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易》塑造了中國人的思維模式

周易是本什麼樣的書?

「一陰一陽之謂道」概括了《周易》全部的秘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周易》打造了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和思維習慣。正是有了《周易》的影響,我們中國人的思維直到今天還是上面「陰陽魚」式的,從來也不是直來直去,而是講究迂迴進入、張弛有度、過猶不及、以退為進、物極必反、內方外圓……

《周易》在國學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了解中國的文化,《周易》不可不讀,不可不曉。清朝的大學士紀曉嵐在編纂《四庫全書》的時候,經過反覆思慮,還是把《周易》放在「經部」的首要位置。因為《周易》代表了「中國式的思維」,滲透到了文化的各個領域,難怪紀曉嵐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說:「易道廣大,無所不包,皆可引以為說。」

那麼,《周易》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呢?它到底給了後人什麼啟迪,以至於幽深發微,解讀者紛至不絕,後來者皓首窮經?我們就要解一解《周易》之謎。

周易是本占卜書嗎?

《周易》是古代一部占卜吉凶的書,但又絕不僅僅是一本占卜之書。應該說周易運用最廣的領域是算卦。算卦,就是通過卦象占卜吉凶。傳說《周易》起源於伏羲所作的八卦,而後來的周文王從八卦又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卦」的基本單位是陰陽兩爻。「—」代表的陽爻, 「- -」代表是陰爻。通過兩爻的合成和重合演變出不同的卦象,然後再從卦象看出吉凶。用三個這樣的符號組成八種形式,叫做八卦。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來象徵各種自然現象和人事現象。下面我們看一下八卦的卦象:

乾:乾三連 坤:坤六斷 震:震仰盂 艮:艮覆碗

離:離中虛 坎:坎中滿 兌:兌上缺 巽:巽下斷

這裡,每一卦都有自己的形狀,稱之為「卦象」,而每一卦又都有自己的含義,稱之為「卦辭」。卦辭就是對卦象的解釋,是通過卦象推演出來的,包含著關於吉凶的看法。據說伏羲演八卦的時候,用的是蓍草,根本沒有文字,只能靠一雙眼睛看直到文王演六十四卦的時候,才配上文字。古人在遇到無法解釋或者無法解決的事情,對未來的事情無法掌控的時候,往往通過演卦來預測吉凶。卦象吉,證明這件事可以干;卦象凶,則證明這件事不能幹,要有意識地去規避。

占卜,在今天看來估計是封建迷信,但在古人眼裡,卻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據說古人演卦有很多規矩,必須先齋戒,吃素食,還要沐浴,洗個澡,畢恭畢敬地去演卦。整天吃肉,身上髒兮兮的,演出卦來肯定不靈。而且,你不能碰到個什麼雞毛蒜皮的事情就去演卦。比如,你今天家裡丟了一隻雞,就不能靠演卦推算一下自己的雞被誰偷去了。只有遇上大的事情,才能透露天機。否則,就會遭遇厄運。

然而,《周易》的魅力根本不在於占卜,而在於其占卜的方式。那些對易理很有研究的人對占卜吉凶、預測未來沒有興趣,他們感興趣的是陰陽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演變。那些痴迷於占卜的人,是「巫」,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巫婆。而真正的思想家,哲學家,則是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從占卜的表面形式下洞察到天地萬物生生不息、推演變化的哲理。這種哲理,就是我們的文化經常說的「道」。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周易》確實是一部占卜的書,但它的意義又不止於占卜。它反映的是古人對於世界的一種嘗試性的解釋,對自然、社會、人生的一種合理性的回答。它代表著我們祖先的一種信仰,一種思維,一種智慧。

日月為易 陰陽交替

我們來看「易」這個字,它上面是日,下面是月,所以陰和陽周易的兩個基本元素,也是推演宇宙萬物的基本元素,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在《周易》的世界觀里,最終支配這個世界的,不是上帝,也不是佛祖,而是陰陽這兩個基本元素。道,正是通過陰陽來顯現的,離開了陰陽,道就成了虛無縹緲的東西。所以說「離開陰陽更無道」。

