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認識多元性別:LGBTSQQ

編者按:學者李銀河公布自己與跨性別者的戀情,引來媒體與公眾的諸多討論。如今的輿論少了歧視,多了寬容,但同情式的祝福顯然流於表面。如何理解日漸複雜、多元的性別概念?這篇來自台灣的文章對LGBT等常見類型做了清晰的介紹,相信基於平等的尊重要從理解開始。

◎ 王振圍 / 台灣好性會秘書長

簡單地說,「同志(Tonzhi)」是一種身份認同、自我認同,也是一種族群的認同、文化的認同。這個詞出現 1970 年代香港同志文化之中,在 1989 年,香港導演林奕華籌辦香港第一屆同志影展,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國父革命的名言,鼓勵同性戀者共同參與,讓同志文化與大眾文化連結。這裡的「同志」是取「相同志向」的意思,指愛戀的對象是同一種性別的人,從這裡開始,同志不只是「同性戀者」,而變成一種政治的認同、族群認同,成為一種對同性愛好者的集體號召。同志一詞是晚近新出現的名詞,自 1989 年至今約 20 年,但過去中國歷史中,春秋時代衛國彌子瑕、衛靈公的「分桃」、戰國時代魏國的「龍陽君」、漢朝漢哀帝與董賢的「斷袖」,都曾被作為同性愛戀的代名詞。表面上,同志都是喜歡與自己相同性別的人,事實上,同志族群中,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歐美以 LGBT、LGBTQ、LGBTQI、LGBTQQ 等方式來代稱同志族群,每一個字母都代表一種同志身份的類別,而這裡則是採用台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主張的 LGBTSQQ 來介紹同志族群。LGBTSQQ 各是代表哪 7 個同志身份呢?分別是女同性戀(Lesbian)、男同性戀(Gay)、雙性戀(Bisexual)、跨性別(Transgender)、直同志(Tonzhi-friendly Straight,對同志社群友善的,並願意成為同志社群一員的異性戀)、酷兒(Queer,泛指受異性戀霸權的性體制所壓迫的性與性別邊緣的,且接納自己與別人的差異的人)、疑性戀(Questioning,質疑或不確定性別/情慾固定認同的人)身份的同志,這裡的定義,不以標準化的工具來判定一個人是否為同志,而以個人自我認同自己是同志的一份子,就是同志,也就是說,我們無法從任何測驗、口頭問答、行為標準來知道一個人是否為同志,而強調個人認同同志身份、同志族群,進一步自我認同為同志。

L:Lesbian

Lesbian是女同 性 戀 者 的 代稱,源自於古希臘詩人 Sappho(西元前 625~570 年 ), 她 居 住 在 Lesbos 島,創作許多女人間愛情的詩作, 20 世紀末,歐美女同志社會運動社群,主張以 Lesbian(Lesbos 島上的居民)來自稱,以區隔當時 gay 一詞,僅關注到「白人、男性、中產階級的同性戀」的意識型態。在華人地區,Lesbian 被簡稱為拉子(Les)或拉拉,最早是在台灣女同性戀作家邱妙津的《鱷魚手記》(1994)一書出現,後來成為女同性戀社群普遍指稱自己的術語之一。拉子文化中,又以認同分為T(踢,Butch)、婆(P,Femme)、不分。「T」取自 Tomboy 的第一個字母,是較為陽剛的女同性戀,但隨著陽剛氣質定義的轉變與多元,T 還分成鐵 T、哈雷 T、娘 T、沙 T、小 T……等;「婆」原先是指 T 的老婆,較具陰柔氣質,相同的,婆又被分為好婆、傻婆、T 婆、烈婆、八婆……等;在二元的陽剛與陰柔氣質大受挑戰後, T、婆變得難以從外表、言行被指認,「不分」的認同,成為一種新的自我認同,有的女同性戀不再以 T、婆來界定自己,稱自己為「不分」。

G:Gay

相對於拉子,「Gay」是男同性戀者的代稱,取自「快樂的」字義,以對抗 Homosexuality 這個將同性戀病理化的醫學辭彙,展現男同性戀的認同驕傲與自信。在台灣,男同性戀依主動照顧者、被動照顧者的角色主要分為葛格(簡稱哥)、底迪(簡稱弟)及「不分」。有的人會因為自己陰柔的性彆氣質,自稱為解姐(簡稱姐)、妹子,有時會戲謔地稱彼此為叔、伯、爺、姑、姨、姥。

