極目只覺曠官多。他捫心自問,覺得為民興利太少,深感慚愧;同時,又看到不為民辦事,甚至魚肉百姓的官吏太多,警戒自己不做曠官。由於他為官廉明,被當地百姓稱為"青天"。清代余雲煥所撰與義府大堂聯,也是以聯告誡,聯曰:不要百姓半文錢,原非異事;但問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此聯告誡官吏,不拿百姓半文錢是起碼的為官之德,並非什麼特殊的事迹,更重要的是要問一問享受著國家的俸祿做出了什麼政績,也就是說不光要廉政,還要勤政,要有功於民。清代山東金鄉縣令王玉池這樣提醒自己:眼前百姓即兒孫,莫言百姓可欺,當留下兒孫地步;堂上一官稱父母,漫說一官易做,還盡些父命恩情。如清代武承謨任無錫縣今,在接印前一日就懸掛了四副對聯作安民告示。其中衙前照壁上的是:罔違道,罔怫民,真正公平,心斯無怍;不容情,不受賄,招搖撞騙,法所必嚴。大堂聯為:人人論功名,功有實功,名有實名,存一點掩耳盜鈴之私心,終為無益;官官稱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幾件懸羊賣狗的假事,總不相干。這些對聯語露冷鋒,話帶刀音,好人感到快意,歹徒覺著無情,聯語一貼出,「四鄉人皆聚觀」,「時先聲所奪,平日紳衿之出入縣庭者,皆悚息危懼,右避至他省者」。清代清官的趙慎畛在桂林府衙所寫對聯,更是表達了其克已奉公廉潔的決心:為政不在言多,須息息從省身克己而出;當官務持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河南內鄉縣衙大堂楹聯更可謂擲地有聲,把貪污害民提高到欺天負國的高度。其聯曰: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負民即負國,何忍負之。清代張鼎任徐州兵備道,統兼軍事、航運、海防.權益極大,他的道署對聯就是要表明自己官心似水。對聯寫得也很藝術:地當黃運之中,水欲治,漕欲通,十里河流,涓涓都從心上過;官作軍民之主,寬以恩,嚴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來。當官常法嚴法慎。清代古文學家呂璜遭冤獄十五年,昭雪後任浙江慶元縣知縣。他的大堂對聯立意是:我不判錯案,你也別錯告人:我也曾為冤枉痛入心來,敢糊塗忌了當日?汝不必逞機謀爭個勝去,看終久害了自家。清康熙年間,徐士林任桌司(相當於高級法院院長)時,在大堂自題楹聯:看階前草青苔綠無非生意,聽牆外鴉啼鵲噪恐有冤魂。此聯意思說:看到院里草木春濃,要惦記百姓生活的安定;聽到牆外鴉鵲啼叫聲;要想到是否有錯案冤獄。由於他體恤百姓,斷案精細,史書上稱讚他"治獄如神,多決疑案"。往事越千年,但今天官員腐敗案件時有所聞,遠華走私案、胡克傑、胡長清受賄案……一件件觸目驚心,我們編緝佳聯不是在提倡學古人,而是借鑒與告誡 ,當你走在平坦大道上要謹慎小心。唐代杜荀鶴《涇溪》詩云:涇溪不險人竟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在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這首詩雖說是寫溪水,但給為官者也是深刻的的啟示。


推薦閱讀:

論古代詠史詩的基本形態
古代兒童這麼萌,不信請看詩人筆下
【名家解讀古代文學】傅隆基:忠實原著,超越原著
蘭台說史·古代真實的「摸金校尉」到底有多神?
[轉載]古代詠梅短詩300首(下)

TAG: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