陰和陽的結合,形成的即是「易」,而「易」表現出來,就是「周」。而這,正是「周易」這兩個字的含義。

按照傳統的說法,「易」有三義:簡易、變易、不易。依筆者看來,這三個詞應該區別對待,不能等同視之。「簡易」中的「易」應為「難易」之「易」。所謂的「簡易」就是簡單、容易的意思。所謂的簡單,是說全部卦象都由陰陽兩爻構成,構成單位是簡單的。不就是一個「—」、一個 「--」,有什麼難的?略微看一眼,大部分人都能有一點膚淺的認識。也就是說,入門並不難。所以說,「易」的第一要義就是「簡單、容易」。

可是,你再深入研究下去就會傻眼,因為就是這麼兩個簡單構成單位卻演繹出了無窮無盡的變化。最能代表《周易》智慧的是圍棋。圍棋就是由黑子、白子構成的,遊戲規則也很簡單,就是圍子。因為簡單,所以入門很容易。可是,你如果真正鑽進去,你就會發現,就是黑白兩子,卻能走出無窮盡的棋局,真是變幻莫測。在這一點上,象棋就遜色很多了,不僅構成單位多,包括車、馬、象、炮、卒,而且遊戲規則也比較麻煩,所以它玩出的花樣就遠比圍棋少得多。

所謂的「變易」指的則是一切皆變,永無止境。

宇宙中的一切現象變化,無不是相互對應的陰與陽的作用。一切事物都存在著相反相成的兩個方面,有陰則有陽,有失必有得,有剛則有柔……既相互對立,又和諧統一,此消彼長,此長彼消;而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則無不是因為陰陽交互作用而致。這就是「道」,是宇宙的大規律,是我們認識一切事物的鑰匙。這個天地之道,生生不息,周而復始,這就是「易」——不斷地變易。所謂「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易傳·繫辭》),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所謂「不易」,更好理解了,就是「不容易」。怎麼說「不容易」呢?就是說,即使你知道了陰陽之間是相生相剋、變化無窮,也無法把握其中的奧秘。

正如我們在前面所說的,卦象不僅代表事物,還代表四時、四方、五行。含義多重,使得破解卦象的確切含義變得撲朔迷離。正因為此,《周易》不知道吸引了多少人皓首窮經地去研究,更不知道耗盡了多少高智商文人的腦細胞。因為你不論怎麼鑽研,都會覺得意猶未盡。

於是,《周易》成了一個打不開的黑箱,永遠也無法把裡面的奧秘全部窮盡。它就像蒙娜麗莎臉上的那一絲微笑,從不同的角度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這就是智慧的魅力,藝術的魔力。

《史記》中說,孔子讀《易經》曾經「韋編三絕」,可謂痴迷。即使這麼用功,孔子還認為自己沒有搞清楚其中的奧秘,仰天浩嘆地說:「假我數年,五十而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論語·述而》)

南懷瑾先生也說,讀《周易》最好不要夜裡讀。因為夜間一讀《周易》,一夜不能睡覺,越研究越沒完,一個問題找到了答案,同時又會發現另一個新的問題,這樣不斷發現問題,發現新的道理,研究下去,不知不覺,就到天亮了。「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 一個春天過了都不知道的情景。為什麼時間過去了都不知道?痴迷而已。

簡易、變易、不易,原來一切皆在「易」中。


推薦閱讀:

十八種開場模式讓演講精彩萬分
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模式 ——為什麼不能把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權說成是「普世價值」
香港35款最具人氣平價美食,帶上通行證開啟逛吃模式
試論脾臟病機五行傳變的規律與模式

TAG:中國 | 中國人 | 思維 | 思維模式 | 周易 | 模式 |