但應留意的是,哥常被連結成男同性戀伴侶中年齡較大的、較有經濟力的、性愛角色為1(Top,插入者角色)、身高較高者,弟變成年齡小、依賴任性的、性愛角色為0(Bottom)、體型嬌小者,這些都是錯誤的刻板印象,雖然自我認同為哥或弟,群體內還是有很大的差異,刻板印象反而容易讓部分男同性戀刻意地為了符合哥或弟的形象,勉強自己做出符合大眾所期待的、同志文化所規範的哥或弟的言行舉止。許多男同性戀懷抱「哥-弟」愛戀關係的嚮往,但也有很多「葛格戀」、「底迪戀」,哥與哥交往,弟與弟交往的伴侶模式,女同性戀也相同會發展出「TT戀」或「婆婆戀」的交往模式。總而言之,同性戀的伴侶關係較不受異性戀一男一女刻板印象的影響。

B:Bisexual

Bisexual 是指雙性戀者,其愛戀對象與情慾對象可以同時接受男性或女性。相對於雙性戀者來說,同性戀、異性戀就是「單性戀」。部分雙性戀主張「愛人是愛一個人,而不是愛一個性別」,性別是一個人眾多特質之一,而不是選擇伴侶的最重要因子。雙性戀者常因受社會規範影響,選擇單一親密伴侶,選擇同性伴侶,會被當成同性戀者,選異性伴侶,會被當成異性戀者,雙性戀往往變得隱形而不易見,同時得承受雙重衣櫃──受到同性戀與異性戀的雙重排斥,日常生活中在異/同性戀之中進退兩難,在異性戀的世界中需要掩飾甚至否定自己的同性愛欲;在同性戀的世界中則需反過來掩飾甚至否定自己對於異性的愛欲,以致必須屈就於異/同性戀其中的某一方,尤其在日常談論同志的對話中,往往有「單性戀中心」的意識型態。在面對「恐同」且「恐雙」的社會氛圍中,常使雙性戀不能自在的做自己。

T:Transgender

這裡的 T 並不是女同性戀角色的 Tomboy,而是 Transgender──跨性別,簡稱 TG,字首trans 的中文字義為「跨越」、「轉換」以及「超越」,所以 transgender 有跨越性別界線的意思。廣義的 TG 是指在性別上的跨越,像在性別認同、性彆氣質、行為舉止、外貌與裝扮、聲音或是生理性別……等等的展現上,不受限於主流社會僅以男女二元標準的都可以說是跨性別。狹義來說,跨性別可分以下 7 類,分別是CD、TV、TS、Intersex、Drag、嘻嘻男孩與陽剛 T。CD/CDS(Cross Dress,扮裝),是指偶而透過男扮女裝或女伴男裝,能滿足扮裝的慾望,時下年輕人喜愛的 Cosplay也是扮裝的一種;TV(Transvestites,扮異性),是在日常生活中穿著與自己生理性別相異的服裝,或以另一性別的社會角色過生活者;TS(Transsexual,變性),是自我認同的心理性別與生理性別不一樣的人,希望能透過使用賀爾蒙或是手術來改變其性徵,生理轉換的程度,可能因為個人條件、環境因素、以及主觀喜好,而停留在性別光譜上的任何位置終此一生;Intersex 是指天生兼具二性生殖器的人,俗稱陰陽人、雙性人,其實 Intersex 是有自己適應環境,與別人生理不同的能力,但有的 Intersex一出生就被父母或醫生強迫選擇了一個性別,像藝人利菁就是被父母決定成男生,但後來還是選擇當自己,選擇做女生;Drag(反串秀者)是指為演出而扮裝的人,但應注意反串的過程中,是否醜化所扮演的另一個性別;嘻嘻男孩(Sissy Boy)與陽剛 T(Tomboy),是性彆氣質的展現上,與在其社會建構的性彆氣質生理性別不同的人。

跨性別小詞庫

FTM / F2M & MTF / M2F:Female-to-male & Male-to-female 的簡稱,前者指的是女跨男,後者指的是男跨女。

MaleLesbian & Female Gay:「男體女同」及「女體男同」,前者指的是生理性別為男生,但是心理性別為女生,愛戀對象也是女生的人;後者指的是生理性別為女生,但是心理性別為男生,愛依戀對象也是男生的人。

S:Tonzhi-friendly Straight

在英國有人稱同性戀為 Bent(彎曲),所以 Straight(直人)就成了同志社群給異性戀者的昵稱,異性戀男性就變成了「直人男」或「直男」,異性戀女性就是「直人女」或「直女」。有些直人不但沒有恐同症(Homo-phobia),且認同同志,支持同志的活動,這群認同同志、對同志友善、顛覆性別霸權位置的異性戀者,我們稱他們為「直同志(Tonzhi-friendly Straight),另一個同義字是 Straight Allies(異性戀盟友),他們是異性戀,卻勇於挑戰異性戀霸權所帶來的污名,接納同志,有時也得承受流言蜚語的中傷,但相較於有些無法面對內心恐同、大舉反對同志旗幟的同性戀者來說,直同志真是同志社群的一員,更是同志平權重要成員。

Q:Queer

Queer 原意是怪胎、變態,是用來罵人的話,但有的同志以酷兒自稱,酷兒是台灣作家紀大偉對「Queer」的翻譯,泛指在性與性別社會階層中邊緣的一群人,接受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以邊緣者自居,並且自豪於自己的差異。Queer 被翻譯為「酷兒」,取自形容青少年的「酷」字,同時也具有「桀傲不馴」的意涵,Queer 不是乖乖牌的同志形象,常常被社會視為變態,因為怪而難以被定義。有的人用 LGBTQ 來代表同志社群,第 5 個字母 Q 就是 Queer。

Q:Questioning

疑性戀(Questioning)是 LGBTSQQ 中最後一個字母,什麼樣的人會稱自己為疑性戀呢?疑性戀又稱為流性戀,是指「質疑固定的性別或性傾向認同的同志、對未來性別認同與情慾對象的性別彈性保留探索的空間」。相較於「疑性戀」,應以「流性戀(Fluxion)」為性別/性傾向流動認同的人命名會更為適合。第一種是正在認同自己性傾向的人,不知道自己是異性戀,雙性戀,同性戀還是什麼戀;第二種是認為不需要性別或性傾向認同的人,根本地對人有單一種、固定的情慾或愛戀的性別對象是質疑的,有的會認為自己的性別、性慾或愛依戀的性別對象是流動的;第三種是稱自己為沒有性別的人。簡單來說,疑性戀/流性戀就是對於固定的性傾向認同質疑或不確定的人。疑性戀/流性戀不強調穩定的、單一的性別認同或性傾向認同,反而質疑性別二分的假設,接受性別或性傾向的流動性,或認為不需要依靠性別而活。

人人都可以是同志的一員,只問妳願不願意接納同志、認同同志。從 LGBTSQQ 七種同志身份類屬來看,可以發現雖然叫「同志」其實非常不同,同志社群中更因為年齡、性別、性傾向、階級、國籍、族群、城鄉、種族,而有很大文化上的差異,我們很難說同志都是怎樣的,老年同志和青少年同志受著時代差異的影響,原住民族各個文化不同,對同性愛戀的認同與解釋也不同,高雄與台北都會區的同志與在鄉村的同志生活不同,女同志可能較常得面對性別歧視,但男同志又較女同志常得面對性傾向歧視,或傳宗接代的壓力,如果是低收入的同志、身心障礙的同志,將會有更弱勢的處境,需要更多的關注與關心。所以,看到任何同志的訊息,一定要有意識地覺察,這是指哪一種條件下的同志,而不能概括而論。

本文由作者授權 「政見」 刊登,如需轉載請與作者聯繫。

台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簡稱好性會)是一個非營利社會團體,旨在以尊重多元的精神,藉青少年、性與性別議題,進行文化、學術、教育上的交流,使人生與社會至於臻善。

* * *

最新合輯下載:

Dropbox:http://goo.gl/DSi8XY

豆瓣閱讀:http://t.cn/R7TKiCP

百度網盤:http://t.cn/R7YvMHe

近期文章推薦:

回復1210可見:以和諧之名:司法調解下的家暴陰影

回復1126可見:非gay勿擾:同性戀的形婚廣告依然充滿傳統價值觀

回復1103可見:《人民日報》如何談論跨性別人士:愈發接納和理解

* * *我們是政見(CNPolitics),歡迎關注,也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轉發給好友。政見出品的內容均為原創,個人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及網站鏈接 CNPolitics.org;媒體機構(含各類網站及微博、微信平台)轉載請聯繫授權:Webmaster@CNPolitics.org。歡迎推薦或自薦研究成果,來稿請致上述郵箱。回復日期可瀏覽當日文章,如0101。


推薦閱讀:

為什麼剛開始學英語要從未認識的字詞開始!
認識佛教(釋教三字經)~ 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2)
你只要認識這幾種草,你就知道該怎麼對付毒蛇了!
從REGAL麗格來認識日本的鞋履工藝
好萊塢女星,你認識有幾位?

TAG:性別 | 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